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探讨性学习策略

来源 :教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ang89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性学习也称师生互动式探究性学习。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这种模式侧重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 课前多搜集材料,夯实基础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因为知识面较窄,而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他们搜集关于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历史地理知识、民俗风情、生命价值、生存意识等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乐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一种教学设计,一直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瓮”里引,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性。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独特体验,甚至包容他们的种种失误。学习《咏雪》一文,学生就对用“空中撒盐”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个更好展开讨论,有说“柳絮因风起”比“空中撒盐”更有神韵,有说“空中撒盐”比“柳絮因风起”更容易想象和理解,很多人见不到“柳絮因风起”,无法想象也享受不到这种美,还不如“空中撒盐”来得实在。教师的提问要有问题空间,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要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
  3 课后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探索性学习的结果
  中学语文探索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探索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探索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能力。
  4 优化演练,获取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张扬,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展开丰富、合理和独特的想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去获取新知、获得发展,开发潜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续写、仿写、扩写、改写等系列练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知识和已有表象,去开启学生广阔的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5 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激活思维,通过探索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去发现问题拓展知识层面和想象的空间。科学的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从解疑入手的。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而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叶圣陶语),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成为主角,更不能禁锢学生求异思维,毕竟新型的师生观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已。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启迪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才能激活课堂教学并把它推向一个新层次。
  总之,探索性学习把教材作为凭借,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把课堂视为学习场所之一,使学生通过教材学习,掌握知识和方法,为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1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社会的发展和语文教改都要求培养学生要有研究的精神和能力,而语文阅读教学是最能胜任这一时代重任的。阅读教学最能形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应重视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1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一个基本点出发,多方
期刊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  那么,怎样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形成物理观念,领悟科学物理研究方法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成为
期刊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是人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各种能力相互竞争的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我们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就必须解开学生的束缚,就必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
期刊
探索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当今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它也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增长点,势必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为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充分发展开辟新
期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造就人,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给学生以改造,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组织和创设良好的环境,控制和改变那些不良环境。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室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让墙面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会说话。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
期刊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定位。七中自2000年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科研兴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向着“名师名校”的方向发展。为了落实“科研兴校”,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制定并修改了各种方案、规划;为了落实“教研兴校”,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落实“科研兴校”,学校组织了不同层面的交流会、研讨会、报告会、反思会;为了落实“科研兴校”,我们提
期刊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提高信息增值率,扩大教学规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件 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中,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虚拟情景,营造乐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
期刊
今天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电脑的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很值得我们研究。  1 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要从小培养其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我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
期刊
〔摘要〕 在现代教学理念和作用下,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现象,引发了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以及现代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新问题和启示进行阐述。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优势 不足 建议    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1 为新课程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无尽的宝藏。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