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PCR技术扩增山东境内的3个克氏原鳌虾地理群体(济南小清河、东平湖和微山湖)CO Ⅰ基因片段,得到长度约为874bp的片段,分析比较了3群体87尾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87条序列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存在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为0.17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36,单倍型多样性(H)以东平湖群体最高(0.243 ),微山湖群体其次(0.204),小清河群体最低(0.000);3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H)均较低(<0.001)。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表明,3群体间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23 85(P>0.05),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遗传变异的2.38%,而97.62%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与遗传距离均较低。表明山东克氏原鳌虾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具有较低的遗传分化水平。
关键词 克氏原鳌虾; CO Ⅰ;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S917;Q9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041-04
Abstract By PCR amplification, partial CO Ⅰ sequences with an aligned length of 874 bp were obtained from 3 Procambarus clarkii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Xiaoqing River in Jinan, Dongping Lake and Weishan Lake) in Shandong Province. Variation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partial CO Ⅰ sequences were analyzed from 87 individuals of these populations. A total of 6 haplotypes and 8 variable sites were detected. The highest haplotype diversity was in Dongping Lake population (0.243), while the lowest haplotype diversity was Xiaoqing River population (0.000). AMOVA showed that the FST among 3 population were 0.023 85 (P>0.05).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accounted for only 2.38% of the total genetic variation, while 97.62%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from groups. Index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groups were low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se 3 wild populations was low, and the 3 wild populations had lower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Key words Procambarus clarkii; CO Ⅰ; Genetic diversity
克氏原鰲虾(Procambarus clarkii) 俗称小龙虾,属螯虾科原螯虾属,其肉味鲜美, 高蛋白低脂肪, 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十余个省市,成为一些湖泊和沟渠的优势种群[1],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物种。分子标记是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学者利用AFLP、SSR、ISSR、RAPD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黄羽等[2]、宋亮等[3]利用AFLP方法进行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随州、济南、宁波和常熟4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分化;王长忠等[4]、邢智珺等[5]利用SSR方法进行了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了长江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江苏8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群体间存在中度分化;韩晓磊等[6]对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ISSR分析,显示2野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张龙岗等[7]、张玮等[8]分别对克氏原螯虾不同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 Ⅰ)基因对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利用CO Ⅰ基因对山东省内3个克氏原螯虾野生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遗传结构及遗传变异水平进行本底调查,以期为其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估、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克氏原螯虾分别采自于山东济南小清河(QH)、济宁微山湖(WS)和泰安东平湖(DP)的野生群体,每组群体样本数量为28~31个; PCR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DNA提取试剂盒(SK1206)购自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aq DNA聚合酶、dNTP 、MgCl2、Marker等为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PCR仪为Takara TP650型。
1.2 方法
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取克氏原螯虾肉约20 mg,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基因组DNA,经OD260/OD280比值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浓度和纯度。 1.2.2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根据GenBank(NC_016926.1)中的相应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用于CO Ⅰ基因序列的扩增,引物序列为
CO ⅠS: 5′ACGCAACGATGATTTTTTTCT3′;
CO ⅠA: 5′CATCCATCCCTACCGTAAATA 3′。
PCR扩增体系50 μl,扩增条件: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45 s, 51 ℃退火50 s,72 ℃ 延伸50 s,4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PCR扩增产物经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送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純化后采用上述引物进行双向测序。
1.2.3
序列分析。所测得的DNA序列经DNASTAR软件拼接并辅以人工校,与从GenBank中下载的克氏原螯虾相应序列用Clustal W方法进行比对分析和确定长度,采用MEGA 5.2 软件统计序列的碱基组成和转换/颠换比率(Ts/Tv ratios)、变异位点,采用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采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矩阵,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单倍型分子系统树,自举检测(bootstrap)1000次计算各分支置信度;用DNASP V5计算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使用Arlequin3.5软件中的分子变异分析(AMOVA)方法估算遗传变异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分布及遗传分化指数(Fstatistics,Fst)。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
采用引物CO ⅠS和CO ⅠA对3个不同地理群体克氏原螯虾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都扩增出一条约900 bp条带(图1)。
2.2 CO Ⅰ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2.2.1
序列分析。对克氏原螯虾3群体87个样本线粒体CO Ⅰ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经DNASTAR软件拼接并辅以人工校对,去除部分端序列后,获得874 bp的片段,经BLAST分析,与GenBank(NC_016926.1)中的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片段同源性高达99%,确定该产物为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的部分序列。
用CLUSTALW软件对测得序列及GenBank中(NC_016926.1)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共有8个变异位点(占位点总数的0.9%),其中有5个转换(transition),3个颠换(transversion),转换颠换比(Ts/Tv)为1.67∶1.00, 变异位点多发生在第3密码子上,没有碱基的插入与缺失。在编码的296个氨基酸序列中,有1处氨基酸替代,由密码子第一位点上的核苷酸替代引起。
87个样本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表1),其中3群体的共享单倍型1个(Hap1),单倍型Hap2、Hap3、Hap4为DP群体所特有,单倍型Hap5、Hap6为WS群体所特有,即DP 群体拥有4种单倍型,WS群体有3种单倍型,而QH群体只有1种单倍型。除共享单倍型外的5种单倍型出现频率较低,只有1~2个样本。
2.2.2
碱基组成和遗传距离。
采用MGEA 5.2软件统计3个群体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和G+G含量(表2)。G+C含量(32.0%)显著低于A+T含量(68%),其中碱基C的含量最低,只有12.1%,且在1、2、3位的含量变化很大,分别为12.0%、23.4%和1.0%。DP群体内的相对遗传距离(Pdistance)为0~0.007,WS群体内的遗传距离为0~0.002,QH群体内的遗传距离为0。
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6种单倍型序列间的遗传距离见表3,利用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置信度估算采用Kimura的双参数法,重复数1 000,结果显示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1~0.007。
2.2.3
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利用DnaSP 5.1软件进行3群体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表4),结果表明,DP和WS群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分别为0.243和0.204,而小清河群体单倍型多样性非常低,为0。3群体核苷酸多样性(Pi)水平与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都较低。
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结果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0.023 85( P>0.05),表明在整个遗传变异中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只占2.38%,其余97.62%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内的个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及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见表5,显示3群体间DP和WS间的遗传分化指数最低(Fst=-0.004 82),DP和QH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最高(Fst=0.052 59),表明根据线粒体CO Ⅰ基因的序列,3个群体中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
从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来看,DP和WS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000 42),DP和QH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00 12),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
2.2.4
系统发育和聚类分析。根据6个单倍型序列和GenBank中检索的同源序列(NC_016926.1),采用双参数模型(Kimura 2parameter)作为距离参数,邻接法(neighbe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自举检测(bootstrap)1000次计算各分支置信度(图2)。由图2可知,Hap1、Hap2和GenBank汇成一支,另外4个单倍型汇成一支,可以看出DP群体拥有的4种单倍型在各分支上都有分布,各群体间存在较为广泛的共享单倍型,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位置与单倍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利用MGEA 5.2软件构建了87个克氏原螯虾个体的UPGMA系统进化树(图3),也揭示了克氏原螯虾山东3群体不是按照地理位置形成对应族群的,绝大多数个体聚为一大类后和WS群体的部分个体群聚为一支, DP群体的部分个体自成一支。
3 讨论
动物线粒体 CO Ⅰ基因进化速度较快,适合种群水平差异的检测,也可用于种间分析,彭士明等[9]、马凌波等[10]、姜虎成等[11] 、朱立静等[12]通过分析银鲳、青蟹、日本沼虾、四角蛤喇等物种群体的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差异研究其遗传结构和系统演化。该研究通过分析山东3个不同地理群体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序列的差异来探讨其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和进化关系。
3.1 遗传多样性
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是反映物种遗传背景的科学资料,该研究表明,在克氏原螯虾3群体87个样本扩增的 CO Ⅰ基因874 bp片段中,存在8个突变位点,有6种单倍型。3群体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29±0.000 1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0.251±0.082。单倍型多样性分析表明,DP和 WS群体较高,QH群体最低,与张龙岗等[7]研究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为WS >DP >QH的RAPD分析结果相似。总体而言,3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群体间存在较为广泛的共享单倍型,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位置与单倍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因为克氏原螯虾为外来物种,因奠基者效应或瓶颈效应的影响,由于克氏原螯虾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环境的选择压力对其影响不大,形成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概率很小,也未见由国外多次引入的报道,故其遗传多样性增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而呈现出遗传多样性降低的现象。相对而言,DP和W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QH群体高,这是因为东平湖和微山湖一带小龙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和长江流域存在基因交流,人为因素使得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而QH群体因生存环境相对封闭,克氏原螯虾定居性较强,游泳能力弱,自身迁徙能力差,与其他群体缺乏交流,加之近些年过度捕捞,造成自然资源锐减和种群内近亲交配,导致遗传多样性水平逐渐降低。王长忠等[4]利用AFLP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为宁波群体>随州群体>济南群体>常熟群体,也证明济南群体处于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2 遗传分化
AMOVA分析的Fst值是用来测量群体间遗传分化的指标,Fst值越小说明群体间发生遗传分化越低,一般认为Fst<0.05认为遗传分化程度很小;0.050.25表示有显著差异。该研究中群体间Fst=0.023 85(P>0.05),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在整个遗传变异中群体间占2.38%,其余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3个群体中DP和QH间的Fst值最大(0.052 59),两者间的遗传分化最大, DP和WS间的Fst最小(-0.004 82),即两者间的遗传分化最小,与张龙岗等[7]的研究结果类似。DP和WS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DP和QH群体间的遺传距离最小(0.000 12),可能与DP和WS群体CO Ⅰ基因具有独有单倍型有关,导致遗传分化大的遗传距离反而小。很多情况下,遗传分化大的2个群体间遗传距离不一定最大[13],群体间Fst值虽然大小与其趋势不一致,但该研究Fst值都不显著,说明3个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这个Fst和遗传距离不是对应的。
UPGMA系统关系树也反映出它们的系统进化情况,绝大多数个体聚为一大类后和WS群体的部分个体群聚为一支, DP群体的部分个体自成一支,由此推测,可能东平湖群体更接近于外来原始种群,微山湖群体和小清河群体由东平湖群体演化而来。
该研究山东3个克氏原螯虾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低,群体间还没有形成互相隔离的遗传结构,鉴于此,在克氏原螯虾选育过程中,应以东平湖群体作为基础群体,并适当引进外地良种,以获得更多遗传多样性水平,促进克氏原螯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民.软壳克氏原螯虾在我国开发利用前景[J].水生生物学报,1999,23(4):375-381.
[2] 黄羽,戴银根,毕成武,等.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11,33(3):243-247.
[3] 宋亮,韩晓磊,夏蝉,等.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2):359-364.
[4] 王长忠,李忠,梁宏伟,等.长江下游地区4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9,17(5):518-523.
[5] 邢智珺,江虎成,陆伟,等.江苏8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23(5):656-661.
[6] 韩晓磊,徐松维,李小蕊,等.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26-29.
[7] 张龙岗,杨玲,刘羽清,等.山东克氏原螯虾3个地理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 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4,11(17):37-40.
[8] 张玮,阮龙,陈义红,等.克氏原螯虾4个地理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61-11862,11876.
[9] 彭士明,施兆鸿,侯俊利,等.银鲳3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O Ⅰ基因的序列差异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4):398-402.
[10] 马凌波,张凤英,乔振国,等.中国东南沿海青蟹线粒体CO 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J].水产学报,2006,30(4):463-467.
[11] 姜虎成,冯建彬,丁怀宇,等.淮河水系日本沼虾群体遗传结构和系统演化的线粒体CO Ⅰ序列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2,47(2):73-84.
[12] 朱立静,陈淑吟,许晓风,等.四角蛤喇江苏群体线粒体CO Ⅰ基因片段序列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38(4):33-35,97.
[13] 张东亚,汪登强,刘绍平,等.怒江频危鱼类缺须盆唇鱼基于线粒体Cyt b 序列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9,16(4):477-485.
关键词 克氏原鳌虾; CO Ⅰ;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S917;Q9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041-04
Abstract By PCR amplification, partial CO Ⅰ sequences with an aligned length of 874 bp were obtained from 3 Procambarus clarkii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Xiaoqing River in Jinan, Dongping Lake and Weishan Lake) in Shandong Province. Variation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partial CO Ⅰ sequences were analyzed from 87 individuals of these populations. A total of 6 haplotypes and 8 variable sites were detected. The highest haplotype diversity was in Dongping Lake population (0.243), while the lowest haplotype diversity was Xiaoqing River population (0.000). AMOVA showed that the FST among 3 population were 0.023 85 (P>0.05).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accounted for only 2.38% of the total genetic variation, while 97.62%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from groups. Index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groups were low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se 3 wild populations was low, and the 3 wild populations had lower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Key words Procambarus clarkii; CO Ⅰ; Genetic diversity
克氏原鰲虾(Procambarus clarkii) 俗称小龙虾,属螯虾科原螯虾属,其肉味鲜美, 高蛋白低脂肪, 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十余个省市,成为一些湖泊和沟渠的优势种群[1],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物种。分子标记是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学者利用AFLP、SSR、ISSR、RAPD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黄羽等[2]、宋亮等[3]利用AFLP方法进行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随州、济南、宁波和常熟4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分化;王长忠等[4]、邢智珺等[5]利用SSR方法进行了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了长江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江苏8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群体间存在中度分化;韩晓磊等[6]对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ISSR分析,显示2野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张龙岗等[7]、张玮等[8]分别对克氏原螯虾不同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 Ⅰ)基因对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利用CO Ⅰ基因对山东省内3个克氏原螯虾野生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遗传结构及遗传变异水平进行本底调查,以期为其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估、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克氏原螯虾分别采自于山东济南小清河(QH)、济宁微山湖(WS)和泰安东平湖(DP)的野生群体,每组群体样本数量为28~31个; PCR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DNA提取试剂盒(SK1206)购自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aq DNA聚合酶、dNTP 、MgCl2、Marker等为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PCR仪为Takara TP650型。
1.2 方法
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取克氏原螯虾肉约20 mg,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基因组DNA,经OD260/OD280比值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浓度和纯度。 1.2.2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根据GenBank(NC_016926.1)中的相应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用于CO Ⅰ基因序列的扩增,引物序列为
CO ⅠS: 5′ACGCAACGATGATTTTTTTCT3′;
CO ⅠA: 5′CATCCATCCCTACCGTAAATA 3′。
PCR扩增体系50 μl,扩增条件: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45 s, 51 ℃退火50 s,72 ℃ 延伸50 s,4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PCR扩增产物经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送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純化后采用上述引物进行双向测序。
1.2.3
序列分析。所测得的DNA序列经DNASTAR软件拼接并辅以人工校,与从GenBank中下载的克氏原螯虾相应序列用Clustal W方法进行比对分析和确定长度,采用MEGA 5.2 软件统计序列的碱基组成和转换/颠换比率(Ts/Tv ratios)、变异位点,采用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采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矩阵,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单倍型分子系统树,自举检测(bootstrap)1000次计算各分支置信度;用DNASP V5计算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使用Arlequin3.5软件中的分子变异分析(AMOVA)方法估算遗传变异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分布及遗传分化指数(Fstatistics,Fst)。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
采用引物CO ⅠS和CO ⅠA对3个不同地理群体克氏原螯虾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都扩增出一条约900 bp条带(图1)。
2.2 CO Ⅰ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2.2.1
序列分析。对克氏原螯虾3群体87个样本线粒体CO Ⅰ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经DNASTAR软件拼接并辅以人工校对,去除部分端序列后,获得874 bp的片段,经BLAST分析,与GenBank(NC_016926.1)中的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片段同源性高达99%,确定该产物为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的部分序列。
用CLUSTALW软件对测得序列及GenBank中(NC_016926.1)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共有8个变异位点(占位点总数的0.9%),其中有5个转换(transition),3个颠换(transversion),转换颠换比(Ts/Tv)为1.67∶1.00, 变异位点多发生在第3密码子上,没有碱基的插入与缺失。在编码的296个氨基酸序列中,有1处氨基酸替代,由密码子第一位点上的核苷酸替代引起。
87个样本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表1),其中3群体的共享单倍型1个(Hap1),单倍型Hap2、Hap3、Hap4为DP群体所特有,单倍型Hap5、Hap6为WS群体所特有,即DP 群体拥有4种单倍型,WS群体有3种单倍型,而QH群体只有1种单倍型。除共享单倍型外的5种单倍型出现频率较低,只有1~2个样本。
2.2.2
碱基组成和遗传距离。
采用MGEA 5.2软件统计3个群体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和G+G含量(表2)。G+C含量(32.0%)显著低于A+T含量(68%),其中碱基C的含量最低,只有12.1%,且在1、2、3位的含量变化很大,分别为12.0%、23.4%和1.0%。DP群体内的相对遗传距离(Pdistance)为0~0.007,WS群体内的遗传距离为0~0.002,QH群体内的遗传距离为0。
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6种单倍型序列间的遗传距离见表3,利用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置信度估算采用Kimura的双参数法,重复数1 000,结果显示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1~0.007。
2.2.3
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利用DnaSP 5.1软件进行3群体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表4),结果表明,DP和WS群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分别为0.243和0.204,而小清河群体单倍型多样性非常低,为0。3群体核苷酸多样性(Pi)水平与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都较低。
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结果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0.023 85( P>0.05),表明在整个遗传变异中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只占2.38%,其余97.62%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内的个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及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见表5,显示3群体间DP和WS间的遗传分化指数最低(Fst=-0.004 82),DP和QH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最高(Fst=0.052 59),表明根据线粒体CO Ⅰ基因的序列,3个群体中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
从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来看,DP和WS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000 42),DP和QH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00 12),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
2.2.4
系统发育和聚类分析。根据6个单倍型序列和GenBank中检索的同源序列(NC_016926.1),采用双参数模型(Kimura 2parameter)作为距离参数,邻接法(neighbe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自举检测(bootstrap)1000次计算各分支置信度(图2)。由图2可知,Hap1、Hap2和GenBank汇成一支,另外4个单倍型汇成一支,可以看出DP群体拥有的4种单倍型在各分支上都有分布,各群体间存在较为广泛的共享单倍型,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位置与单倍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利用MGEA 5.2软件构建了87个克氏原螯虾个体的UPGMA系统进化树(图3),也揭示了克氏原螯虾山东3群体不是按照地理位置形成对应族群的,绝大多数个体聚为一大类后和WS群体的部分个体群聚为一支, DP群体的部分个体自成一支。
3 讨论
动物线粒体 CO Ⅰ基因进化速度较快,适合种群水平差异的检测,也可用于种间分析,彭士明等[9]、马凌波等[10]、姜虎成等[11] 、朱立静等[12]通过分析银鲳、青蟹、日本沼虾、四角蛤喇等物种群体的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差异研究其遗传结构和系统演化。该研究通过分析山东3个不同地理群体克氏原螯虾CO Ⅰ基因序列的差异来探讨其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和进化关系。
3.1 遗传多样性
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是反映物种遗传背景的科学资料,该研究表明,在克氏原螯虾3群体87个样本扩增的 CO Ⅰ基因874 bp片段中,存在8个突变位点,有6种单倍型。3群体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29±0.000 1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0.251±0.082。单倍型多样性分析表明,DP和 WS群体较高,QH群体最低,与张龙岗等[7]研究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为WS >DP >QH的RAPD分析结果相似。总体而言,3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群体间存在较为广泛的共享单倍型,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位置与单倍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因为克氏原螯虾为外来物种,因奠基者效应或瓶颈效应的影响,由于克氏原螯虾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环境的选择压力对其影响不大,形成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概率很小,也未见由国外多次引入的报道,故其遗传多样性增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而呈现出遗传多样性降低的现象。相对而言,DP和W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QH群体高,这是因为东平湖和微山湖一带小龙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和长江流域存在基因交流,人为因素使得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而QH群体因生存环境相对封闭,克氏原螯虾定居性较强,游泳能力弱,自身迁徙能力差,与其他群体缺乏交流,加之近些年过度捕捞,造成自然资源锐减和种群内近亲交配,导致遗传多样性水平逐渐降低。王长忠等[4]利用AFLP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为宁波群体>随州群体>济南群体>常熟群体,也证明济南群体处于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2 遗传分化
AMOVA分析的Fst值是用来测量群体间遗传分化的指标,Fst值越小说明群体间发生遗传分化越低,一般认为Fst<0.05认为遗传分化程度很小;0.05
UPGMA系统关系树也反映出它们的系统进化情况,绝大多数个体聚为一大类后和WS群体的部分个体群聚为一支, DP群体的部分个体自成一支,由此推测,可能东平湖群体更接近于外来原始种群,微山湖群体和小清河群体由东平湖群体演化而来。
该研究山东3个克氏原螯虾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低,群体间还没有形成互相隔离的遗传结构,鉴于此,在克氏原螯虾选育过程中,应以东平湖群体作为基础群体,并适当引进外地良种,以获得更多遗传多样性水平,促进克氏原螯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民.软壳克氏原螯虾在我国开发利用前景[J].水生生物学报,1999,23(4):375-381.
[2] 黄羽,戴银根,毕成武,等.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11,33(3):243-247.
[3] 宋亮,韩晓磊,夏蝉,等.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2):359-364.
[4] 王长忠,李忠,梁宏伟,等.长江下游地区4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9,17(5):518-523.
[5] 邢智珺,江虎成,陆伟,等.江苏8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23(5):656-661.
[6] 韩晓磊,徐松维,李小蕊,等.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26-29.
[7] 张龙岗,杨玲,刘羽清,等.山东克氏原螯虾3个地理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 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4,11(17):37-40.
[8] 张玮,阮龙,陈义红,等.克氏原螯虾4个地理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61-11862,11876.
[9] 彭士明,施兆鸿,侯俊利,等.银鲳3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O Ⅰ基因的序列差异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4):398-402.
[10] 马凌波,张凤英,乔振国,等.中国东南沿海青蟹线粒体CO 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J].水产学报,2006,30(4):463-467.
[11] 姜虎成,冯建彬,丁怀宇,等.淮河水系日本沼虾群体遗传结构和系统演化的线粒体CO Ⅰ序列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2,47(2):73-84.
[12] 朱立静,陈淑吟,许晓风,等.四角蛤喇江苏群体线粒体CO Ⅰ基因片段序列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38(4):33-35,97.
[13] 张东亚,汪登强,刘绍平,等.怒江频危鱼类缺须盆唇鱼基于线粒体Cyt b 序列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9,16(4):47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