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成了“金饽饽”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到我这儿来买蘑菇的人特别多,每天都能卖出千把斤,”正在菌棚里忙碌的刘代宽兴高采烈地说,“多亏了远程教育,才有了我现在的好日子。”的确,在远程教育的帮助下,如今的刘代宽成了杨郢乡赫赫有名的“蘑菇大王”,他的创业经历更是成为了附近十里八村的传奇,激励着很多人在创业路上大步前进。
  安徽省来安县杨郢乡红星村地处山区,人均耕地还不到一亩。一直以来,让日子富起来,都是红星村村民最大的梦想。头脑一向灵活的刘代宽在这上面也动足了脑筋,一直想找一条能让大家共同富起来的路子。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村里的远教站点上:“都说这里有门道儿,不妨去看看。”在站点管理员的帮助下,老刘在站点开始了钻研,浏览了无数的课件和信息,把那些他感兴趣的致富项目一个个列出来加以对比。老刘可不是盲目浏览,他心里有着清醒的认识:“红星村地处杨郢乡中部,地域特色不明显,论发展养殖没有如周边宝山、高郢、静波等村那样大面积的山场,论发展种植更没有周边张山、施官等乡镇那样优越的地理条件。必须要剑走偏锋……”在这个思路下,他选来选去,终于选好了项目,就是种蘑菇。理由是:一来周边种蘑菇的人少,二来产出量还高。
  種蘑菇有千般好,不会技术那也是白扯,一般人可不敢轻易尝试。不过老刘底气足得很,因为他有远教站点当“靠山”。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带个小本子来到站点,如饥似渴地学习最新的蘑菇栽培技术。就这样,在远教的指点下,老刘的大棚建起来了,菌种也点下去了。他边种边学,典型的“现学现卖”。蘑菇有了小灾小病,他到站点一查就解决了;遇见大问题也不慌,通过平台直接找县电教中心求助。县电教中心对老刘创业十分支持,不仅帮他解决问题,还协调来了专家直接到红星村为他做“面对面”指导。老刘的创业路因此一帆风顺,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尝到了甜头的老刘越发有干劲。他还是拿远教当参谋,不断总结致富的“独家门道”。看过一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课件后,老刘开始琢磨起这里面的门道来。随着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环保重视程度的加深,乡里开始全面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禁烧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不过,秸秆不烧任其堆在田里可不行,影响来年种地。这个问题一直让乡亲们很苦恼,但大家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在远教课件启发和现实问题“将军”的情况下,老刘开始实验以农作物秸秆做蘑菇培养土。经过反复探索和尝试,他总结出了一套利用棉籽、麦秆、玉米芯、稻草等,经过高温发酵做成蘑菇菌培养土的新技术,试用效果非常好。如今,不仅他种的蘑菇,就连他用秸秆做的培养土,都成了“抢手货”。每年老刘能卖出培养土60多万袋,处理农作物秸秆近600吨,收益达20余万元。老刘这项技术不但让自己致了富,还带火了蘑菇种植和秸秆收购两个项目。如今不少村民都跟着老刘学习种蘑菇,村里的蘑菇已经在南京、合肥、上海的大中型超市打开了市场,部分产品还经加工后远销海外市场。蘑菇在红星村成了“致富明星”。
  其实像刘代宽这样的事例在来安县还有很多,自从2017年来安县重点抓远教学用提升工作以来,不少农民在远教的帮助下成为了致富能手。这正是:“远教站点真是好,农村处处都是宝。蘑菇成了‘金饽饽’,幸福生活招手笑。”
  (作者单位:安徽省来安县杨郢乡人民政府)
其他文献
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各地为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流动党员教育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  毋庸置疑,传统以户籍和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及现行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极不适应人口高流动状态下的党员教育管理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亿万农民工跨省、跨地区务工经商,“高流动”与“短工化”的典型特征,致使流出地与流入地均难以有效实施管理,党员教育与组织生活正常化难以
期刊
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有这样一名组工干部:他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足迹踏遍全县367个村(社区);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搭建起覆盖全县的远程教育网络;他年过不惑,仍激情洋溢、敢闯敢做,多项工作创新举措属省市首创。他,就是祁东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张旭阳。  最“老”  论年纪,现年46岁的张旭阳跟“老”并不搭边。说他“老”,是因为他在全县远教系统里资历老、经验老、名声老。  
期刊
在浙江湖州吴兴,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王金法”;在吴兴的田间地头,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远教品牌——“王金法广播”。  从1969年开始,吴兴区织里镇的王金法从来没休过星期天和节假日,五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中、晚雷打不动开展广播宣讲,被群众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2008年开始,织里镇结合自身实际,以“王金法广播”对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织里镇远程教育工作由此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20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当前的国情党情都表明,党员教育要全面严起来,就不能忽视流动党员教育。而此前的实践和当前的实际都说明,要开展好流动党员教育,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手段和新的平台。  线上与线下结合  当前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以数为据,为流动党员教育制造了最佳突破口。目前,很多地方都开辟了党
期刊
“让干部到乡村去,冲在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第一线。”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将“乡村振兴”起于足下、落在实处,启动实施了“千名干部进乡村”活动,动员干部来到乡村沃野、走进田间地头,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西海岸新区因此又一次掀起振兴的春潮。  精心选人员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一线力量,西海岸新区在前期派驻66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的基础上,按照全区所有村全覆盖的原则,从区直部门、国有企业、镇街共选派12
期刊
为什么流动党员教育成为党员教育工作中的“老大难”?假如把流动党员这个群体看作一个社会模型,那么这个模型内部就充满了变量。流动党员受就业环境影响,运动规律是不固定的,主观意愿也是不统一的,从而使这个群体总是受到随机性因素干扰。由此,流动党员教育工作也充满了变数: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对接难,教育对象意愿统一难,流动党员数量和流向摸底难,教育责任厘清难,等等。  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教育责任应属谁? 
期刊
“今年来‘远教红吧’参加学习活动的县内外团队太多了,我们预约接待就排到一百多期了,忙不过来了……”灌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海东高兴地向县委组织部领导汇报。“都庞岭上硝烟尽,今朝红旗满地飘”,这正是灌阳县党员教育工作喜人形势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位于广西东北部的灌阳县充分挖掘和保护红军三过灌阳留下的宝贵革命历史遗产,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2017年,灌阳县委组织部借打造新型学用示范基地的契机,依托远程
期刊
“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是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可贵之处就在于用通俗、可信、亲切的方式走进党员群众的内心,从而真正体现出“深、实、透”的教育效果。于是,从“小”处入手、以“小切口”入题,便成为党员教育专题片常用的制片手段。当然,这里的“小”,并非空间物理概念中的体积小、容量小,而是指能够较为常现于日常生活视野的,易取得基层党员群众的理解和认同的小事件、小题材。因此,我们要巧
期刊
从“微”入手、在“微”发力,利用微平台来激发党建工作活力,这是陕西省凤翔县对“互联网+党建”的最生动应用。凤翔县委组织部将“凤翔先锋”微信公众号作为党员教育的新载体,把传播党建理论、反映工作动态、展示组工成果、教育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作为第一要务,打造出全县党员干部网上开展学习教育、党员管理、组织生活的党建新常态,“凤翔先锋”成为了增强党员党性的“加油站”和党员组织生活的“活动室”。  传播党声
期刊
站点、虾塘、稻田,三点一线勾画出他为民奔波的轨迹;电脑、播放仪、机顶盒,三件宝贝打造出他助民致富的蓝图。正所谓为民服务永不息、山到绝顶勤为峰,他的名字桓永峰就是他奉献于事业的最真实写照。  已經是半夜12点了,街巷无人,蝉声低鸣,安徽省全椒县二郎口镇的远程教育站点内却还灯火通明。走进门去,只见有两个人正满头汗水地忙碌着。“信号还是有些弱。”“画面滤波有些多。”说话的年轻人就是二郎口镇远教站点管理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