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元对话的重要途径。借助角色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借助想象创设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对比创设情境,可以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朗读 情境创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59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朗读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能传递情感,让语文课堂流淌着生命活力。
一、借助角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只有情感投入,朗读才有生命。教师可借助角色创设朗读情境,引导学生模拟角色情感、动作、神态,继而带着角色“味道”进行朗读,最终品析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比如《三袋麦子》这一课,笔者就曾借助动画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
师:春节要到了,土地爷爷给小动物分别送来了礼物。课文中分别给了哪几个小动物呢?
(通过多媒体演示无声动画)
生1:小猪、小牛和小猴。
师:看看动画,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生2:老师,声音听不见。
师:那你们能不能给它配音呢?不过,老师这里有个建议,就是你们先要把课文读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分角色进行配音朗读)
案例中,通过给无声动画配音,引导学生借助角色进行朗读,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样读读、说说,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二、借助想象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具体朗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进行海阔天空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把朗读内容进行立体的呈现,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萨沙的话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进行朗读想象指导。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遍?
(一个学生站起来,慢声细语地读,没有情感)
师:想一想,萨沙是在什么背景下说这句话的?
生1:是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而萨沙却把雨衣让给了蔷薇花……
师:很好!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让来让去?
生2:因为他们都认为对方是弱小的。
师:具体怎么说?
生3:爸爸认为妈妈是弱小的,所以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认为萨沙是弱小的,所以把雨衣让给了萨沙;而萨沙认为蔷薇花是弱小的,所以把雨衣让给了蔷薇花。
师:是的,妈妈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但是萨沙却不这样认为?所以她找到了比她还弱小的蔷薇花,这时她的心情怎样?
生4:自豪。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案例中,针对萨沙的一句话,为了让学生读出其中“自豪”的情感,教师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验萨沙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自豪,从而真正实现了与作者、与文中人物的对话,使学生准确把握了句子的深意。
三、借助对比创设情境,挖掘文本思想内涵
对于文本理解来说,很多时候需要抓住关键内容、关键语句,甚至关键字来理解。对此,在朗读中可以借助对比,营造朗读情境,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比如《燕子》这一课,笔者就在朗读中通过对比来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
(教师朗读课文,故意漏掉一个“小”字)
生:(众)老师,你读错了,少了一个“小”。
师:(有点惊讶)一个“小”没关系,我们不需要呀?
生1:如果没有了“小”,直接读燕子,有点拗口。
生2:有点不习惯,总感觉有点不可爱。
师:是的,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词语,“小家伙”与“家伙”,感觉谁好一点?
生3:“小家伙”有一种亲近感,让人感到可爱。
师:是的,有了“小”字,在作者眼里,燕子就是可爱的。同样,这也表明了作者对燕子怎样的感情?
生4:喜爱!
师:是的,那我们现在就把这种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融入朗读之中,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案例中,教师通过范读,给学生营造了对比朗读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小”字加以分析体验,从而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情感。
总而言之,对于朗读情境的创设,其中有个关键,就是必须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来传递情感,以便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最终在学生深刻把握文本主题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朗读 情境创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59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朗读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能传递情感,让语文课堂流淌着生命活力。
一、借助角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只有情感投入,朗读才有生命。教师可借助角色创设朗读情境,引导学生模拟角色情感、动作、神态,继而带着角色“味道”进行朗读,最终品析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比如《三袋麦子》这一课,笔者就曾借助动画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
师:春节要到了,土地爷爷给小动物分别送来了礼物。课文中分别给了哪几个小动物呢?
(通过多媒体演示无声动画)
生1:小猪、小牛和小猴。
师:看看动画,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生2:老师,声音听不见。
师:那你们能不能给它配音呢?不过,老师这里有个建议,就是你们先要把课文读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分角色进行配音朗读)
案例中,通过给无声动画配音,引导学生借助角色进行朗读,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样读读、说说,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二、借助想象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具体朗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进行海阔天空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把朗读内容进行立体的呈现,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萨沙的话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进行朗读想象指导。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遍?
(一个学生站起来,慢声细语地读,没有情感)
师:想一想,萨沙是在什么背景下说这句话的?
生1:是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而萨沙却把雨衣让给了蔷薇花……
师:很好!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让来让去?
生2:因为他们都认为对方是弱小的。
师:具体怎么说?
生3:爸爸认为妈妈是弱小的,所以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认为萨沙是弱小的,所以把雨衣让给了萨沙;而萨沙认为蔷薇花是弱小的,所以把雨衣让给了蔷薇花。
师:是的,妈妈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但是萨沙却不这样认为?所以她找到了比她还弱小的蔷薇花,这时她的心情怎样?
生4:自豪。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案例中,针对萨沙的一句话,为了让学生读出其中“自豪”的情感,教师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验萨沙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自豪,从而真正实现了与作者、与文中人物的对话,使学生准确把握了句子的深意。
三、借助对比创设情境,挖掘文本思想内涵
对于文本理解来说,很多时候需要抓住关键内容、关键语句,甚至关键字来理解。对此,在朗读中可以借助对比,营造朗读情境,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比如《燕子》这一课,笔者就在朗读中通过对比来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
(教师朗读课文,故意漏掉一个“小”字)
生:(众)老师,你读错了,少了一个“小”。
师:(有点惊讶)一个“小”没关系,我们不需要呀?
生1:如果没有了“小”,直接读燕子,有点拗口。
生2:有点不习惯,总感觉有点不可爱。
师:是的,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词语,“小家伙”与“家伙”,感觉谁好一点?
生3:“小家伙”有一种亲近感,让人感到可爱。
师:是的,有了“小”字,在作者眼里,燕子就是可爱的。同样,这也表明了作者对燕子怎样的感情?
生4:喜爱!
师:是的,那我们现在就把这种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融入朗读之中,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案例中,教师通过范读,给学生营造了对比朗读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小”字加以分析体验,从而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情感。
总而言之,对于朗读情境的创设,其中有个关键,就是必须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来传递情感,以便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最终在学生深刻把握文本主题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