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岸迎接金融合作新纪元
江陈三会签署「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就未来双方的金融合作包括互设机构、货币管理、业务交流等事项达成原则性协议,为将来两岸签署银行、证券、保险MOU正式铺路,将使得两岸金融合作迈向新纪元。专家指出,香港在两岸金融中介地位将会淡出,但仍可发展财富管理新商机。
两岸金融市场在隔绝多年之后,透过第三次江陈会,签署「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终于可以朝向正常化发展。相关协议是为下一阶段两岸洽签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监理备忘录(MOU)铺路。严格来说,台湾金融业者透过江陈三次会只是取得正式进军大陆市场的「入场券」,并不代表马上可以入场,未来还有许多努力空间。
两岸还须实质谈判签订MOU
国际上金融监理MOU主要就双方信息交换、人员互访、业务检查与合作事项等提供一般性原则规范,未来两岸真正角力的重点在于两岸金融市场准入以及经营业务范围的实质谈判过程。
在市场准入方面,台湾银行业者希望在大陆的办事处升格为分行后,立即可以承做人民币业务;证券业则要求大陆全面开放全资全照、合资对象不设限、合资比例不限、参股不限上市公司等;保险业者要求进入大陆市场条件能优于外资的「五三二」规定,即最低总资产50亿美元、30年以上设立时间、两年代表处等。平心而论,台湾业者的要求有些甚至优于香港的待遇,将来是否能够一一实现,有待进一步谈判,届时马英九财经团队真正的挑战才开始。
两岸金融关系的正常化,除了台湾金融业者展现强烈企图心要进入大陆市场之外,大陆金融业者对于赴台设立据点与投资也有高度兴趣。不过,以大陆金融机构的雄厚财力与规模,轻而易举即可以买下台湾数十家银行,由于大陆的金融业者无论规模与总数都比台湾来得大且多,因此,台湾方面认为,将来两岸金融市场的开放不宜采一对一的模式,台湾金融管理部门提出「加权对等」方式应该是比较有可能的作法。
台湾金融管理部门评估,两岸金融关系正常化需要经过三阶段,目前完成的江陈三会只是「第一部曲」,未来还有两个最重要阶段,包括MOU以及市场准入条件的签订,需要透过实质谈判完成(参阅「两岸金融开放三部曲评估」附表)。
香港靠CEPA成为两岸金融中介
早在2002年,台湾彰化银行、第一银行、华南银行等7家银行就到大陆设置办事处,但由于两岸未正式签署MOU,7年后这些办事处仍原地踏步,未能正式升格为分行。
由于香港与大陆在2003年达成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使香港作为两岸三地金融中介角色更具吸引力。由于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大陆的门坎要低于其它地区,很多台资金融机构通过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借道进军大陆。到去年底,香港的台资金融机构有17家,其中,台湾富邦银行收购港基银行已享有CEPA赋予的政策优惠。
香港两岸金融中介地位将淡出
香港御峰理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茂峰接受本刊访问表示,就像两岸开放大三通之后,香港作为两岸交通中转地的角色逐渐消失,将来两岸签署MOU之后,香港作为两岸金融中介的地位也无可避免将会淡出。
陈茂峰分析,以往台资金融机构在香港设点,除了看好香港市场有足够的生意额,主要是透过香港CEPA这个跳板进军大陆市场,将来两岸签订MOU之后,台湾金融机构可以直接进入大陆,业务上以致资金的往来都不一定要经过香港。将来香港的角色可能纯粹只是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本身有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值得观察,与此同时,香港也应该积极寻求新商机。
香港兆丰资本(亚洲)有限公司投资银行研究部主管李俊斌同样认为,将来两岸签订MOU之后,香港的金融中介地位可能会降低,不过,MOU的谈判估计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可能需要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这段过渡时期之内,香港仍然可以维持中介的地位。
李俊斌指出,估计未来台资企业仍然有兴趣到香港上市集资,因为香港在产业分工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大陆做零售、消费的企业,如果在香港上市可以有更高的估价值,大陆市场对香港上市的企业品牌也比较有信心。而且香港股市可以接触更多国际投资者,对台商发展业务提供更多机会和优势。
李俊斌表示,未来两岸签订MOU之后,台资金融机构通过在香港设立子公司或者并购香港金融机构,借道CEPA进军大陆将会减少,不过,这方面的资金占香港整体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业务的份额较少,对香港的影响不大。
香港可发展财富管理新商机
另一方面,由于香港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的业务上表现出色,目前台资银行投资香港主要侧重财富管理这方面,李俊斌认为,将来香港可以发展这方面的新商机。因为很多大陆台商在两岸三地都拥有很多资产,作为长远的考虑,如果大陆台商把资产全部留在台湾,对业务的发展有所不便,相信大陆台商将资产放在香港管理会比较方便。
李俊斌说,相对大陆香港在法制上让台商更有信心,而且香港没有外汇管制,投资市场也比较灵活,受到很多国际投资者欢迎,在资产保障以致投资回报上都占有优势,相信日后香港发展财富管理这方面的业务有很大的商机,也会受到大陆台商青睐。
江陈三会签署「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就未来双方的金融合作包括互设机构、货币管理、业务交流等事项达成原则性协议,为将来两岸签署银行、证券、保险MOU正式铺路,将使得两岸金融合作迈向新纪元。专家指出,香港在两岸金融中介地位将会淡出,但仍可发展财富管理新商机。
两岸金融市场在隔绝多年之后,透过第三次江陈会,签署「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终于可以朝向正常化发展。相关协议是为下一阶段两岸洽签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监理备忘录(MOU)铺路。严格来说,台湾金融业者透过江陈三次会只是取得正式进军大陆市场的「入场券」,并不代表马上可以入场,未来还有许多努力空间。
两岸还须实质谈判签订MOU
国际上金融监理MOU主要就双方信息交换、人员互访、业务检查与合作事项等提供一般性原则规范,未来两岸真正角力的重点在于两岸金融市场准入以及经营业务范围的实质谈判过程。
在市场准入方面,台湾银行业者希望在大陆的办事处升格为分行后,立即可以承做人民币业务;证券业则要求大陆全面开放全资全照、合资对象不设限、合资比例不限、参股不限上市公司等;保险业者要求进入大陆市场条件能优于外资的「五三二」规定,即最低总资产50亿美元、30年以上设立时间、两年代表处等。平心而论,台湾业者的要求有些甚至优于香港的待遇,将来是否能够一一实现,有待进一步谈判,届时马英九财经团队真正的挑战才开始。
两岸金融关系的正常化,除了台湾金融业者展现强烈企图心要进入大陆市场之外,大陆金融业者对于赴台设立据点与投资也有高度兴趣。不过,以大陆金融机构的雄厚财力与规模,轻而易举即可以买下台湾数十家银行,由于大陆的金融业者无论规模与总数都比台湾来得大且多,因此,台湾方面认为,将来两岸金融市场的开放不宜采一对一的模式,台湾金融管理部门提出「加权对等」方式应该是比较有可能的作法。
台湾金融管理部门评估,两岸金融关系正常化需要经过三阶段,目前完成的江陈三会只是「第一部曲」,未来还有两个最重要阶段,包括MOU以及市场准入条件的签订,需要透过实质谈判完成(参阅「两岸金融开放三部曲评估」附表)。
香港靠CEPA成为两岸金融中介
早在2002年,台湾彰化银行、第一银行、华南银行等7家银行就到大陆设置办事处,但由于两岸未正式签署MOU,7年后这些办事处仍原地踏步,未能正式升格为分行。
由于香港与大陆在2003年达成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使香港作为两岸三地金融中介角色更具吸引力。由于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大陆的门坎要低于其它地区,很多台资金融机构通过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借道进军大陆。到去年底,香港的台资金融机构有17家,其中,台湾富邦银行收购港基银行已享有CEPA赋予的政策优惠。
香港两岸金融中介地位将淡出
香港御峰理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茂峰接受本刊访问表示,就像两岸开放大三通之后,香港作为两岸交通中转地的角色逐渐消失,将来两岸签署MOU之后,香港作为两岸金融中介的地位也无可避免将会淡出。
陈茂峰分析,以往台资金融机构在香港设点,除了看好香港市场有足够的生意额,主要是透过香港CEPA这个跳板进军大陆市场,将来两岸签订MOU之后,台湾金融机构可以直接进入大陆,业务上以致资金的往来都不一定要经过香港。将来香港的角色可能纯粹只是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本身有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值得观察,与此同时,香港也应该积极寻求新商机。
香港兆丰资本(亚洲)有限公司投资银行研究部主管李俊斌同样认为,将来两岸签订MOU之后,香港的金融中介地位可能会降低,不过,MOU的谈判估计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可能需要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这段过渡时期之内,香港仍然可以维持中介的地位。
李俊斌指出,估计未来台资企业仍然有兴趣到香港上市集资,因为香港在产业分工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大陆做零售、消费的企业,如果在香港上市可以有更高的估价值,大陆市场对香港上市的企业品牌也比较有信心。而且香港股市可以接触更多国际投资者,对台商发展业务提供更多机会和优势。
李俊斌表示,未来两岸签订MOU之后,台资金融机构通过在香港设立子公司或者并购香港金融机构,借道CEPA进军大陆将会减少,不过,这方面的资金占香港整体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业务的份额较少,对香港的影响不大。
香港可发展财富管理新商机
另一方面,由于香港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的业务上表现出色,目前台资银行投资香港主要侧重财富管理这方面,李俊斌认为,将来香港可以发展这方面的新商机。因为很多大陆台商在两岸三地都拥有很多资产,作为长远的考虑,如果大陆台商把资产全部留在台湾,对业务的发展有所不便,相信大陆台商将资产放在香港管理会比较方便。
李俊斌说,相对大陆香港在法制上让台商更有信心,而且香港没有外汇管制,投资市场也比较灵活,受到很多国际投资者欢迎,在资产保障以致投资回报上都占有优势,相信日后香港发展财富管理这方面的业务有很大的商机,也会受到大陆台商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