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现阶段,信息技术一日千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信宜市教育城小学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从教学实际需要出發,以学生为中心,适应新课程要求,积极探寻适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之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渗透;融合
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是大势所趋。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颁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联系愈发紧密,新媒体新技术正不断促进和推动学与教模式的变化和创新。
一、信息技术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攻坚克难的知识点,在内容上,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情重组学案,由浅入深巩固提升。如,在课堂导入上,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在教学《飞天梦圆》一课时,老师不用常规的板题、读题、释题,而是利用孩子们都喜欢幻想的特点,点击打开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及宇航员出舱活动的视频,再让学生观看天空美丽梦幻的图片。学生被这些震撼的场景深深吸引,个个神思心往,一下子就激发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了。
二、“微课”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神器”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课堂教学“顺”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理解感悟能力不强,所以文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掌握。这时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来尝试突破,其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2、创设情境,师生并行,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教材课文内容历经专家们的多次筛选,无疑是覆盖范围广,内涵丰富的,但由于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阅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空距离,导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诸多疑难。微课以它特有的灵活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循环研究,深入领悟,让课堂教学“慢”下来。
按照一般教学理论,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在教师的一次讲解中完全掌握新知。举例说,我们有时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不得不快速播放幻灯片,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尚且疲倦,这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教师也没有觉察,不会的知识就会存积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断层。这对于中下等的学生就更难接受,而且这部分学生由于笔记不全,又得不到课后补习,长久以往,成绩就会越来越低,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4、构建微课程学习的指导策略
4.1利用微课程帮助学生科学有序的预习。
预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提供预习类微课学习资源,可发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基础知识与筛选学习难点这双重功能。
4.2利用微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在课堂学习之后再进行微课复习,能更有效地巩固、消化、吸收课堂知识,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语文课文学习之后,学生认为自己的某个知识点理解、掌握得不够透彻,可以再看一看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讲解的微课。
4.3利用微课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并非能全部理解,这就需要巩固加强。针对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难点,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听取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深入分析。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理解效果,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微信”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一)利用微信的强有力作用,调动学生周末作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1、“录视频”——让作业更有趣
在周末的作业中,我会适当布置学生动手的作业,如:拖地、洗碗等家务劳动;给爷爷奶奶捶背;整理房间等作业,要求家长拍摄孩子的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
2、“晒作业”——让作业更高效
开学初,我要求每位学生家长,星期天前要将自己孩子的周末作业,通过手机拍摄晒在班级的微信群里,这一做法让不少“熊孩子们”能够端正学生书写作业的态度,字体也工整了,作业完成的质量更高了。
(二)利用微信的强大功能,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在刚开学的那几天,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状态:今天孩子在学校表现怎样?闹情绪了吗?吃饭了吗?午睡了吗?对于他们的种种顾虑和困惑,我们就将孩子的在学校生活的真实场景拍录下来发布到微信里,这样,家长就能通过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地了解孩子多方面的信息。
(三)通过微信交流,更好促进家校合作
在微信平台中交流,家校合作更加的平等、坦诚,不再是学校及老师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通过微信群的建立,使家校合作变得更加便捷,不仅是教师在平台中讲,家长们也可以在平台中一起分享教育心得,一起探讨教育话题。
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具有时代化、特色化、人性化的沟通教育平台是新时代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学情,在适合的时候融入信息技术,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孙晓林.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卷宗, 2015(6):288-288.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渗透;融合
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是大势所趋。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颁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联系愈发紧密,新媒体新技术正不断促进和推动学与教模式的变化和创新。
一、信息技术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攻坚克难的知识点,在内容上,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情重组学案,由浅入深巩固提升。如,在课堂导入上,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在教学《飞天梦圆》一课时,老师不用常规的板题、读题、释题,而是利用孩子们都喜欢幻想的特点,点击打开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及宇航员出舱活动的视频,再让学生观看天空美丽梦幻的图片。学生被这些震撼的场景深深吸引,个个神思心往,一下子就激发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了。
二、“微课”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神器”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课堂教学“顺”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理解感悟能力不强,所以文本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好掌握。这时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来尝试突破,其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2、创设情境,师生并行,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教材课文内容历经专家们的多次筛选,无疑是覆盖范围广,内涵丰富的,但由于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阅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空距离,导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诸多疑难。微课以它特有的灵活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循环研究,深入领悟,让课堂教学“慢”下来。
按照一般教学理论,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在教师的一次讲解中完全掌握新知。举例说,我们有时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不得不快速播放幻灯片,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尚且疲倦,这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教师也没有觉察,不会的知识就会存积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断层。这对于中下等的学生就更难接受,而且这部分学生由于笔记不全,又得不到课后补习,长久以往,成绩就会越来越低,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4、构建微课程学习的指导策略
4.1利用微课程帮助学生科学有序的预习。
预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提供预习类微课学习资源,可发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基础知识与筛选学习难点这双重功能。
4.2利用微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在课堂学习之后再进行微课复习,能更有效地巩固、消化、吸收课堂知识,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语文课文学习之后,学生认为自己的某个知识点理解、掌握得不够透彻,可以再看一看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讲解的微课。
4.3利用微课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并非能全部理解,这就需要巩固加强。针对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难点,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听取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深入分析。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理解效果,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微信”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一)利用微信的强有力作用,调动学生周末作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1、“录视频”——让作业更有趣
在周末的作业中,我会适当布置学生动手的作业,如:拖地、洗碗等家务劳动;给爷爷奶奶捶背;整理房间等作业,要求家长拍摄孩子的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
2、“晒作业”——让作业更高效
开学初,我要求每位学生家长,星期天前要将自己孩子的周末作业,通过手机拍摄晒在班级的微信群里,这一做法让不少“熊孩子们”能够端正学生书写作业的态度,字体也工整了,作业完成的质量更高了。
(二)利用微信的强大功能,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在刚开学的那几天,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状态:今天孩子在学校表现怎样?闹情绪了吗?吃饭了吗?午睡了吗?对于他们的种种顾虑和困惑,我们就将孩子的在学校生活的真实场景拍录下来发布到微信里,这样,家长就能通过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地了解孩子多方面的信息。
(三)通过微信交流,更好促进家校合作
在微信平台中交流,家校合作更加的平等、坦诚,不再是学校及老师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通过微信群的建立,使家校合作变得更加便捷,不仅是教师在平台中讲,家长们也可以在平台中一起分享教育心得,一起探讨教育话题。
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具有时代化、特色化、人性化的沟通教育平台是新时代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学情,在适合的时候融入信息技术,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孙晓林.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卷宗, 2015(6):28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