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诗情 大境界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是工笔画的大省。从湖南走出来的曾景祥先生不仅是风格鲜明的工笔画家,而且是很有建树的美术教育家,同时也是很有文采的、修养全面的学者。他不断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修养,围绕着教学著书立说。他的著作不仅有《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而且有《水彩画基础教程》和《中国书画与现代平面设计》,还做了很多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等。
  他的工笔花鸟画,有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诗情浓郁,而且是有新意的诗情。传统的中国画不管工笔写意都以诗为魂,善于诗画结合,在画上题诗句,做到画中有诗情,当代不少中国画重视生命活力和视觉张力,但是诗情不浓。曾先生的画有的题诗、有的题词、有的题句,像《冷艳》这张画,画冷月夜色下的玉兰,构筑了诗画交融的意境,他题诗说:“未尽春寒二月天,枝枝无叶尚冬眠。唯有白兰多傲骨,怒放悬崖冷月边。”用拟人的手法,借助传统的“比德”观念,把自己的独特感受灌输进来,歌颂了白玉兰傲寒怒放的品格,实际是歌颂一种人的品格,不满足于所谓生命状态,他有一种精神追求。
  像《细语话来年》,画一片红枫,一片秋光,还有两只小鸟在枫叶间对话,题诗说:“相伴金秋里,细语话来年”,本来小鸟画得很生动,诗句激发了想象,拓展了境界,增加了生活情趣。
  《春风杨柳》很有新意。这个画里杨柳刚发嫩芽,上面有个喜鹊转身凝视嫩叶沉思,题个诗:“詹溪汩汩流温水,杨柳依依发嫩芽。且喜春风无世态,驱寒送暖顾千家。”诗中的“詹溪”有可能是湖南的某条溪水,我没去过,诗中的“世态”讲世态炎凉,画是常用的构图,但一经题诗,就富有了时代气息和广大胸怀的诗意。
  第二个特点,所取精粹,实中求虚,而且空间广大,是一个大境界。自古以来花鸟画是画微观世界的花花鸟鸟,传统的构图有的叫丛艳,画一堆在地上长的,有折枝,还有清供,像静物似的,也有全株。近现代以来,花鸟画不断发展,在花鸟画里画出生命感来不难,画出与人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趣已经不容易,更难画出大境界,画出像曾先生这样叫“云天无际”,甚至还有宇宙深邃,能给人这种联想。所以构图上很少留白,有个别留白,其他换成染天,有的是夜里的,有的是云天,就把原来虚的变成了实的,实的也还是实中有虚的。
  《三月风》,画春天从窗里望窗外的景象,竹帘子半垂半卷,外边有盛开着黄花,黄花也是半藏半露,既有清晰美与朦胧美的对比,又有花叶层层推进的层次感,画出空间的幽深,这都是前人没有的。《月朦胧》画全株棕榈挺立在夜色朦胧之中,很像唐人构图,唐人喜欢中轴线构图,但是他画出前人没有的光感和朦胧感。画中的云海弥漫,把圆月挡了一半,又像薄纱围绕棕榈树缠绕着飘动,棕榈树采取的是焦点透视,画得十分高雅,前面的棕榈叶上,突出了强光的照射,还有小鸟活动期间,后面的叶子变虚,最后消失在夜空里面,层次感很丰富,空间感很明显。运用了冷与暖、清晰与模糊,晕染与勾线的对比,把花鸟和云月结合起来。当然还题了赵之谦的对联,体现了大的境界、醉人的诗意。
  他的不少花鸟画都把花鸟画在夜色和云气之中,《即便无情也动人》,画芙蓉花的;画菊花的《轻黄淡白染秋容》;画荷花的《立水芙蓉晚更明》;画野菊花的《露叶幽香》等等,能够把袭人的香气和幽深缥缈的空间结合起来。也有的花鸟画不是在夜里面,是在白天的云气里面,这种构思同样是把花鸟画画到了天地之间去,而不是像古代后期已经脱离了大自然环境的单摆浮搁的八股符号了。
  第三,是讲求骨法用笔为主,但是不拘一法,广取博收。传统的中国画非常强调骨法用笔,以书为骨,极大发挥书法用笔的表现力。但是后来只画符号了,代替了精心的观察感受,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曾先生的花鸟画很重视用笔法线条描写造型,但也还有一定装饰性。他的用笔和造型结合得很好,又能够融合水彩,充分发挥用水的技法,也还有一些喷洒的技法,就避免了勾勒渲染画法的单一,画出了光感、质感,也造成了各种肌理,实现了气韵生动。
  总体来看,曾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可以说是瑰丽中的祥和、唯美中的真情、宁静中的生机、开拓中的坚守、丰富中的单纯和包容中的消化。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历史总会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出现一些新的征兆,一个主张抑或一个举措,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事件。历史就是这样开启了新的航程。  湖南美术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已经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现代美术人才队伍,在各个画种领域中成就斐然,已然呈现出人才辈出并且薪火相传的大观气象。尤其是近十年来“艺术湖南”多次进京展览,既收获了美术界的广泛认同,又获得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为此,湖南美术应该大有作为。故而,走
期刊
中国人物画,尤其是中国工笔人物画,历代以来都是艺术家们潜心创作的主要形式。在论及它的许多原理时,作为一个地道的批评家,不免要花些时间来翻开一些陈旧的理论,来说服那些新秀和后来的习读者,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其实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做派。但是我们仍免不了要沿用它,因为旧势力的雾障,总是让你睁不开眼来。如是,我们常常说起一幅画的写实性特色,如何在形的外表下,尽力展现意的造化,让白描的基本法则,表现得穿插自如
期刊
30多年来,中国文学批评队伍其增量可谓煌兮赫兮。当然,对当代批评界的不满与质疑之声亦从来不绝于耳。不过,不管是“乐观”还是“不满”,都难以规避两大事实:一是太多甚至不少金牌批评家在其文学屐旅中,难以刻拓出一道完整而清晰表征自己文学观的印痕;二是和前者紧密关联的是,其精神修持、操作实践约略“意见”远多于“主见”,终归为创作起到应有的指示引导之意识和功效都很稀薄。批评生涯与新时期文学同时发轫的胡良桂先
期刊
在历史上定下的世界格局中,中国与俄罗斯都同为政治、经济、文化大国。历史上,两国之间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互相影响很多。具体到电影领域,在电影艺术与电影文化中也表现得很明显。鉴于此,中国电影百余年的发展一直受到外国电影的影响的事实,俄罗斯(前苏联)电影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源。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俄罗斯电影工业呈衰落之势。中国电影产业在一路高歌的扩容增量中,也是更多地与美国好莱坞电影发生
期刊
电影制作在投入成本与技术的同时依赖多人合作,这使得电影作品具有工业产品的特性,电影的生产与发展依赖市场的反馈,观众对一部电影的喜爱可以使投资者获得资金回收,“电影是群众性的娱乐。因此,它必然要去迎合一般群众的愿望和梦想。”{1}电影作品的商业属性使得电影必须依从观众的喜好,并且尽可能地迎合观众的心理,以便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为了吸引观众心甘情愿走进电影院,也为了抗衡其他媒介的竞争,电影就必须
期刊
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从事旅游演艺的开发、投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某些创作方的一味迁就和依赖,特别是在初始阶段缺乏对景区旅游演艺的审美取向作出慎重的定位与判断,最终使得其旅游演艺、特别是大型实景演艺,陷入到惨淡经营的困境之中。其中,《印象·海南岛》并非“个案”,花费巨资却因遭遇市场冷淡且歇业了事的大型类旅游演艺,决非仅仅是“印象”谈。  时至今日,笔者仍旧携带着“是风,还是路?”的疑惑,以国
期刊
编者按: 一个时代文学思潮的产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历史经验、社会心理等在文学上的反映。1985年“寻根文学”思潮的诞生便是当时知青一代文人集体经验的表达。三十年后,这一思潮在现代性语境下又形成了新的文学经验并构成对历史的现代性回应。在“历史/现实”的话语链条与“在场/不在场”的话语张力所建构的“后寻根”文学场域中,重读“寻根文学”便有了学理的支撑和文学史的指归。本刊特辟“重读寻根文学”专题
期刊
阅读《度戒》,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段是轻轻松松跑步;一段是慢慢爬坡。就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度戒》有点特殊。  最初吸引我的只是“度戒”这个语词。由一个陌生的语词开始阅读,当然是深受沈从文先生湘西世界的诱惑。小说的讲述虽然曲折,叙述方式启用了近来似乎在一些文本中再度传播的“复调”——现场直击和记忆回溯穿插并行,但整部作品文字晓白,胸臆单纯,意象也不复杂,用很短的时间就能翻完一遍。我找到了“度戒”的原
期刊
余红是一位心气很高的青年作家。继长篇小说《黑煤》后,她在新作《鸿运》中以纤毫毕露的笔触直抵人物幽微的内心世界,书写了官商之间权钱交易的潜规则,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处境进行了执著的思索和叩问,揭示了灵魂深处的人性与官场的纠缠,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官场生态的另类“浮世绘”。  评论家白烨认为:“《鸿运》是以跑关系、拉裙带、走后门的生动故事,深入揭示了权钱交易中的新的花样与社会中新的隐形歪风,这比一般的官场
期刊
谈到曾景祥先生在花鸟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田园的意趣,诗人自有的情怀、诗境,这方面我赞成。但是仅仅这一方面还不完全够,曾景祥先生毫无疑问就有他自己花鸟画的艺术语言,我个人认为,他的工笔画可以用“真切的简约”来概括。  “真切”就是说明作为一个花鸟画家非常注重写生和观察。因为仅仅画我们所熟知的松竹梅兰菊,同样也能够画得很好,但是缺少个人对这个花卉生命体的一种独特的感悟,或者很难把花的质感转移到工笔花鸟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