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东:将军之子远离光环扎根山区38年无怨悔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t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无反顾充当脱贫领头人
  1920年代,在黄麻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大别山深处的红安县谢家咀垸,少年程启文赤脚趟过倒水河,参加红军闹革命。革命成功后,他成为共和国的将军。
  1993年,将军暮年,返乡心切,然而没想到,回乡之路仍被那条倒水河阻隔,年迈的将军仍是由老乡背着趟水进垸的。老将军反复嘱托大儿子———时任红安县公安局副局长的程平东:“战争年代垸里就出了5个烈士,可是革命成功几十年了,乡亲们盼穿眼的一座桥都修不起,我们愧对烈士!你一定要代我了这个心愿!造座桥,造福父老乡亲。”
  谢家咀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闭塞的交通,使谢家咀成了与外界隔绝的“孤岛”,生产不便,连孩子们上学都要趟河,一遇大雨,河水陡涨,娃儿们只好含泪辍学。
  父亲的这一遗愿,深深埋在儿子的心里。
  程平东1939年在抗战的烽火中诞生。1965年,他告别母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怀着对革命老区的深深向往,一头扎到故乡红安,在县公安局当了一名普通民警,历任派出所所长、公安局副局长,2000年退休。
  “人退休了,有了空闲时间,就到垸里办点实事吧!”经过一番筹备,他就在当年父亲走出的茅草屋旁,一间6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开始指挥着一场新的战斗。
  身患心血管瘤的程平东开始为建桥奔波。曾任县医院副院长已退休的妻子梅毓芳经常从城里来到乡下帮忙。渴望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村民,把希望寄托在这位红军后代身上。垸里的100多位农民兄弟,像当年先辈上前线一样加入义务劳动行列。
  县里来人一勘测,若建平桥预算需50多万元。这个数字把程平东吓了一跳。他运用在哈军工学到的知识,又找来桥梁建筑书籍,边学习边设计,在县交通局工程师指导下,经过4次修改,决定改为石拱桥,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建桥资金从哪里来?远在北京的亲弟弟、总政歌舞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了解到哥哥为民建桥遇到了困难,首先捐出6万元,在祖国各地的6个弟妹也纷纷解囊相助。程平东募集到13万元资金。
  程平东义务修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县领导和一些离退休的干部纷纷来到谢家咀,看望慰问程平东和乡亲们,许多部门和单位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解决物资和资金困难。县长董卫民紧握着程平东的手说:“你乐于奉献、不图名利、扎实为群众办实事,是全县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是红安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2年11月,修桥进入关键时期,程平东白天与村民一起奋战在工地上,晚上就在土坯房独对孤灯,钻研建桥技术。为赶在汛期来临之前完工,程平东每天第一个来到工地,最后一个收工。有几次扭肿了脚,他仍然坚持一瘸一拐地指挥施工。
  2003年4月15日,一座长140米、宽4米的8孔9墩石拱桥通车了。乡亲们站在大桥上,深有感触地说:“平东是一个好党员,是我们的贴心人,将军的好后代。”“平东圆了乡亲们的梦,也实现了一家两代共产党人的心愿。”
  开动脑筋带领乡亲致富
  桥修通后,程平东召集乡亲们开会,“光有一座桥还不行,整天在桥上走来走去扭秧歌,能致富吗?”
  他对乡亲们说,谢家咀几百亩河滩,十几座山岭都是资源。程平东为了让工业项目进山来,利用修桥留下来的闲置设备,投资3万元建一个精米加工厂,又投资15万元建起了碎石厂和预制板厂。
  程平东在日记中这样描述谢家咀的“工业化前景”:
  “看了谢家咀的田、地、山林,整个山上均是石质极硬的石料,简直是取之不尽!……可办个采石场,出售石料至少十数年无问题。山的东南部储有石英石,是混凝土的上好石料,可同时办碎石厂,向外出售碎石料。我想这是谢家咀走向致富路的第一步,我自信这是对的。”
  程平东还为谢家咀找到一条致富的好门路,种紫薯。
  2002年5月,在桂林工作的妹妹提供了一条信息:桂林种紫薯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黑色食品一公斤可卖六七元钱。程平东心里一亮:“这是一条脱贫的路!”他马上寄信让妹妹寄来种子和技术资料,并先在谢家咀试种。
  整地、施肥、浇水,程平东边干边学。几个月的心血没白费,他试种的紫薯比桂林的还大,产量也高。试种成功后,程平东一边联系销路,一边动员家家户户种紫薯。
  项目有了,村里的制度建设、村务管理也要适应形势变化,程平东又当起了义务政策宣讲员和村规设计员,大家的事大家定,齐心协力奔小康。在程平东的建议和帮助下,谢家咀逐步建立起组民会议制度,集体商量决定村里的大事。
  架桥修路,改田办厂,事事关系大家的利益。程平东将全村人组织起来,每家选一个代表,按村民自治模式,选举出村民小组长,每月初一、十五召开村民会议,决定村里的大事,每件事须大多数村民同意才办。
  村边河滩改造,砍了一些树。怎么处理?拍卖!谢家咀的村民第一次摒弃了抓阄的老办法。结果,起价600元的树拍卖到了900元,买的人称心,公家也没吃亏,村民赞同地说:“这办法好。”
  招标、拍卖、民主决策,这些城里人讲的新名词,如今逐渐入了谢家咀村民的脑和心。
  踏遍巍巍青山,程平东把不变的信念写在家乡贫瘠的山岭上。程平东为谢家咀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改田,修路,办厂,等集体经济壮大后,就着手改造村民住房,建设前院花草、后院沼气、屋顶太阳能的新农村。
  站在村头望去,倒水河滩一排排新改造的沙田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通往县城运送石料的山路,在隆隆的开山炮声中一步步向前延伸;山间滩头,倒水河两岸,铆足精神的村民肩扛背驮,挥汗如雨。
  寒冬挡不住大伙决战贫困的步伐,他们要把与“平东哥”共同定下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烈士之子、郑元田老人在工地忙前忙后,逢人就说:“平东领着我们奔富路哩!”老人双手布满“铁茧”,干起活来劲头十足。
  满腔激情融入平凡人生
  30多年来,程平东曾有许多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但他奋斗的足迹从未离开过家乡的这块红土地。
  与同学比,与战友比,程平东的人生算不上辉煌,生活也不富有。有位老乡问他:你放着清福不享,跑到咱山里来图个啥呀?
  “当年那个‘红小鬼’图啥?共产党人不图自己荣华富贵,图的是能为社会做点自己愿意做的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程平东总是这样回答。
  2003年10月12日,来自祖国各地的10多位红安籍将军后代重返故土,程平东以一个“草民”的身份,兴奋地向大家介绍发生在红土地上的山乡巨变,尽叙同窗谊、战友情。
  当时也有人问,你程平东当了一辈子“草民”,你不觉得亏么?
  “亏啥?!天上飞的有天上飞的好处,水里游的有水里游的自由,我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我就愿意脚踏实地为群众做点实事!”
  在程平东的日记里,记了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这些小事串起的是一个党员赤诚的心。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程平东把心底的那份大爱,毫无保留地给予最需要帮助的人。年近六旬的卢老汉无儿无女,眼睛深度近视,生活十分艰难。程平东惦记在心,经过多次联系,终于帮助卢老汉进了县养老院。此后,他经常带衣服、水果去看望老人,有时还把卢老汉接到家里坐一坐。李某曾因偷盗入狱,服刑期间,在程平东帮助下学到了养鱼技术。刑满出狱后,李某希望承包村里的水库养鱼。有些村干部说:“不能包给一个坐过牢的人。”程平东知道后,专程来到这个村做工作,他说:“不能因他一时失足,就歧视他,要帮他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双方签订承包合同时,李某百感交集,扑在桌上哭了起来。
  在乡亲们的眼里,挑起谢家咀脱贫致富领头人重担的程平东,就是一个群众心目中指挥千军万马的共产党“将军”。
  人世几回忆往昔,山形依旧枕寒流。程平东几十年来在故乡的山山水水之间,一路走过,无怨无悔。北京弟弟的军歌他爱听,桂林妹妹的来信他爱看,但他爱得最深的还是家乡的山和水。他希望不灭,信仰不移,他要把猪圈连着土屋,粪水和着烂泥的小山村,尽快引向文明富裕之途。这是他的终身之大愿!
  (摘自《湖北日报》2004年1月29日)
其他文献
2009.8- 2014.1任苏州市委书记,现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他打破了“异地为官”的官场传统,在家乡苏州任职;他在高学历官员中独树一帜,学历一栏至今仍为大专。他受命于经济危机的转型之际,声称苏州就是工作的最后归宿,要为苏州百姓多干实事。他就是苏州前市委书记———蒋宏坤。  临危受命,空前挑战  2009年8月,蒋宏坤在离开江苏8年后,重回苏州出任“一把手”。出生于江苏张家港
期刊
徐斌洲7岁入私塾,两年后因家贫辍学。10岁起给地主当小长工,后到河口镇烟丝店当学徒。历任少共陂孝北县委青工部部长、少共区委书记、共青团陂孝北县指挥部书记。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时期,徐斌洲率部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仪南、营渠、宣达、广昭、嘉陵江等战役。  在嘉陵江战役中,他英勇作战,身负重伤,并失去左眼,仍坚持不下火线,受到红四方
期刊
1976年10月,中国发生了影响历史进程的特大事件,“四人帮”被抓了!  人民欢庆,全国沸腾。一些老干部全国游走,举杯相庆。罗瑞卿大将、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上将等应我们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政委王平上将之邀相聚武汉。这天,这些革命功臣在杨得志司令员的陪同下来到我们作战部。  一天傍晚,军区司令部情报部技术侦察科的王参谋火急火燎地找到我(即本文作者),一脸疲倦地说毛岸青、邵华同志到武汉了,今天一
期刊
建立军队政治工作  周恩来早年立志救国,在中学时期就开始注意军事问题。他在天津时和同学们发起成立敬业乐群会,当时就在会中设立“军事研究团”。他发起组织国防演说会,请人讲“军舰———炮台———陆路”,引导青年学习军事知识。  1924年,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教官,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同时又是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  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军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设有党代表和政治部。军校的一切
期刊
战斗烈火铸成革命情谊  1938年,许世友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旅长,在刘伯承、邓小平直接指挥下进军冀南,连战皆捷。战斗的烈火铸成了他们的革命情谊。  1982年,党的十二大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邓小平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许世友被选为副主任。此后,许世友便从北京西山搬到南京中山陵8号定居。  1985年1月底,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要看望许世友。2月1日上午10时,两人在中山陵5号小平同
期刊
我(即本文作者)的父亲叫喻谷森,抗战时期在湖南平江县做小买卖。  1945年3月23日,国民党警察局的人忽然在街上敲锣,说鬼子又要来了,叫老百姓马上离开县城。街上的居民,就一窝蜂似的往城外逃。  父亲店铺中的货物早被日军抢光了,走与不走,他还在犹豫。忽然间,就见一支队伍从北门进了县城,骑着高头大马,穿的是灰布衣,全副武装。他们休息在街边和祠堂庙宇,根本不扰乱百姓。父亲烧了壶茶前去探问,才知这是共产
期刊
意见分歧,军官出走  秋收起义之后,芦溪一战,部队伤亡惨重,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工农革命军士气低落,不断有人开小差。因为打了败仗,战士们不断开小差,余洒度等黄埔军校生与毛泽东的矛盾更加突出。  余洒度曾质问毛泽东:“到底要退到什么地方才是个头啊?我们离长沙越来越远了,还有必要再退么?”毛泽东批评他:“我们不是开过会了,会上决议兵退湘南,你没有忘记吧?”余洒度不以为然地说:“我是保留意见的。你是前委书
期刊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九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新四军1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
期刊
威震美国兵的狙击手  1932年6月,高良伦出生于四川省剑阁县正兴乡灵验村一个贫困的家庭,童年失怙的不幸和生活的苦难,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麦克阿瑟指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悍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直接威胁着我国安全。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951年2月,年仅19岁的高良伦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应征,毅
期刊
1948年年底,母亲带着祖母、8岁的我(即本文作者)、我的三姐和小弟离开上海,去福建朋友家暂住,大姐、二姐则留在上海陪着抗战后担任上海工务局局长的父亲赵祖康。  1949年5月24日,国民党军队已往苏州河以北撤退,上海解放指日可待。凌晨1点,长乐路516弄庆祥里7号突然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携两个女儿借住在大学校友梁伯高家中的父亲,接到了国民政府上海市长陈良让社会局长陈宝泰打来的电话,说是要见我父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