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城市中农民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人具有主体性,是社会活动中唯一起创造作用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进行科学高效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目前国内有相当多的学者进行了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农民工是特殊的农村人力资本的构成,既以农村人力资源为基础和来源,很大一部分又最终回归农村,他们既作为城市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又同时属于农村人力资本,他们的这一双重性决定了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研究的双重意义。因此,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笔者针对农村人力资本大量流向大城市这一现象,从大城市中农民工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的角度研究如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更好的开发与管理大城市中的农民工这一被忽视的人力资本的问题,以使他们一方面更好的为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通过城市生活的锻炼提高自身竞争力,为建设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一、 概述
  1.农民工的界定
  探讨农民工的人力资源问题首先要定义什么人是本文所指称的农民工。学界对农民工的定义非常繁杂,在此,本文采用下面的定义,即“农民工在身份上都是农民—他们在农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户口是农业户口,家在农村,在农村承包有土地,上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项税款,履行农民的义务;但是,他们在职业上却是工人——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只靠工资收人为生(多指体力劳动者)。在工厂,他们被称为工人或员工,回了家,就成了农民,呈现出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民到工人的过渡性特征。”
  2.大城市中农民工的双重性特点
  (1)与农村联系紧密。①农民工所接受教育受到农村教育现状的影响与制约。②农民工的近亲属大多还在农村。据北京市统计局对京城农民工生存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北京的农民工主要来自农业大省,从年龄结构看,主要是15到49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这部分中青年的父母及子女大多还留在农村。因此农民工的收入除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外,大多返流到农村。③农民工的一些观念和习惯还保留着农民的印记,如纯朴、勤奋、节俭,但是也有诸如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④很大部分的农民工最后还是返回农村继续工作生活。
  (2)具有城市化倾向。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不可避免的对他们产生了巨大影响。相比留守在农村的同龄人而言,农民工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对农村的认同感在削弱、而对城市的认同感在增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他们都逐渐在改变原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3.解决好农民工人力资源问题的意义
  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更是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农民工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对城市而言, 将拥有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人力资源储备,对农村而言则意义更加重大。由于我国农业人口比重大,很大一部分农民工最终选择了返回农村,成为了农村的建设者,所以培养更加优秀的农民工人力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更快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更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大城市农民工的困境
  1.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虽然在整体上农民工进城务工渐成大势所趋,但是仅就个人而言,农民工职业发展机会不大,上升空间有限。
  (1)职业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大城市对高级蓝领的需求。目前,大城市中的农民工主要从事的都是较为简单的纯体力劳动,从事技术劳动的比例太小。比较中小城市而言,进入大城市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要相对高一些。2004年在京务工的286.5万的农民工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的人数为240.9万人,占全市农民工的比重为84.1%,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9.7%。但是虽然大城市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但科技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很少接受过正式职业技术培训,导致他们没有更大的职业上升空间。调查显示,2004年本市农民工主要集中从事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从事以上五个行业的农民工人数占全市农民工总数的84.4%。
  (2)经营管理自己的能力弱,职业目标不明确。绝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对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不善于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只考虑目前的工作而缺乏对自己人生的整体考虑与策划。大多数农民工将多数工资汇往家乡,不愿意投入金钱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3组织纪律性差,流动性大,导致用人单位顾虑较多,不愿对其委以重任,致使大多数农民工长期从事同水平重复劳动。
  2.安全生产问题突出
  由于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普遍较差,职业选择余地小,用人单位一旦缺乏相应安全保障设施,农民工将成为直接受害者。而且目前对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障还不完善,所以,农民工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困扰农民工的大困难。
  3.留守儿童成为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正常家庭生活的温暖与父母的照顾,导致他们出现了许多问题,成为困扰农民工的又一大难题。
  (1)健康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2)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子女,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过早承担起家庭重担,家務劳动挤占学习时间,学习成绩下降,加之缺乏父母及时引导和教育,甚至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导致逃学辍学。
  (3)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在少儿期和青春期缺少情感抚慰和心理关怀,极易产生自闭倾向,导致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甚至导致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道德约束力差,致使一些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 农民工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科学文化知识薄弱的农民来说将是巨大的挑战。农村人力资源水平是影响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以及新农村、新农业建设事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重视农民工这一农民中的重要群体,发挥他们知识水平较高和眼界较为开阔的优势,以点带面,充分开发和管理农村人力资源,使每一个农民都充分的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常而言,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 知识开发、技能开发、态度开发和行为开发四个方面。结合大城市农民工的特点与问题,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与管理农民工的人力资源:
  1.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一切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前提。进一步强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抓起,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确保受教育机会平等,减缓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差异的扩大,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2.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推广成人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技术,通过建立乡村教育网络、广播学习、农业函大辅导站及各类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文化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商品生产、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农民对于现代城市职业需求的适应能力,根据文化层次、年龄的差异为农民建立多层次的成人教育体系, 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市场经营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 进一步建立健全面向市场、辐射农村的立体化培训网络。
  3.加强对农民工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强化农民工组织纪律观念,并且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畴,为农民工办理必要的社会保险,争取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4.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充分重视农民工这一本地资源的价值
  他们对当地的发展状况及经济状况比较熟悉,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农村创业计划,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有立志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如果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环境上努力完善,既可以发挥榜样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实力,也为大多数无法扎根城市的农民工解决了出路。
  5.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和生育保障问题
  城市教育机构可根据农民工持有的住所地居民委和派出所证明,就近为其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计划生育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提供与城镇职工同等的计划生育服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可考虑由村委会指派专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活帮助,建立长期稳定的扶助关系,重点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帮助。
  6.做好农民工的培训
  由基层政府提供义务培训,在农民工进城之前面向有打工倾向的农民,提供咨询与引导,针对农民工所从事行业的技能需要,对农民有组织、有目标的进行技术培训、操作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对农民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等,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使农民对城市的一些规则有所了解,尽量缩短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不适应期。
  四、 小结
  人力资源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笔者相信,以农民工这一积极、进取、勤奋的先进农民群体为切入点,加强对他们的开发与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人的素质,还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只要我们坚定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农业、培育新农民的信念,良性循环的农村人力资源积累将在不远的将来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余小琳:构建“面向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2007(2)
  [2]刘志锁:青年民工人力资源开发初论[J].生产力研究,2005(3)
  [3]秦秋红:人力资本视角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财经论丛,2006(6)
  [4]鲜开林滕云李亮: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1)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电子支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全球性的资金流转模式。但由于网络安全、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原因,B2B的电子支付的应用比例却很低。本文就B2B电子支付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子商务 B2B电子支付 对策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的新型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 本文采用湖北省1986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揭示了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湖北省经济增长。最后,为湖北省合理的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    一、引言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国民经济的大部分领
期刊
[摘要] 新近实施的《物权法》对物权概念的界定,使我国民事立法中正式确立了“物权”这一法律用语。传统物权理论一般将物权的特征归纳为支配性、排他性和绝对性。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认为利益属性和可转让性也应是物权的重要特征,由此并对物权概念、本质特征进行新的探讨和定位。  [关键词] 物权法 物权 概念 本质特征    一、物权概念的经济学分析  新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二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辽宁省1991年~2005年共15年的统计数据,从产出、就业两个层面,重新估算了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得出结论:工业仍是辽宁省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逐渐增强,同时在劳动力吸收方面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关键词] 产业 贡献率 就业 辽宁省    产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基石,始终是政府、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社会资源能否有效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应与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ERP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两者的关系阐述,探讨新的ERP模式应具有的功能需求与特征,并提出三种适合电子商务环境下ERP协同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电子商务 ERP 协同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电子商务(Electronic
期刊
[摘要] 民营企业将大举进入旅游景区,并成为投资的主体,民营企业的介入会为旅游景区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深入地了解民营企业投资旅游景区的机遇、优势、障碍和劣势,对于更好地推进景区的发展意义深远。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投资 景区 SWOT    一、民营企业投资旅游景区现状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景区资源条件,拥有大量观赏价值、科学价值极高
期刊
[摘要] CBA篮球职业联赛经历11年的成功开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篮球人才,提高了我国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600份对新疆广汇男篮的主场观众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主场观众消费特征有以下特点:观众普遍认为球票价格高于自己的消费能力;观众获取球赛信息的途径较单一;观众群体趋于单一,尤其是知识群体的大学生球迷较少。  [关键词] CBA 新疆广汇 主
期刊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一个企业最主要的竞争优势不是产品、不是机制,而是人才。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浅析家族企业如何健全用人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关键词] 人才文化 扩展性目标 人才持续发展观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本的竞争。有人用拆字法,形象地比喻了人才在一个
期刊
[摘要] 一般来说,山区地面崎岖,交通闭塞,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但山区自然条件的多样性,正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生态产品等世界潮流趋势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山区旅游资源,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呢?本文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指出: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旅游项目;营造美好的旅游大环境等才是山区旅游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关键词] 山区 旅游业 发展 梅州    我国是一
期刊
[摘要] 商业秘密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与地位等问题是构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基础。我国现行法关于这些问题的规定存在着范围狭窄以及界定模糊等弊端,这对用立法形式保护商业秘密造成了障碍。在本文中,笔者从知识产权法立法宗旨的角度论述了应当拓展商业秘密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并清晰地界定其地位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立法建议。  [关键词] 商业秘密法律关系主体 知识产权法立法宗旨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一、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