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再发病因及治疗对策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儿童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再发病因及治疗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至2014年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36例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可能病因分别行脑干电测听、颞骨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脊髓MRI、血免疫球蛋白等检查。

结果

男24例、女12例,首发性细菌性脑膜炎年龄20个月~15岁,平均5岁9个月。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次数2~7次。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因: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19例(52.78%),其中先天性内耳畸形合并脑脊液耳漏12例,内耳畸形合并脑脊液耳鼻漏1例,潜毛窦6例,骶部MRI见蛛网膜下腔与皮肤有异常窦道相通。后天性解剖结构异常15例(41.67%),其中有头面部外伤史12例,有鼻息肉手术史1例,有慢性乳突炎史1例,有人工耳蜗植入术史1例。先天性体液免疫缺陷病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2.77%)。后天性体液免疫缺陷病1例(2.77%)。急性期予抗生素治疗,恢复期根据病因分别给予脑脊液鼻漏修性补术,脑脊液耳漏、耳鼻漏内耳修补术,潜毛窦切除术,定期输注丙种球蛋白。随诊8个月~10年,33例未再发细菌性脑膜炎,3例失访。

结论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感染性疾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应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预防细菌性脑膜炎再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对儿童脑外血管栓塞性疾病(VED)的认识。方法总结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VED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儿童VED的发病趋势、易栓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结果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VED的年诊断率由0/万升至1.49/万。29例中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6.03岁(2 h~13.83岁)。婴儿期占比>20%(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单侧基底核出血对远期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只出生第10天SD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出血(CH)组、假手术(SH)组及正常对照(NC)组。每组各16只。利用立体定位仪向大鼠左侧脑尾状核注入自体血25 μL,建立脑基底核出血模型;SH组只将微量注射泵针头刺入大鼠左侧尾状核,不注血,其他处理同CH组;NC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所有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
近年来,随着遗传技术的进步,发现部分病因未明的各种癫痫性脑病(epileptic encephalopathy)与遗传因素相关,某种熟知表型的相关癫痫性脑病可能与多个基因突变或拷贝数变异有关,或一个基因突变或拷贝数变异也可能导致熟知表型的癫痫性脑病;另外,发现与检出癫痫性脑病新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异常及以基因命名的相关癫痫性脑病也在逐步增多。现就近年来新发现的CHD2肌阵挛脑病的临床表型特征、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