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基础内容,更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只有具备良好计算能力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学生计算能力和其非智力因素、思维等有着紧密联系,各个方面相辅相成且相互影响,因而需要数学教师善于从多方面加以培养,使学生形成综合数学学习能力。对此,本文则从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以及刺激学生思维活动频率等分析其具体培养策略,望给予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以往相比也发生较大改变,其中最显著的改变莫过于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能力。计算是体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途径,同时计算和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数学教师就需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策略,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熟练背诵运算法则
大部分学生面对计算题都迫切想得知结果,由此一来就需要考虑运用哪一种运算性质、定律、数学概念、计算公式、法则等,所以学生是否能较好地理解上述基础数学知识就决定学生是否具备良好计算能力。例如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具备分数四则计算能力,那么就需要提前深入理解分数性质和意义并能掌握和理解约分、通分、带分数、假分数之间相互转化等基本能力。数学教师只有准确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才能避免其在实际运算中出现问题情况。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基础知识体系较为丰富,掌握知识能力也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可急于求成,可以先帮助学生整理以学基础知识,之后再运用知识迁移方法加强学习深度。以“异分母分数加法”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答加法性质和意义,由此一来学生就会理解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运算,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分数单位和异分母分数无法直接相加,恰当引入化异为同知识,问题就直接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法。此外还需要学生熟练背诵运算法则,无论小数、整数、分数等预算都有特定计算方法,只有掌握算法法则才能形成计算能力,从而准确计算。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唤醒学生大脑深处记忆对数学知识认知,发挥学生良好主动性和创新性。小学阶段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注意力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尤其对于未接触过的事物则有一种渴望探究的欲望。数学教师就可结合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其创设具有科学性和新颖性的悬疑式问题情境。以“加法的计算”一课为例,教师先用自信的语气向学生发起邀请:“大家都会说加法算式吗?老师就能随口说出得数最接近几十,各位可以吗?”。大部分学生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都十分愿意参与其中,教师在学生火热学习氛围中告诉学生计算小秘诀,使学生瞬间产生:‘计算还有秘诀吗?在哪里?’的疑问,可以说这种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心理,从而对后续学习产生兴趣。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及具备的生活经验等,再以“小学乘法”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就可从学生现实生活着手,即提前为学生布置调查市场内中蔬菜价格的调查问卷作业,例如茄子每千克3.4元,番茄每千克3.6元,芹菜每千克3.4元等,教师根据学生调查结果让其从上述蔬菜中购买一种,问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并能借助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也能增强适应生活能力。
3刺激学生思维频率 培养学生计算耐心
数学计算基础形式由运算符号和数字构成,二者均有较高的抽象性,以致于小学阶段学生会产生厌烦和抗拒心理。数学教师在设计计算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好奇心和好奇心并展开多种形式内容教学,由此对学生思维活动频率产生刺激,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帮流浪小动物回家”教学形式,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种小动物并都标上数字,每一个小动物都有简单计算形式,借助计算结果将流浪小动物送回家,這种在学生面前展示计算方式和结果的匹配式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并积极开展练习。为了加深学生所学知识印象,数学教师还可升级这种匹配练习,例如可以多设计一个答案或让两个算式结果为相同结果,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4结语
总之,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学习数学基础组成需要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更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善于刺激学生思维活动频率,培养学生计算耐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计算能力,为后续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楼珵英.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校园旬刊,2014(5):181-181.
[2]刘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12).
[3]胡德琼.试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J].文理导航旬刊,2015(6):34-34.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以往相比也发生较大改变,其中最显著的改变莫过于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能力。计算是体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途径,同时计算和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数学教师就需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策略,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熟练背诵运算法则
大部分学生面对计算题都迫切想得知结果,由此一来就需要考虑运用哪一种运算性质、定律、数学概念、计算公式、法则等,所以学生是否能较好地理解上述基础数学知识就决定学生是否具备良好计算能力。例如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具备分数四则计算能力,那么就需要提前深入理解分数性质和意义并能掌握和理解约分、通分、带分数、假分数之间相互转化等基本能力。数学教师只有准确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才能避免其在实际运算中出现问题情况。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高年级基础知识体系较为丰富,掌握知识能力也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可急于求成,可以先帮助学生整理以学基础知识,之后再运用知识迁移方法加强学习深度。以“异分母分数加法”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答加法性质和意义,由此一来学生就会理解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运算,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分数单位和异分母分数无法直接相加,恰当引入化异为同知识,问题就直接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法。此外还需要学生熟练背诵运算法则,无论小数、整数、分数等预算都有特定计算方法,只有掌握算法法则才能形成计算能力,从而准确计算。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唤醒学生大脑深处记忆对数学知识认知,发挥学生良好主动性和创新性。小学阶段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注意力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尤其对于未接触过的事物则有一种渴望探究的欲望。数学教师就可结合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其创设具有科学性和新颖性的悬疑式问题情境。以“加法的计算”一课为例,教师先用自信的语气向学生发起邀请:“大家都会说加法算式吗?老师就能随口说出得数最接近几十,各位可以吗?”。大部分学生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都十分愿意参与其中,教师在学生火热学习氛围中告诉学生计算小秘诀,使学生瞬间产生:‘计算还有秘诀吗?在哪里?’的疑问,可以说这种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心理,从而对后续学习产生兴趣。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及具备的生活经验等,再以“小学乘法”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就可从学生现实生活着手,即提前为学生布置调查市场内中蔬菜价格的调查问卷作业,例如茄子每千克3.4元,番茄每千克3.6元,芹菜每千克3.4元等,教师根据学生调查结果让其从上述蔬菜中购买一种,问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并能借助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也能增强适应生活能力。
3刺激学生思维频率 培养学生计算耐心
数学计算基础形式由运算符号和数字构成,二者均有较高的抽象性,以致于小学阶段学生会产生厌烦和抗拒心理。数学教师在设计计算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好奇心和好奇心并展开多种形式内容教学,由此对学生思维活动频率产生刺激,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帮流浪小动物回家”教学形式,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种小动物并都标上数字,每一个小动物都有简单计算形式,借助计算结果将流浪小动物送回家,這种在学生面前展示计算方式和结果的匹配式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并积极开展练习。为了加深学生所学知识印象,数学教师还可升级这种匹配练习,例如可以多设计一个答案或让两个算式结果为相同结果,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4结语
总之,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学习数学基础组成需要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更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善于刺激学生思维活动频率,培养学生计算耐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计算能力,为后续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楼珵英.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校园旬刊,2014(5):181-181.
[2]刘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12).
[3]胡德琼.试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J].文理导航旬刊,2015(6):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