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北,最美好的片段或许不是与爱人温柔缱绻,亦非与儿女的天伦之乐,而是泡在澡堂里,闭着眼睛,享受着有如在母体内被全方位呵护的感觉。是的,东北人爱洗澡。
   早年间,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围村的河流便成了人们的天然大浴盆。夏天的午后,孩子们成日间泡在河里。那时的河水可是真干净啊,站在水里,便可清晰看到日光下彻,细沙金黄,有鱼儿往脚趾缝里钻。睁着眼睛在水里游,那水是青绿色的,碧玉一般的清透澄澈。偶尔扎猛子失误,呛几口水,抹得下脸上的水珠,却抹不去笑容。孩子们的皮肤越洗越黑,油光铮亮的黑,一挠便出现几条白道道,于是逃不过妈妈房前屋后撵着揍。
   大人们就不洗澡吗?当然不是。日薄西山的晚饭后,年轻的父母端着洗脸盆,带上孩子,穿过通往大河的田间小路。小路两侧是黑魆魆的玉米森林,夜风送过来青草叶子的芬芳,那是之后许多年,羁旅他乡的游子魂牵梦绕的味道。小路车辙清晰,两道车辙中间,是半尺多的抓根草、狗尾草或者开着黄花的马齿苋。偶尔有刀螂在叶片间跳跃,窸窸窣窣的,甚是好听。而未至河边,便听得哗啦哗啦的流水清音,仿佛万千水滴在热络地聊着什么。既到河边,一家一家,隔着百十米的距离,脱光衣服(夜色是天然的屏障),下到河里。在一整天阳光的关照下,河水变得温热,如母亲的手掌一般温润熨帖。将水撩拨在前胸后背,适应了温度后,一屁股坐在水里,满足地喊一声:舒服!河水不深,坐下只到胸口,让人心安。此刻,大人们躺在水里仰望星空,孩子们则在月光下扑腾出白生生的浪花。夫妻间喃喃地说着什么,当然不能是私房话,河水传音,使得河边没有秘密。泡够了,就用洗得粗糙板结的毛巾擦背。或自己搓,或互相搓,在奶白色月光的浸润下,仿佛是一幅意境甜美的写意水墨。
   只可惜,这样的画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便消失不见了。河道被挖得千疮百孔,没有了当年孩子们将身子埋入其中只露出脑袋的金色河滩,有的只是大大小小的沙坑。
   可澡還是得洗的。人们只好躲进家里,用澡盆里来安慰委屈的肉身。想起《小姨多鹤》里,多鹤固然可怜,孤身一人被遗留在异国他乡,可她还有个大澡盆。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虽然经济上有所好转,但是一般人家里也不具备那样的澡盆。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代替大澡盆的,是大大的生铝盆。厚重,也极易导热,很快水就凉了,但总比没有强吧。闩了门,闭了户,柴灶烧出一大锅热水,母亲一瓢一瓢舀出来,倒进铝盆里,柔声呼唤未出阁的女儿。热气腾腾里,母亲为女儿再一瓢一瓢轻轻地浇水,水顺着那光洁的后背流淌下来,女孩子脸便濡湿潮红起来,如一朵盛开的野蔷薇,饱满且芬芳四溢。
   当然,由于太过麻烦,冬日里,这样的待遇,只有居家女儿才有资格月余洗一次。而大多数乡村百姓,也只不过春节前才轮到一回。日常,人们往往只得因陋就简。晴暖的春秋之日,晒一盆凉水擦洗一番,聊以自慰;盛夏时光,便将水盆盛满,灌顶冲浇。若真的有幸泡在澡盆里时,便缠缠绵绵不舍出来。洗下的污水,让人想起三毛在《沙漠观浴记》里描述的桥段,不忍直视。洗过澡后,走路带出的风,都感觉是那么纯净。
   后来,澡堂兴起,人们再也不担心洗澡的问题了。大家在澡堂里赤诚相对,泡在公共大池里,也是满脸热气腾腾的红。左邻右舍互帮互助搓去尘垢,间或聊些东家的猫拿不拿耗子,西家的母鸡下不下蛋的问题,澡堂里就时不时就传出一阵轻松愉悦的笑声。
   不知何时起,澡堂变成了洗浴中心,装潢奢华。男人们喝酒后去,女人们寂寞时去。男人们泡出酒色财气,女人们做脸洗头力求褪去岁月的痕迹。但无论男女,都不可能有同伴为自己搓背了。
   灰土般的角质打成泥卷落下来,顺着地面上的水流,漫无目的地流走。这些死去的细胞本来附着在人体上,是人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了人体,便与人体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如果硬说是有,那便是尘垢、污浊、肮脏……是的,我们自身不知不觉生产出太多不忍直视的垃圾,与这个时代高速发展的一切成了正比。
   因此,洗澡是必要的,而且要由内而外地洗干净。诚如在《六祖坛经》里,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神秀,认为人不能断了修行: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过,六祖慧能回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六祖看来,内心没有欲念,了无牵挂,才是真正的洁净。宋代大词人苏轼是红尘中摸爬滚打过的,一个乌台诗案,几度颠沛流离,使他看清一切,悟得生命本质。有词为证:
   如梦令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苏轼生性诙谐,喜调侃。
   可这貌似玩笑的词句,表面上是说:一、我很干净;二、搓澡的,你弄疼我了。当然这里也有影射之意,不深究。可进一步细想,他本身笃信佛教,这第三个意思,或许是要告诉我们,一切都非实有,万象皆空,万不可执着,生出诸多妄念。
   当然,六祖的悟道是顿教的见地,苏轼的悟道是空性的觉醒。而我们这些普通人,执着于有情世界的花开采蜜,花落结果,难免产生尘垢,所以我们的澡还是要洗下去。至于洗去的到底是什么垃圾,还真需要考虑考虑。
其他文献
老家的家  爷爷的家在老家的一片山坡上  奶奶和二叔陪他在坡上晒了二十多年太阳  去年秋天,父亲也去了那里  四口人一起守护着那片山场  父亲说,孩子们早晚都要回来的  我把爷爷的照片贴在本子上  我把奶奶的照片贴在本子上  我把父亲的照片贴在本子上  我把二叔的照片贴在本子上  我把自己的照片也贴在本子上  我担心回家时他们认不出我年老的模样  每年我都回去看望他们  帮爷爷拔拔院里的小草  和
期刊
他叫牛三定。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的父亲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就是叫他做事不要莽撞,三思而后定。有了這个准则,牛三定这一生凡事小心翼翼,没出过什么大纰漏,也没做成过什么大事情,反而他这个名字倒成了熟人圈子里的笑料。有一年冬季,他刚高中毕业,有征兵的首长路过村里,看他长得英俊帅气,就问他:“小伙子愿不愿意跟我当兵去?”他回答说:“让我想想。”说想想,也就是要回家问他爸。可是当时他爸没在家,等他爸从挑河提的
期刊
1  该如何向你描述  这遍野的秋光  这蓝,这紫红,这金黄  这无边的旷野  旷野上起伏的巨浪  山河壮丽,人間盛大  所有的等待都庄重而深情  我和小路两旁的格桑花一起  摇曳,在你途经的转角  2  昨夜梦见爱情和秋天  还是那个站台,那列火车  变幻的时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  我攥着车票,在人群里寻找  穿过一个个陌生的脚步  所有的叶子都落下来  饱含风霜  唯独那个爱我的人  仍如少年
期刊
吴万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已在《啄木鸟》《文艺报》《工人日报》等全国数百家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200余万字。作品荣获第三届河南省文学奖、第七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金奖、《飞天》小说奖、《人民文学》征文奖等各类文学奖项50余次。数篇小说被译介至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等10部。   20世纪70年代,由于物质的匮乏,唯一能给我精神慰藉的,就是看电影。而电影,
期刊
对于草原,我一直想往。在心里,在梦里……几位频率共振的文友计划着去草原,我积极响应,虽然我的年龄比他们大些,但是他们带我玩,这是我很开心的一件事儿。最后在雅娟的热心考量下,可以说是问遍了营口的所有的出行团体,好玩的地方又便宜,又让大家都很想往的地方……乌拉盖草原加沙漠。   知道乌拉盖是从电影《狼图腾》当中所展示的无垠辽阔的绿绿的草,青青的水,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美丽的最宝贵的,稀有珍贵的草原。
期刊
关于丽江的春天  一  我来的时候是冬天,海棠花就开着  现在,仍然开着  只是从根部,发出一二枝嫩绿  我想到了复活  二  最明显的变化,是门前的柳树  枯枝吐鹅黄。就在春天刚露头的黎明  我还没来得及回头,鹅黄又吐新绿  三  星空没有一点变化,用永恒  让自己高高在上。夜晚  逼仄在星空之下,大地托住它的薄凉  我给自己取暖  四  院子里的桂花树,不声不语,偷偷  把嫩芽换旧绿。可我还是
期刊
在一个暮色凝重的傍晚,我们疾驶的中巴车已经逼近风陵渡了。   风陵渡正处于滚滚黄河向东急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这里,相传是黄帝贤相风后发明指南针战败蚩尤的地方。风后死后,黄帝把他葬在他战斗过的地方,谓之风陵。风陵渡的地域不大,但在地图上却可以找到。武侠大师金庸从没到过风陵渡,但在他笔下提及的这个古渡口却是一个让金庸迷都不能忘怀的地名。   在这接近大西北的风陵渡,午后的太
期刊
一年又一年,当皑皑的白雪给大山披上银装,春节到来的时候,童话般的世界里便现出衣着簇新、欢声笑语的孩子们。一个个脸上带着喜悦,带着憧憬,腊梅般绽放在山野……   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山里的孩子盼望过年的愿望似乎更强烈些。不只盼望能吃上好的,得到几毛压岁钱,最强烈的还是渴望能穿上那一身的新衣服。   那时候,家里不富裕,兄弟姊妹六个,平时的衣服有父母的旧衣服改做的,有拣哥姐们穿小的。可过年,母亲一定
期刊
一九六六年十月底,我来到了大庆油田。具体地点是黑龙江省萨尔图。我到大庆目的虽说是想看内弟,但更想能有机会看到“铁人”王进喜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内弟当时就在王铁人指挥下的“一二零五”钻井队。王铁人是一九六零年响应党的号召,由甘肃省玉门率此队来到大庆,参加空前的石油大会战的。   我到大庆可以作为家属进到他领导的钻井队,当然会有把握见到王铁人的。   在萨尔图我先住在内弟未婚妻父母家的。当时
期刊
花朵喜欢的东西很多,比如喜歡村里小河湾的黑泥,用这泥捏成小人小狗。   花朵喜欢把洋槐花挂在耳朵上,充当大耳环。   花朵还喜欢拿柳条儿编草帽,戴在头上充解放军。   花朵最喜欢的是看书,把家里犄角旮旯的书翻腾出来,甭管有封面没封面,甭管无头还是无尾,拿来就看,看懂看不懂的,就是胡乱看,常常看得摘不下眼。   不过最近花朵很烦,烦弟弟妹妹,烦老师同学,阴天下雨烦,阳光灿烂也烦,当然她最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