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本书阅读位列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贯串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个学段,具有深远的课程与教学价值,所以整本书阅读势在必行。为做好整本书阅读指导工作,我们应深入探讨阅读书籍的选择、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和老师的指导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阅读方法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02
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碎片化阅读已然成为阅读的常态,但恒久、专注阅读习惯的培养却离不开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帮助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一、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
1.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启动
课标是指导语文教学的依据,新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有“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它位列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贯串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个学段。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提到了重要地位,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活动。
同时,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教学模式的挑战,不同学科的重要性将逐步明显化,语文作为母语,尤其是语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影响高考成绩,“得语文者得天下”趋势显现,语文成绩的好坏,与阅读息息相关。整本书阅读成为当下必须要做的事。
2.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阅读整本书能提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了解多样的语言形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学生在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思维更加深入,提升思维能力,提升精神境界。书中思想观念的结构性、系统性、完整性与文本逻辑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协调性,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感悟。整本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读什么样的整本书
1.老师开设必读书单。
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是:教学生阅读,教会学生读整本书,继而学生通过整本书去学习。为实现阅读与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应给学生开列必读书单。以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为例,名著导读部分就推薦了10部整本书作品。这10部作品,涉及中外小说、戏剧、文艺评论、儒家经典。小说共7部,其中中国长篇小说3本,《红楼梦》《家》《三国演义》。外国小说4本,《高老头》《堂吉诃德》《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儒家经典1部,《论语》。戏剧1部:《莎士比亚戏剧》。文艺理论专着1部,《谈美》。
2.学生互相推荐与自由选择。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着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教育漫谈》一文中倡导四个教育观念,其中第二个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习本身的兴趣,内容应涵盖所有学科。就整本书而言,有趣或者有兴趣的阅读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置的。没有兴趣便不会喜欢,不喜爱便不会主动地、长时间地去阅读,而所谓有效高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整本书的阅读选择,教师可以把自由还给学生,让他们互相推荐或自由选择,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学生如何阅读整本书
1.制定时间计划,规划阅读进度
整本书都有一定的厚度,受条件限制无法一口气读完,读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实施,规划用多长时间读完并保持持续性。持续性是经典名着阅读的关键。
2.习惯圈点勾画,运用批注评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名言警示和佳话传说。毛泽东、鲁迅、华罗庚以及众多的大师都是批注式阅读的典范。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目的是更好地发现作品的亮点所在。并通过批注过程使自己的阅读感悟、发现和借鉴模仿的思维成果提升到新的高度。
3.摘抄好词好句,反复咀嚼消化
让原文中的那些深刻的语句和思想浮现出来,化繁为简,便于自己的理解思考。这样既有流畅的情节的线的感知,又有关键词句段的点的深入,点面结合,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比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就十分精彩,值得摘抄下来反复品读:“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 · 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著名的开头奠定了这部作品的基调和写作风格。“多年以后”是将来时,“面对行刑队”是现在时,“回想起”则是过去时,三种时态揉在一个句子里,不仅使叙述富有张力,而且展示出了历史、现实、未来、传说、神话等融为一体的魔幻的风格特色。整句中提到了布恩迪亚上校人生中的两个关键节点:一是早年见识冰块,二是晚年起义失败被俘被杀。这两个关键细节很好地概括了人物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
四、老师怎样指导阅读整本书
1. 导读推荐,激发期待
以《红楼梦》导读教学为例,小说人物形象众多,但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栩栩如生的。笔者首先推荐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整部<红楼梦>,最值得深交的人》, “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心直口快,不拘小节,豁达大度。如果她到了《水浒传》中,也一定是一个不让须眉的好汉。”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好像没心没肺,其实她的生活里有许多辛酸的东西。”学生有了在文本中一探究竟的动力。
2.交流总结,二次提升
书读完后,要对书的主题进行探讨,这是对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进行分享,学生在交流中有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深化对整本书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为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的成果,提升阅读鉴赏力和阅读后的反馈能力,要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多多创作。从而形成读写转化的良性循环。
让我们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做一名语文老师该做的事:在阅读这块土地上耐心地陪学生阅读,从一本到许多本,把少量累积成海量!坚持走得更远。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学生们爱上阅读,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自由阅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6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阅读经典名着,先要解决这几个难题——特级教师曹勇军 《现代快报》2018.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阅读方法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02
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碎片化阅读已然成为阅读的常态,但恒久、专注阅读习惯的培养却离不开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帮助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一、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
1.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启动
课标是指导语文教学的依据,新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有“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它位列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贯串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个学段。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提到了重要地位,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活动。
同时,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教学模式的挑战,不同学科的重要性将逐步明显化,语文作为母语,尤其是语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影响高考成绩,“得语文者得天下”趋势显现,语文成绩的好坏,与阅读息息相关。整本书阅读成为当下必须要做的事。
2.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阅读整本书能提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了解多样的语言形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学生在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思维更加深入,提升思维能力,提升精神境界。书中思想观念的结构性、系统性、完整性与文本逻辑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协调性,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感悟。整本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读什么样的整本书
1.老师开设必读书单。
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是:教学生阅读,教会学生读整本书,继而学生通过整本书去学习。为实现阅读与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应给学生开列必读书单。以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为例,名著导读部分就推薦了10部整本书作品。这10部作品,涉及中外小说、戏剧、文艺评论、儒家经典。小说共7部,其中中国长篇小说3本,《红楼梦》《家》《三国演义》。外国小说4本,《高老头》《堂吉诃德》《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儒家经典1部,《论语》。戏剧1部:《莎士比亚戏剧》。文艺理论专着1部,《谈美》。
2.学生互相推荐与自由选择。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着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教育漫谈》一文中倡导四个教育观念,其中第二个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习本身的兴趣,内容应涵盖所有学科。就整本书而言,有趣或者有兴趣的阅读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置的。没有兴趣便不会喜欢,不喜爱便不会主动地、长时间地去阅读,而所谓有效高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整本书的阅读选择,教师可以把自由还给学生,让他们互相推荐或自由选择,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学生如何阅读整本书
1.制定时间计划,规划阅读进度
整本书都有一定的厚度,受条件限制无法一口气读完,读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实施,规划用多长时间读完并保持持续性。持续性是经典名着阅读的关键。
2.习惯圈点勾画,运用批注评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名言警示和佳话传说。毛泽东、鲁迅、华罗庚以及众多的大师都是批注式阅读的典范。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目的是更好地发现作品的亮点所在。并通过批注过程使自己的阅读感悟、发现和借鉴模仿的思维成果提升到新的高度。
3.摘抄好词好句,反复咀嚼消化
让原文中的那些深刻的语句和思想浮现出来,化繁为简,便于自己的理解思考。这样既有流畅的情节的线的感知,又有关键词句段的点的深入,点面结合,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比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就十分精彩,值得摘抄下来反复品读:“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 · 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著名的开头奠定了这部作品的基调和写作风格。“多年以后”是将来时,“面对行刑队”是现在时,“回想起”则是过去时,三种时态揉在一个句子里,不仅使叙述富有张力,而且展示出了历史、现实、未来、传说、神话等融为一体的魔幻的风格特色。整句中提到了布恩迪亚上校人生中的两个关键节点:一是早年见识冰块,二是晚年起义失败被俘被杀。这两个关键细节很好地概括了人物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
四、老师怎样指导阅读整本书
1. 导读推荐,激发期待
以《红楼梦》导读教学为例,小说人物形象众多,但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栩栩如生的。笔者首先推荐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整部<红楼梦>,最值得深交的人》, “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心直口快,不拘小节,豁达大度。如果她到了《水浒传》中,也一定是一个不让须眉的好汉。”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好像没心没肺,其实她的生活里有许多辛酸的东西。”学生有了在文本中一探究竟的动力。
2.交流总结,二次提升
书读完后,要对书的主题进行探讨,这是对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进行分享,学生在交流中有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深化对整本书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为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的成果,提升阅读鉴赏力和阅读后的反馈能力,要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多多创作。从而形成读写转化的良性循环。
让我们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做一名语文老师该做的事:在阅读这块土地上耐心地陪学生阅读,从一本到许多本,把少量累积成海量!坚持走得更远。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学生们爱上阅读,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自由阅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6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阅读经典名着,先要解决这几个难题——特级教师曹勇军 《现代快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