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再学当初被当作稀缺人才引进国土资源局,应该算是国家政策主导下的一个受益者。然而在这些政策措施下面,似乎还存在着另外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事潜规则”,它们决定着“谁进国土资源局都得给三五万元”,如果不给,“你怎么进来我就怎么将你整出去,即使你正式进来了,我也照样将你弄出去!”
《北京青年报》
“住院一周收礼240万元”之六大惊诧
在马德任绥化市委书记期间,有一次因病住院,仅一个星期时间,就收到“慰问礼金”240万元。一惊:那得有多少人送礼呀?二惊:来送礼的都是些什么人哪?三惊:他们送礼的钱都是自己掏腰包吗?四惊:如果马德没有其它的受贿,只是在住院时收了这些钱,还能查得出来吗?五惊:给马德到医院送礼的那些人,都会受到查处吗?六惊: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在因病住院的时候,是不是也都有“进账”?
《工人日报》
月薪600元委屈大学毕业生吗
3月26日,在河南省举办的一场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一些单位竟然只开出600元月薪(包食宿)招聘本科生。对于这样低的月薪,一些学生表现出强烈不满。的确,辛辛苦苦读了4年大学,花费了四五万元,最后找个工作却与自己预期相距甚远。以月薪600元来算,光还清上学的成本就要七八年,难怪许多大学生会不满。然而,市场是残酷的,用人单位之所以敢开出如此低的月薪,是因为他们不愁在市场上找到所需要的人才。
《中国青年报》
令人焦虑的“傍老族”与“啃老族”
“傍老族”与“啃老族”为何难就业?“太辛苦”、“太累”,这是不少“傍老族”与“啃老族”拒绝工作的重要理由。应该说,这些人有着前辈不具备的优点,有较强的独立、法律、环保、平等意识,对新事物敏锐,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如责任心偏差,勤劳、勤俭意识较弱,再加上父母溺爱、学校升学压力极大、社会偶像“金钱味”等原因,使这批年轻人心气颇高,价值观也出现偏差,常常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惑。
《工人日报》
残疾女孩当形象大使 好!
上海浦东新区日前表彰的20名“形象青少年”中,坐在轮椅上现场表演书法的残疾女孩金婉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金婉成为“形象大使”,自然犹如新风拂面,令人眼亮神旺。这位身残志坚的女孩,自然没有婀娜万千的身材,也没有沉鱼落雁的容颜,然而她却有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有美好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从这位“形象大使”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真、善、美的形象,更看到了价值观的正本清源。
《南国早报》
从女生当众小解看考场规矩
4月18日在全国职称考试黑龙江鸡西考区,一女生提出小解的要求,遭到监考人员的数次拒绝。最后,忍无可忍的她冲到考场前方,在讲台处拿了一只脸盆,到教室后面解开裤带,当众小解。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不同情况应该区别对待,监考人员不能抱着死规矩不放,而忽视了人的基本生理要求。
《当代生活报》
“高学历搏低文凭”拷问专业教育
当下文凭教育的日益低质化和空洞化,使高等教育承担“满足社会分工”这个本体承诺的能力已经越来越俯——谜个矛盾最终集中体现在就业环节压在毕业生身上,毕业生不得不以考研“回避就业”、与民工抢饭碗“降价就业”、搏取低文凭“复合就业”等方式自我消化矛盾。低质和空洞的专业教育已很难给学生一个体面的饭碗,在文凭上无退路的学生不得不通过搏取低学历这种“自我回炉”的形式给自己增加就业机会,应对就业挑战。
《东方早报》
多少人在琢磨领导“好哪一口”?
领导干部必须把握自己,行为举止要慎之又慎。首先,要尽量节制自己,不能沉湎于个人爱好。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却沉溺于种种嗜好不能自拔,滋长了玩物丧志的习气,以至于消磨了意志,荒废了事业,辜负了百姓的期望。其次,要当心别有用心之人投其所好。有些人常常趁大权在握者玩兴正浓、潇洒舒爽之际,送上报告,递上合同,轻易得到了签字。领导们的个人爱好就这样被人利用了。酒店后堂贴一张领导个人喜好清单,事儿虽不大,但它透露出的不少人在琢磨领导“好哪一口”的心态,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工人日报》
“第一丑男”悲剧背后的审美暴力
而葛南海的屡屡碰壁,是不是说明当今社会对相貌的包容度还不如两千多年前?一个人相貌不佳,就连就业和学习的权利也被一并剥夺,这是不是文明的倒退?只靠相貌,是不能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的。葛南海在求职和考研时屡屡高中第一,足以说明他有较高的水平,也说明他的水平与他的相貌是不成正比的。但在“审美暴力”之下,相貌就是高高的门槛,倘若你迈不过这道门槛,就根本没人愿意了解你的品质与能力。
《中国青年报》
佘祥林为什么不敢伸冤
类似的争论发生在司法和媒体报道之间。社会舆论可能会给司法机关造成干扰,但它也可能给司法体系形成监督。在中国现实环境中,前者的例子时有发生,但显然远远少于后者。就余祥林冤案而言,目前媒体所起的监督作用显然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设想,11年前,如果这个案件得到媒体的充分报道,那么如此荒唐的悲剧应该不会发生。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司法的独立和媒体的发达同样并行不悖,既没有“报纸上都说了,法院还这么乱判”的逻辑,也没有“法院都判了,报纸怎么还那样报道”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
《北京青年报》
“住院一周收礼240万元”之六大惊诧
在马德任绥化市委书记期间,有一次因病住院,仅一个星期时间,就收到“慰问礼金”240万元。一惊:那得有多少人送礼呀?二惊:来送礼的都是些什么人哪?三惊:他们送礼的钱都是自己掏腰包吗?四惊:如果马德没有其它的受贿,只是在住院时收了这些钱,还能查得出来吗?五惊:给马德到医院送礼的那些人,都会受到查处吗?六惊: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在因病住院的时候,是不是也都有“进账”?
《工人日报》
月薪600元委屈大学毕业生吗
3月26日,在河南省举办的一场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一些单位竟然只开出600元月薪(包食宿)招聘本科生。对于这样低的月薪,一些学生表现出强烈不满。的确,辛辛苦苦读了4年大学,花费了四五万元,最后找个工作却与自己预期相距甚远。以月薪600元来算,光还清上学的成本就要七八年,难怪许多大学生会不满。然而,市场是残酷的,用人单位之所以敢开出如此低的月薪,是因为他们不愁在市场上找到所需要的人才。
《中国青年报》
令人焦虑的“傍老族”与“啃老族”
“傍老族”与“啃老族”为何难就业?“太辛苦”、“太累”,这是不少“傍老族”与“啃老族”拒绝工作的重要理由。应该说,这些人有着前辈不具备的优点,有较强的独立、法律、环保、平等意识,对新事物敏锐,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如责任心偏差,勤劳、勤俭意识较弱,再加上父母溺爱、学校升学压力极大、社会偶像“金钱味”等原因,使这批年轻人心气颇高,价值观也出现偏差,常常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惑。
《工人日报》
残疾女孩当形象大使 好!
上海浦东新区日前表彰的20名“形象青少年”中,坐在轮椅上现场表演书法的残疾女孩金婉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金婉成为“形象大使”,自然犹如新风拂面,令人眼亮神旺。这位身残志坚的女孩,自然没有婀娜万千的身材,也没有沉鱼落雁的容颜,然而她却有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有美好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从这位“形象大使”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真、善、美的形象,更看到了价值观的正本清源。
《南国早报》
从女生当众小解看考场规矩
4月18日在全国职称考试黑龙江鸡西考区,一女生提出小解的要求,遭到监考人员的数次拒绝。最后,忍无可忍的她冲到考场前方,在讲台处拿了一只脸盆,到教室后面解开裤带,当众小解。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不同情况应该区别对待,监考人员不能抱着死规矩不放,而忽视了人的基本生理要求。
《当代生活报》
“高学历搏低文凭”拷问专业教育
当下文凭教育的日益低质化和空洞化,使高等教育承担“满足社会分工”这个本体承诺的能力已经越来越俯——谜个矛盾最终集中体现在就业环节压在毕业生身上,毕业生不得不以考研“回避就业”、与民工抢饭碗“降价就业”、搏取低文凭“复合就业”等方式自我消化矛盾。低质和空洞的专业教育已很难给学生一个体面的饭碗,在文凭上无退路的学生不得不通过搏取低学历这种“自我回炉”的形式给自己增加就业机会,应对就业挑战。
《东方早报》
多少人在琢磨领导“好哪一口”?
领导干部必须把握自己,行为举止要慎之又慎。首先,要尽量节制自己,不能沉湎于个人爱好。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却沉溺于种种嗜好不能自拔,滋长了玩物丧志的习气,以至于消磨了意志,荒废了事业,辜负了百姓的期望。其次,要当心别有用心之人投其所好。有些人常常趁大权在握者玩兴正浓、潇洒舒爽之际,送上报告,递上合同,轻易得到了签字。领导们的个人爱好就这样被人利用了。酒店后堂贴一张领导个人喜好清单,事儿虽不大,但它透露出的不少人在琢磨领导“好哪一口”的心态,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工人日报》
“第一丑男”悲剧背后的审美暴力
而葛南海的屡屡碰壁,是不是说明当今社会对相貌的包容度还不如两千多年前?一个人相貌不佳,就连就业和学习的权利也被一并剥夺,这是不是文明的倒退?只靠相貌,是不能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的。葛南海在求职和考研时屡屡高中第一,足以说明他有较高的水平,也说明他的水平与他的相貌是不成正比的。但在“审美暴力”之下,相貌就是高高的门槛,倘若你迈不过这道门槛,就根本没人愿意了解你的品质与能力。
《中国青年报》
佘祥林为什么不敢伸冤
类似的争论发生在司法和媒体报道之间。社会舆论可能会给司法机关造成干扰,但它也可能给司法体系形成监督。在中国现实环境中,前者的例子时有发生,但显然远远少于后者。就余祥林冤案而言,目前媒体所起的监督作用显然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设想,11年前,如果这个案件得到媒体的充分报道,那么如此荒唐的悲剧应该不会发生。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司法的独立和媒体的发达同样并行不悖,既没有“报纸上都说了,法院还这么乱判”的逻辑,也没有“法院都判了,报纸怎么还那样报道”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