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时代背景、政治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早期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画家大致上都遇到过误解,甚至经历过各种磨难。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有二十年绘画创作经历却还是默默无闻的画家朱国本,因所在企业的破产而失业了,严格地说,48岁的他在当时画坛上还没有立身之地,但凭着对艺术的热爱,他用微薄的生活费用来支撑创作的开支。有道是穷则思变,从经营一个小画店开始重新谋生,到尝试参加上海艺博会,在2000年又干脆搬入浦东画家村,然后于2004年迁入莫干山路55号园区至今,其间妻子离异而去,又要独自一人担负起照顾耄耋的病中父亲和抚养未成年的孩子,可谓经历了波折与艰辛。尽管如此,他没有被生活压力摧垮,坚持进行绘画创作,直至把自己推向了一个精神的制高点。
当代艺术也形成文化圈子,也有它学习的传统,但他不属于任何圈子,只与极少数几位艺术家如同楼的画家浦捷有往来,而观念的形成“是到了画家村以后,接受了美术理论家陈孝信的影响”(朱国本语)。
朱国本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师从当时两位画坛创新代表——陈巨源、沈天万先生,从事水彩画创作,曾参加过数次改革开放初期最早的上海水彩画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转入国画,画风主要追随艺术大师林风眠的风格,属于有一点才气,但缺少个人面貌的画家,直至1996年创作超写实主义油画《静物》系列、2000年以后的《门神》系列、《蒙娜丽莎》系列,画风匹变,跨越了各画种界限,由此步入了当代绘画语境创作。
《门神》系列的视觉效果具有特殊性,门神由于是世人皆知的驱鬼避邪符号,于是他把历史人物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描绘代替了民间传统的英雄秦琼与尉迟敬德。而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特定的一对人物,画家又分别在画面上方以二条巨龙为底纹,书写简体与繁体中华门三个字,由此使作品产生一种寓意和对应关系。事实上,毛泽东与蒋介石都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这一作品在当下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某种凿斧痕迹显而易见却无伤大雅,然而真正大家是把问题留给后人的,作品本身应是完美无缺的。问题是,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上,你往往可以看到,一种是注重绘画观念上的更新,一种更侧重于技法的锤炼,往往两者有所偏颇,而朱国本的艺术难能可贵之处恰恰在两方面都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并延伸出一系列的不同元素构成的主题作品。虽然有时他也不再运用传统技法“描绘”而仅仅用照片、复印件在“做”,所以作品比较温和,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在色彩运用上,借鉴民间灶头的原色处理,加深了这一系列的特殊性,不管你喜不喜欢,朱国本的这一努力已得到人们的肯定,成为人们印象中的一个典型。近几年,他的这一系列作品频频被外国友人收藏。那天我在莫干山路画室采访他,自然问起创作《门神》系列的起因。他说:我比较关注社会政治话题,即“艺术要有生活”,而反映现实是当代艺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2006年我在电视上看到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于是又创作了新的门神系列。
他又说:我画超写实风格《静物》系列,是为了卖画,对我来讲生活是第一位的,艺术是从属于生活的。我以为这种朴素的态度似乎不令人兴奋,但却是真实合理的,我想画家有了经济基础之后再做其他的事就有了底气,我们又怎能苛求于他。值得一提的是,他把这一系列作品同样推向了一个极至,传达出一种浓浓的浪漫的怀旧气息,令人刮目相看。
借用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来标新立异,在当今已屡见不鲜,朱国本也不例外。“蒙娜丽莎怀抱婴儿状的霍金”这幅画,背景是天体、宇宙、黑洞,这是他创作这一系列的首件作品,作品以此阐明:西方的强大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只有文化的复兴才有经济的腾飞和科技的进步,才有真正意义上强大的意图。他说:瘫痪的科学家霍金曾说过,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是要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都是石油惹的祸”的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911”事件,作者把迷人的蒙娜丽莎改扮成一位中东妇女的形象,手拿加油机在微笑,背景是“911”事件相关联的人物及场景如本拉登、布什、油井、飞机、士兵、世贸中心、白宫等的描绘,不由地让人联想“911”事件之后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当代艺术通过表现,完成它对当下发生的事件的关切和思考,艺术家既可以用西方现有的技法置入,也可以将西方传统技法进行纯化处理,更可以结合运用本土民间的色彩来丰富语言,以此实现艺术家个性、艺术观念和图式的形成。朱国本的艺术穿越了达芬奇、杜尚、劳申伯格、达利、波罗克等西方大师的绘画语境,并浸漫了他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民族文化传统意蕴之中,广纳薄取、洋为中用,无意间成为一个时尚中的宠儿;他的当代精神往来于东西方艺术之间,往来于现实与记忆之间,寻找到了个人在当代绘画中的一种理想之美。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有二十年绘画创作经历却还是默默无闻的画家朱国本,因所在企业的破产而失业了,严格地说,48岁的他在当时画坛上还没有立身之地,但凭着对艺术的热爱,他用微薄的生活费用来支撑创作的开支。有道是穷则思变,从经营一个小画店开始重新谋生,到尝试参加上海艺博会,在2000年又干脆搬入浦东画家村,然后于2004年迁入莫干山路55号园区至今,其间妻子离异而去,又要独自一人担负起照顾耄耋的病中父亲和抚养未成年的孩子,可谓经历了波折与艰辛。尽管如此,他没有被生活压力摧垮,坚持进行绘画创作,直至把自己推向了一个精神的制高点。
当代艺术也形成文化圈子,也有它学习的传统,但他不属于任何圈子,只与极少数几位艺术家如同楼的画家浦捷有往来,而观念的形成“是到了画家村以后,接受了美术理论家陈孝信的影响”(朱国本语)。
朱国本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师从当时两位画坛创新代表——陈巨源、沈天万先生,从事水彩画创作,曾参加过数次改革开放初期最早的上海水彩画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转入国画,画风主要追随艺术大师林风眠的风格,属于有一点才气,但缺少个人面貌的画家,直至1996年创作超写实主义油画《静物》系列、2000年以后的《门神》系列、《蒙娜丽莎》系列,画风匹变,跨越了各画种界限,由此步入了当代绘画语境创作。
《门神》系列的视觉效果具有特殊性,门神由于是世人皆知的驱鬼避邪符号,于是他把历史人物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描绘代替了民间传统的英雄秦琼与尉迟敬德。而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特定的一对人物,画家又分别在画面上方以二条巨龙为底纹,书写简体与繁体中华门三个字,由此使作品产生一种寓意和对应关系。事实上,毛泽东与蒋介石都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这一作品在当下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某种凿斧痕迹显而易见却无伤大雅,然而真正大家是把问题留给后人的,作品本身应是完美无缺的。问题是,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上,你往往可以看到,一种是注重绘画观念上的更新,一种更侧重于技法的锤炼,往往两者有所偏颇,而朱国本的艺术难能可贵之处恰恰在两方面都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并延伸出一系列的不同元素构成的主题作品。虽然有时他也不再运用传统技法“描绘”而仅仅用照片、复印件在“做”,所以作品比较温和,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在色彩运用上,借鉴民间灶头的原色处理,加深了这一系列的特殊性,不管你喜不喜欢,朱国本的这一努力已得到人们的肯定,成为人们印象中的一个典型。近几年,他的这一系列作品频频被外国友人收藏。那天我在莫干山路画室采访他,自然问起创作《门神》系列的起因。他说:我比较关注社会政治话题,即“艺术要有生活”,而反映现实是当代艺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2006年我在电视上看到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于是又创作了新的门神系列。
他又说:我画超写实风格《静物》系列,是为了卖画,对我来讲生活是第一位的,艺术是从属于生活的。我以为这种朴素的态度似乎不令人兴奋,但却是真实合理的,我想画家有了经济基础之后再做其他的事就有了底气,我们又怎能苛求于他。值得一提的是,他把这一系列作品同样推向了一个极至,传达出一种浓浓的浪漫的怀旧气息,令人刮目相看。
借用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来标新立异,在当今已屡见不鲜,朱国本也不例外。“蒙娜丽莎怀抱婴儿状的霍金”这幅画,背景是天体、宇宙、黑洞,这是他创作这一系列的首件作品,作品以此阐明:西方的强大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只有文化的复兴才有经济的腾飞和科技的进步,才有真正意义上强大的意图。他说:瘫痪的科学家霍金曾说过,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是要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都是石油惹的祸”的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911”事件,作者把迷人的蒙娜丽莎改扮成一位中东妇女的形象,手拿加油机在微笑,背景是“911”事件相关联的人物及场景如本拉登、布什、油井、飞机、士兵、世贸中心、白宫等的描绘,不由地让人联想“911”事件之后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当代艺术通过表现,完成它对当下发生的事件的关切和思考,艺术家既可以用西方现有的技法置入,也可以将西方传统技法进行纯化处理,更可以结合运用本土民间的色彩来丰富语言,以此实现艺术家个性、艺术观念和图式的形成。朱国本的艺术穿越了达芬奇、杜尚、劳申伯格、达利、波罗克等西方大师的绘画语境,并浸漫了他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民族文化传统意蕴之中,广纳薄取、洋为中用,无意间成为一个时尚中的宠儿;他的当代精神往来于东西方艺术之间,往来于现实与记忆之间,寻找到了个人在当代绘画中的一种理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