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普代克:“兔子”与电影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电影诞生以来,文学就一直是电影创作的重要资源。同样,电影技法、电影意象等对于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当代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对于电影十分钟爱,在其文学创作中注重从包括电影的其它艺术形式中获取灵感。以其代表作“兔子”四部曲的创作为例,作者就大胆借用电影技法,并创造性地运用电影意象,使其成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和小说叙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厄普代克 “兔子”四部曲 电影
  
  电影自诞生以来已走过百年历史,可以说其发展的每一步历程无不得益于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从另一个方面看,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的电影又对人类社会、人类本身和人类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持久的影响。有评论指出:“电影文化作为精神文化,遵循艺术规律,综合运用各种精神文化元素,吸纳化解多种多样的物质成分。使之成为独特的电影艺术细胞,并整合为高度统一的有机艺术整体,通过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味觉等直觉感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把观众带入活生生的特定生活场景和艺术天地之中,获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历史的审美感悟,同时,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在灵魂的净化中领略人文关怀的温馨。”
  美国是一个电影大国,电影文化对于美国文化的影响之巨可以说已经渗透到其各个层面。虽然美国并不是电影的发祥地,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业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领世界潮流之先,并且把美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有感于电影强大的文化改造功能,美国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曾经评论说:“电影有许多功能一它是窥探世界的窗口,又是一组白日梦、幻想、打算、逃避现实和无所不能的示范一具有巨大的感情力量。电影作为世界的窗口,首先起到了改造文化的作用。”关于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则更是一个错综复杂但又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可以说文学作品是电影拍摄素材的重要来源,自20世纪初以来文学作品被改编拍摄成电影的事例不胜枚举。从另一个方面说,一个作家对于电影的认识、理解、抑或是偏好有时也不免影响到其文学创作甚至是文学作品中电影意象的使用。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可以说是个极好的例证。
  约翰·厄普代克虽然作品众多,但根据他的作品拍摄的电影并不多,重要的只有两部,《兔子,跑吧》(Rabbit,Run)和《伊斯特威克的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还有一些根据他的短篇小说拍摄的短片。虽然如此。这并不影响厄普代克对电影的偏好。对于厄普代克来说,影院就像是一个世俗的教堂。那荧幕俘获住观众的心灵。使他们进入另一个境界。荧幕上巨大的影像使得普通观众通过他们自身形象的放大找寻到他们作为个体存在的重要意义。
  约翰·厄普代克不仅是人们所说的“当代美国的编年史者”,而且还是一位善于在创作中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包括电影意象的高手,对于大众媒介有着独到的见解。他非常喜爱电影艺术,并且把电影意象当作他创作中表意传情的重要手段。电影的情节、人物、演员、影像等等都能使他激动不已。他在许多作品里频繁地援用电影片名、电影形象、电影技法等帮助他展示小说人物形象并且形象化地表达他的观念。厄普代克于1996年发表的小说《圣洁百合》(In the Beauty of the Lilies)几乎就可以说是一个关于电影的故事。小说中威尔莫特一家四代人都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仅让他的主人公看电影、谈电影,甚至还让女主人公埃茜·威尔莫特更名为阿尔玛·德莫特去演电影,并最终成为一位红得发紫的电影明星。他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的第一部《兔子,跑吧》最初的暂定名就是《兔子,跑吧——一部电影》(Rabbit,Run;A Movie),而“兔子”四部曲通篇使用的一般现在时及其表现手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来自电影的灵感,或可表述为“即时性”。所谓“即时性”就是作者在叙述中试图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就像电影作用于观众。增加读者的“临场感”,使读者对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如同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因而具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使用一般现在时叙述,而不是通常使用的一般过去时。虽然在英语小说创作中采用一般现在时叙述厄普代克并非第一人,这种叙述在当今也已经不十分新鲜,但在《兔子,跑吧》于1960年发表的时候还颇有一些划时代的意义。
  在小说“兔子”四部曲中。电影片名和电影意象的出现、以及小说人物看电影、谈电影并非是闲来之笔,或是可有可无的陪衬。它们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说来凑巧,“兔子”四部曲的主人公“兔子”哈里也喜欢电影。在小说《兔子,跑吧》中。小说开场时“兔子”的生活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在一家商店作一种叫做“魔力”削皮器的推销员,而此前他曾经是中学的篮球明星,享受着观众的鲜花和掌声以及姑娘们的追捧。他不满意如今这朝九晚五的平庸生活,于是便离家出走了。在他出走期间他与一位名叫露丝的妓女同居,过起了无忧无虑的田园诗般的生活。所有工作的烦恼和家庭的琐事似乎也烟消云散了。他们除了一起吃饭、散步、游泳、打保龄球。还一起看了几部电影。这些电影的选择颇有意思,仿佛每一部都很对哈里的脾胃和此时的心境。电影《六福旅店》(The Inn of the SixthHappiness)里的女主人公也是一名妓女,是由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扮演的。每当英格丽·褒曼美丽的脸蛋出现在荧幕上,露丝都要凑到哈里的耳朵上低声问他:“难道她真是个妓女吗?”似乎是不相信她拥有哈里所说的那样美丽,因为她与影片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是一样的。而哈里除了陶醉于戏里戏外甜蜜的爱情之中,他更担心电影里垂死的男主人公的命运。看得出来,由于电影的魔力再加上机缘巧合,哈里把自己和露丝都当成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了。电影《长毛犬》(The Shaggy Dog)说的是一个男孩子中了一种古老的魔法,能变成一只牧羊犬再变回来,只不过这变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即变化的时间经常不合时宜。而破除魔法的唯一办法就是需要这个男孩子能有一种勇敢的行为。这样,作为“恋爱中”的男人,哈里又对号入座,把自己当成了电影中的男孩子,他破除平庸的家庭生活魔咒的“勇敢行为”就是从家里逃了出来。最滑稽可笑的要数哈里看电影《铃铛、书本和蜡烛》(Bell,Book andCandle)的经历了。扮演电影里男女主人公的演员是美国50年代的当红明星詹姆斯·斯图亚特和凯姆·诺瓦克。那女主人公是个现代女巫,她喜欢她的男邻居,但是讨厌他的未婚妻,于是就施了魔法让男主人公爱上了她。结果最后弄假成真。天真烂漫的哈里果真把自己当成了大情种,似乎露丝也像电影里的女巫一心一意地爱上了他。看完电影以后,露丝的评论是 “为什么我们这儿见不到邦戈鼓?”即在电影中出现的邦戈鼓,听到这话,哈里暗暗发誓要为露丝买上一套邦戈鼓,价钱他也在一家音乐用品商店打听好了。19·95美元。而这个价钱对于此时几乎一文不名的哈里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见恋爱中的哈里确实是痴情一片。
  “兔子”四部曲的第二部《兔子回家》(Rabbit Redux)发表于1971年,而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1969年,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的小说,其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几乎造成美国社会严重分裂的反文化运动。即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嬉皮士运动等等。这是一个纷繁喧嚣的时代,几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在追寻自己心目中的某个目标。在这部小说里,美国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 968年拍摄的科幻影片《2001年:太空旅行》(2001:SpaceTravel)成为了小说的主题意象。这不仅因为这部电影的片名在小说里反复出现。小说人物谈论这部电影,哈里、詹妮丝和儿子纳尔逊还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更重要的是电影的主要情节与小说里发生的事件几乎形成了结构性相似。即都是“追寻”主题。电影主要说的是人类发现月球上埋藏着一种神秘、显然是人造的物体。于是就派出一批宇航员,在一台叫做“霍尔-9000型”的智能计算机的协助下,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前往探个究竟。在小说里。这个追寻主题分别体现在三个人物身上,即詹妮丝、白人嬉皮士吉尔和黑人激进分子斯基特,而他们追寻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就像10年前离家出走的“兔子”哈里一样。詹妮丝离开丈夫的身边与情人斯塔夫洛斯同居是为了摆脱仅仅作为家庭主妇的命运,追寻女性的自我和独立:吉尔逃离她父母的上流社会是为了寻求她和平和博爱的理想斯基特逃离警察的追踪是为了寻求摆脱白人种族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理想化的黑人社会,而他本人将成为这个理想社会的先知。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追寻与电影里宇宙飞船飞向太空的漫漫长路一样,都是奔向一个未知的世界,其结果殊难逆料。除此而外,电影还与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关联。即在小说情节里也出现过的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登月飞行。这样。艺术的虚构又与历史的真实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读者对于文学作品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发表于1990年的《兔子安息》(Rabbit atRest)是“兔子”四部曲的“终结篇”。“兔子”哈里将无可挽回地走向其生命的终点,并在这个难忘的人物形象诞生整整30年后向读者“谢幕”,因此小说中萦绕着一丝淡淡的哀惋。但与哈里不同,他的妻子詹妮丝在进入50岁以后却仿佛焕发了青春。其生活和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迹象。1988年。哈里与詹妮丝、孙女朱迪和儿子纳尔逊一道在佛罗里达看了一部名为《职业女性》(Working Girl)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女主人公是一名公司秘书,很长时间得不到重用。在她的女老板受伤养病期间,这位秘书承担起了她老板的全部工作,不仅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而且还获得了自己的爱情。作为一个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者。哈里倒并不觉得这部影片有什么特别的好,但作为有心人的詹妮丝看完电影以后却倍感鼓舞,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于是便跃跃欲试地提出想成为一名房地产经纪人。她对哈里说:“我需要一个工作。如果我成为一名职业女性,你难道不会更爱我吗,哈里?”这时的詹妮丝已经掌握着家族生意丰田车行的实际控制权,如果她再成为一名职业女性,那么哈里在家庭里的地位就更加岌岌可危了,所以哈里并不喜欢这个主意。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詹妮丝果然成就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职业女性。只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迫于儿子纳尔逊因为吸毒欠下的大笔债务的压力,詹妮丝作为房地产经纪人盘算卖掉的第一套房产竟然是他们自己已经居住了10年的房子。
  哈里一次在电视上看了一部法国影片,是著名演员热拉尔·德帕约主演的《马丁·盖尔的归来》(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影片说的是“百年战争”期间的故事,一名妇女的丈夫加入军队开赴前线,有9年没有音讯,那妇女以为丈夫已经死了。但是有一天丈夫突然回来了。这使她非常吃惊。这个人长得像她的丈夫,说话方式也像,包括他们夫妻以前的关系他也知道。但这名妇女和她的邻居始终怀疑这个丈夫是假冒的,特别是这个男人比她以前的丈夫更善良、更有责任心。看完了电影,哈里心中感慨良多,思忖着要是人能10年改变一次身份、更换一次家庭该有多好。这似乎与他“兔子”的绰号十分吻合一不断地奔跑并且不断地繁殖。但是他忽略了一件事,即影片中的那个男人最后被判处死刑送上绞架处死了。回顾哈里的一生,在他作为成年人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也确实频繁地“更换”家庭,与多名女性有染,但每一次到了紧要关头他都得以逃脱。受到伤害的都是别人。露丝与他同居数月。还怀上了他的孩子,但最终还是遭到抛弃。吉尔与哈里同居了数月。但是在她孤立无援的时候哈里没有及时伸出援手,致使她因毒品的控制无法自拔。最后死于白人种族主义分子纵起的大火之中。自加勒比海岛的“换妻”游戏之后,赛尔玛与哈里维持了10年的恋情,直到她去世。赛尔玛明知道这是一份没有回报的感情,哈里只爱他被爱这个事实。在赛尔玛的葬礼上,赛尔玛的丈夫罗尼·哈里森就指责哈里自私、冷血。辜负了赛尔玛对他的一片感情。哈里的最后一次“越轨”发生在他与儿媳普鲁之间,其结果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受到了伤害,他自己也不得不再一次离家出走,开始他一生的最后一次“逃亡”。
  在当代美国知名作家中,约翰·厄普代克是一个多面手,在小说、诗歌、文学艺术评论等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诣。单就小说创作而论,他又享有“当代美国的编年史者”之誉。但如果把厄普代克单纯理解为当代美国社会文化史的“记录者”则未免有失全面,也低估了厄普代克的文学成就。从本文所讨论的厄普代克及其小说人物“兔子”哈里与电影的关系来看,似可归纳出三方面的启示。一是从“兔子”四部曲里出现的电影来看,其绝大部分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或者传递特定的社会文化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说作者对于小说谋篇布局的总体思考;二是作者从电影技法中获得灵感,创造性地采用一般现在时叙述。使小说读者如同电影观众一样近距离地去“感受”故事;三是小说中电影意象使用对于传情达意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切无不体现出厄普代克作为一位出色的艺术家的审美视野。
其他文献
[摘要]现实考察已经证明在父亲缺位家庭中成长的女性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负面结果j如:过分害羞,自暴自弃,以及感情冷漠等等。本文主要以史帝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蓝本,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父亲缺位到底如何影响女性性格的形成,进而决定了她们的命运。  [关键词]癔症 父亲缺位 父亲的律    茨威格在他的自传《昨天的世界》中说“我写作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心理的角度来展现人们的性格和人生”,
[摘要]音乐在影片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既能提高影片的艺和性,又可以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更好的阐释导演的美妙簧排。  [关键词]电影 音乐作用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音乐在突出影片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加强影片的戏剧性以及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音乐的指向性作用 
[摘要]文艺的功能是多样的,因而文艺作品的价值也是丰富的,—部好的影视剧,应当具有丰富的价值。电视连续剧《喜耕田的故事》广受欢迎正在于它所具备的多重价值,包括它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以及教化价值。这样一部成功地将思想性娱乐性真实性三结合的作品,对当今影视创作具有实在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喜耕田的故事》认识价值 娱乐价值 教化价值    电视连续剧《喜耕田的故事》第二部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映完毕,
摘要 英文原版电影是英语专业特别是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效手段。英文原版电影用于英美文学教学具有广阔的前景,教授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当抓住当前信息化社会的有利时机利用英文原版电影辅助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英文原版电影 英语专业教学 英美文学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历经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如今更是日新月异,朝着高科技,多元化发展,并以月产百部的速度前进。在这当中不乏根据经典的英美文
[摘要]设计管理是工业设计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的作用就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并通过消费者为对象创造附加价值。设计能够通过有形的视觉和触觉来传递无形的东西,这就是品牌承诺。回顾三星的成长、壮大,不难发现它依赖于企业与品牌整体战略发展的背景,同时又为后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星的强大不在于设计本身,而是对设计的管理。中国企业应该从三星的强大之路中学习成功企业优秀的设计管理体制,使之为创造价值服务。  [关
【摘要】张艺谋是一个没有终结的中国电影神话,他的电影充满着神话元素:首先是他的身份诉求之路,张艺谋对强权话语从焦虑到颠覆,确立了自己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中中国电影人的地位。从艺术角度看,张艺谋电影中颇多女性展示、神话仪式与俄伙浦斯情结;反讽与陌生化是他追求荒诞情节、强化艺术表现张力的重要手法。  【关键词】张艺谋 电影 神话 焦虑 颠覆 荒诞 陌生化 反讽  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在其专著《张艺谋
[摘要]韩国电影《罗曼吏》在浪漫唯美的同时,因为影片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因素缺乏新意,而削弱了影片的内涵与深度。  [关键词] 老套 故事 人物 爱情 动作    韩国电影《罗曼史》讲述的是有一次失败感情经历的落魄男子和一个有夫之妇之间发生的一段爱情。剧中的爱情尽管被男女主人公演绎得轰轰烈烈,足以震憾天地,但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有些老套,无法满足对于这部心仪已久的爱情片的期待。    老套的故事
[摘要]以唐代社会为背景的影片《英雄》中大量出现幞头这一古老的首服。幞头作为我国唐代首服的重要品种,前人论述虽然很多,但经过相关考证发现其款式设计仍有不妥之处。运用实证对比和系统论的方法,对于幞头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考证。力求明晰幞头的真正起源,以资影视服装设计借鉴。  [关键词]浑脱帽 幞头    许多影视剧以唐代社会为背景,其中的服装设计大量采用了幞头这一古老的首服形式。但是,在于大量考古资料对
[摘要]张艺谋的电影给观众提供了视觉上的奇观,这表现在导演对视觉符号的独特运用,在有限的画面空间内,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可视的造型空间,从而完成对生活与现实的创造。  [关键词] 张艺谋 造型风格 写意 纪实    自电影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路易·卢米埃尔开创了世界电影中以欧洲电影为代表的写实主义传统,而乔治·梅里埃则开创了世界电影中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技术主义传统。经历了声音的出现和第二
[摘要] 本文试图结合波伏娃的社会性别建构理论与福柯提出的“环行监狱”的凝视模式对电影《再见爱丽斯》中女主人公爱丽斯的在对自我主体找寻前后所扮演的各个性别角色作出分析,以指出女性希冀在男权社会操控下追寻女性性别主体的虚妄性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女性气质 性别角色 “凝视”模式 环行监狱    电影《再见爱丽斯》拍摄于1974年,正处于第二次女权运动高潮时期,尽管导演并不承认它是一部女性电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