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和他的杂文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口气读完张帆的《才子邓拓》一书,再去翻看《燕山夜话》,觉得无论在中国当代的政治进程中,还是在中国当代杂文史上,邓拓都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人物,他和他的杂文的命运,总给我某些象征的意味,让人感慨不已。
  
  一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1912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18岁的他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秋到达晋察冀边区后,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并兼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主管文教。从1961年3月至1962年9月,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共写了153篇杂文。三个月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写了十多篇杂文。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悍,并且妙趣横生、旁征博引、寓意丰厚,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一时蔚然成风,为当时沉寂的文坛增添了许多生气。然而,这两个专栏却被江青、姚文元之流诬蔑为反党毒窝,邓拓在两个专栏所写的杂文成为他“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证。这种不被信任甚至受到诬陷而又无处申辩的处境使得他最后走上了绝路,于1966年含冤自尽。
  
  二
  
  邓拓杂文的最大特点是以读史为主线,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让深奥的典籍拂去尘埃,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读物。邓拓的杂文也针对现实的弊端,高屋建瓴,匡正时弊,激浊扬清,具有一定的批判功能。但是,这种批判是温和的,少有鲁迅先生那种嫉恶如仇的特色。邓拓特殊的经历和身份使得他把自己的批判和讽刺置于人民内部矛盾之中,因而他的批评总是善意的,他的锋芒和尖刻是有限度的,他不可能像鲁迅那样“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1],更不可能把鲁迅的“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2]当做座右铭来对待。
  1961年,邓拓对于开设的《燕山夜话》专栏,曾有“两点说明”:“办此专栏,将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满足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的要求。”[3]所以,我宁愿相信,邓拓杂文创作的宗旨是提倡科学精神,提倡实事求是,鼓励人们充实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境界。《燕山夜话》中有少数文章也涉及到了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问题,但是,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总结经验的号召,邓拓不过以一个政策执行者的身份,根据丰富的历史知识,探讨了几年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罢了,其中当然对主观主义、弄虚作假、强迫命令、说大话空话等等左倾思想,进行了揭露和批评。这类文章不仅数量少,内容也同一般的时评政论不同,而是引用大量历史材料,摆事实,讲道理,谆谆善诱,启发人们纠正错误,弃恶向善,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很难看出有什么政治上的影射。
  尽管在邓拓的文章中,也有讽刺与幽默,却都是肺腑之言,良药并不苦口,尽量娓娓动听,没有一句挖苦、讽刺、漫骂的话。周扬同志在《邓拓文集》的序言中所说:“《燕山夜话》正如作者自己说的,‘都是谈所见所闻所感,从读书治学,待人接物,到生产建设,领导方法等等,多是一般人常碰到的问题。’而作者旁征博引,议论风生,把知识和思想熔于一炉,写得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富有知识性、文艺性,无疑是当时《夜话》一见报刊就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4]
  然而,即使这样,邓拓还是没有逃脱被批判和诬陷的风暴。1960年,邓拓在病中曾以山茶花为题,口占一绝:“红粉凝脂碧玉丛,淡妆浅笑对东风。此生愿伴春长在,断骨留魂证苦衷。”[5]诗中最后一句,不幸地预示了他自己最后悲惨的结局。
  今天,重读邓拓的杂文,更加让我们觉得,在那个只有一种声音的特定的时代,这些多少有些“异调”的文章是多么可贵,正如杜导正先生所说:“读《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读着读着,不由得浮想联翩。我总在想,如果中国六十年代初没有邓拓的声音,没有邓拓的身影,历史将会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
  
  注释:
  [1]林非.鲁迅著作全编(第二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鲁迅箴言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3]邓拓.燕山夜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邓拓全集第五卷.序言[M].北京:花城出版社,2002.
  [5] 张帆.才子邓拓——一位蒙冤者的血泪人生[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一、教师素质的统一评价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优秀教师的素质、优秀学生的素质、优秀校长的素质,以及优秀家长的素质,并于1991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人才素质研究》。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又有所改进。在《给教师的20把钥匙》一书中,我们提供了10个问卷的调查统计的结果,其中包括学生认为的优秀教师的主要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调查结果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the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KSG)前身是建立于1936年的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研究生院。其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类职业硕士项目连续多年被中立的高等教育权威测评机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评为全美第一,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一大批领导者、公共管理人才。[1]究其成功秘诀,可涉及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中,特别重
拿起画笔,治愈“牛皮癣”  “70后”的杨叶出生在山东淄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学习绘画和音乐,长大后成了一名独立音乐人、画家、班卓琴“玩家”。工作之余,杨叶喜欢四处行走,用心观察日常中人们不太留意的事物。2016年,杨叶行至云南,他被这里的秀美风光和乡村慢生活吸引,将工作室搬到这里,并定居于此。  一天,杨叶和7岁的儿子外出散步。在一个巷子口,儿子突然停下脚步,拉扯着杨叶的衣角问道:“爸爸,
我们经常处于工作调动的状态,身边没有可依赖的亲戚,家务及育儿都是我们夫妇一路扛过来的。  老公比我挣得多,所以他负责工作挣钱;我更擅长照顾孩子,所以家务及育儿由我负责。我们在分配职责时还挺开心,可之后我也开始工作,内心就有点不平衡,牢骚不断。“我工作都很累了,为什么我回到家还要做家务?”身体或精神方面一旦失去平衡,人就会焦虑急躁,家庭氛围就会变得不和谐。  即便平时很温厚的人,有时也会精神崩溃,特
英雄难为:他真的不想再做顶梁柱  宋峰是一家大公司的区域副总,事业有成,同时,也是许多人眼中的好丈夫、好爸爸。他是全家人的开心果,常常在家里逗得妻子和孩子乐不停。  然而,半年前,妻子明欣发觉老公变得跟以前有一些不一样了,不怎么爱说话,更是很少跟大家逗乐,整个人变得很沉闷。这些变化宋峰也心知肚明,然而就像一发不可收的失眠一样,他尝试了各种办法,甚至半夜开车到外环路上嘶吼呐喊,也对自己的状态没有任何
“舍得”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愿意割舍;不吝惜。而古人创造“舍得”这个词,把“舍”和“得”对立地放在一起。没有“舍”就没有“得”,“舍”而后“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丢卒保车”就是对“舍”的肯定。舍得的真正含义是丢弃比较有用的东西,而获得更值得的东西。即舍小益,求大益。同样道理,教师也要能够“舍得”。我们要忍痛舍去多年来传承下来的教学理念,用更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理念,培养出具有个性、能够  适应社会
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应从学习中国古典诗、文开始。对于青少年,特别是儿童的学习来说,又常常是开始于背诵古诗歌。    一、诗的沿革和格律    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开始,经汉至魏晋的《乐府》《古诗》,到唐宋的律诗和词,元明的曲和杂剧,直至近代的新诗。从诗的发展来说,大致经历了从古诗、律诗到新诗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这里只就古诗和律诗作些简介。  古诗在形成过程中,又经过了四
一个家,母亲的身影无处不在,母亲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不仅是生命的延续,也是灵魂的继承,她孕育了孩子绚丽多彩的未来。母亲在,家就在。  今天,一个人闲暇看《家有九凤》,感动得稀里哗啦。  初老太太感觉时日无多,对每一个女儿做最后的嘱托。  提醒老二:“姐妹情谊要热乎,等你老了,冷了,与姐妹聊聊,就知道暖和了。”  老六做事没有主意,母亲嘱托:“遇事要有主心骨,遇事心里要有数,不能糊涂。人一旦没有主心骨
初任教师是指刚刚从事教职不满一年的教师。一般而言,师范毕业生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实现由一名学生向一名教师的角色转换,不管在学校准备得如何充分,总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大量研究表明,初任教师在“入职期”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就很难体验执教的快乐,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从教的信心。因此,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关注初任教师的适应状况。  为此,笔者对本校几名初任教师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跟踪研
17岁那年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几块碎玻璃溅入我的右眼,从此,我只能用一只眼睛看世界。直到27岁遇见同样患有眼疾的他,我的世界才有了一丝缤纷的颜色。许是同病相怜,认识半年后我们便走在一起。  两年后的夏天,儿子在我们的殷切期待中呱呱坠地,从此,平淡的生活里有了一股动力与期待。  因为看不太清,做饭于我而言是件极困难的事。但儿子未嫌弃过我的饭菜,每次总是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拨,吃得津津有味,小小的他竟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