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少年”荣膺世界少年水奖桂冠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y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8月21日,第16届“世界水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正式拉开帷幕,主题是:江河湖泊——资源共享,责任同担。22日,在这届水周上颁发了斯德哥尔摩少年水科学发明奖(简称“少年水奖”),来自中国上海的三名平均年龄17岁的高中生,凭借改造河流污染的科学试验成果,首次为中国人赢得了殊荣。维多利亚公主专门接见了他们,并颁发给他们5000美元的奖励和一尊状似水珠的瑞典水晶玻璃雕塑。据悉,这是中国中学生第四次参加斯德哥尔摩少年水奖的竞争,但却是第一次获奖。获奖的学生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三学生翁杰、王昊、萧易。
  今年共有27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获得了本次斯德哥尔摩少年水奖提名,除中国队获得少年水奖大奖外,日本和斯里兰卡代表队获得了优秀奖。
  “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科学发明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保护项目,于1997年由斯德哥尔摩水资源基金会设立,每年举办一次,目的是鼓励和支持全世界的青年人积极参与水环境的保护及科研活动。该奖项鼓励各国青年人围绕着水质、水资源管理、水源保护、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等课题进行设计和构思,提交方案。评委会依据与水相关的程度、科学性、专业知识、想象力和选手的表现力评出优胜者。
  翁杰、王昊、萧易这三位同学的课题是关于“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的探索研究。他们首先把受到污染的漕溪河拦截为几段,捞出其中受污染的淤泥;第二步,使用漂浮的充气器给缺氧的河道通氧;第三步,使用生态肥料给沿河的树木和灌木植物施肥,并采用生态防护墙防止陆地上的垃圾冲入河道;最后利用水质监控器,曝光那些违法排放污水的现象。
  提名委员会的评价说:“这支中国团队演绎的河道改造方法不仅环保,而且成本低,有创意,体现了原创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实施方案,为上海许多河流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成功的希望。”斯德哥尔摩国际水协会主席拉尔松的评价是:因为他们关心自己家乡的河流污染问题,他们的清洁方案很实际,很周密,他们的技术经验具有示范作用。
  从27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中国学生的“秘诀”何在?王昊介绍,现有的河道治理方法不少,但有的成本偏高,有的工艺过于复杂。而王昊和同伴们“取经”上海多个治理有效的样板河道,重新组合和优化现有技术,提出了一套由可控生态浮床、新型人工滤床等装置组成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在漕溪河上进行了试验。
  
  比的是真本事
  本次比赛十分重视治水项目的可操作性及其实际效果,而这些,恰恰是王昊和伙伴们的拿手绝活,更是师兄师姐们积累至今的宝贵财富。这支少年创新团队不仅点子多,而且先后申请了20多项发明,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一届届地毕业,治水实践的“接力棒”却从未掉过。
  从2002年学校兴趣小组开始,南洋模范中学就有一批批学生和污水、烂泥打交道,为此次获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学们经常和黑臭河水“亲密接触”,他们最初选择徐汇区污染最严重的河道之一——金家塘为实验点。含有多项创新技术的生态浮床下水三个多月后,多项水质指标显著改善,西段河水消除了黑臭。后来,他们又在徐汇区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在普罗公司负责治理的漕溪河里找到了实践新天地。几年来,师生们利用节假日,一次次来到漕溪河边,取水、采样、打捞污物、下水固定浮床。
  2005年8月3日,创新小组的实践活动“惊动”了各方:专利事务所上门指导申请专利,大学教授“开小灶”辅导,华泾镇政府看了学生们的方案后,拿出5万元支持。
  同学们研制的可移动多功能浮水泵打算申请发明专利,这项发明专治被污染水面上那些怎么也捞不干净的块状油污物和漂浮腐败物。拦污栅是另一项有望向发明专利“冲刺”的作品。竹栅栏只拦得住建筑垃圾,不锈钢芯和尼龙芯的组合又挡不住顽固的油污,同学们改用可拼接的海绵芯取而代之,透水不透油而且成本低廉。
  有一天天气闷热,同学们一连走访了5条正在治理中的河道,心情却很爽快,因为陪同他们的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琪教授。
  “治理这些河道用的都是正在示范阶段的技术,还有很多后续问题有待解决,所以水体治污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周教授很欣赏同学们的治水之心,答应为他们“开小灶”。
  2006年上半年,他们又申请了第三代提升式浮泵、利用生态回流法的人工滤床、城市前置库工程的综合治理方法(第二种模式)、植物无土栽培的可控浮床共4项专利,每一项都是大家动手动脑摸索出来的。比赛中,常年积累的数据鉴定报告、纪录片、治理河段今昔对比的照片,令评委信服。
  
  英语驾轻就熟
  英语是“世界水周”的官方语言,无论回答问题还是主动推介,首先得把英语说溜,尤其是用英语和外国评委展开专业对话。为此,3位学生事先没少下工夫。王昊的妈妈说,暑假里,家里为他请来家教天天操练英语会话,为的就是准备比赛。3个代表中国参赛的学生,都是学校科技创新小组的佼佼者,组里还有好几个“治水高手”,因为英语不够流利而没有入选。直到出发前,学校的英语老师还在为3人“开小灶”——模拟提问。
  
  礼仪“额外”加分
  指导老师吴国华认为,3人分工明确,可能也是夺冠秘诀之一。曾获科技英语比赛一等奖的萧易,负责数据的采录;有丰富治水经验的王昊,司职讲解人工滤床等专利;翁杰则负责微生物法、浮泵等发明的阐释。
  王昊透露说,得体的礼仪风范,可能为他们赢得了不少印象分。启程赴瑞前,他们为此做了特别功课:在外交部接受礼仪培训。而在此之前,王昊在中国已与瑞典国王有过一面之缘,7月中旬,他曾赴京为来访的瑞典国王介绍治水心得。
  
  学习、科研两不误
  王昊、萧易、翁杰都是学校创新协会的骨干成员。其中,翁杰和萧易还分别兼任计算机创新协会和心理协会的会长。“高中的学习很繁重,他们进行河道治污的研究全部是利用课余时间,真的很不容易。”南洋模范中学团委书记朱莺介绍说,尤其是萧易同学,文理兼优,成绩多次获得年级第一名。
其他文献
“啊,终于到了。”1934年8月4日,33岁的格蕾丝·狄凡在跨越了半个地球的漫长旅行之后,从天津写信给美国的家人。此后40年,她将在这里见证日本人的野蛮占领,内战,新中国的成立
问君何不到姑苏,千载古城一卷书。5月12日-14日,2010年《中国海关》杂志笔会在古城苏州举行,海关总署关税司、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综合统计司与全国各海关的代表、《中国
2009年10月28—3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成都会展办、成都市农业委员会、蒲江县人民政府协办的“2009第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