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晚的荧火
  在老树下闪烁
  怦然心动的一刻
  被风撩起一抹
  诗人伤春悲秋的梦里
  没有我的痕迹
  独爱夏的炽烈
  炙烤着大地
  无端的愁绪,瞬间被蒸发
  那漠然一世的孤立
  爱的天使
  用鋪天盖地的绿
  醉了门前的小溪
  一如那洒满西天的云啊
  渲染着山河的壮丽
其他文献
坐在车窗里 看雨中的故乡  在雾中行走 心灰蒙蒙的 扎着雨滴  雾中的窗花 飘过泥泞  呼喊一树秋天的红  金黄 湿漉漉地缀在眼帘上  压弯了一个古老的名词  故乡 很沉很沉  像酒杯里的眼睛和小店里的牌桌  吆喝着十里八鄉
云端,星群聚集  山林,更加幽远  红尘陌陌,消减着青春  猛虎,蓝鲸,曾经  燃烧,遨游,山呼海啸  遍体鳞伤,甚至心如死灰  如今诗人的品格  恰恰是隐疾,沉默,讷言  为世俗所不容  或霹靂罩顶,或如鲠在喉  在公园的林荫里  在乡野的路口  轮廓,依稀进入民谣  深处,思想与人性  如磷火,在坟茔闪烁  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谁还在栈桥上  低吟着诗句  念起遥远的北方  蔷薇绽放笑靥,在
无边光景沐春生,郊外行寻正踏青。  映日夭桃宽满目,摇姿细柳戏轻风。  彎弯溪浅情千种,莽莽林深意万层。  几许抒怀追旧梦,登高直指凤凰峰。  三八节感怀  玫瑰带刺硬如钢,晓镜模糊鬓染霜。  小女宽心亲软肋,独吾善感念恩娘。  春晖梦里回回暖,康乃馨丛朵朵香。  双眼望穿无奈处,不禁泪水到秋长。  元宵节感怀  花逢朗日笑盈盈,乐聚元宵火辣情。  漫灌楼襟连瀑布,狂泼屋顶起烟屏。  声声鞭响封冰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于20世纪上半期,彼时大多数中国作家均怀有一种感时忧国的情怀,但却往往缺乏对人类本质问题、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以及人性的特征进行深层的探究。而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则是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她自称“像一切潮流一样,我永远是外面的”,始终自居于大时代之外的边缘位置,她当时缺乏现代中国作家那种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她的作品大多着眼于普通人的寻常生活,以探讨人性、追寻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为主
《雾都孤儿》是一部反映社会苦难现实的作品,作者狄更斯对19世纪英国底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抱有深刻同情,同时对造成人民苦难的源头进行了批判。在小说中,狄更斯塑造了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共同串联了一张时代大背景下的生活图画。书中通过对奥利弗、南希等重要人物的命运走向的描写,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他们各自人生选择产生的不同影响。但细细品味,在悲苦交织的时代洪流中,他们所做的选择又具有无可奈何的特性,令人唏嘘
戈麦是一位不被世人所熟知的诗人,他虽长期被“埋没”,但并不证明他的诗歌也是平庸之作,相反,这位把诗歌作为“语言的利斧”的诗人,生前一直致力于诗歌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他的诗歌也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语言素养。1991年9月24日,年仅24岁的戈麦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决绝地毁弃所有书稿,也没有任何遗言,为世人留下几多遗憾。本文以他的诗歌《爱情十四行》为例,从节奏、语言以及意象三个大方面进行浅析,以期
孟子心性论是性善论的义理基础,不仅开启了后世性善恶的长久讨论,也曾引出宋明儒心性之学。现代以来学界曾有过孟子是性善还是向善论的讨论,陈永革做出了向善是本善的经验陈述,本善是向善的超验规范的精辟解释,使性善、向善统一;后赵法生提出孟子“性善、向善、为善、致善”四个环节,而孟子性善表明仁义内在、性由心显,所以要找到从性善、向善到最终致善的可能路径须从孟子心论处着手。以恻隐之心为心论基础自朱子起已有分说
普利策戏剧奖获得者苏珊·格拉斯贝尔是美国现代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剧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为美国戏剧传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些评论家肯定其说:“格拉斯贝尔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剧作家,她的作品数量有限。可是,从1915年到1922年间‘普罗温斯敦剧社’写作剧的作家中,除了尤金·奥尼尔之外,现在仍有影响的就只有她了,并且她的剧本还在不断地被排演。”但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直面现实的童话作品,同样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人物谱系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选择《大林和小林》及《秃秃大王》两篇极具夸张讽刺意味的代表作品,从其审丑形象的刻画、漫画式的表达方式和现实主义的内涵三个方面出发,品析张天翼儿童文学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张天翼;讽刺小说;儿童文学  作者简介:全燕利(1992.9-),女,土
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身怀高超武艺,胸怀统一大志,但纵有拔天之力,吞吐日月之气,也只能在宦海中几经沉浮。可喜的是仕途坎坷的辛弃疾笔头并不坎坷,他饱蘸笔墨,挥洒而就,诗、文、词三足鼎立,大放异彩,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稼轩尤以词名世,留存600余首,无论数量之丰,还是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世以苏、辛并称,归为“豪放”,周济所言:“稼轩词敛雄心,抗高调,变婉约,成悲凉。”这评说可谓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