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234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我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而是注重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亲自去体验,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起来,通过自己读书、讨论、思考学习到知识,学习到方法。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变通性。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认为可以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可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和完善的。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使他们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科学的思考。
  善于从不同的方向,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善于同中求异,善于发现事实、现象与问题间的隐蔽联系,是创新思维的特征。明白了这个特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路子就开阔了。
  创新思维具有多元性,也就是它具有多维度,指主体思维善于从事物的多侧面、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来进行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为创新提供契机。这是因为多角度的思考,带给学生的是新异的刺激,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就会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内引起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为一些创新思想的产生,提供重要条件。
  例如:《灰雀》一文中写男孩把灰雀放飞后的语句"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教学中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一位学生答道:"我读出了小男孩认识到自己以前做错了,决心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这是从态度上说的。另一位学生说:"我读出了小男孩怕列宁责备自己,心里有些害怕。"这是从心情上说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智慧之花竞相开放,产生了许多新的发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开启求异思维,促进创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如教学《王二小》一课时,设计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1)王二小是以放牛为主,还是以放哨为主?学生通过求异思维,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2)王二小愿不愿意为敌人带路?为什么?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领悟到王二小用计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使八路军消灭了全部敌人,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3)你能否给课文换个题目?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提出了《小英雄王二小》、《儿童团员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王二小》等。;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更为广阔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中考全命题作文要取得理想分数,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练习、操作:(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2)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和切入点;(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关键词语】 全命题作文 审题 选材 列提纲  纵观近几年全国的中考作文命题,全命题作文渐成气候,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随着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泛滥,全命题作文再次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因为全命题作文不仅破解了作文套题、宿构、情感不真实的弊
我们都知道,学习英语不仅要会说,而且也要会听,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忽视教学大纲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因此,在这里我说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理解和认识听说能力。  1.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的保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那么,如何提高阅读"对话"的有效性,迈进语文阅读课"对话"的新境界呢?笔者以为,可有以下途径:  一、深刻解读文本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忙于浏览教
期刊
"感动得流泪了"是一堂好课的标准吗?当然,一堂语文课能让听课的人流泪,说明这堂课在情感目标的达成上可能有过人之处。但是,仅仅让人"流泪",并不是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因为阅读教学不是一般意义的阅读,仅仅达到"流泪"是不够的,它承担着比"流泪"还重要的任务,如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因为,语文教学说到底是打基础的。  由此看来,一些教师并没有做好观课的准备,没有掌握观课的标
期刊
作文是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决定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作文要写好,必须有一定的条件,而兴趣则是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了,才有可能自主地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去学习它、钻研它,从而
期刊
1 Introduc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has shift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studies from traditional sense. Translation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初中阶段学好英语写作不仅能使中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的语法词汇知识,而且可以提升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大量的中学生都不擅长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写作水平越来越差。因此,本文将针对初中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能力 提高策略  英语写作在中考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大部分学生在试卷
[内容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学困生内在障碍的因素,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和愿望,有利于在教学工作中逐步探索总结学困生英语教学的规律,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对本校学困生做了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 兴趣 提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做人。"这句话深深体现了大教育家对学生的爱和人文关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教学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功能逐渐成为现代汉语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十分重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听说教学一直是滞后的,时代要求与现实条件形成了突出的矛盾。当城市教师提着笔记本向学生展示精彩的语文知识时,农村教师正捧着书本和粉笔向学生不厌其烦地强调语基;当城市学生用流利的普通话交谈时,农村的学生却在教室里埋首题海......如何在现实条件的局限之中,"穿旧鞋走新路",积极探
期刊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