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伊斯堡港岸区1989年至今的更新与改造浅解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5022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杜伊斯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着经济结构的变迁,与整个鲁尔区一样。杜伊斯堡内港因港口企业的搬迁和关闭,变成了工业废弃地。由于1989-1999年的国际建筑博览会的契机,是的杜伊斯堡内港区的复兴和港区与城市的融合成为鲁尔区城市结构转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案例之一。本文简述了杜伊斯堡内港自1989年至今的转型与复兴过程。
  关键词:杜伊斯堡;更新;改造;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一、杜伊斯堡內港的背景
  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中世纪古城杜伊斯堡坐落在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为德国鲁尔工业区重要城市。现为德国最大河港,以吞吐煤、铁矿石、石油、建筑材料等为主,此外还是重要铁路枢纽、钢铁中心。
  杜伊斯堡这个古城的兴盛与德国运河的发展密不可分,杜伊斯堡是个因港而兴的城市。杜伊斯堡的港区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位于鲁尔河部分的内港,即老港区,另一个是位于莱茵河部分的外港。
  二、历史沿革
  杜伊斯堡钢的系统扩建开始于19世纪中叶,使得杜伊斯堡港成为鲁尔区最重要的货物港。早在12世纪时期,由于莱茵河改道,杜伊斯堡失去了直接位于莱茵河水道边的有利地位。
  1716年,港口开始兴建,早期只是一个转运港,主要将鲁尔区的煤炭通过小船运送到港口,港区面积只有7000平方米。
  直到1823年一家私人企业受杜伊斯堡市政府的委托,在莱茵河和杜伊斯堡市质监修建了一条运河,从而重新建立了该市和莱茵河的联系。在运河的两边修建了铁路,与鲁尔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内刚和位于鲁尔奥特的外港通过玛利亚水闸连接起来,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内河港。在长达150年的历史中,杜伊斯堡在世界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木材、钢铁、煤炭、化工产品、香烟盒食品等方面。在粮食和面粉方面的贸易使得杜伊斯堡获得了鲁尔区“面包筐”的称号。
  20世纪中叶,由于粮食企业的衰落,杜伊斯堡内港的经济地位开始下降。从原来的交易市场演变为存储之地。作为木材、煤炭和粮食交易中心的辉煌时代宣告结束。下降的经济竞争力导致许多企业迁离,,整个内港变成了一个荒废的区域。
  二战后,港口受到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内港的重建工作,港口开始恢复性修建,随着德国经济的恢复,杜伊斯堡港的货物吞吐量也逐步增长。最初的工作指示停留在建设一些单独的住宅和清理修复部分古城墙。当时的目标是通过改造和重建内港,建立杜伊斯堡市和内港水域之间的联系。完成杜伊斯堡市滨水城市的整体设计。
  三、内港的复兴计划
  内港是杜伊斯堡市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1.8KM长的内河港。89公顷的整个设计区域中包含有许多值得再利用的旧仓库,周边是大量空地。对杜伊斯堡内港的重新利用是在国际建筑博览会—埃姆歇园(Emscher Park)的基础上开始。1990年,为重新振兴这一地区,杜伊斯堡为现在几乎完全荒废的内港举办了一次设计招投标。最终,诺曼·福斯特及其伙伴事务所中标,他们的设计宗旨是将内港变为城市的经济中心,为该地区的工业遗产转化寻找新出路。总体规划是对内港的整体调整和规划,并通过单一的项目逐一实现。总体目标为:将内港改造成为滨水的工作、居住、文化活动和娱乐休闲区域。
  (一)规划设计原则
  在此规划设计中,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所有原来作为仓库的特征鲜明的建筑都保留,并通过赋予新用途和添加建筑单元来加以保护。第二,充分利用水体,将水作为城区建设的新元素,通过对水的利用改变这一街区形象。
  (二)现状问题与思考
  对内港的基地分析,有三个问题,第一,虽然与市中心相距仅数百米,但内港区域与城市中心的联系被水域隔断,急需寻找思路来改善该区域的状况。第二,内港从一个粮食市场发展起来,两岸点缀着各种面粉厂和旧仓库,以及船槽和大型的起重机等工业遗产,值得重新开发和利用;第三,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失严重,改造需要吸引居住、提高购买力、提升城市品质。
  (三)交通体系
  区域内车行交通环绕内港外围设置,而在滨水地带完全采用步行交通的方式,增加了行人亲水的可能性。在区域东部设置集中停车场,减少对内部的干扰。1998年,内港大坝公路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区域与城市中心的联系问题。
  (四)规划结构分析
  内港的设计宗旨是将内港变为城市新的高科技经济中心与高品质的文化娱乐区。内港的备案主要为结合滨水休闲的综合商务区,建筑多为开放式,滨水的办公楼底层多设有特色的餐厅、酒吧、旅馆等。南岸滨水地带为主要开放空间,主要为旧仓库改造来的博物馆等文化博览建筑和大片的公共绿地。南部为新建的高品质住宅区。
  内港巷道为区域的主要公共空间轴线,大坝公路为联系两岸的空间轴线,内港水域最开阔的地方为核心空间节点。内港各功能区域通过环内港的步行道系统紧密联系。规划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吸引居住,增设办公商业来增强城市经济能力,对水系进行调整优化来凸显城市特色,激发了城市的活力。
  (五)开放空间分析与演变
  区域中的开放空间大多滨水设置,其中面积较大的包括运河水上空间、住宅区的庭院绿地和运河南岸的记忆公园,而环内港的步行散步道系统将区域内的建筑和开放空间联系成为有机的整体。昔日的运河航道经过休整,被开辟成为水上娱乐活动的场所。在保留原有主要道路系统框架的基础上,岸边原有临水货物通道改造为环内港的步行散步道系统。记忆公园由废旧仓库改造,仓库只保留了白色混凝土框架和残缺的部分,以作为对内港昔日辉煌的记忆。
  (六)功能区块
  1、混合商务区
  通过重新整修过的工业仓库与现代化的新建筑融合为一体,人们享受着这个现代化步行商务区的休闲氛围,也吸引了那些认识到这个地段商业潜力的地产开发商。   2、文化展示区
  内港区拥有大量特征鲜明的工业建筑,由政府投资改造建设的内港文化博物馆设施,有效提升了该区域独特的文化品质,促进了向文化产业的转型。
  3、住宅区建设
  现代化的街区离不开现代化的住宅,建设高质量的住宅被列为主要的任务之一。新的住宅建在了三条人工运河的旁边,住宅直接滨水,增加住户亲水和用水的可能性。临水一侧的玻璃窗为住户提供良好的视线,在内部庭院有着大片绿地,从而保证了住宅的品质。同时,新住宅建设应用了许多新技术。人工运河和港区河道与雨水收集装置相连,当运河的水面超过一定界限时,水会通过太阳能水泵自动排入雨水收集库。
  工程吸取了一些世界港口改造的教训,没有忽视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以保证内港更新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及社会稳定性。小型运河区域住宅开发专门设计了供出租用的低造价住宅,补充了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的老年公寓和一个有老办公建筑改造的幼儿园。在记忆公园西侧的犹太社区则体现了内港改造不但考虑不同收入阶层的融合,还考虑到多元文化的融合。
  (七)对内港工业遗产的修旧与更新
  对现有工业遗产进行创造性的利用与改造时这个规划中重要的课题。规划对谷物研磨工厂、筒仓、仓库、车间、码头设备、水域和起重机等被认为是“无价值”的码头设备进行了适当的利用,赋予其新的用途。最终,包括巨大的卸货塔吊和运货铁轨在内的内港原有独特景观与建筑片段得到了保留及再利用。
  对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是基于原厂房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厂房的内部空间经重新设计以满足现代艺术品展览展示的要求,而外观上基本保留了原有砖砌厂房的特色,原有的烟囱和老式开窗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新设计的两层连廊将7层高的厂房主体与西南侧带烟囱的4层高的厂房连接起来,连廊外表采用了小模板浇筑红色混凝土。设计师一方面通过材质的对比清晰地表达出新建部分与就有部分的区别,同时扩建部分的体量、形状、颜色及层高都能与旧有建筑相协调。一系列细腻的改造设计让人体会到对历史的尊重和新与旧的完美融合。
  内港第一个改造工程师哈芬佛仓库,用于储存鼓舞的仓库已被福斯特改造成为一栋办公楼,即港口发展联合会总部。这是一个开放式建筑,人们可以在信息中心获得港口改建方案、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活动的信息,是市民、使用者和投资设聚会和交流的场所。仓库在改造中保留了屋顶原有的木框架元素,并增加了玻璃天窗,满足现代化办公的采光需求;同时利用仓库较大的层高,设计跃层,增加了使用空间。
  四、开发运营
  杜伊斯堡内港的改造时埃姆歇公园国际建筑展(IBA Emscher Park)的4个旗舰开发项目之一。其开发得到了IBA计划的资助,并且完全是在埃姆歇公园国际建筑展的战略指导下完成的。IBA是一个持续了10年的计划(1989-1999),它由北威州政府策划并制定计划,目标是改造鲁尔工业区埃姆歇河机器之流两岸东西80公里、南北25公里的大片廊道上的工业衰败地带,覆盖面积457平方公里,设计20个城市和2个县。
  在杜伊斯堡内港的投资开发方面,其经验是注重公私协作,以有限的政府投入吸引私人资本投入,是建立在公私合作基础上的复兴。内港建设期间公共基础设施的费用支出大约是1.8亿德国马克,到2004年时,这笔费用已经实现了约1:10的投资获利率。
  政府投入启动资金的主要用途是土地开发,投资治理水体,改善滨水区环境质量;建造基础设施,进行开发前期准备。土地卖给开发商,由私人资本进行建设,同时由政府制定的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和非盈利机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开发。对内港系统的改造始于1993年杜伊斯堡内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城里,受杜伊斯堡市政府的委托,该公司负责对内港的复兴和治理,以彻底改变港区的形象,提升其价值。
  90年代的规划是成功的,它带动了旅游业的开发,改善了城市的居住质量,使内港逐渐成为了集居住、工作、文化和休闲为一体的高质量居住区域,使这个就工业城市转型成功。杜伊斯堡于2007年开始第二次大规模的市内总体规划。第二次规划是对市内进行大规模的主体规划,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其目标是使内港地区完全融入城市当中,使杜伊斯堡成为一座富有活力、绿色和可持续的城市,更具综合竞争力.
  目前,内港对其工业转型的努力逐渐体现成效,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03年到2004年,内港为整个杜伊斯堡市提供了50%的出租办公用地。在鲁尔区整体出租率都在衰退的趋勢下,内港出租率仍然持续提升,使得杜伊斯堡市的城市竞争力可以与鲁尔都市区中经济最好的多特蒙德及埃森相媲美。在内港公园举办的各类活动全年不断,城市的滨水区域得到复兴并且提供了众多的工作机会,其社会效益在逐渐体现。公众的认同感与对内港活动的积极参与正是对该项目文化转型的最好评价。
  五、总结
  杜伊斯堡内港的更新和改造是成功的,在开发、管理和运营方面,注重公私协作,以有限的政府投资吸引私人资本投入,使其成为建立在公私合作基础上的复兴。在改造和更新方面,保持和延续了原有城市的风貌和肌理,重视城市滨水区的历史保存和旧建筑等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再利用,而不是凭空创造“布景”式的滨水建筑与景观,有效提升了该区域独特的文化品质。通过环境的治理、基础设施的完善、高品质住宅的开发和就业机会的创造等方面的不懈努力,激发了城市的社会活力,维护了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作为城市中心的延伸部分、一个新的具有一流城市区位和吸引力的场所,杜伊斯堡内港已经成为了杜伊斯堡市的新经济中心,获得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提升了杜伊斯堡在整个鲁尔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21世纪港口复兴的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任保平,《衰退工业区的产业重建与政策选择:德国鲁尔区的案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赵和生,《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临沧是云南通往缅甸、东南亚及南亚的重要门户。为了摸清临沧边境民族文化的渗透与反渗透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边境民族文化的渗透与反渗透工作,临沧市文体局专门组织“临沧边境民族文化的渗透与反渗透”课题组到边境线进行实地调研。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到,临沧中缅边境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主要由广播电视渗透,传统文化渗透和宗教文化渗透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民族文化;渗透;反渗透;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
期刊
摘 要: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文化交流,探讨其差异所在,将有利于我国企业文化和在华发展的外资企业文化的更好建设,从而推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围绕霍夫斯蒂德的文化分析理论,对惠州市的中日韩三国的企业文化差异进行了研究,在对比分析中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霍夫斯蒂德;中日韩企业 文化差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基于对广
期刊
摘 要:生态博物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它没有围墙,没有固定的某一栋建筑,它是对民族文化进行原地整体的动态保护,在空间上立足于社区整体,在时间上展示社区文化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是一种鲜活的文化存在。其最大的特点是社区性和长期性。建立一座生态博物馆很难,而巩固它比建立它更难。基于此,有的地方出现了“开馆时热热闹闹,过后冷冷清清”的不正常现象。产生这种情况当然有多多原因,但脱离社区公众的共同参与
期刊
摘 要:清水县馆藏北魏佛造像纪年准确,铭文清晰,造像风格独特,包含内容丰富,为研究北魏时期天水地区佛造像的发展,特别是当时当地弥勒信仰风潮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北魏;弥勒;佛造像;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清水县博物馆藏有一件北魏太和八年(即公元484年)铜佛造像,该造像高21厘米,宽12.5厘米,倒“凹”形底座。底座长7厘米
期刊
摘 要:清代以来,东土默特地区的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传承的进程,发生着变化。清早期,土默特地区的主要民俗是蒙古族的游牧民俗,接下来,汉族的农耕民俗逐渐融入其中,满族的民俗,回族的民俗也随之加入移民的行列,新鲜的血液总会带动新的变化,各种民俗在碰撞中互相转化,结果就是土默特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渗透性,渐进性,多样性等特点。土默特地区的经济模式,社会结构,民族成分在各个民族的不断融合下发生着变化,在饮食
期刊
摘 要: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有着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当前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这濒危、衰退,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机。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几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旨在为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档案工作创新,要解决好四个关系问题  (一)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空中楼阁”,创新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
期刊
摘 要:《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奇迹,不仅成为纪录片收视界的翘楚,更引发了一系列“舌尖”话题。本文从《舌尖》背后的成功之道出发,并结合其品牌衍生分析,对当前纪录片市场的发展作出探索。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市场;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2012年5月14日,一部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7 集电视纪录片—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企业强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措施;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要想加强自己的经济管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转变经济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采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法,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企业强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期刊
摘 要:武夷山五夫金鹅峰下流行着“修路节”的风俗。朱熹在这里生活了近五十年,闻名的紫阳书堂、屏山书院、兴贤书院、勉之草堂,“胡氏家学”,“翁氏学派”、“柳氏三绝”都在金鹅峰下。相传,远古时“竹蝗、笋蝇为患,竹山荒芜。”大王菩萨托梦乡人,谓之“皆因路起。”修路后,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节事由会首首倡,主要有迎佛、筹资、修路、村宴等活动。  关键词:五夫;修路节;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