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改革浪潮的冲击下,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21世纪将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教师之心的今天,传统的授受式教学,已经受到极大的挑战,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让学生学会说,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才是课堂的主流,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谈谈笔者的几点见解。
一、转变观念,让学生“说”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体现,数学活动是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活动。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数学知识主动探索的“建构者”,决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要改一改以往的一言堂,改变学生是被动的听众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说,大胆地说。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望,让他们有唱“主角”的感觉,学生就有了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增强了。
二、让学生想“说”,有话可“说”
教师应以数学问题为学生说话的源泉。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活动顺利地进行,教师在创设学习环境的同时,要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串,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想法想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一改以往数学课堂呆板、沉闷的气氛。要让学生知道数学课是非常有趣,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学生:“课桌、课本、扣子、黑板、笔盒……”教师:“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形状?”学生踊跃发言,把身边知道的物体形状都用语言描述出来。但是有些物体形状却描述不出来,然后教师把话题一转,“同学能不能把它们的特征归类,比如有些是有顶点的,有些却没有,讨论一下怎么分类呢?”从而引出了棱柱和棱锥的定义。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提供“舞台”,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数学的法则或公式的探索过程中,往往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例如,“零指数”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零指数幂的“规定”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数学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提供一个说话的舞台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谈谈他们的理解。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熟悉和理解公式的内容和意义。教师可以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说,经过训练,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才能提高在不同场合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让学生会“说”,有创意地“说”
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做到形式多样。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从问题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数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即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交互作用,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技能和能力。例如,在“零指数”的教学时,不仅要会进行简单的运算,了解“指数幂”的规定,还要感受规定的合理性,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出乎预料的是,有几个学生是这样解释的。
学生1:1个细胞分裂1次变2个,分裂2次变4个,分裂3次变8个……那么,1个细胞没有分裂是1个。
学生2:拉面也是一样。
学生3:观察数轴上表示16,8,4,2,…的点的位置变化,也可以解释。
这个时候,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并给予适时的表扬和纠正,要善于在“趣”与“思”之间寻求结合点,循循善诱,向你所要的目的发展。
总之,只要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说”数学的价值,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积极发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就可以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黄春香
一、转变观念,让学生“说”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体现,数学活动是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活动。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数学知识主动探索的“建构者”,决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要改一改以往的一言堂,改变学生是被动的听众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说,大胆地说。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望,让他们有唱“主角”的感觉,学生就有了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增强了。
二、让学生想“说”,有话可“说”
教师应以数学问题为学生说话的源泉。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活动顺利地进行,教师在创设学习环境的同时,要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串,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想法想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一改以往数学课堂呆板、沉闷的气氛。要让学生知道数学课是非常有趣,丰富多彩且有意义的。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时,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学生:“课桌、课本、扣子、黑板、笔盒……”教师:“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形状?”学生踊跃发言,把身边知道的物体形状都用语言描述出来。但是有些物体形状却描述不出来,然后教师把话题一转,“同学能不能把它们的特征归类,比如有些是有顶点的,有些却没有,讨论一下怎么分类呢?”从而引出了棱柱和棱锥的定义。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提供“舞台”,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数学的法则或公式的探索过程中,往往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例如,“零指数”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零指数幂的“规定”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数学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提供一个说话的舞台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谈谈他们的理解。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熟悉和理解公式的内容和意义。教师可以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说,经过训练,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才能提高在不同场合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让学生会“说”,有创意地“说”
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做到形式多样。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从问题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数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即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交互作用,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技能和能力。例如,在“零指数”的教学时,不仅要会进行简单的运算,了解“指数幂”的规定,还要感受规定的合理性,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出乎预料的是,有几个学生是这样解释的。
学生1:1个细胞分裂1次变2个,分裂2次变4个,分裂3次变8个……那么,1个细胞没有分裂是1个。
学生2:拉面也是一样。
学生3:观察数轴上表示16,8,4,2,…的点的位置变化,也可以解释。
这个时候,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并给予适时的表扬和纠正,要善于在“趣”与“思”之间寻求结合点,循循善诱,向你所要的目的发展。
总之,只要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说”数学的价值,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积极发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就可以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