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政策与“三支一扶”计划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_k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我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以及为党政干部队伍和各行各业输送优秀人才所制定的国家政策,而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政策与“三支一扶”计划的比较围绕产生原因、产生时间、组织实施、工作职责,发展渠道等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对比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与“三支一扶”计划的异同,吸取借鉴相互的优点,能够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政策;比较研究
  2006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每年选拔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2015年是“三支一扶”计划实施第10周年。据统计,“十年来全国累计选派27.6万名大学生到基层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 ,为基层一线补充了新鲜血液,培养了一批心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涌现出许多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为广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树立了良好导向。对比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与“三支一扶”计划的异同,吸取借鉴相互的优点,能够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与“三支一扶”计划的异同分析
  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受此文件直接影响,2006年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也同样受这份文件的影响,2008年中央组织部会同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正式将大学生村官政策提升至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予以统筹推进。
  1.产生原因方面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2008年起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加剧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表现尤为突出,做好大学生村官项目和“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发挥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是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锻炼,选拔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符合领导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随着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计划政策的实施,其战略意义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和拓展,这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青年人才培养锻炼的重要渠道。
  2.产生时间方面
  2003年,西部计划正式开始,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志愿去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计、扶贫以及青少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项工作由共青团中央牵头实施。2006年,“三支一扶”计划启动,引导和鼓励为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健康成长,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这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需要,在服务类别和性质上与西部计划同属一脉。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正式启动,而大学生村官政策在2008年正式实施之前,就经历了“自发探索阶段”(1995—2004)和“全面试验阶段”(2005-2007)[1],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的试验阶段。
  3.组织实施方面
  两者的牵头部门不同,但两者均需多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政策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在实施过程中,各地组织部、机构编制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务员局、教育部门、公安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力参与实施。“三支一扶”政策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牵头,“人社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成立全国“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办公室,负责这项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和指导工作”[2]。为进一步加大基层水利岗位的招募力度,2015年起在安排“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征集招募岗位、发布招募公告时,将水利岗位从支农项目中单独列出,各地水利部门也进入了组织实施单位。
  4.发展渠道方面
  留岗升职,考取公务员,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求学深造是两者期满后最常见的五种选择。三支一扶计划与大学生村官政策都是培养锻炼干部人才的重要实践途径,所以在期满后,考录公务员是许多基层工作大学生共同的热门选择,管理部门也很重视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志愿者任期结束后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愿望,2011年中组部、人事部等部门下发的新通知中,进一步完善了“三支一扶”大学生定向考录公务员的政策,加大了事业单位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就业力度,2012年中组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下发的通知中进一步完善招考制度,改进了大学生村官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办法,选拔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符合条件的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聘用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者在招聘公务员、事业编制单位人员的相同处是完善考录制度,尽量为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提供合理的机会和途径。
  5.岗位职责方面
  现行制度中大学生村官属于“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的志愿者,担任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协助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二是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级师范园;三是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代理、科技推广等工作;四是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五是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实际推行过程中,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目标期待涵盖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 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等。大学生村官一个任期的服务年限通常为2-3年,工作职责宽泛给村官的选聘、培养、管理等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二、“三支一扶”计划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相互启示
  “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多年以来,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培养青年人才、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是正确的战略决策 ,在支教、支农、支医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成效。
  1.三支一扶计划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启示
  “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诸多方面有着相近之处,两者都是为了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培养锻炼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相比,“三支一扶”计划的制度设计中目标和岗位职责更为清晰。无论是支农、支教、支医、扶贫工作,还是后期拓展的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文化建设、贫困村整村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等,都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紧密,而且易于辨识和理解,这样大学生报考和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迅速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工作。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主要目标则为培养党政干部的后备人才、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等,工作任务相对更加综合。大学生村官一个任期的服务年限通常为2-3年,很多大学生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而角色定位多、任务广泛给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养、管理等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目标定位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凝练,突出主要目标,提高人岗专业匹配度,明确岗位职责。
  2.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三支一扶”计划的启示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前五年,就有“3万多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参与创业,领办创办创业项目2万多个,领办合办合作社5204个,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6.6万个” ,可以说取得了突出的成效。2015年9月份,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正式成立,在探索大学生基层创业,互动分享创业投资和创业技术支持等方面展开合作,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群体联合优势,会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这对三支一扶人员创业也是启示。三支一扶政策中对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将其纳入本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并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按规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由于创业过程中两者工作地域、工作内容存在着交叉重叠的部分,三支一扶人员也可以组织建立创业联合体与大学生村官联盟合作或合并,促进交流互动,优势共享。两者能够合作的领域不止创业一个方面,在帮助农村发展经济、教育、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在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下可以进一步展开合作交流。
  注释:
  [1]马俊云,牟玉荣等.大学生村官就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3-4.
  [2]《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参考文献:
  [1]任社轩:人社部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慰问活动[N].北京: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1-20.
  [2]马俊云,牟玉荣等.大学生村官就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3-4.
  [3]《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4]任社轩:人社部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慰问活动[N].北京: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1-20.
  [5]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2014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3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各小学中,小学生厌学心理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较低,抑制积极性;和老师的亲近程度;学习态度不明确;回家后直接看电视等。这些原因让小学生逐渐脱离教学课堂,而且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缺少趣味性,教学内容难度较高,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心理逐渐加深。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与对策  厌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提高学习兴趣,长时
期刊
摘 要: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 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象力真丰富!”;或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因而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此要认真加以改进。本文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从构建高效课堂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
期刊
摘 要:古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部分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古诗,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更好地教学古诗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中国一直都被称为”诗的王国”,韵律优美,铿锵有力的古诗词一直都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文化瑰宝。因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庞杂,而且因为实际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需要将庞杂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这样才能够保证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不会被庞杂的教学内容吞没。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刚刚接触正规的语文,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高强度的语文学习生活,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够精简教学的话,很可能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简约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
期刊
摘 要: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包含听、说、读、写四部分,因此写作教学非常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方式也正逐渐转变。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如此重视语文写作教学,就是因为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语言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语言组织能力缺欠等,使得不少学生在面临作文时,存在着严重的无话可写,流水账,甚至直接拼凑等问题。为了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了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增加小学生开放性阅读的教学比重,引导小学生养成积极观察,随时记笔记等良好的习惯,为小学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期刊
摘 要:多媒体的应用,为语文教学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起到了重大的意义。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我们就应当发扬技术的长处,克服传统教学的短处,努力做到吸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催生出新的开放、灵活的教学体系,加速语文教学推陈出新,让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焕发新的生命。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成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普遍不高。本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刺激学生探索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意识,逐渐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取得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变则通。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将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巧妙变通,从而造就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通;高效  在单纯传授知识的旧教学指导下,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一直遵循着固定的模式。即:“经导入形式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为主的新知识学习——以巩固新知识为目的的大量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限制了学生探索未知的能动性,不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