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9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关键词】 穴位按摩;卒中;吞咽障碍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急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2]。吞咽障碍是指当支配吞咽运动的神经、肌肉及口腔咽喉等处病变时可造成吞咽功能障碍。这也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针对其这一常见危险因素,制定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降低发生率。我院近年来运用穴位按摩结合护理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O月脑卒中患者62例。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经头颅CT或MRI确诊。
  1. 2 方法
  1.2.1 分组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8.35士7.12岁。其中,吞咽障碍7级0例,6级5例,5级5例,4级8例,3级5例,2级5例,1级3例。对照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9.52±5.87岁。其中,吞咽障碍7级0例,6级5例,5级8例,4级7例,3级5例,2级4例,1级2例。两组性别、年龄、吞咽障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2 吞咽能力评价标准 采用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4]。7级:为正常;6级:摄食咽下有轻度困难;5级:口腔问题;4级:机会误咽;3级:水的误咽;2级:食物误咽;1级:唾液误咽。
  1.2.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穴位按摩,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即开始,主穴选百会、大椎、翳风、廉泉、天突诸穴,每穴按摩3~5分钟。按摩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手法采用滚法、按法、揉法、拿法、捻法。百会、大椎以按揉,翳风向咽喉方向,廉泉向舌根部方向,天突斜向内下方,沿胸骨柄与气管前方之间方向,以较大力点按5~10下,以分别出现咽喉麻胀、舌根麻胀及吞咽动作为佳。每日2次,每次按摩时间为20分钟。14日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穴位按摩时,操作者修剪指甲。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避免损伤患者皮肤。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辩证选穴。避免在患者紧张、饥饿、饱餐等情况下进行,以患者耐受为度。
  1.2.4 疗效评价 入院及住院14d分别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吞咽障碍提高到7级,进食咽下无困难为痊愈;吞咽障碍提高3~5级,可进食咽下为显效;吞咽障碍提高1~2级,勉强进食咽下为有效;吞咽障碍无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程度比较 见表1
  3 讨论
  3.1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为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誊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3.2 西医护理目前多停留在调整进食体位、进食量、进食速度等,形式较单一,疗效欠确切。脑卒中患者常需鼻饲进食以增加营养,防止呛咳,但胃管的插入阻止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收缩和关闭,患者常有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现象而继发肺部感染。且长期留置鼻饲管不仅可造成胃食管黏膜溃疡及出血等,还给患者心理上带来极大的障碍[5]。
  3.3 正确的中医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机能,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减少后遗症。穴位按摩疗法是中医经络学内病外治原理的具体运用,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达到沟通内外、联系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6]。
  4 小结
  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探索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方法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且穴位按摩法简便,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接触,疗效明显,可应用于临床,并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钰,足部按摩配合经穴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J].双足与保健,2001,(1):25-26.
  [2]谷敏,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上海护理,2011,11(4):39-40.
  [3]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李国燕,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6):687-688.
  [5]窦祖林,万桂芳,王小红等,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2例报告[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4):166-170.
  [6]詹蕾,张玉娟,推拿与抗痉挛技术改善卒中患者肌痉挛的疗效[J].上海护理,2012,12(5):21-2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社会的各个行业绿色生产理念得到推行,在我国的制药行业中,绿色生产理念的应用推动了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对于绿色制药工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绿色制药工艺。本文主要对于绿色制药工艺逐渐崛起进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肝包虫病是人或畜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死亡率和传染率很高,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本文将对当前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探索肝包虫病更好的诊疗方法。  【关键词】肝包虫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肝切除术;免疫治疗  肝包虫病又名肝棘球蚴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22.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解剖学实验的应用。研究内容:建立PBL教学法的研究方法,并评价其教学效果。研究方法:采用学生统计分析。结论:与传统实验方法相比较,PBL教学法取得更好的实验和理论考试成绩。  【关键词】PBL 解剖学 实验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是讲授人体基本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学的最后阶段,是理论付诸于实践阶段最重要环节,因此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护生成长速度的快慢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在此浅谈护生择床担任责任护士的带教方法与传统带教方法的比较。  一、传统教学方法  由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大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病例,护生通常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痰热清注射液对急症疾病的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中更显示出其特有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现将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症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治疗AECOPD  1.1 临床疗效多项临床观察均显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可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2.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人性化医疗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人文素养,高职层次医学教育面临人才培养方案的二次革命。实现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人文教育与临床实习的三维融合,可以实现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三维融合; 医学生; 人文素养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社会公众日益增强的健康维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对视频反馈教学法的在体格检查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及推广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在三峡大学医学院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中抽取3个从未接触过视频教学反馈的班级,以视频反馈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技能操作训练教学,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们初次接触此法后有极大的兴趣,并且通过此法后学生感觉有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结果将106例伴颈动脉颅外段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92例)及稳定斑块组(14)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躯体化障碍是反复出现多种频繁易变的躯体症状,并且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历时至少2年。多数病人与医疗机构有漫长而复杂的就诊治疗史,在此期间做过多次检查而结果阴性,或作过徒劳的探查手术。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位或系统,病程是慢性波动的,常伴有社会功能,如人际关系和家庭行为的持久损害,也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且耗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中国医药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和对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下,历经数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传统医学,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它的内容或思维方法,都有其独特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最基础课程之一,是构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必修课程,亦是中医各临床学科的基础性理论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