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审题立意;虚实转化;大小转化;新颖切题;引述材料;灵活创新
高考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呢?最根本的要求当然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思辨能力,关注时事热点,积蓄文化底蕴等。但也有一些应试技巧需要注意,下面谈高考评卷时的五点体会:
一、审题立意要准、要新
2013年课标1卷作文试题属于叙事性材料,讲了一个商人找切割师切割钻石的故事。材料在阅读理解上没有障碍,能抓住关键句,即老切割师话“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思考,作文立意就可以说比较准确。
但如何多角度的了解材料,从而使立意新颖呢?针对叙事性材料作文试题,有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第一步,“找对象”。即找出材料涉及几个人物或事物;第二步,“怎么样”。即每个人物或事物在材料中有哪些表现;第三步,“为什么”。即材料中的人物或事物为什么会那样;第四步,“是什么”。即从为什么里提炼出立意是什么。
在了解试题材料的基础上,就有了比较多的角度去立意写作。例如:
从商人角度立意:欲得大利敢冒大险;真抓实干、胆大心细找路子成就增值梦想等。
从切割师角度可正面立意:成功需要技术、经验,更需要勇气;知人善任、大胆用人。可反向立意:经验的羽翼系上黄金,就不能起飞了;有勇天下难事少,心多顾虑成功艰。
从徒弟角度立意:心内无羁绊,牛犊不怕虎;放下顾虑,专注做事。
从徒弟与老切割师合作的角度立意:优势需要互补,合作才能共赢;师傅放手,徒弟出手。
从钻石角度立意:钻石有瑕疵,敢变就升值;钻石有缺点,接受切割,成就价值。
从材料整体事件立意:成功需要经验、技术,但更需要勇气,以及抛开得失荣辱的良好心态;成功需要经验、技术,但更需要勇气;实现梦想要集思广益,成就价值要敢于出手。要实现中国梦,除了要有经验、技术外,更需要有勇气和胆识,要排除一切干扰,放下一切包袱,凝心聚力谋发展,心无旁骛抓建设。
总之,立意的准确与新颖程度决定了作文的成败。
二、运用材料要虚实转化,大小转化
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题关于“中国崛起”是个很虚,很大的题目,十几岁的学生显然谈不来写不来。而且800字的作文也很难说清。学生作文中能能写的只能是“中国崛起”的实际例子、生活中的小事情。材料中写道: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试题材料大而虚,考生就要小而实的去写,写神九上天、写新农村建设、写高铁大动脉贯通、写08奥运、写是上海世博……
2013年作文考生最好是写实事写能体现大主旨的小事。很多考生使用了陈家顺、刘伟、王十月、张丽莉、刘洋、孙霈源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例。很多考生表达“排除杂念,勇于追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年轻人” “中国人实现中国梦,勇气更重要”等大的主旨。
三、选用论据要新颖切题
作文如何使用新颖切题的论据,决定了作文的高下。考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能够恰当的使用素材,摆事实讲道理。材料作文如写成议论文,作为论据的素材,一定要紧扣材料题意。比如,要论证要有勇气,就不能举刘胡兰勇敢地面对敌人的铡刀的例子,而要结合材料面对要么巨大的成功、要么巨大的损失这样重大选择时的勇气,就可以举没参加过奥运会的优秀运动员勇敢面对奥运的例子。不切合题意地例证,只能给人一种两张皮的感觉,不会水乳交融,而是贴标签式的硬凑。
四、引述材料要恰当贴切
部分考生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写,以“勇气”“心态”“平常心”“放下顾虑”等话题展开议论而不引用原材料,这样作文就有偏题跑题嫌疑。新材料作文相对话题作文来说有明确的意向意图,就如试题要求中所说“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否则极易当作话题作文去写。
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话题作文注重作文立意的相关性。而材料作文则看重所立之意与试题材料的切合性。作文一定要结合材料从自己立意角度有所侧重有所目的地简引材料,在文前、文中或文后显引或隐引材料,展开论述。
五、仿写作文要灵活创新
有考生写“放下顾虑”“学会放下”,使用了2012年大纲卷作文题目的材料,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放下顾虑,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仿写作文完全可以,但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灵活,要有所创新。实际上2012年大纲卷作文题意与今年的作文题意是大有区别,今年的作文除了放下顾虑外,还要考虑经验和勇气,是涉及几个方面的题目。仿写就要创新,就要将材料改装成有经验,还有勇气,同时还能放下顾虑的事例。
总之,技巧诀窍必须建立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之上。如果只注重技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考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呢?最根本的要求当然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思辨能力,关注时事热点,积蓄文化底蕴等。但也有一些应试技巧需要注意,下面谈高考评卷时的五点体会:
一、审题立意要准、要新
2013年课标1卷作文试题属于叙事性材料,讲了一个商人找切割师切割钻石的故事。材料在阅读理解上没有障碍,能抓住关键句,即老切割师话“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思考,作文立意就可以说比较准确。
但如何多角度的了解材料,从而使立意新颖呢?针对叙事性材料作文试题,有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第一步,“找对象”。即找出材料涉及几个人物或事物;第二步,“怎么样”。即每个人物或事物在材料中有哪些表现;第三步,“为什么”。即材料中的人物或事物为什么会那样;第四步,“是什么”。即从为什么里提炼出立意是什么。
在了解试题材料的基础上,就有了比较多的角度去立意写作。例如:
从商人角度立意:欲得大利敢冒大险;真抓实干、胆大心细找路子成就增值梦想等。
从切割师角度可正面立意:成功需要技术、经验,更需要勇气;知人善任、大胆用人。可反向立意:经验的羽翼系上黄金,就不能起飞了;有勇天下难事少,心多顾虑成功艰。
从徒弟角度立意:心内无羁绊,牛犊不怕虎;放下顾虑,专注做事。
从徒弟与老切割师合作的角度立意:优势需要互补,合作才能共赢;师傅放手,徒弟出手。
从钻石角度立意:钻石有瑕疵,敢变就升值;钻石有缺点,接受切割,成就价值。
从材料整体事件立意:成功需要经验、技术,但更需要勇气,以及抛开得失荣辱的良好心态;成功需要经验、技术,但更需要勇气;实现梦想要集思广益,成就价值要敢于出手。要实现中国梦,除了要有经验、技术外,更需要有勇气和胆识,要排除一切干扰,放下一切包袱,凝心聚力谋发展,心无旁骛抓建设。
总之,立意的准确与新颖程度决定了作文的成败。
二、运用材料要虚实转化,大小转化
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题关于“中国崛起”是个很虚,很大的题目,十几岁的学生显然谈不来写不来。而且800字的作文也很难说清。学生作文中能能写的只能是“中国崛起”的实际例子、生活中的小事情。材料中写道: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试题材料大而虚,考生就要小而实的去写,写神九上天、写新农村建设、写高铁大动脉贯通、写08奥运、写是上海世博……
2013年作文考生最好是写实事写能体现大主旨的小事。很多考生使用了陈家顺、刘伟、王十月、张丽莉、刘洋、孙霈源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例。很多考生表达“排除杂念,勇于追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年轻人” “中国人实现中国梦,勇气更重要”等大的主旨。
三、选用论据要新颖切题
作文如何使用新颖切题的论据,决定了作文的高下。考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能够恰当的使用素材,摆事实讲道理。材料作文如写成议论文,作为论据的素材,一定要紧扣材料题意。比如,要论证要有勇气,就不能举刘胡兰勇敢地面对敌人的铡刀的例子,而要结合材料面对要么巨大的成功、要么巨大的损失这样重大选择时的勇气,就可以举没参加过奥运会的优秀运动员勇敢面对奥运的例子。不切合题意地例证,只能给人一种两张皮的感觉,不会水乳交融,而是贴标签式的硬凑。
四、引述材料要恰当贴切
部分考生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写,以“勇气”“心态”“平常心”“放下顾虑”等话题展开议论而不引用原材料,这样作文就有偏题跑题嫌疑。新材料作文相对话题作文来说有明确的意向意图,就如试题要求中所说“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否则极易当作话题作文去写。
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话题作文注重作文立意的相关性。而材料作文则看重所立之意与试题材料的切合性。作文一定要结合材料从自己立意角度有所侧重有所目的地简引材料,在文前、文中或文后显引或隐引材料,展开论述。
五、仿写作文要灵活创新
有考生写“放下顾虑”“学会放下”,使用了2012年大纲卷作文题目的材料,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放下顾虑,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仿写作文完全可以,但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灵活,要有所创新。实际上2012年大纲卷作文题意与今年的作文题意是大有区别,今年的作文除了放下顾虑外,还要考虑经验和勇气,是涉及几个方面的题目。仿写就要创新,就要将材料改装成有经验,还有勇气,同时还能放下顾虑的事例。
总之,技巧诀窍必须建立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之上。如果只注重技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