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抓好农村学生的思想平的教育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资源相对贫乏,小学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学生的隔代教育、家庭的宠爱使学生思想偏离正轨,以自我为中心。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以语数成绩为核心,对思想品德的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大多由兼职教师担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许多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不够重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把《品德与社会》课当成了玩课。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二、抓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策略:
(一)、专研教材,明确目标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详细地解读教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保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就必需明确《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标。明确了目标,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才有正确的指向,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备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能更清楚课题含义。对课题的道德观点的概念更清楚明白,也才能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教育目的,通过课文的典型事例,看清其反映的教育意图,分析出其蕴含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培养激情
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品德与社会》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识肤浅;还有些内容虽近在身边,但学生欠留心观察。这就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没兴趣、不信任或课堂发言无话可说。我们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后包含到情境中,以拉近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对学习就会感兴趣。
(三)切身体验,明确道理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小学生切身的体验,才能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在教学中可以:
1.1.讲故事,再现生活
。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把文中形象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懂得了道理。
2.2.重回忆,感受生活
。如在教学《可爱的祖国》一课时,可让学生充分回忆自己知道的祖国发展强大事例;再现改革开放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发生的变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就会油然而生。
3.3.重参与,学会生活
。如在教学《认识新朋友》一课时,让孩子们把平时自己最喜欢吃、最喜欢玩的东西带到学校来,并准备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孩子们请朋友品尝自己的食物、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感受到了“快樂要和大家分享”的品德教育。
4.4.重实践,体验生活
。在教教学中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各种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
(四)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还要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最后找难以辨别或模棱两可的问题。
(五)大力开发农村资源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果园、林中,亲身投入各种实践性课堂中让学生受到教育。把农村田间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悟中学、学中悟,学到思想品德课中的内涵,感受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六)家校结合,共同教育
作为思想品德的教学老师,要多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他们不在家也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手段多教育孩子。与监管人联系,正确教育孩子的言行,不过分宠爱,正确引导,重细节、重言传身教。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思想教育都是必修课,所以思想品德课程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它还关系到民族的发展。而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和提高。新的时代背景又为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因此,创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和时代选择。
一、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资源相对贫乏,小学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学生的隔代教育、家庭的宠爱使学生思想偏离正轨,以自我为中心。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以语数成绩为核心,对思想品德的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大多由兼职教师担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许多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不够重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把《品德与社会》课当成了玩课。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二、抓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策略:
(一)、专研教材,明确目标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详细地解读教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保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就必需明确《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标。明确了目标,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才有正确的指向,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备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能更清楚课题含义。对课题的道德观点的概念更清楚明白,也才能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教育目的,通过课文的典型事例,看清其反映的教育意图,分析出其蕴含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培养激情
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品德与社会》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识肤浅;还有些内容虽近在身边,但学生欠留心观察。这就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没兴趣、不信任或课堂发言无话可说。我们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后包含到情境中,以拉近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对学习就会感兴趣。
(三)切身体验,明确道理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小学生切身的体验,才能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在教学中可以:
1.1.讲故事,再现生活
。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把文中形象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懂得了道理。
2.2.重回忆,感受生活
。如在教学《可爱的祖国》一课时,可让学生充分回忆自己知道的祖国发展强大事例;再现改革开放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发生的变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就会油然而生。
3.3.重参与,学会生活
。如在教学《认识新朋友》一课时,让孩子们把平时自己最喜欢吃、最喜欢玩的东西带到学校来,并准备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孩子们请朋友品尝自己的食物、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感受到了“快樂要和大家分享”的品德教育。
4.4.重实践,体验生活
。在教教学中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各种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
(四)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还要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最后找难以辨别或模棱两可的问题。
(五)大力开发农村资源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果园、林中,亲身投入各种实践性课堂中让学生受到教育。把农村田间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悟中学、学中悟,学到思想品德课中的内涵,感受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六)家校结合,共同教育
作为思想品德的教学老师,要多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他们不在家也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手段多教育孩子。与监管人联系,正确教育孩子的言行,不过分宠爱,正确引导,重细节、重言传身教。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思想教育都是必修课,所以思想品德课程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它还关系到民族的发展。而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和提高。新的时代背景又为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因此,创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和时代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