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它能使人感到一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此外,它还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最为直接和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1.谈谈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实我们都明白,小学音乐课的开设绝对不是要把小学生都能培养出一个个音乐家来,而是为了让孩子们得到一种音乐素质的基础培养,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当然,个别有天分的学生从中会得到更大的收获,长大后能走上音乐之路,或许能成为一名使众人侧目的音乐家。天之骄子,和从小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话说回来,不能成为音乐家,我们的孩子就不必学习音乐了吗?通过学习,也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获益程度也不可小觑,甚至会在音乐的基础上另有建树。
因此,开设音乐课,对小学生在逻辑思维上,在德育、智育的培养方面都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2.感悟音乐是音乐教学的核心
在学术上讲,音乐具备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能在课本之外给学生另一渠道的知识、文化教育,而这种渠道的知识采撷,不是课本上的东西能望其项背的。比方说,小学课本同步中在学习:大、小、多、少、人、口、手,而音乐课中已经接触到完整的句式了,并且在影像教学中还接受到一定的故事情节,为以后作文的情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音乐的学习中,也能让小学生得到悟性的锻炼。通过学习音乐,和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感受力包括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中意境的感受力等。
要使学生达到上述的感受力,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对音乐歌唱的接受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音乐和文化知识同时收获的较佳途径。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现在的条件,没有像所有的学生们一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悟。因此说,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3.歌唱教学和培养音乐欣赏力的甄别
一般人或许会这样认为:小学的音乐教学就是学唱歌。这是误解,也是偏见。音乐教学中学唱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唯一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力是更重要的环节。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也就是通俗的概念--唱歌。一个是感受,一个则是具体的实施行动,完全不同的感念,而又是完全相通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音乐欣赏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缘由音乐的内在魅力,学会欣赏才能学到精髓,领略到的是内在美;学会唱歌只是学会的表面,领略到的只是外在美。其区别,也就可见一斑了。欣赏音乐的韵味,欣赏一种内涵美,是一种意境,就需要用心去体会,能体会到音乐的韵味才可以说懂得了音乐,就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心灵,提升了一个人的品格。因此可以说,欣赏音乐也是欣赏生活,欣赏人生。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教学工程,具备一定的难点。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个人能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可能是羁绊学生欣赏力培养的因素。认识到这点,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歌唱的教学也并非说不重要,也重要,但相对要容易一些。歌唱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教学生们学到字正腔圆,就好比面对一群牙牙学语的孩子,是要一字字、一句句地抠出来才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
歌唱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是比较繁琐的,吐字、发声、音准训练、口型等训练都是基础训练,非常重要的内容,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到歌唱的效果。就像我平日里对学生的钢琴辅导,手型的严格要求和纠正是非常的重要,手型不对,或者手练塌了,则弹奏的音乐会失去一些应有的音质美。但音乐课上的歌唱教学,对这些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太专业的要求,而是普及的性质。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1.谈谈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实我们都明白,小学音乐课的开设绝对不是要把小学生都能培养出一个个音乐家来,而是为了让孩子们得到一种音乐素质的基础培养,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当然,个别有天分的学生从中会得到更大的收获,长大后能走上音乐之路,或许能成为一名使众人侧目的音乐家。天之骄子,和从小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话说回来,不能成为音乐家,我们的孩子就不必学习音乐了吗?通过学习,也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获益程度也不可小觑,甚至会在音乐的基础上另有建树。
因此,开设音乐课,对小学生在逻辑思维上,在德育、智育的培养方面都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2.感悟音乐是音乐教学的核心
在学术上讲,音乐具备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能在课本之外给学生另一渠道的知识、文化教育,而这种渠道的知识采撷,不是课本上的东西能望其项背的。比方说,小学课本同步中在学习:大、小、多、少、人、口、手,而音乐课中已经接触到完整的句式了,并且在影像教学中还接受到一定的故事情节,为以后作文的情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音乐的学习中,也能让小学生得到悟性的锻炼。通过学习音乐,和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感受力包括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中意境的感受力等。
要使学生达到上述的感受力,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对音乐歌唱的接受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音乐和文化知识同时收获的较佳途径。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现在的条件,没有像所有的学生们一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悟。因此说,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3.歌唱教学和培养音乐欣赏力的甄别
一般人或许会这样认为:小学的音乐教学就是学唱歌。这是误解,也是偏见。音乐教学中学唱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唯一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力是更重要的环节。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也就是通俗的概念--唱歌。一个是感受,一个则是具体的实施行动,完全不同的感念,而又是完全相通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音乐欣赏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缘由音乐的内在魅力,学会欣赏才能学到精髓,领略到的是内在美;学会唱歌只是学会的表面,领略到的只是外在美。其区别,也就可见一斑了。欣赏音乐的韵味,欣赏一种内涵美,是一种意境,就需要用心去体会,能体会到音乐的韵味才可以说懂得了音乐,就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心灵,提升了一个人的品格。因此可以说,欣赏音乐也是欣赏生活,欣赏人生。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教学工程,具备一定的难点。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个人能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可能是羁绊学生欣赏力培养的因素。认识到这点,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歌唱的教学也并非说不重要,也重要,但相对要容易一些。歌唱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教学生们学到字正腔圆,就好比面对一群牙牙学语的孩子,是要一字字、一句句地抠出来才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
歌唱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是比较繁琐的,吐字、发声、音准训练、口型等训练都是基础训练,非常重要的内容,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到歌唱的效果。就像我平日里对学生的钢琴辅导,手型的严格要求和纠正是非常的重要,手型不对,或者手练塌了,则弹奏的音乐会失去一些应有的音质美。但音乐课上的歌唱教学,对这些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太专业的要求,而是普及的性质。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