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厅长院士”的完美演绎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984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余年的从医生涯,她不负病人之托,成为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为无数疑难重型肝炎病人带来生命和健康,获得了一项项令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作为省卫生厅厅长,她带领全省20万白衣战士打造“卫生强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开创卫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她探索钻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就是中国工程院传染病学科的院士——李兰娟。
  
  知识,让她离开了大山
  
  1947年李兰娟出生在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父亲因为患有眼疾,无法劳作,全家就靠母亲卖山货维持家用。成绩优异的小兰娟从夏履一所小学考上了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现在的绍兴第三中学),正当她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时,小兰娟却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威胁。那天,母亲突然出现在小兰娟的面前,告诉她,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无奈之下,母亲想要让女儿辍学。面对母亲的哀求,懂事的兰娟泪如雨下,一方面她不想离开学校,因为她太爱读书了,但想到母亲的压力,想到母亲每天挑着山货,从夏履赶到萧山步行30多公里路做买卖时,无奈的兰娟只能选择放弃。
  离别校园时,李兰娟频频回首,班主任看出了她渴望读书的心情,果断地让她把行李留在学校。一个月后,终于获得重返校园的机会,而此时正值期末考试,李兰娟竟考得非常好。就这样,靠着助学金坚持读完了初中,并参加浙江省统一中考。考虑到家境困难,想能尽早参加工作,李兰娟第一、第二志愿就都填报了中专。然而,因成绩优异却被省重点中学杭州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学)录取了。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班主任老师还专程从绍兴城赶到夏履桥山沟,动员她去读高中。于是她怀揣母亲给的5元钱,踏上了赴省城求学之路。来到杭一中高一(4)班,来不及熟悉书香弥漫的校园,仅有的5元钱就用完了,学费也没有着落。学校知情后全免了她的学费。她又靠助学金读完了高中。
  
  学医,从“赤脚”医生开始
  
  被杭州重点高中录取,李兰娟是幸运的,但放眼当时的大背景,李兰娟和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一样是不幸的。李兰娟还未来得及做高考试卷,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李兰娟深知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萌发了为他们解除病痛的想法。她拿出仅有的生活费购买一些针灸方面的书籍,到省中医院学起了针灸技术,把人体经络背得滚瓜烂熟。在随后开展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中,李兰娟响应国家号召,重新回到了夏履桥。回到夏履桥村,村里安排她到夏履中学做代课老师。三个月后,村里组建农村合作医疗社,考虑到李兰娟掌握了一套熟练的针灸疗法,就有意想让李兰娟做村医疗社的赤脚医生。是选择做医生还是继续任教,这让李兰娟很矛盾,因为当时做代课老师一个月有24元的工资,而医疗社的赤脚医生每天只有5分钱,收入相差很多。大队征求李兰娟意见时,她毅然选择了做赤脚医生。因为做赤脚医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书本以外的医学知识。李兰娟说:“这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山村的赤脚医生并不好当,资金有限,设备简陋。为了节省开支,李兰娟自己跑到山上采草药,半年多时间里,她认识了几十种药材,哪些可以治疗伤寒,哪些可以用来消肿,哪些可以用来敷跌伤,都记得清清楚楚。零成本的草药不仅节省了医疗社的开支,而且效果不错,很多村民的病在喝了李兰娟给煎的草药后康复了。全村400多户人家,只要哪家有人生病,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李兰娟都是跑到病人家里就诊。最让李兰娟难忘的是帮村里年轻媳妇分娩,一个姑娘家给人接生总归有点尴尬,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医生,李兰娟还是挺身而出。
  由于李兰娟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深得老百姓拥护,在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大学招生时,她被保送到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又一次获得了深造的机会。临行前一天,淳朴的乡亲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自发组织前来给她送行,而她却热情地邀请乡亲们再去山上和她采一天草药,作为临行的送别礼。
  大学就读期间,李兰娟更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一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传染病临床工作中,李兰娟对每一位接手的病人,都细致了解病史、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予以全力施治,并不断调整、总结。有一次,浙江龙游有一位发热病人,用了很多高档的抗生素仍持续高热不退,诊断不明,请浙医一院传染病科会诊。当天值会诊班的李兰娟接到会诊通知后,立即赶赴龙游,她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发病前有牙病史,经认真的鉴别诊断,考虑该病人可能是牙病引起的厌氧菌败血症,就使用了很便宜的“灭滴灵”等治疗三天后,病人体温逐渐下降,病情迅速好转,一度传为佳话。在与病人朝夕相处中,她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谢很多人,其中包括我中学时的老师。”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李兰娟院士感慨万千,她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热心的人帮助,她或许不会走上医学这条路,或许今天的她会是山村的一名教师。
  
  为了更多肝病患者的康复
  
  肝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重型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迅速导致肝功能衰竭,眼看着许多病人未能等到药物起效,就因肝功能衰竭而去世,李兰娟心情十分沉重。医生的责任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开辟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攻破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这一国际性难题,挽救患者的生命。
  为此,李兰娟于1986年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带领课题组开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救治研究。经过20余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新方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根据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和临床表现,李兰娟创立了一套完整的ALSS技术规范和治疗方法,攻克了重型肝炎并发症治疗的难关,使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进行“个体化”治疗。ALSS可有效清除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毒性物质,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从而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
  为规范全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李兰娟率课题组总结20余年ALSS临床治疗的经验,探明了人工肝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疗效判断标准,制订成《人工肝治疗指南》,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使我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为ALSS规范应用和质量管理奠定基础。为使更多的重型肝炎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李兰娟院士毫无保留地推广ALSS技术,举办了五届国际暨全国人工肝会议,12期全国人工肝推广应用学习班,主编了首部《人工肝脏》专著,有力地推动了人工肝在全国的广泛开展,成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
  与此同时,为了人工肝研究能和国际接轨,李兰娟院士领衔制订了我国首部《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将我国重型肝炎的概念和国际肝衰竭概念接轨,以利于我国人工肝治疗研究成果在国外顶级杂志发表并获得广泛的认可。ALSS研究获199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李兰娟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2005年,李兰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传染病学科的院士。当同事们纷纷向她表示祝贺时,她却显得非常平静淡然。她说:当选为院士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的角色永远是医生。
  
  开拓全新的医学研究新途径
  
  微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但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各种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各种危重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长,对健康人不致病的人体正常菌群,在此类人群中却引起了严重的难以控制的甚至是致命的感染。可以说,感染病的防治已成为21世纪的重大课题。
  李兰娟院士敏锐地意识到这个科学难题的重要性,早在1994年她对422例院内感染进行了微生态分析,惊人地发现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不在感染科,而是血液科病房,其次是肾移植血液透析中心,均为内源性感染为主,药敏试验都有不同程度耐药。于是她率课题组于1996年起申报了细菌耐药和感染微生态等包括“973”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终于将微生态学理论引入感染和肝病研究领域,创建了“感染微生态”学新理论,对肝病微生态和细菌耐药进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感染微生态防治新策略:用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发现破坏人体微生态平衡会导致严重感染或脏器损害,改变更新了抗感染策略,提出由纯粹“杀菌”转向“杀菌”同时需“促菌”的感染微生态治疗新观念。
  2002年10月,李兰娟主编了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抗感染手段和策略的改变,对规范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促进微生态制剂的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微生态泰斗康白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国际代谢组学之父Jeremy K. Nicholson都对此著作给予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上直到2006年在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才刊登论文指出“破坏微生态就是损害人类健康”一说,比李兰娟提出该理论足足晚了4年。
  10余年来,李兰娟共发表微生态相关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鉴于在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2007年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为公共卫生事业不遗余力
  
  2003年,在SARS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关键时刻,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对浙江省SARS防治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为浙江省SARS防治中无第二代病人、无医务人员感染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李兰娟率攻关小组,在48小时内检获浙江SARS首例病人病毒特异性核酸,率先进行每2天一次,长达3个月的病毒载量、抗体滴度和临床表现全程动态观察,发现了SARS患者潜伏期、前驱期、极期、恢复期的临床表现规律和病毒载量、抗体滴度变化与各期的相互关系规律;成功培养和分离出SARS病毒,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大陆第二、国际第八位登录Genbank;研制出特异性检测SARS病毒基因的实时荧光核酸扩增诊断试剂并获发明专利。主编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著,由于表现突出,她本人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2008年,全国多个省市发生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李兰娟院士迅速召集临床诊治和疾病控制等领域专家,在广泛收集手足口病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又总结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体会,及时主编《手足口病》专著并捐赠版权,由卫生部向全国免费发放,为从事该病防治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较全面和实用的专业参考,得到了卫生部陈竺部长的高度评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许多地震伤员相继发生梭菌性肌坏死情况。随着伤员向全国转移,极易使该病向全国传播,李兰娟院士及时主持制定了《梭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诊治专家推荐意见》,由卫生部向全国发布,在指导和规范全国梭菌性肌坏死的预防、诊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李兰娟院士倡导下,浙江省开通了国内首个支援地震灾区网络医疗服务平台。随后她带领专家团队通过该平台实施网络服务平台会诊,为灾区患者提供了更及时、更高效的远程诊疗服务,受到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国际大流行,疫情波及数十个国家,国际国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担任国家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委员会临床诊治组组长,她针对疫情形势就传染病管理、发热门诊设置、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基层防控、检验检疫和舆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并参与了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的编写和制定工作,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肯定。
  李兰娟在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期间,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新的管理理念,得到国家和省领导的肯定。她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卫生和农民的健康问题,通过一系列“卫生强省”具体措施的实施和开展,浙江省连续多年的主要健康指标均领先全国。她系统提出社区卫生服务要实行“五个转变”和“四个化”:即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转变知识结构、转变运行机制和转变投入机制,实现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管理一体化和信息现代化的工作要求。服务功能由单纯医疗服务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转变;服务模式从坐等病人转向进村入户上门服务,从间断的医疗服务转向连续的健康服务;知识结构从掌握单科医学知识转向全科医学知识;运行机制上实行定岗、定编、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方式,强化责任医师的职责和服务意识;投入机制从“以药补医、以医养防”转向由政府保障社区卫生经费,从而实现“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工作目标。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包括农民健康工程、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和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等在内的卫生强省建设“六大工程”。城乡同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每1500至2000个城乡居民设一位社区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提供上门医疗保健服务,为农民每两年提供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为让农民“无病早预防、小病早发现、有病早治疗”作出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理念。
  不久前,李兰娟院士又提出了“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倡导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卫生信息标准,互联互通、共享信息,为实现数字卫生、健康中国而努力。
  
  对家人有难言的愧疚
  
  在李兰娟被选为院士发表当选感言时,她提到了她的老母亲,她说:我深深感激和敬重我的母亲,她以朴实无华的言行教给我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的道理。
  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母亲一直是李兰娟的精神支柱,但由于工作繁忙,对于自己的老母亲,李兰娟说有一种难言的愧疚。大山里的女人总有一种如泰山般的坚毅和豁达,尽管不习惯城市的喧嚣,但为了让儿女能安心工作,她还是跑到杭州,照顾女儿全家的生活。但李兰娟的忙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为了工作,常常通宵达旦,30多年来,她很少有一个完整的休息天,甚至连春节期间也在实验室做实验。使她根本无暇顾及家人,母亲来杭州已经有30年了,李兰娟从没有陪同母亲上街或逛公园,但母亲对此从没有过丝毫抱怨,她总是默默地给女儿做着她能做的事。
  母亲的照顾让李兰娟和她的爱人全身心投入到了事业中,值的一提的是,李兰娟的爱人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树森教授也是院士。对李兰娟的母亲来说,她并不清楚家里有两名院士意味着什么,对这位历经生活磨难的老人而言,女儿的安定是最重要的。现在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但依然用自己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女儿,给她以力量,支持她前行。
  
  在奉献中体味幸福
  
  在“李厅长”、“李老师”、“李教授”、“李主任”、“李院士”和“李医师”等诸多的称呼中,李兰娟说,她最喜欢听到的还是李医师这个称呼。而她本人也为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人民医师披肝沥胆,竭尽全力。
  几年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位白血病患者接受我国首例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一度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黄疸进行性上升,生命危在旦夕。在接到要求会诊的电话后,李兰娟立即带领人工肝治疗组火速进京,为患者做了4次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
  还有一名浙江兰溪重型肝炎患者,已经不省人事。家人听说了李兰娟及其人工肝技术之后,火速送病人前来治疗。李兰娟对其进行8次人工肝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后来患者又在该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终于重获新生。绍兴一名产妇突发“急性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当地医院已经多次发出病危通知,被紧急送入浙医一院后,李兰娟当即果断地组织抢救,三次人工肝治疗就使患者恢复了健康。出院前,病人十分感激地送来锦旗。
  有位病人这样写道:“作为一个肝病患者,得知熟悉的病友离去,内心深感恐惧。幸运的是,人工肝技术让我重新拥有了健康。在我吃得香、睡得甜,每天感受生命的美好时,总是难忘李大夫的救命之恩。”
  讲起李兰娟人工肝技术的成功案例,已是不计其数。而实际上,忙碌的李兰娟已经无法记清诸多患者的面孔。但是在那些起死回生的病患心里,李兰娟却是他们最敬爱的人。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从医生到院士,李兰娟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熟悉她的同事这样说:不论上班下班,不管节假双休,她都在拼命工作,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她每天都忙得像绷紧的弦。她思路严谨、敏锐,不仅领衔设计创新性课题,而且很多具体工作都要亲历亲为。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她始终未放弃专业上的追求。面对有限的时间和做不完的工作,她只有加倍地付出,工作占据了她整个生活,睡眠时间也一减再减,甚至通宵达旦。春节期间也常常带研究生做动物实验,同事亲朋只好隔着实验室的玻璃窗向她拜年。这些年来,在李兰娟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了休假和节日的概念,除了每天6小时睡眠以外,她把其他的时间全都奉献给了工作。时间对她来说比什么都珍贵,她“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一位跟随李院士多年的研究生告诉记者,李老师有超前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工作节奏很快,快得让人赶不上,和李老师一起工作,有时候觉得很“苦”,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很“值”。当我们在李老师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出成绩来的时候,我们和李老师一起分享了幸福。问起李院士的爱好,她的同事告诉记者,李院士没有什么爱好,她唯有的爱好就是工作。
  有人问李院士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太苦、太枯燥,生活质量不高,而她并没有觉得,她的精力从心中来,来源于对病人、对事业、对党和人民的爱。李兰娟院士总是常怀感恩之心说:“我要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哺育之恩,在我求学的路上,国家不仅免了我的学费、书费,还发给我生活费,让我有机会就学并成长为一名教授、博导、院士和国家干部。我要感谢培养我的各位恩师对我无私的关心和帮助,他们不仅用宝贵的知识财富奠定我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教会我如何做人。我要感谢我身边的科研和管理两个团队给予我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共同克服很多困难,取得事业的成功。我感恩我的母亲,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她以朴实无华的言行教给我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刻苦勤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她曾经几十年如一日承担所有的家务劳动,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我唯有勤奋工作、尽心尽责、关爱病人、奉献社会,才能不辜负所有给我支持帮助的人,才能报答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恩。”
  “幸福,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没有经历汗水的洗礼,是难以感受到幸福的真谛的。我在为他人创造幸福中享受着幸福。”细细品味李兰娟院士的这一番话,不禁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爱祖国爱人民,竭尽全力为他人、为社会去做事、多做事,在奉献中得到欣慰,在欣慰中感受幸福的滋味,“创造幸福”才是李兰娟院士真正的幸福!
  (综合自《科技日报》等)
其他文献
5种生活习惯让女人没“性趣”    据调查,美国18-59岁年龄段的女性中,大约有30%长期性欲低下;40岁以下的成年女性中,有27%无法达到性高潮、13%-15%有性交疼痛。这种情况在全世界女性中都非常普遍,大部分人都把它归结为工作、孩子、家务方面的繁重负担。但美国《健身》杂志近日指出,这与女性的5种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习惯一:服用避孕药口服避孕药是女性最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它效率高而且使用方
期刊
别被品牌再伤害  ◆ 言草  一段时间以来,伤害百姓身体健康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各种媒体和舆论除纷纷谴责这些胆大包天,无情无义的始作俑者外,同时告诫消费者要提高防范的意识和能力,要尽可能选择知名度高的名牌或大品牌。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导。  从一般意义上说,老百姓进行健康消费,直接选择名牌或大品牌,的确不失一条可行且相对安全的捷径。但非常遗憾且必须高度警觉的是,当仔细甄别这些重大事件制造者的身份后,你
期刊
不要死于愚昧 不要死于无知    前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中岛宏博士还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他再三告诫: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因为很多死亡,只要具备相应的健康知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一位同志,买了很多冬储大白菜回家放在墙根,结果下了一场雪,他怕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白菜一棵
期刊
接吻学校  美国西雅图有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接吻学校,其课程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学员大多是已婚夫妇,如果是单身人士前来学习的话则需要与陌生人练习接吻。学校的评判标准分十个等级,一级是“毫无感觉”,十级则是“如痴如醉”。接吻学校的创建人伯德女士说:“嘴唇的接触”是表层的,“精神的融合”才是接吻的意义所在。所以他们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感。  小编大话:怪哉怪哉,接吻还需教学,放到中国来还
期刊
“夜猫子”应多吃胡萝卜  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节奏紧张的现代社会,迫使许多学生和上班族有时成为“夜猫子”。经常熬夜会使身体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对视力、肠胃及睡眠都造成影响。医学专家建议“夜猫子”要多吃胡萝卜、韭菜、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B的瘦肉、鱼肉、猪肝等动物性食品,还要注意用眼卫生,缓解眼睛疲劳。  专家称,维生素A及维生素B对预防视力减弱有一定效果,维生素A可调节视网膜感光物
期刊
用爱温暖你  这是发生在大地震之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残疾人。  从小残疾,小儿麻痹症导致他双腿严重萎缩,没尝过走路的滋味。母亲在世时,都是母亲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后来母亲生病,撒手人寰,他便成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市残联下乡送温暖时,送他一辆轮椅。他摇着它,“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他觉得人生,幸福得很了。   得知大地震的消息,是从家里那台小的电视机里。电视里天崩地裂,他的心里,也是天崩地裂的
期刊
伦敦 跳风洞  近来,伦敦正在流行一项新奇而又刺激的运动,新鲜和刺激的感觉来自这个垂直的风洞。这是英格兰的一家休闲中心设置的风洞,置身其中能让你体验到自由飞翔的感觉,这种令人兴奋的极限运动受到了众人的喜爱!想尝试高空跳伞的人从此再也不用从飞机或从高楼上往下跳了,这个风洞就可以让你体验飞翔和降落的感觉,对于想要体验跳伞却又感到害怕的人来说,这是个不错的选择。风洞里的风可以将你送到一个3.6米高的玻璃
期刊
单身女白领流行“换草”  2009年11月27日《扬子晚报》报道,办公室里,剩男剩女早已不是话题,怎么摆脱剩男剩女却是永远的话题,相亲已经过时了,如今的都市白领流行起了“换草运动”。  在珠江路一家电脑公司工作的张小姐,身边单身的男同胞挺多,但总是没碰到来电的,也不是很想找圈内人,“窝边草不方便啃嘛”,于是一个换草的计划应运而生,和几个单身姐妹一合计,决定每个人找个条件不错的同事一起出来玩。这样的
期刊
如今,饲养宠物的家庭逐年增多,宠物引起的过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中至少2%的人对猫狗过敏,而在哮喘儿童中,40%~50%对猫狗过敏。  对猫狗过敏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以及特异性湿疹等。猫狗的过敏原长时间飘散在空气中,极易被人吸入下呼吸道,引起哮喘。   猫最重要的过敏原为Feld1,主要由猫的皮脂腺和唾液腺分泌,在唾液、皮毛、泪腺及尿液中也能分离出来。Fe
期刊
不是“肾虚”惹的祸  最近,39岁的迟先生在与妻子亲热时,不是“力不从心”,就是“半途而废”,这不禁让他心生疑虑,“我是不是肾虚了?”于是,他背着妻子买了些补肾壮阳的滋补品。可吃了一星期,不但性表现没有好转,还多了口苦咽干、颜面发热、睡不着觉的毛病。  针对迟先生的困扰,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男科主任王传航教授分析道,性功能出现异常不一定是肾虚的问题。“肾藏精、主生殖,有时肾虚确实会影响性能力。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