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多元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ege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现存的两种大学与企业合作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论证,指出现有校企合作在制度保障、教学管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无法满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诉求。提出基于文化交流、知识创新、课程共建、人员互动、环境互利5个纬度的研究型大学多元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研究型大学与企业内涵式的合作,满足合作多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5009905
  0引言
  研究型大学,即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的大学[1]。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科研创新、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核心战略[2],研究型大学与企业之间深入的合作成为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框架中的核心动力之一,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是一种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全新的大学理念,是大学对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所应有的回应[3]。然而,以往研究多强调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其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4,5],对于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从大学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型大学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合理匹配的模式,满足资源共享及双方利益的最大化的资源最优化配置,实现教育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现有校企合作模式
  在国外,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早在20世纪中叶就已开展,企业纷纷在研究型大学周围建立了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顶尖级公司和实验室,希望能联合大学的力量推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如今,美国的大学与企业及其基金会、科研机构都有着长期合作关系,以协同承担科研项目为支撑、研究中心和科技园区为实训平台、联手开展研究计划为培养载体、企业学校“双师制”为保障体系、企业专项资金为扶持,培养应用知识与研究技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拔尖创新型人才[6]。在我国,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推行也已开展了20余年,产生了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本文从校企合作中的技术、人力、经费的流向及制度保证的强度,剖析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其归纳为大学能力向企业输出、企业能力向大学输出两种主要合作方式,这两种合作方式均构建在以成果为基础的合作利益观上,大学与企业间呈现资源流动与共享的双极形态,如图1所示。
  1.1大学能力向企业输出模式
  大学能力向企业输出模式主要借助大学优质文化资源、高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从而强化企业竞争的核心动力。同时,大学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拓展服务领域,加强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包括“企业顾问”形式、“横向课题项目合作”形式和“成果转化”形式。
  “企业顾问”形式通常包括企业管理顾问和企业技术顾问。其中,企业管理顾问是指企业从大学聘任教学科研人员作为企业管理外部专家,专家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有效的方法,为企业提供管控和经营方面的指导;企业技术顾问则由企业从高校聘任特定领域的知名学者或专家,为企业核心关键性技术难题的攻克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帮助。校企间企业顾问的合作形式使得企业以一种高效率、相对较低成本的形式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横向课题项目合作”形式中,企业将项目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交付具备科研实力的大学参与研究,通常采用在大学中设立横向项目课题进行攻关。企业提供项目研发所需的各项支出和费用,大学科研团队在项目有效期内完成并交付企业立项书中所规定的各项成果,并由企业和大学共享项目研究的成果。研究型大学以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的特点,具备开展横向课题攻关的先天优势,而目前,大学的横向课题项目数、经费额、科技转化成果量及专利个数等指标,也逐渐成为衡量大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成果转化”形式中,大学通过在优势研究领域中产出的应用型技术或专利,吸引企业有酬购买,或企业参与投资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是以研究为重心,是精英人才的聚集地,产生了许多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企业生产中的转化,极大地改进传统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强化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获取发展的核心动力。
  1.2企业能力向大学输出模式
  企业具备敏锐地洞察领域需求的特质,凭借业界的生产力转化平台的优势,与高校结为合作伙伴关系,为高校接触业界领先科技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平台。企业能力向大学输出的合作主要以“实训基地”“创新实验室”“师资培训”形式出现。
  在“实训基地”合作形式中,企业作为大学的实习平台,由企业工程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践,通过企业真实环境的训练场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训基地是最传统的校企合作方式之一,基地建设实践已经成为大学生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在“创新实验室”合作形式中,校企合作双方围绕当前领域研究热点,主要由企业向大学提供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的创新项目及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由大学提供项目实施的场地,在校内共同搭建合作创新实验平台。实验室的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协作,指导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研发,实现课题的项目攻关。通过联合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用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项目开发团队,培养具有项目经验及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IBM大学合作为例,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IBM就开始着眼于与中国大学的校企合作建设,最初是以向大学捐赠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的形式,逐渐拓展到与大学建立在教学和科研多层面的合作关系。目前,IBM已经在中国的数百所大学中建立了联合开发实验室,并与国内20多所高校展开联合研究项目(SUR:shared university research)。创新的联合开发实验室加强了IBM与中国一流高校科研人员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为高校提供了研发所需的软硬件平台和资金保障,加强与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在“师资培训”合作形式中,校企合作双方围绕业界新的技术热点、主题和企业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由领域专家或企业工程师进行讲授,邀请大学教师参加。例如,IBM及SAP企业每年在寒暑假期,邀请合作大学的教师开展各种主题的师资培训,而IBM为每一期的师资培训安排免费的国际认证,认证考试合格可以获取国际认证证书。通过企业师资培训,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高校教师的知识更新,从而保证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先进性。企业通过大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顺畅地将企业文化、企业技术进行最大范围的传递,实现潜在客户的培养与挖掘。SAP企业将中国大学合作计划称为“种子计划”,形象地说明了校企合作对企业文化和技术传播的作用。
  2现存校企合作问题剖析
  研究型大学居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科技创新、知识创造、文化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型大学职能发挥的成败与优劣,直接决定了其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力和影响力[7]。校企合作是研究型大学战略发展的核心之一[2],在研究型大学中开展的校企合作充分体现了研究型大学崇尚个性化发展的特质。但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的模式在政策制度保障、教学管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无法完全满足研究型大学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
  在制度保障方面,国外校企合作的先期经验表明,在政府的引导下,出台利于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相关政策法律依据,提出利于校企合作的协议框架,构建规范规范化的校企合作平台机制,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如法国1999年出台《萨瓦里法案》,其中明确规定在大学的行政委员会中,企业界和科技界的代表要占三分之一。该《草案》的实施使得企业和科技界精英直接参加大学管理工作,协助大学制定发展与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促进了法国大学教育的现代化、民主化路径,极大地推动了法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快速成长和发展[8]。在国内的研究型高校中展开校企合作,急需加强校企合作的宏观层面引导、组织协调和保障机制,构建和完善制度化的校企合作平台机制,从而加快和促进研究型大学与企业间科技创新的流动速度和融合程度,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的重要职能。
  在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方面,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是依据大学内部闭环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所产生和发展的,而研究型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实现高质量成果转换、培养精英人才为目的,是由研究型大学、企业以及社会多方因素构成的教学生态环境系统,因此,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创新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体系,以确保在复杂和多变环境下的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质量。例如,以“创新实验室”方式展开的校企合作,企业员工、大学教师、学生直接参与创新项目的研发,教学过程贯穿在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教学环境的构建、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实现应该满足科学性和灵活性,而合作环节的监督和考核的方式也要依据合作内容产生的实质性的学术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从而保障研究型大学与企业合作深度和广度的延伸。
  在人才培养方面,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合作多数停留在教学层面,缺乏深度的科研合作。然而,研究型大学发展是以培养精英为目标,将科研作为重要职能,充当着一种“科学的中心”的角色,不断培育新的研究者,担负探求知识的重责[9]。现有的“产学研”“订单式”的大学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技能的培养,轻视了专业素质培养和科学探索能力的历练,培养出的人才虽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但缺乏长线发展的动力,难以满足研究型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需求。
  3多元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极大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其发展的水准见证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研究型大学多元校企合作围绕着“文化”“知识”“课程”“人员”和“环境”5个纬度展开,是在政府支持下的政策创新、法律法规保障的长效机制下构成的多元化的协作生态系统(如图2所示)。研究型大学的多元校企合作模式将政策制度的创新体制作为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合作过程中时刻关注校企合作体中多方利益的诉求,体现研究型大学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强调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的科学发展模式,满足研究型大学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的诉求。
  3.1制度保障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多元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在政府、高校和企业多方合作基础上,其中,政府在构建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积极出台推动完善的政策法规,发挥各级行政功能和行业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激励、约束、监督等系列机制,保证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满足。在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政府提供优质土壤进行培育,有了良好制度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有助于构建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协调发展的有机生态体系,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以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的职能。
  例如,作为与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典范企业的IBM,除了得益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大学的开放机制,更与中国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早在1984年,IBM与中国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备忘录中明确了与中国高校长期合作关系的基本宗旨,确保从政府层面上对稳固持久的大学合作关系提供政策保障。10多年来,IBM为中国高校无偿提供了超过人民币15.6亿元的计算机设备、软件、人员支持、科研经费和奖学奖教金奖研金,协助发展高校的教育事业。而IBM企业也从校企合作中获取了宝贵的创新及研究实力。
  3.2基于文化交融的协同创新机制
  大学拒绝功利主义,将追求科学的真理作为其灵魂[10]。而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开展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组织。传统的校企合作以“科研成果”来承载合作方的利益诉求,其中,企业更注重科研成果的市场收益及其保密性,高校或科研院所更注重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及其公开性,而政府则更注重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应[11]。因此,以成果为基础的合作利益观,由于多个实体诉求的差异性及资源占有的不均,自然造成合作观点的分歧,构建基于文化交融的长效合作机制是多元校企合作实施的有效保障体系。   多元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协同创新机制,是搭建在契约互信、责权明确、尊重差异基础上的新型的文化认知[12]。在合作长效机制保障和开放共享的模式前提下,大学精神与企业文化经过反复的认知、冲突和协调,在稳定而灵活的文化认知范畴的构建基础上,形成共同的文化愿景。文化交融下的校企合作,将“高端人才培养”作为合作的切入点,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通过各自的外来因素激发内部的活力和创新能力,达到相互交融。交融形成共同的文化愿景,使得合作不仅仅是资源的互换,更是为了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空间与环境,促进共同成长,满足我国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培养机制改革的需要。
  3.3人员互动、课程共建、环境互利的合作形式多元化多元校企合作关注合作中变化与发展的动态过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性的合作形式,实践创新性的资源互换方式。营造利于环境建设、课程共建和人员互动的氛围和条件,将校企合作纳入大学和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中。通过人员互动,践行在大学的教学科研领域与企业的研发生产环节中人员的创新性合作交流方式,满足大学教学科研创新与企业业务研发的需求。通过课程共建,改革课程体系,满足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实现企业精英人才的储备。合作建设资源共享的大学教学科研平台与企业研发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促进校企间人才、技术和物资的全方位的创新交流模式。
  IBM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与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共同探索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践行了多种创新优化的互利互动合作形式。例如,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智能信息系统在各行业与企业中的需求凸现,现有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满足诸多企业对智能系统业务分析与优化的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2012年起,IBM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携手,凭借IBM企业全球先进的技术理念及基础,以及研究型大学专业培养特点,创建了业务分析与优化技术、大型主机与服务等特色专业。在这些独具特色的院系中,由IBM高级技术主管担任系主任,并负责协同大学资深教师共同制定符合相关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需求、全新的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专业的讲师全部来自于IBM中国开发中心核心产品的技术专家,并配套一对一的在线导师,加上名师讲堂、导师在线、实习计划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在人员互动、课程共建中模式创新的典范。
  3.4围绕科学探索充分体现知识的更新和创新
  多元校企合作模式是教学和科研合作齐头并进的合作模式,比较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尤其强调合作过程中科学领域的探索和突破性进展。传统的校企合作多以双师型、企业导师指导等方式展开,主要建立在教学合作的基础上。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体现其优势和特色,往往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最新前沿科技的研发中心。自身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是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之一[1]。研究型大学多元校企合作围绕着知识传播、更新和创新,在科研领域进行纵深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不仅可以获得高技术人才,而且借助研究型高校的科研实力,取得高科技技术支持,真正实现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发展动力。而研究型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更多接触企业的优秀科技人员,投入国内外最先进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在多元校企合作中,大学和企业共享强大的科研团队,获取充足的科研经费,实现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的优化科研循环系统。近些年来,在业界和学术界炙手可热的围绕“大数据”展开的研究及应用,源于行业和企业越来越多的数据积累所产生的分析优化需求。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的展开,必然会引发基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新一轮科学研究热潮,而研究型大学必首当其冲,成为这股热潮中的中坚力量,取得科研领域突破性进展。
  4结束语
  在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成为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在大学作为科技和创新集聚地的内外部特征强化和构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索研究型大学与企业间资源互换和合作中的互动关系和相互作用,针对现有的校企合作在制度保障、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的多元校企合作模式,给出了5个纬度的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及实现路径,实现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的内涵式合作,通过多元合作框架下的优势资源整合,促进双方甚至多方发展的资源共享生态环境,拉近科技与经济的距离,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的资源最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王战军.什么是研究型大学——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基本问题研究(一)[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1):911.
  [2] 刘亮.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J].教育评论,2011(3):138141.
  [3] 汪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战略探究——以深化科研领域综合改革为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 2015(4):6065.
  [4] 孙百鸣,崔淑鑫,田瑞.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9):8486.
  [5] 洪常青.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J].教育评论,2014(2):2527.
  [6] 王牧华,全晓洁.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4(12):149155.
  [7] 张新培,赵文华.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智库协同发展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8):610.
  [8] 高迎爽,王者鹤.法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成长路径——1984年《萨瓦里法案》及其影响分析[J].高教探索, 2012(1):3640.
  [9] 曲钦岳,冒荣.研究型大学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1999(2):710.
  [10] 郭大成,孙刚成.大学精神是大学素质教育之魂[J].教育研究,2013(10):5054.
  [11] 李金龙,张淑林,裴旭,等.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3034.
  [12] 李洪修,孙继红.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8):7983.
其他文献
为了培养工科学生经济学素养,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为工科学生将来从专业技术岗位走向管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基于经济学类公选课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防灾科
从我国会计学学术型研究生就业情况来看,除一少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更多的毕业生走向了实务界,这使得会计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与社会的期望以及现实有了较大的差异。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却表现出很多方面的缺陷.制约着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
基于学情调研,立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义,以学校网络教学课程平台为技术支撑,对《学术论文撰写》课程教学进行适度"翻转"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合作
宋代曾有禅语,谈及人生三个层次:人们最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人们出于对周围世界的怀疑,于是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也不再是水;最后,当风霜已过,当风景不再,世间的纷纷扰扰一如云烟飘
莱芜生姜中外驰名,是具有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优良蔬菜品种。由于常年重茬连作、过量施用化肥等栽培习惯,致使生姜姜瘟病等土传病害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生姜产量和品质。通
一、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意义我地区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一些农产品质量不优,食用安全存在隐患,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农产品市场需求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不遗
1.试验目的通过田间示范,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小麦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粮食,作为小麦主产区的我省来说,此时正值春小麦的生长期,对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无疑是当下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春小麦容易出现的问题谈起,阐述春小麦管理的指
[摘要]近年来,中职教师的发展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而作为中职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也必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从长远看,中职教师的专业伦理发展对自身、学生、中职学校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系统都起着核心化的内部导向作用。然而,由于当前中职教师专业伦理发展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故而在此现实场域中,借鉴基于具体经验与情感的关怀伦理将会给中职教师的专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