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 战略的提出,关于丝绸之路问题的研究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其中草原丝绸之路是沟通内蒙古、外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带、经过西伯利亚和中亚北部进入东欧和欧洲中心地带的通道。万里茶道是草原丝绸之路之中的重要商道,将中原文化与物质传递到蒙古游牧民族地区及欧洲文明地区。大盛魁是万里茶道上最为重要的旅蒙商号,其所经营范围最广、贸易货物无所不有,在这条商道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作用。本论文将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探究大盛魁在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蒙汉贸易,通过对其蒙汉贸易的历史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当今草原丝绸之路的经济带的建设。
关键词:草原丝绸之路;旅蒙商;大盛魁;蒙汉贸易
丝绸之路是指在中国古代把织成的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的、横跨欧亚的古代贸易之路,后被泛指古代连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贸易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通道始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横贯欧亚草原,经过蒙古高原向西至阿尔泰山等地[]。而大盛魁的总址位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南部核心区内蒙古和和浩特,大盛魁在这条黄金通道--草原丝绸之路上进行着物的贸易与文化的传播,蒙汉贸易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启着重要的交流沟通作用。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在辽金元时代,但随着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的高峰期,明清两朝都有着专门的贸易政策,因此草原丝绸之路上大盛魁的蒙汉贸易在沟通中西陆路交通、促进民族融合、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草原丝绸之路与旅蒙商的兴起
自汉代以来,草原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原农耕文化社会与蒙古游牧文明,并使得二者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明代时期在西北边疆地区建立茶马互市,清代时期由于清廷的对外的大政策影响下取消马市,平定准噶尔地区时由于需要大量的军粮物质需要运送到前线,所以旅蒙商就随着战争而逐渐兴起。旅蒙商大多是山、陕地区的人,并以归化城为主要基地,在此地建立商行,旅蒙商的兴起、聚集也使得归化城变得繁荣,沿路也这繁忙的贸易兴起许多商业城镇,共同加入这条贸易大道。归化城中众多的商号之中,大盛魁为首屈一指的大商号,因其垄断性经营最终成为最大旅蒙商。
旅蒙商中有着大量的晋商的身影,晋商凭借着吃苦耐劳讲究信誉,还有先进、严格的商号管理制度不断地创造着商业奇迹。旅蒙商带动的不仅是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使得内地的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与蒙古高原地区的畜牧产品顺利的流通起来,随着物的交换不同文化之间也不断地进行传播与交流。旅蒙商对于草原民族来讲是外來者,但由于旅蒙商的驼队常年游走在草原地区,为了适应环境他们就得学习游牧民族的生活经验,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语言,并通过不断的交流习得他们的生活规则和礼仪,就这样你来我往的相互影响过程中,蒙古族地区的人们也逐渐了解到中原文化,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旅蒙商虽在清廷的管理之下并为其效力,但还是依靠于自古有之的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之间物的交换文化的交流的传统下才能得到繁荣的发展。
二、大盛魁与万里茶道
丝绸之路上万里茶道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万里茶道的完整路线由福建武夷地区经过五个省,穿过蒙古高原地区、沙漠地区直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到达买卖城之后经过莫斯科进入欧洲各地区。大盛魁的总柜也设立于归化城,其地理位置在蒙古高原地区是出塞的重要关口,是万里茶道上最为重要的贸易城镇,众多的旅蒙商也聚集到此地。
大盛魁在万里茶道西北沙漠地区的运输完全依赖驼队,因此依靠数量庞大的驼队大盛魁在蒙古地区进行批销货物,来进行各旗之间的流动贸易。在众多的贸易物品中,茶叶是最为重要的货物,进入蒙古地区的茶叶大多为由东南沿海地区的茶叶所制成的砖茶。由于每年从归化城到蒙古的货物多种多样又不计其数,很难精确记账,所以大盛魁的管理方式也依据当时复杂的情况进行灵活管理。首先是对量划定标准,用“房子”为统计单位“房子”可以由大到小分为多个等级,不仅是对骆驼的管理也是对路上的人进行的管理的单位,任何时候大盛魁都有15个“房子”经营买卖,大概有3000峰骆驼行走在茶道之上。大盛魁是康熙建立的“旅蒙商”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并且所承担的贸易活动也具有垄断性,满清帝国的法律禁止商人们在蒙古有固定的住所,商号只能流动经营,所以又被称为“旅蒙行商”。大盛魁能在蒙古进行垄断经营的一个得力工具就是“龙票”,由于清廷对边疆贸易有着严格的政策要求,所以龙票就是商号在蒙满汉之间允许贸易的通行证。大盛魁沿着自古有之的万里茶道,其茶叶生意覆盖蒙古游牧民族地区,并一直向欧洲延伸,万里茶道铸就了大盛魁的兴盛。
三、大盛魁对蒙贸易的影响
在中国西北边疆地区,自古以来中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明通过物的流通不断进行互相交融,使得草原丝绸之路成为黄金通道。大盛魁得益于这样天时地利的条件,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上蒙汉贸易的垄断者,积累了大量财富以及从朝廷获得特有的权力。大盛魁的蒙汉贸易不仅沟通着蒙古游牧地区也连接着俄国的欧洲文明,也使得沿路兴起许多贸易城镇繁荣地区经济与文化。因此从大盛魁蒙汉贸易的积极历史过程中获得有益于当代草原丝绸之路建设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美]艾美霞.茶叶之路[M].杭州:中信出版社,2007.
【2】卢明辉 刘衍坤.旅蒙商大盛魁[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王琳(1993.12.20-):女,24岁,汉族,籍贯内蒙古,西南民族大学 2016级学术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学。
关键词:草原丝绸之路;旅蒙商;大盛魁;蒙汉贸易
丝绸之路是指在中国古代把织成的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的、横跨欧亚的古代贸易之路,后被泛指古代连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贸易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通道始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横贯欧亚草原,经过蒙古高原向西至阿尔泰山等地[]。而大盛魁的总址位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南部核心区内蒙古和和浩特,大盛魁在这条黄金通道--草原丝绸之路上进行着物的贸易与文化的传播,蒙汉贸易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启着重要的交流沟通作用。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在辽金元时代,但随着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的高峰期,明清两朝都有着专门的贸易政策,因此草原丝绸之路上大盛魁的蒙汉贸易在沟通中西陆路交通、促进民族融合、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草原丝绸之路与旅蒙商的兴起
自汉代以来,草原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原农耕文化社会与蒙古游牧文明,并使得二者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明代时期在西北边疆地区建立茶马互市,清代时期由于清廷的对外的大政策影响下取消马市,平定准噶尔地区时由于需要大量的军粮物质需要运送到前线,所以旅蒙商就随着战争而逐渐兴起。旅蒙商大多是山、陕地区的人,并以归化城为主要基地,在此地建立商行,旅蒙商的兴起、聚集也使得归化城变得繁荣,沿路也这繁忙的贸易兴起许多商业城镇,共同加入这条贸易大道。归化城中众多的商号之中,大盛魁为首屈一指的大商号,因其垄断性经营最终成为最大旅蒙商。
旅蒙商中有着大量的晋商的身影,晋商凭借着吃苦耐劳讲究信誉,还有先进、严格的商号管理制度不断地创造着商业奇迹。旅蒙商带动的不仅是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使得内地的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与蒙古高原地区的畜牧产品顺利的流通起来,随着物的交换不同文化之间也不断地进行传播与交流。旅蒙商对于草原民族来讲是外來者,但由于旅蒙商的驼队常年游走在草原地区,为了适应环境他们就得学习游牧民族的生活经验,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语言,并通过不断的交流习得他们的生活规则和礼仪,就这样你来我往的相互影响过程中,蒙古族地区的人们也逐渐了解到中原文化,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旅蒙商虽在清廷的管理之下并为其效力,但还是依靠于自古有之的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之间物的交换文化的交流的传统下才能得到繁荣的发展。
二、大盛魁与万里茶道
丝绸之路上万里茶道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万里茶道的完整路线由福建武夷地区经过五个省,穿过蒙古高原地区、沙漠地区直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到达买卖城之后经过莫斯科进入欧洲各地区。大盛魁的总柜也设立于归化城,其地理位置在蒙古高原地区是出塞的重要关口,是万里茶道上最为重要的贸易城镇,众多的旅蒙商也聚集到此地。
大盛魁在万里茶道西北沙漠地区的运输完全依赖驼队,因此依靠数量庞大的驼队大盛魁在蒙古地区进行批销货物,来进行各旗之间的流动贸易。在众多的贸易物品中,茶叶是最为重要的货物,进入蒙古地区的茶叶大多为由东南沿海地区的茶叶所制成的砖茶。由于每年从归化城到蒙古的货物多种多样又不计其数,很难精确记账,所以大盛魁的管理方式也依据当时复杂的情况进行灵活管理。首先是对量划定标准,用“房子”为统计单位“房子”可以由大到小分为多个等级,不仅是对骆驼的管理也是对路上的人进行的管理的单位,任何时候大盛魁都有15个“房子”经营买卖,大概有3000峰骆驼行走在茶道之上。大盛魁是康熙建立的“旅蒙商”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并且所承担的贸易活动也具有垄断性,满清帝国的法律禁止商人们在蒙古有固定的住所,商号只能流动经营,所以又被称为“旅蒙行商”。大盛魁能在蒙古进行垄断经营的一个得力工具就是“龙票”,由于清廷对边疆贸易有着严格的政策要求,所以龙票就是商号在蒙满汉之间允许贸易的通行证。大盛魁沿着自古有之的万里茶道,其茶叶生意覆盖蒙古游牧民族地区,并一直向欧洲延伸,万里茶道铸就了大盛魁的兴盛。
三、大盛魁对蒙贸易的影响
在中国西北边疆地区,自古以来中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明通过物的流通不断进行互相交融,使得草原丝绸之路成为黄金通道。大盛魁得益于这样天时地利的条件,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上蒙汉贸易的垄断者,积累了大量财富以及从朝廷获得特有的权力。大盛魁的蒙汉贸易不仅沟通着蒙古游牧地区也连接着俄国的欧洲文明,也使得沿路兴起许多贸易城镇繁荣地区经济与文化。因此从大盛魁蒙汉贸易的积极历史过程中获得有益于当代草原丝绸之路建设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美]艾美霞.茶叶之路[M].杭州:中信出版社,2007.
【2】卢明辉 刘衍坤.旅蒙商大盛魁[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王琳(1993.12.20-):女,24岁,汉族,籍贯内蒙古,西南民族大学 2016级学术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