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今的中学语文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和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让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熏陶,以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
  初中语文审美情感审美素质审美,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人类产生以来就在追寻着美。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用那支生花的妙笔描绘了如此丰富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然而,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却漠视了这一美的存在,虽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导致语文课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了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现今的中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艰难进行中的初中语文教学
  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初中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满堂机械地讲授,看似精彩的一问一答剥夺了学生放飞想象、挖掘深层智慧、用美的眼光审视世界的机会。语文的工具性被推上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人文性被遗忘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事实上,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忽略,语文教学因掺杂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而变得索然无味。
  罗丹曾说过:“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篇构思精巧,散发着人性之光的例文宛如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有多少能被我们感知,还有待于我们的挖掘与发现。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他们能鉴赏一些思想内涵较浅的文学作品,思想感情较为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二、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叶圣陶早已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他还强调:“岂但给你一点审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达到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使自己能够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自觉地投身于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生活的伟大事业。”这些话道出了审美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更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审美,不仅是一种艺术或文学的特殊素养,也不是少数人才有的禀赋,而是所有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良好的品质,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和方式,即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和人生。这种素质的养成,教育,尤其是语文学科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和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审美活动。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文本的欣赏活动,也是一种生活的审美;写作的本质意义,就是表达对生活的审美感受。
  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语文学科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其美育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崇高品质,让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熏陶,以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庄文中先生说过:“审美是语文课的一股富有活力的矿泉水。”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走出误区,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1.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强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读书明理。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2.激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即朗读、默读进而涵味咀嚼)优美的文学作品,去与作者对话,从而获得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刻体验和感受。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是文学欣赏的再创造过程,是更深入地“走进”作品的一个重要手段。想象在审美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感知的作用是为主体进入美感世界打开了大门,那么想象就是为主体在美感的世界的遨游插上了翅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3.在比较阅读中赞赏美
  朱光潜先生指出,要提高鉴赏力,比较的方法是不容忽视的。这启示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灵活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养成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4.从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几乎囊括语文教学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传播文化知识,训练读写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到陶冶性格情操,确立人生理想,无所不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走出教材,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而初中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阶段,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老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并在感受的同时构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他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构思,用心去写,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
  當然,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语文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始终把审美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娱悦其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触发其情,初中语文教学必定走出不一般的天地来!
  参考文献:
  1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于漪语文教育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4文艺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教材内容:通过本次课程讲授,唤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拥有的使命感,合力塑造学生学业传奇,谱写家校教育传奇。教学目标:(1)明确教育目标:培养怎样的“人才”?(2)统一教育思想:肩负什么使命?(3)规划教育行为:要从哪里抓起?(4)展望教育愿景:谱写何等传奇?教学重点:统一教育思想:肩负什么使命?教学难点:规划教育行为:要从哪里抓起?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讲授疏导法。  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
期刊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古代文人因爱竹而种竹、赏竹、咏竹、画竹,以致至“身与竹化”。竹子与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  中国文化古代文人精神生活古代文人缘何钟情于墨竹?竹为吉祥之物。把竹子作为绘画的题材,古已有之,但在艺术家心里,画竹不是为了单纯的悦目欣赏了,更不是为了单纯的模仿,而是要表达一定的寓意。竹为常绿多年生植物,逢春即发,四季常青;其姿态八
期刊
德育教育教师宣誓职业责任感“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师”是我们的身份,更是我们的职业,在“教师”面前冠以“光荣”一词,身份的高贵,职业的崇高不言自明;在“教师”面前加上“人民”一词,工作的性质,服务的对象准确明了。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的肩上扛着民族的希望,我的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我的手中捧着孩子们的明天。”多么气势的话语,又
期刊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至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到今天,虽然师生平等,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已人尽皆知,但是师生矛盾历来是教学中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师生交往理解尊重一、尊重师生交流的三个原则  1.了解。了解孩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从众多古代优秀文言作品中精心选择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作为文言阅读的范本,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一、背景及教学重点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他的《小石潭记》则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面对这样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我们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领略到小石潭的美景
期刊
数学单元复习课是对于单元的知识来进行整理以及概括,进而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贯通,使得知识更加条理化及系统化。因此,复习是完善认知结构、并且发展数学思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本人于课堂实践中,对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自我反思教学效果变式单元复习课一、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现状分析  如何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
期刊
随着教学的深入改革,我们的数学课堂开始变得更加自由、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数学教学生活情趣学习兴趣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自由拓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的深入改革,我们的数学课堂
期刊
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教学实践一、让语音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同一句话,会说的人让人听了笑起来;不会说的,让人听了跳起来。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其实都喜欢听别人抑扬顿挫的讲话,喜欢听别人疏密相间的发音。  富于变化的语音显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音量容易引起学生注意,而用完大音量再用小音量,学生反到更感兴趣。有时教师讲话速度极慢,以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重视,也有时说得极快,同样也
期刊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安排大都在1课时,这样的安排科学准确,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可以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材学习兴趣长文短教《一面》写于鲁迅逝世的当月,是为悼念先生而作的。课文通过写在书店偶然与鲁迅相遇的“一面”之见的“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关心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崇敬鲁迅先生的主题。  为了表达这个主题,课文注重
期刊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试包括笔试和现场面试两个环节,现场面试因其宽泛的考试内容、实用的考试项目、灵活的考试形式而著称,成为整个资格考试中的难点。  导游资格考试面试现场导游应试策略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面试考试由于其考试内容的宽泛性、考试项目的实用性、考试形式的灵活性,被公认为整个考试中的难点所在。在国家旅游局制定有关政策规定下,目前各省级旅游局负责组织具体实施。虽然细节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