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婴幼儿外周浅静脉穿刺技巧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i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15-02
  
   静脉输液是婴幼儿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关系到婴幼儿患者治疗的成败。今就婴幼儿浅静脉穿刺技巧做如下探讨。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对婴幼儿患者进行浅静脉穿刺386例。其中男207例(53.62%),女179例(46.38%)。年龄4h至10岁,平均年龄5岁。其中静脉留置针243例,普通头皮针143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4天,为防止院内医源性感染一般不超过4天。
  2 方法
  1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1.1医务人员的准备工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每一位患儿穿刺前都要正确执行“七步洗手法”,穿刺一次,洗手一次。对患儿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一例患者, 一张消毒治疗巾,一根消毒压脉带”。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出现。
  1.2 穿刺针的准备工作:根据不同年龄、穿刺部位及血管大小选择适合的穿刺针。使用前要对穿刺针的质量进行检查:针头有无倒钩,套管针套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1.3 穿刺地点的选择:穿刺地点尽量选择宽敞、明亮、通风好的地方。光线的强弱、 明亮及照射角度,都能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而最理想的穿刺光线是自然光。当自然光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如阴雨天气以及夜晚,可选择150w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5~55cm为宜。
  1.4 血管的选择:根据患儿的病情、给药种类等具体情况来选择穿刺血管,当应用对外周血管刺激较强的药物如多巴胺、高渗电解质等时应尽可能避免走外周表浅血管,应给予深静脉穿刺。而对于一般药物应用时则应选择弹性好、 粗且直、 远离关节且易于固定的静脉。三岁以下的患儿头部皮下脂肪少,头皮静脉丰富,分支多。加之肢体活动频繁,头部穿刺后易于固定,且不影响患儿四肢活动。因此,笔者推荐三岁以下的患儿穿刺血管选择首选头部,一般为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三岁以上的患儿头部皮下脂肪较厚,血管不清晰。而手足背静脉开始变粗长,易于穿刺和固定。因此三岁以上的笔者推荐三岁以上的患儿穿刺血管首选四肢静脉。
  1.5 输液敷贴的准备:根据留置针的型号选择专用敷贴的大小,在敷贴的正面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等。
  2穿刺方法
  2.1 进针角度
  头部静脉如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进针角度一般为5°~15°。耳后静脉进针角度为15°~30°。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失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形,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为30°~60°。对不太清晰或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行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进行穿刺。四肢静脉如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间静脉、一般进针角度为5°~15°,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一般进针角度为15°~30°[1]。
  2.2 具体操作
  头皮静脉穿刺时,无法应用止血带,该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心血流无阻力,因此,头皮静脉穿刺回血较四肢静脉慢、少,所以当觉得针已经进入血管,有落空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捏一下输液器下段的橡胶软管或改变一下针头的位置、角度一般就可见回血[2]。四肢静脉穿刺时可应用止血带, 并采用局部热敷法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3], 以利成功穿刺。
  2.3 穿刺后留置针的固定
  穿刺成功见回血,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穿刺成功后,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1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如遇到小儿哭闹或应用退热药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以避免胶布脱落。常规固定法一定要双手配合,右手拿胶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贴,针头附近皮肤不能有汗渍,以免影响固定。如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穿刺,则需要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背,下肢置于功能位[4]。
  3 体会
  由于婴幼儿可见血管少,穿刺难度大,穿刺时哭闹,不配合,好动, 固定后易脱落,特别是休克、严重脱水、病危患儿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应用某些特殊药物,渗出后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在婴幼儿浅静脉穿刺难度大。护士在工作中不但要有精湛的穿刺技术、丰富的穿刺经验,还要有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提高婴幼儿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44.
  [2] 李晓艳.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5(5):64
  [3] 邱月.探讨小儿静脉穿刺技巧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7):382.
  [4]夏淳和,陈丽萍,许敬,王巧玲,,邓文琳,严春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静脉注射对幼兔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1102~ 110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08-03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因素导致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免疫机制失调,致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骨髓的红髓脂肪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以贫血、出血和易于感染为特征。我国血液学工作者根据该病的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损伤程度和转归,将其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慢性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94-02     喘憋性肺炎(又称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1-6月小婴儿较为常见,特别是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本病因微小的管腔因粘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致肺气肿及肺不张,严重易并发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如肺炎,以喘憋明显,故称之喘憋性肺炎。我院自2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05-01     1 临床资料  患者全部为景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2.5岁。  1.1 误诊为其他脑血管病:共5例,男3例,女2例,年龄55—77岁。起病形式:头晕,不同程度的偏瘫及高血压,无明细脑膜刺激征。诊断脑血栓形成3例,TIA2例。头颅CT检查确诊为蛛网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06-02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畸形,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手术方法众多,但疗效均不甚满意。尿道板纵形切开卷管(Snodgrass术)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方法因其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推广[1]。我院于2008年至2010年应用改良Snodgrass尿道成
期刊
[摘要]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属于病毒性咽炎的一种。这种患病对象是主要为婴儿和7岁以下的儿童。选择有效的方法对该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终止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本文旨在传统的利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该疾病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呋辛钠进行联合治疗,并对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86例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平喘养肺汤辨证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病毒、平喘、祛痰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平喘养肺汤,l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考第6版《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年龄≥3岁,喘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00-03    我院外科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进行阑尾切除术,601例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因此,就其手术中、术后预防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阑尾炎手术病人601例。其中年龄最大83岁,最小4岁。男281例,占46.8%;女320例,占53.2%;男女
期刊
[摘要] 传统中国医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并且其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研究传统中医的作用是非常有临床价值的。  关键词: 传统中国医学;中草药;妇科疾病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12-02       传统中国医学是在古代传统医药实践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的,其继承了古代医学实践过程中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进行影像专业课交叉教学,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效。方法: 通过对我院影像专业课进行交叉教学,相关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大力提高我院影像专业学生教学质量。结果: 我院医学影像专业在目前的教改过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逐年增加。结论: 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顺应医学科学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17-03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在精神科病房,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显突出,所以护理安全成为病房工作质量的重点。当前各医院为适应医疗体制的改革,床护比1:0.4或更多,为弥补护理人员不足,在护理队伍中出现了一支新生力量—低年资护士。低年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