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在培养幼儿日常行为习惯中的渗透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时期。陶行知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忽视”当然是不合适的,孩子的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培养起来。但也不能期望习惯养成的一促而就,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需要反复练习与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教育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幼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本文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通过实例谈一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培养幼儿日常行为习惯中的运用。
  一、加强一日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指导,进行随机教育
  在幼儿的在园生活中,教师要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对幼儿进行多观察和多发现。对幼儿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改正,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和发扬。抓住生活中的事例,让具体的某一个事例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例如:對于孩子们洗手不排队这一现象我用照片的形式把它拍下来,等小朋友们洗完手了放在大屏幕上给他们看。孩子们有的说:“太挤了,是他在挤我”。还有的说:“我在排队,我没有挤。”“好乱呀”……通过孩子的反应他们应该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接着我问:“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洗手才不会这么乱糟糟的?”孩子踊跃回答,说的都非常好,他们也有了排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源自生活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其内容就应该来自幼儿,来自生活,这样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和运用。
  例如:在一次《邋遢大王》的教学课上,幼儿听到“小朋友们都不跟邋遢大王玩了”这一段故事时,有一个小朋友脱口而出:“我也不喜欢邋遢大王。”于是我们对于孩子们的这个反应展开了讨论:“你喜欢和谁玩?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和悠悠玩,因为她很爱干净。”有的说:“我喜欢和乐乐玩,因为她的衣服很整洁”等。通过这个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小朋友们不仅理解了故事内容,还知道了要爱清洁、讲卫生的道理,在生活中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主要是重视“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在社区活动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基本社会行为习惯。
  例如:在《参观理发店》的社区活动中,幼儿园到理发店有一段距离,因此幼儿需要走一段路,还要穿过红绿灯。诺诺走在路上又蹦又跳的,差点撞到了路边的行人;悠悠和晓燕在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没有看红绿灯就准备往前走。这时,后面的雯雯喊道:“老师,现在是红灯,不能过马路。”于是,老师把悠悠和晓燕叫住了,告诉她们过马路前要先看红绿灯,过的时候还要看左右的车辆。在之后的社区活动中,幼儿对社会规则的认知越来越广,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基本社会行为习惯。
  四、为幼儿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环境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教育作用是潜在的,又是无处不在的。陶行知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科学的、劳动的、艺术的、革命的生活,便在受健康的、科学的、劳动的、艺术的、革命的教育。”可以看出环境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态度和情绪。使幼儿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与环境发生作用,从而提高幼儿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饮水旁边贴有排队标示;在阅读区里画有阅读时的规则:轻声说话、爱护书本等用图片的方式提醒幼儿。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能够让幼儿更有秩序、更有效地进行活动,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行为习惯。
  人文环境也是生活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陶行知认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在幼儿园他们模仿的最多的对象就是老师。对于幼儿而言,老师的行为、话语是最权威的。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对我说是这样的……”
  例如:我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在课间的时候坐在桌子上面聊天,我看到后对他们进行了指导,告诉他们不可以坐在桌子上,会有危险。过后,一个小朋友说到:“老师有时坐在桌子上讲话的。”他的话让我很惊讶,但是经过了回忆的确有这样的现象。我走过去对这位小朋友说:“老师做的也不对,也要受到批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一起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好吗?”这两个小朋友听了之后,笑着点头说到:“好的,我们一起改掉。”之后,我没有再看到这两个小朋友坐在桌子上了。教师的举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教师应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陶行知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忽视”当然是不合适的,孩子的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培养起来。但也不能期望习惯养成的一促而就,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需要反复练习与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教育的不断深入。
其他文献
在课堂里用“打开”练习造句的时候,有些东西可以打开,有些东西不可以打开,例如:  你可以打开一扇门,打开一道锁,打开一封信,打开一只瓶子,打开自己的计算机,打开水龙头,打开电视,打开家里的每一盏灯,打开一本故事书……  但是,有些东西就不可以去“打开”了,例如:  打开树木,打开童年,打开朋友,打开天空,打开一片叶子,打开一条河,打开地球,或是打开一个人的心……  其实,可以的,这些东西也可以打开
摘 要: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时刻围绕在幼儿身边,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游戏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抓住其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适当的游戏环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社会性;游戏;发展;幼儿  一、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主动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材料”。这是点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One of the
6月25日 晴  今天我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意中发现书中夹着一张书签,心中不由得升起了自己做书签的念头。  我拿了一张黄色的纸,先对折,裁成一个竖长方形。我又采集了几条关于读书的名言,在书签前面和后面。各写了一条名言。我总觉得这书签看起来太没创意了,我想:要做就做个好看的。我又想,什么形状比较有新意呢?突然灵机一动,我就做一个苹果形的书签吧!我说做就做,马上拿起一张绿色的彩纸,先对折,画了一个
本文是在对马克思新闻原著《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进行深入的研读后,按照马克思的思路,将其对书报检查令方方面面的批判,分为十个层次,进行理性的推敲和解读。并以此为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其与德育的相辅相成,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值得探究的。本文从寻求最佳结合点、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提升教学
为了迎接冬的到来,树叶纷纷飘落,静美地躺在学校的操场上。犹如一幅画,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有时风一吹,树叶翩翩起舞,让这幅画又多了一些动感。那一天,天气很冷,我和我的“粉
当今,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搞好环境保护,首先必须抓好环境教育工作,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许多资料提供,我国从1983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死亡率高,后遗症重。儿童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目前生产供应的乙脑疫苗分为两
我国当前麻疹控制的任务与策略于竞进(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北京市,10072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在60年代麻疹疫苗(MV)使用以前,估计全球每年麻疹病人135亿,造成700~800万儿童死亡(1)。MV使用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