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蒜种植以秋种夏收地膜覆盖为主,苔瓣兼收。多以蒜-棉、蒜-麦、蒜-瓜-棉等间套种植模式生产,亩产一般在1300~1800公斤左右。大蒜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及食品加工,经济价值极高,成为中西部乡镇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的主栽作物。如何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结合生产实际介绍地膜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大蒜属浅根性作物,无主根。发根部位在短缩茎周围,外侧最多,内侧较少。主要根系分布在25厘米以内的土层中,横展直径为30厘米。成龄植株发根数70~110条。其生态特性是喜湿、耐肥、怕旱。
  1.精细整地。大蒜对前茬作物选择不严。秋播大蒜的前茬以棉花、瓜类、玉米等为主;前茬作物收获后,实行秸秆还田,及早耕翻晒垡。耕深以25厘米左右为宜,耕平耙细,做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
  2.施足基肥。大蒜根系入土浅,要求表土营养丰富,因地膜覆盖栽培大蒜施肥不便,加之养分淋溶减轻,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大力推广配方施肥。一般亩施优质无公害化处理的农家肥4000公斤,饼肥100公斤或腐熟鸡粪150公斤(大蒜忌用生粪,施前要充分腐熟,捣碎倒匀,以防在田间发酵,引来蒜蛆为害,影响幼苗生长发育),纯氮17~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16公斤、氧化钾15~20公斤或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各15%的三元复合肥125~150公斤,铁肥5~7.5公斤,锌肥2公斤,硼肥1公斤。注意各种肥料混配施用。
  3.整畦。畦宽多为470厘米,根据不同种植方式和地块因地制宜,并留好间作套种行。
  
  二、选种
  
  蒜种大小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种蒜是大蒜幼苗期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大小好坏对产品器官形成的影响很大。蒜种愈大,长出的植株愈茁壮,所形成的鳞茎愈肥大,即“母壮子肥”。因此,收获前要选头,播种时要选瓣。选择标准是:播种时,选用每头蒜有蒜瓣4~6个或7~8个的一、二级蒜种,三级因瓣太小不宜作种用。选肥大、洁白、无病斑、无伤口的蒜瓣,然后将蒜瓣分为大中小三级,单瓣在5克以上的大瓣作种,分畦播种,分别管理。
  
  三、适期播种
  
  大蒜的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最佳播期在9月25日至10月5日之间。此时日平均气温多在18~20℃,大蒜播种后7~10天即可出土。大蒜喜好冷凉的环境条件,在3~5℃的低温下即可萌发,≥12℃时萌芽迅速,适温为20℃左右。幼苗生长适温为12~16℃。播种过早,大蒜因休眠和高温的影响,出苗延迟,反而出苗慢,且冬前营养体过大抗寒能力弱。播种过迟,越冬前不能形成壮苗不能安全越冬。
  根据不同地力、不同品种掌握不同密度。一般大蒜品种每亩2~2.5万株,株行距13~15×18~20厘米。特大白皮蒜每亩1.8~2万株,株行距可适当加大。早苔蒜每亩2.5~3万株,川蒜、云蒜每亩3.5~4万株,株行距可适当变小。
  播种采用拉沟播种,种子摆放上齐下不齐,将大蒜瓣的弓背朝向(腹背连线)、畦向与行向平行,两行蒜瓣交错排列,以使大蒜叶片在田间分布均匀,采光性能好,可增产5%~10%左右。播种后平沟覆土1.5~2厘米。播种后浇透水。然后亩用24%果尔乳油48~72毫升、33%施田补100~150毫升、50%乙草胺200毫升,兑水50~60公斤进行喷雾,一次用药一般可全程控制草害。喷药后立即覆盖地膜。
  
  四、田间管理
  
  1.发芽期。大蒜播种后,从开始萌芽到初生叶展开为发芽期,一般10~15天。这一时期主要依靠母瓣的养分供大蒜生长。在栽培上,要创造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利于幼根及幼芽的分化和生长。大蒜播种后7~10天即可出土,此时应用小铁钩及时破膜引苗或在播种后4~5天,在每天的早上用扫帚轻轻拍打地膜,以助蒜苗破膜,提高大蒜的自然放苗率。应连续3天,然后把没有放出的蒜苗用铁钩破膜开孔放苗。齐苗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一次提苗水。
  2.幼苗期。由初生叶展开到鳞芽和花芽开始分化为幼苗期(适于幼苗生长的温度是12~16℃,低限为-5℃,高限为26℃,大蒜植株的耐寒力较强,能耐受短时间-10℃的低温)。大蒜苗期较长,主要生长季节在秋未至初春,影响幼苗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地温,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地温使幼苗生长健壮,防止徒长和提早退母。
  3.鳞芽、花芽分化和蒜苔生长期。由鳞芽及花芽开始分化到分化结束,为鳞芽及花芽分化期,大约10天左右,是大蒜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花芽分化结束到蒜苔采收为蒜苔生长期,大约30天左右,此间叶片全部长出,叶面积达最大。在蒜苔迅速发育的同时,鳞芽也已开始膨大,植株生长量最大。栽培上应给予充足的肥水,以保证鳞芽与花芽的正常形成和产品器官发育。
  4.鳞茎膨大期。由鳞茎开始膨大到收获为鳞茎膨大期,大约50天左右(其中前期30天与蒜苔生长期重叠)。鳞茎膨大期的生长特点是:采苔前生长缓慢,采苔后养分大量输送到鳞茎,鳞茎迅速膨大。在采收蒜苔后20天收获鳞茎。蒜苔采收后,植株中的营养逐渐向鳞茎中运转,鳞芽进入膨大期,需水量增加。在蒜苔全部收完后,要增加灌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大蒜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以防止因土壤湿度过大引起蒜皮腐烂、鳞茎松散、不耐贮存。后期管理上主要是促根保叶,应结合病害防治,搞好叶面喷肥。拔苔后5月上旬浇好膨大水,亩用150~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防止早衰、促根保叶,起到明显的增产作用。
  
  五、病虫害防治
  
  1.真菌性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紫斑病、叶斑病、白腐病和菌核病。稻茬蒜多为新蒜区,各种病害发生较轻,以叶枯病为主,从3月中旬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90%乙膦铝600~8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80%锰·锌400~600倍液、77%多宁(硫酸铜钙)400~600倍液等,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各种杀菌剂可交替使用(一般一种药剂可兼治多种病害)。或在浇水前后喷药防治(一般温暖、多雨、多湿或浇水后发病重)。如果连续多年种植大蒜,菌核病发生较重的可进行土壤处理: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公斤或70%甲基托布津1.5~2公斤,拌细土60公斤,播前均匀撒施地表或在菌核病发病中心集中施药。
  2.细菌性软腐病。发病初期亩用1000万单位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20%叶枯唑20~25克、20%艳丽(叶枯唑)300~500倍液等,隔7~10天一次,视病情连防2~3次。
  3.大蒜花叶病毒病。主要是蚜虫带毒传播,应防治好蚜虫。或在发病初期采用喷洒、灌根相结合,亩用60%康润2号(病毒A)8~10片、2%宁南霉素100毫升、抗毒丰800~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4.蒜蛆。于4月上旬幼虫危害初盛期,结合浇水冲施药剂,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0毫升、48%乐斯本乳油500~750毫升。严禁使用高毒或剧毒农药如3911、1605、甲胺磷、呋喃丹、甲基异柳磷等及其混配制剂。
  周兰英 胡雪芹 张培勇
  山东省鱼台县农业局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但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人们的心理并不轻松.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尽管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但人们的幸福度却没有多少
目的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探讨术后椎间盘炎的发病原因.方法总结该院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在新医院采用垂直层流、中央空调手术室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384例后的椎间盘炎的
从化市鳌头镇五丰村是广州北部山区一个普通的贫困村,村里的土地多年前已经分给了村民,村委没有土地,难以开展大规模种养,而村民小规模的土地上种植的作物附加值不高,加上一些农产品销路不畅,限制了村民收入的增加。  帮扶单位广州市科信局想到了科技扶贫的新路子,建设了从化爱心公益电子商务平台项目。通过“政府扶持+企业支持+高校参与+基地合作+合作社加入+农户受益”等多方共赢的形式,实现农产品从种植生产直接到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重要载体之一,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从不同角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01年2月25~26日,由中国老龄协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人口所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计划生育“三结合”是中国人的一大创造.表面上是帮扶者和计生户的结合,本质上是人口与经济的结合.它使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摆脱了就人口抓人口,就计划
证据概念是理解证据制度的出发点所在,但学说中对此众说纷纭,主要有“事实说”、材料受等.证据概念的理解应当尊重概念最基本的界定规定,也必须符合证据的公认特征.基于此种
中国是文化古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已经成为必然,这是提升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育,更是文化教育,教师在实
摘 要:行政复议制度虽为我国重要的纠纷解决法律制度之一,但是没有很好地发挥制度设计者的初衷。这可能源于对行政复议制度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在分析目前学界存在主流观点的基础上,推导出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定位是解决行政争议,使其发挥行政复议是诉讼过滤器的作用,最终达到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争议  以行政复议制度功能定位为探讨路径,目前学界大致形成了四种意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