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一路文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920997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让我欢喜让我忧
  
  10年前,我应朋友之邀只身一人来到东莞中堂,进了一家塑胶五金制品公司。
  朋友其实也是老乡,在厂里很照顾我,时常和我谈理想和人生目标,让我在异乡的天空下看到了希望。不加班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散步、逛街,让我仿佛回到家里一样开心。
  我们所在的中堂是一个镇,这里曾经有一位名人叫袁祟焕,在我们工厂附近,当地人为他修了一个很大的祠堂。每天早上,祠堂门口都有好多当地的老太太卖早餐,我最喜欢的是一位叫袁梅花的老奶奶卖的油饼和豆浆,因为每次去的时候,她都要和我聊上两句,问我在这里做工辛苦不,每次都让我感到很温暖。
  厂里生产塑胶五金礼品盒,时常要加晚班,有时会安排我和另外几个外地的员工上通宵班,给礼品盒内盒的纸盒抛光,这时,老乡会给我买夜宵,而我也会每天早上给他买早餐。
  那天下班,刚走出厂门口,门卫就叫住我,让我接一个电话。电话是老乡从深圳打来的,说他有一个女同学在深圳得了阑尾炎要动手术,他的钱不够,让我帮他想办法,并叫我不要告诉别人。我那时刚刚进厂,带的钱也不多,就只好开口向家里要。
  两天后,我到建设银行去取了300元家里打到我卡上的钱回来,给他解了围,他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为了让他的朋友好好休息,他为她租了一间小房子。我也买了些水果去看望她,并对她说手术后一定要注意身体,好好养病。她却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这时,老乡满脸堆笑地说:“丽萍,来,吃苹果!”我当时没有想太多,后来还是时常去看望这个病中的老乡。
  几天后,那个女老乡便走了。
  那天一大早,我起来刷牙,却看到我们宿舍门口贴了一张纸,上书“寻物启事”,大致写的是对方丢失了一张交通银行的卡,说有拾到者给人家50元致谢。我再一看,落款正是我老乡的名字。
  我立马去问老乡的卡上有多少钱,他说有3000多块呢,丢了挺麻烦的,因为卡是浙江那边办的,挂失的话,要到浙江温州那边才能办,可是他的身份证也丢失了,要先回家去办了身份证才能到浙江去办理挂失手续。
  我这才想起他曾经说没钱,让我帮他想办法的事,原来他有3000元在卡里不去取,却让我打电话叫家里汇款,而且到现在还没有还给我呢!
  那天晚上,我们宿舍里的好多员工都说我这个老乡很狡猾,在钱财方面只进不出,他那位朋友也根本没做什么手术。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老乡老乡背后一枪”。知道真相后,我毅然辞职,远离这样的老乡。
  走的时候,我给他留了一封信,说出了我对他的担忧,希望他能改掉不良习惯,真诚为人。可他却从此与我反目。
  
  福州,难忘的记者节
  
  在东莞呆了三年后,我去了福州。一下火车,我就发现自己的钱被偷了,还好,在鞋子里还藏了300元备用。
  后来,在我的钱快用光的时候,才找到一份报童的工作——《东南快报》发行员。在东莞看到别人卖报纸,感觉是一份不错的工作,真正做了这份工作才知道什么叫生存大挑战。那时,我除了卖《东南快报》外,还进了其他的一些报纸,如《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海峡摄影报》《法制报》《杂报》等,基本上每天都要销售200到300份报纸,每天都有四五十元的收入,有时还能挣到七八十元。日子虽苦,但我依然没有放弃文学梦,晚上,我在宿舍是最后一个睡下的,我会把一天的见闻和感受记下来,让自己的生活尽量充实一些。
  11月初的一天,我看到《东南快报》上刊登了一个活动启事——编外记者一日行。我很想体验一下三百六十五天无假日的记者是怎样生活的,于是报了名。
  11月8日,我和教师郑文山及《东南快报》记者一起到福州火车站,在那里,我们化装成农民工的样子,在火车站广场转了几圈后,看到候车室外的一面墙上有一张招工启事,就过去看看。一个年轻人走过来对我们说:“靓仔,是不是找工作的?我们厂招送货工,包吃包住,一个月800元!”
  报社记者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就会意了,说:“是吗?在哪里呢?”他就让我们跟他走。
  穿过三条街,在一个巷口,他让我们进去,说到里面最尽头的那一间就是了。我一看,那条巷子好深噢!就说:“哪里有厕所?我想上厕所!”
  那人说:“你们到里面报了名,就有人告诉你们厕所在哪里啦!”他脸都涨红了,好像一不留神,我们就会溜走了一般着急。我和报社记者使了一个眼色,就进去了。里面的那间房子很漂亮,也很舒适,沙发、办公桌、电脑什么的,应有尽有。
  一个白面书生对我们的到来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我们聊起了这份工作的细节,最后,他让我们每人先交60元一年的管理费,接着说做送货员要先交250元的服装押金。我们又相互使了下眼色,就说我们没带那么多钱,回去拿到钱再回来。
  出来后,一个本地依伯(福州话,阿伯的意思)说那里面的招工是骗人的,不要相信,很多人来了后交了钱却没有工作,天天来这里闹也没用,因为是外地人,没人理的!
  经过一天的调查,我们回到报社已经快到晚上7点多,报社让我们每个编外记者写一篇感受,要赶在8点之前交稿。
  2000年11月9日的《东南快报》第二版上就刊登了我们参加记者节活动的文章。那天,我的报纸出奇的好卖,我仿佛觉得自己离文学梦近了一大步。我破例请宿舍里的同事们喝了一次酒,而且是大醉而眠……
  2003年,《东南快报》已经被福州市民所熟悉,转向订阅,所以零售走向了低谷。卖起报来越来越难,于是,我开始和好久没联系的朋友们联络。
  
  广州,杂工也有未来
  
  2004年新年到了,我回了一趟老家,一来看望父母,二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朋友可以介绍一份好的工作和新的发展。回到离别已久的家乡,看到很多昔日的好友,大家对我说,去广州吧!
  过完年,我便和老乡们来到了广州。
  老乡明在广州海珠区一个纸盒厂为我介绍了一份普工,什么杂事都要做,其实和一个杂工没什么区别。
  我们的宿舍就在海珠区南边路的一个居民小区里,到处都是五六十年代起的老房子,和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等比起来差些,错综复杂的小巷子仿佛一个八卦迷魂阵,好多次,我下班后回宿舍都找不着北。
  我最初的工作也是很杂的,今天让我裱纸,明天让我搣纸,后天可能让我去穿绳子,每天都很忙碌,但是,不管多忙,我都会在宿舍里写我的小说,或者散文、诗歌。
  2004年11月24日,我和同事一起去天河书城玩,从橡胶新村坐197路公交车到客村,再坐地铁到体育西站下车,走出人流湍急的地下通道,向天河书城方向走去。一走进书的海洋,我就感到很幸福。我随手拿起一本杂志,随便一翻,就看到一个打工者的故事和照片,故事的主人公好像是湖北的,最初到深圳是做杂工,但他却不甘平庸,一边打工一边写作,后来在深圳那片土地上写出了一片新天地,让许多打工人为之感到骄傲!
  那个杂工名叫王十月,以至于后来我每次只要看到王十月这三个字就不管不顾地买下那本书,让他的作品陪我在广州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回到宿舍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努力写作,让我的打工生活也因写作而丰富多彩。
  
  顺德,友情大过天
  
  广州那家纸盒厂因为做假纸牌被封,我也只好拿了自己应得的那份工资后离开,那是2005年年初。
  在我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终于联系到以前的一个好友军,军已经到了顺德均安,于是,我坐车去了他那里。
  顺德均安是一个小地方,交通不是很方便,而我们住的地方叫黄逢,在均安镇和中山小榄中间,也可以说是佛山市顺德区与中山小榄镇的交界处。
  离我们最近的有名的旅游景点是广东周庄的“逢简水乡”,还有李小龙的家乡“小龙故居”等。
  军所在的工厂是一个食品厂,我先到他的出租屋里住了下来。就在我对在顺德找工作快失去信心的时候,军所在的食品厂招工,我终于进了这家食品厂做污水处理员。
  由于我和军一起住在出租屋里,所以有了自己的空间,便于写作,也便于思考。记不得哪个晚上,我在书店看到一本2005年的《江门文艺》,拿起来却放不下,我没带钱,就让军帮我买下来,此后就越发不可收拾,基本上每期都买。厂里也有人喜欢看这本杂志,于是,我们时常换着看。
  我也试着给报刊和《江门文艺》投稿,可是投了很多稿,却不见编辑的任何回复,也许是我才疏学浅,作品不够精致。
  后来因为性格不合,我跟上司吵了一架后辞职,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这家食品厂,在中山小榄西区一个灯饰厂找到了一份质检的工作。由于这份工作离我和军合租的房子较远,军每天不加班时就会来接我下班,我只要在公用电话亭连拨三次军的手机,通了再挂断,军就知道我在呼他,就会来接我,这是我们之间的友情密码。
  顺德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一份温暖的友情,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江门,我为文学狂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在顺德工作和生活了两年,我的文学作品也陆续在一些报刊发表、获奖,或入选专辑。
  2007年7月13、14日是《江门文艺》举办学员笔会的日子,我也以非学员的身份参加了这次笔会。笔会结束后,我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到江门工作。经过江门文友明的介绍,我终于进了一个电池实业有限公司,虽然是一名普工,但我总算在江门有了一份工作,有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文学的梦想又可以再次燃烧。
  江门真不愧是著名侨乡,文化氛围很浓,《江门文艺》《江门日报》《五邑文学》等书报刊是我时常看的。工作再累,我也没有放弃文学创作,工作再忙,我也没有放弃看书。在江门这个美丽的城市,我只有努力再努力,才对得起我的文学梦。
  有时候,我也会和厂里的同事一起坐上江门市区的9路车去江门购书中心看书。当车子经过蓬江桥边时,从车窗向外望去,江边时不时有一些江门市民生活的雕塑,呈现出江门民众原生态的生活,每次我都会在心里感谢那些为这个城市增添这道风景的设计者,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让我看到了江门的过去,也让我想到了江门的未来,更让我相信,我的文学梦想会在南方这片热土上一如既往地飞翔。
其他文献
1、小黑的身世很凄凉。三岁那年,他的父母和哥哥姐姐便被一场百年罕见的洪水冲走了。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是老村长把他带大的。  小时候,村里的小孩看见他,都是任意欺负他,他没地方去申诉,只好哭,哭得很凄惨。无论他哭得多凄惨,也没人理他,顶多是老村长说句话,可没用。最后老村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姿态对小黑说:你一个男孩子,球用没得,就知道哭?老村长说的话很伤小黑的心。到了八岁,老村长出面,小黑进了村小读书
期刊
一、清明时节,天公特别作美,万里无云。在一片金色的油菜花田野穿行,李纹的心情好了很多,一路的疲劳渐渐退去、心中的怨气也在慢慢消退。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老公出事不仅为她赢得了财富,更重要的是让她好好地报复了那个女人,那个曾同她分享老公,并让她在一段时间里失魂落魄的女人。  老天有眼呀!法院判决时,她松了一口气,但看到老公的“二奶”几乎晕死过去时,那一刻心灵也曾产生过强烈的震撼:这个女人真可怜!将来孩
期刊
我和妻子是在两年前认识的,那时我们同在老家省会成都的一家酒店打工。因为我是退伍军人又在公安部门做过协警员,所以被老板任命为保安队长。当时妻子则是中餐厅的一名服务员。或许因为爱情,或许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小城市,有种亲切感,彼此相互依靠,走到了一起。  不得不说,与她相爱的那段时光很美好,她很会疼人,洗衣服、做饭总是抢着来做,我也不时给她买点小礼物之类,再加上我时不时的甜言蜜语、拥抱、热吻,我们过得相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社会新行业也层出不穷,作为紧贴社会打工脉搏的《江门文艺》杂志适时推出“新七十二行”(譬如调酒师、手模、经纪人、网络卖手、职业猎头等等)栏目,为读者挖掘、展示和反映社会新生行业的发展及行业内打工人的真实生态。现面向社会广泛征稿,具体要求如下:  1、文章要求贴近生活,真实可感。所发掘的新行业故事和人物应区别于传统行业,有一定的创新和可读性,兼顾启发、指导和实用
期刊
1、刚出门打工的时候,我非常胆小,晚上十点钟过后,如果没人作伴,就算外面街头有钱捡,也别指望我能出门半步。尽管,城市没有昼夜之分。  可是,我的胆子渐渐大起来。无他,色字当头,剩下的事就无所畏惧了。为了佳人之约,我不怕上刀山下火海。若有小毛贼敢坏我的美事,我誓必一拼到底。嗨!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如此勇气,反正在我漂亮的女友面前,我绝对保持着男子汉大丈夫的本色。  我哼着歌儿,从从容容地走出宿舍,去
期刊
郭晓兰  没有你的相伴,人生不会美丽!温柔大方女28岁,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经商多年事业经济都拥有,感情却一片空白。孤独的我很想有个家,不在乎你的一切,但求待我真心。静候你来电,不诚勿扰。(13632489931)    何丽萍  女,30岁,未婚。我是一个商场得意,爱情失意的人。你要是一个有修养,热爱生活,无不良爱好的人,我们就可一起共度人生。等着你的来电。(15918610372)    蒋建华
期刊
一  一间超级豪华办公室,庄严肃穆中略带几分神秘阴森。  时近午夜。周边一片漆黑。办公室落地大窗依然拉上厚厚的天鹅绒窗幔,把室内的声光遮挡得严严实实。  一位粗眉细眼、下巴尖削却天庭饱满的中年男人,在办公室中央那张豪华办公桌后坐着,醉心地把玩一只古铜色金属盒子,脸上流露出一种神秘莫测的笑意,目光久久停留在盒面那位美丽天使含情脉脉的脸庞上。  “中野总裁,事情的经过就这样了!”  办公桌对面一位青年
期刊
陈千雨  花落一地散落成歌,心碎千片飘落成雨。孤单漫步人生路,谁能与我相携相依风雨同行?一名来自湘西的武警退伍老兵愿与26岁左右,真诚、善良、朴实的你相识相知……。地址邮编:523873东莞市长安镇厦岗警务室一中队,信照复。(13712427633)    谢荣  湘男,34岁,未婚,因为害怕孤单,所以希望往后的路有个人陪我一起走,因为希望生命永恒,所以……,所以……。哪个可以帮我?地址:中山市小
期刊
士兵突击  世事难料,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突如其来,经济萧条,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众多企业纷纷倒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珠三角也在遭遇“寒冬”,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们第三产业现在也不景气。我在一家酒店做策划,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后劲不足,面对金融海啸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不可能期待政府像“救市”那样“救人”,我们要实现“蝶变”才能自救。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在这个社会环境里,多给
期刊
您走进我的生活是我8岁那年的夏天。8岁以前的日子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美好的回忆,除了妈妈给我讲述的以外,我只记得当时家里很穷,爸爸卧病在床,他长得啥模样我也记不清了,只晓得他很瘦很瘦,瘦得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在我上学的那年,爸爸跟我们永别了……后来,妈妈改嫁到了您那儿,我和姐姐也跟了过来。那年我刚好8岁。  记不清是什么日子跟妈妈到您那里来的,只晓得是大热天,您只穿了一条短裤,扛了一把锄头从田里回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