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通于心气,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本期,有请中医专家们与大家共同分享她们的夏季“养心经”。
【补心气,去心火】
心气推动血液流动,夏季更需养护
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吴大真说,中医素有“春肝、夏心、秋肺、冬肾”之说。进入夏季后,心脏开始取代肝脏,越来越活跃,所以夏季养生的重点是养心。“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我们全身的脉络都是与心脏相联系的,它们密布于全身,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所以脉络有着“血府”之称。而血液能在脉络中运行不息,发挥濡养全身的作用,主要在于心气的推动,心气充沛,是血液营养全身的重要动力,它在血液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所说:“手少阴(心)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容颜是靠血液来濡养的,血液如果不能流通的话,头发和面色就会没有光泽。心气不足不仅仅会影响容颜,还会使人感觉疲乏无力、心悸气短。所以,养好心脏,保证心气充足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心脏活动较为旺盛的夏季。
补足心气,同时也要去除心火
夏季养心要补心气,这与炎热夏季心火较为旺盛有关。吴大真进一步讲解说,中医有着“壮火食气”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身体内护卫人体并使肌肤腠理得到固密的阳气,是生理上的火,称为“少火”,如果阳气过于旺盛的话,会导致火热内生,这时候的“火”便成了病理性的,称为“壮火”。这种过于旺盛的火,可能会耗损心气、心阴,所以叫“壮火食气”。而夏季正是阳气生长的时期,此时气温又高,体内阳气旺盛是极为常见的,体内阴液必然会有所损伤。再加上夏季人体容易出汗,而中医又有“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的说法,出汗过多也是容易耗损阴液的。阴液耗损,无疑给本来就旺盛的心火上添了一把柴,所以夏季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失眠、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另外,心脏与小肠相表里,旺盛的心火还容易随着经络下移至小肠,引发小便艰涩疼痛、尿黄、尿少等症状。因此,夏季在保证心气充足的同时,还要去除心火。
夏季养心,食疗有方
如何来补心气呢?我们不妨尝试一下食疗方法:桂圆肉、山药、大枣、赤小豆等食物都具有补益心气的作用,不妨多摄入一些。可以将桂圆肉和山药一起熬粥,或黄芪和大枣熬粥,黑豆、桂圆、大枣也可以一起熬粥,都是补充心气的食疗佳方。
至于去心火,苦味食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祖国医学自古就有着“吃苦度夏”的说法,心火过旺的人,可以食用一些性寒而味苦的食物,像苦菜、苦瓜、苦丁茶、莴苣、苜蓿等,可以清心泄火,心火去而神自安。当然,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吃“苦”太多也是不好的,容易伤及脾胃,引起恶心、呕吐或腹泻等不适症状。而且,中医讲,苦入心,化燥伤阴,苦味食物也容易损伤人体的阴液,不能过量,老人尤其要注意。
养好脾脏,巧护心脉
夏季养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脾脏的保护。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肺内科主任、辽宁省名中医张艳说,这是因为从五行角度来看,心与脾是母子关系,心属火,脾属土,心火生脾土。心是脾的母亲,脾是心的儿子,心这个母亲要时刻照顾好脾这个儿子,即所谓脾胃纳运功能,有赖于心阳的温煦。一旦心阳不振,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而痰饮内停,会发生心悸、气短、胸闷、憋气、腹痛、腹泻等问题。反过来说,心主血,血的来源在于脾胃,如果脾胃的运化失常,不能益气生血,则心失血养,也会使我们生病。
那么夏季如何养护脾呢?张艳说,在中医理论里,脾与长夏(夏季最后一个月,按照太阳高度计算,即7月7日至8月6日)相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气重,而湿气最直接攻击的就是五脏之一的脾。所以,在长夏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要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首先在饮食上,少食生冷、油腻、易上火的食物,不吃变质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适当吃些祛湿清热类食物,如冬瓜、豆类、苦瓜、小白菜、薏仁等。可多吃薏米红豆粥。薏米红豆粥具有很好的祛湿、减肥功效,尤其是对于中老年因体内湿气引起的肥胖,效果非常好。
除了食疗之外,适量的运动锻炼也可以很好的健脾除湿。在夏季不宜进行运动量太大,导致汗流浃背的运动,运动量相对其他季节要小一点。可以适当选择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另外,长夏天气湿热,人易烦躁,因此养脾还要保持好心情。喜悦轻松的心情对脾有益,忧虑、多思则对脾不利。
【中医日常养心方】
养心第一方:三七 西洋参
保养心脏的方法有很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有一个养心金方,可作为日常保养,尤其在夏天用特别好。这个小方子非常简单,就是三七粉、西洋参粉各等量,比如三七粉50克、西洋参粉50克即可,两者混合均匀。每日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增减,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一克即可。另外,这个方子还可以增加一味药——丹参,也是等量,对脑血管的保养也很有好处。
罗大伦说:“这个小方子主要是针对心脏经脉瘀阻,同时气阴两虚的患者,我给它起名叫通脉养心散。大家不要看这个方子小,功力却很大。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混合起来,一方面三七可以化瘀通络,另一方面,西洋参可以气阴双补,这对心脏是一个全面的养护,有时候,看到患者血虚,我还会让他配合服用龙眼肉,这样,心脏的气、血、阴、阳都得到补充。”
【专家叮嘱】
1.当患者因为水湿过剩引起湿邪蒙蔽心陽的时候,该方就力不从心了,需要用温阳祛湿的方子。
2.孕妇禁服。
胸闷气短,喝点生脉饮
夏天天气闷热,体内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等症状,这时可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效果非常好的方子。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佳品,可以提高人的抗病能力,补脾健胃,养血安神,可帮助病后体虚者恢复元气。五味子可以收敛心气,缓解多汗症状,对于夏季胸闷、气短有改善作用。麦冬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对于内热伤津、心烦口渴、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气逆有不错的治疗作用。
【补心气,去心火】
心气推动血液流动,夏季更需养护
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吴大真说,中医素有“春肝、夏心、秋肺、冬肾”之说。进入夏季后,心脏开始取代肝脏,越来越活跃,所以夏季养生的重点是养心。“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我们全身的脉络都是与心脏相联系的,它们密布于全身,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所以脉络有着“血府”之称。而血液能在脉络中运行不息,发挥濡养全身的作用,主要在于心气的推动,心气充沛,是血液营养全身的重要动力,它在血液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所说:“手少阴(心)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容颜是靠血液来濡养的,血液如果不能流通的话,头发和面色就会没有光泽。心气不足不仅仅会影响容颜,还会使人感觉疲乏无力、心悸气短。所以,养好心脏,保证心气充足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心脏活动较为旺盛的夏季。
补足心气,同时也要去除心火
夏季养心要补心气,这与炎热夏季心火较为旺盛有关。吴大真进一步讲解说,中医有着“壮火食气”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身体内护卫人体并使肌肤腠理得到固密的阳气,是生理上的火,称为“少火”,如果阳气过于旺盛的话,会导致火热内生,这时候的“火”便成了病理性的,称为“壮火”。这种过于旺盛的火,可能会耗损心气、心阴,所以叫“壮火食气”。而夏季正是阳气生长的时期,此时气温又高,体内阳气旺盛是极为常见的,体内阴液必然会有所损伤。再加上夏季人体容易出汗,而中医又有“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的说法,出汗过多也是容易耗损阴液的。阴液耗损,无疑给本来就旺盛的心火上添了一把柴,所以夏季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失眠、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另外,心脏与小肠相表里,旺盛的心火还容易随着经络下移至小肠,引发小便艰涩疼痛、尿黄、尿少等症状。因此,夏季在保证心气充足的同时,还要去除心火。
夏季养心,食疗有方
如何来补心气呢?我们不妨尝试一下食疗方法:桂圆肉、山药、大枣、赤小豆等食物都具有补益心气的作用,不妨多摄入一些。可以将桂圆肉和山药一起熬粥,或黄芪和大枣熬粥,黑豆、桂圆、大枣也可以一起熬粥,都是补充心气的食疗佳方。
至于去心火,苦味食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祖国医学自古就有着“吃苦度夏”的说法,心火过旺的人,可以食用一些性寒而味苦的食物,像苦菜、苦瓜、苦丁茶、莴苣、苜蓿等,可以清心泄火,心火去而神自安。当然,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吃“苦”太多也是不好的,容易伤及脾胃,引起恶心、呕吐或腹泻等不适症状。而且,中医讲,苦入心,化燥伤阴,苦味食物也容易损伤人体的阴液,不能过量,老人尤其要注意。
养好脾脏,巧护心脉
夏季养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脾脏的保护。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肺内科主任、辽宁省名中医张艳说,这是因为从五行角度来看,心与脾是母子关系,心属火,脾属土,心火生脾土。心是脾的母亲,脾是心的儿子,心这个母亲要时刻照顾好脾这个儿子,即所谓脾胃纳运功能,有赖于心阳的温煦。一旦心阳不振,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而痰饮内停,会发生心悸、气短、胸闷、憋气、腹痛、腹泻等问题。反过来说,心主血,血的来源在于脾胃,如果脾胃的运化失常,不能益气生血,则心失血养,也会使我们生病。
那么夏季如何养护脾呢?张艳说,在中医理论里,脾与长夏(夏季最后一个月,按照太阳高度计算,即7月7日至8月6日)相应。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气重,而湿气最直接攻击的就是五脏之一的脾。所以,在长夏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要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首先在饮食上,少食生冷、油腻、易上火的食物,不吃变质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适当吃些祛湿清热类食物,如冬瓜、豆类、苦瓜、小白菜、薏仁等。可多吃薏米红豆粥。薏米红豆粥具有很好的祛湿、减肥功效,尤其是对于中老年因体内湿气引起的肥胖,效果非常好。
除了食疗之外,适量的运动锻炼也可以很好的健脾除湿。在夏季不宜进行运动量太大,导致汗流浃背的运动,运动量相对其他季节要小一点。可以适当选择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另外,长夏天气湿热,人易烦躁,因此养脾还要保持好心情。喜悦轻松的心情对脾有益,忧虑、多思则对脾不利。
【中医日常养心方】
养心第一方:三七 西洋参
保养心脏的方法有很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有一个养心金方,可作为日常保养,尤其在夏天用特别好。这个小方子非常简单,就是三七粉、西洋参粉各等量,比如三七粉50克、西洋参粉50克即可,两者混合均匀。每日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增减,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一克即可。另外,这个方子还可以增加一味药——丹参,也是等量,对脑血管的保养也很有好处。
罗大伦说:“这个小方子主要是针对心脏经脉瘀阻,同时气阴两虚的患者,我给它起名叫通脉养心散。大家不要看这个方子小,功力却很大。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混合起来,一方面三七可以化瘀通络,另一方面,西洋参可以气阴双补,这对心脏是一个全面的养护,有时候,看到患者血虚,我还会让他配合服用龙眼肉,这样,心脏的气、血、阴、阳都得到补充。”
【专家叮嘱】
1.当患者因为水湿过剩引起湿邪蒙蔽心陽的时候,该方就力不从心了,需要用温阳祛湿的方子。
2.孕妇禁服。
胸闷气短,喝点生脉饮
夏天天气闷热,体内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等症状,这时可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效果非常好的方子。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佳品,可以提高人的抗病能力,补脾健胃,养血安神,可帮助病后体虚者恢复元气。五味子可以收敛心气,缓解多汗症状,对于夏季胸闷、气短有改善作用。麦冬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对于内热伤津、心烦口渴、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气逆有不错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