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聚多卡醇对曲张大隐静脉损伤的病理影响

来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rabbith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的最佳起效时间和起效浓度,探讨其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作用于曲张大隐静脉后的病理变化.方法 收集30例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临床分级(CEAP)为C2级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段标本,取近心端曲张大隐静脉主干9 cm,将静脉均分为3段静脉段,向各静脉段管腔分别注入浓度为0.5%、1.0%、3.0%的聚多卡醇,分别作为0.5%浓度组、1.0%浓度组、3.0%浓度组,处理时间分别为30 s、15 min、30 min,各时间点分别截取1 cm静脉段标本.根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评分评估大隐静脉内膜的损伤程度.结果 30例患者大隐静脉的平均管腔直径为(6.43±0.84)mm.3个浓度组患者的平均静脉段管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收集270个静脉段标本,每组90个静脉段标本.光镜下观察,3组均可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1.0%浓度组从15 min开始可见部分中膜坏死;3.0%浓度组30 min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中膜坏死最严重.结论 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对曲张大隐静脉内膜损伤快速,且浓度越高、在静脉管腔滞留的时间越长,内膜损伤越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房间隔造口术(ASD)联合体外膜肺(ECMO)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寻找一条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静脉泵
目的探讨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术(PMT)与置管溶栓术(CDT)在防治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MT组和CDT组,每组40例。PMT组行AngioJet血栓抽吸术,CDT组行CDT。比较两组患者的小腿腿围缩小情况、消肿率、小腿腿围缩小时间及PTS的发生率。结果对健侧与患侧小腿踝部腿围周径差值、小腿最粗段腿围周径差值和膝下15 cm腿围周径差值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联合β2-微球蛋白(β2-MG)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腹主动脉瘤(AAA)是引起节段性主动脉扩张的常见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重,AAA的患病人数也明显增多.目前临床上没有能够有效抑制AAA进展的药物.由于AAA的发病机制
目的 探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与裸支架治疗静脉吻合口狭窄导致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5例因静脉吻合口狭窄导致AV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180例VLU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作为激光组(n=90);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作为结扎组(n=90)。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2年溃疡复发率和复发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两组
目的 探讨经股静脉和经颈内静脉不同穿刺入路的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VC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
下肢浅静脉曲张多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病变,属于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多因患肢肿胀、沉重感、小腿下段或踝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等临床症状就诊。目前临床中主要以药物、弹力袜压迫疗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等为主。近些年,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下肢静脉疾病的评估和治疗。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可使患者在短期内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正常活动。本文对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病灶位置与脑梗死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确诊的199例PS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脑梗死后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n=69)和对照组(n=13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病灶位置及一般资料,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脑梗死部位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入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