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与展望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分子水平研究作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其作用规律已成为当代作物栽培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分子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作者从作物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遗传生态特性入手,着重分析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分子生态特性与环境分子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根据各作物各生长发育阶段相关基因的遗传生态特性,制定科学的调控技术,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环境友好、安全的生产目的.并进一步阐述了当前作物分子生态学亟待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及主攻方向.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三相电机驱动的直流母线并联谐振零电压过渡电压源逆变器(DC-Rail PR ZVT VSI)电路.该电路中所有开关均工作在零电压开关(ZVS)或零电流开关(ZCS)条件下.该
以核化理论为基础 ,在考虑沸腾表面微结构分布的影响下 ,确定了流动沸腾换热关系式中Chen模型抑制因子的表达式。并以R134a和R2 2为实验工质在 14mm内径的水平光滑管内进行了
通过外源表达人端粒酶基因,构建了具有长期传代能力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hTERT-hMSC),并在传代过程中尚未发现有丧失接触性生长抑制和转型现象.本文主要目的是采用双向凝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Fe2O4高温煤气脱硫剂,并在动态热天平上对其还原和硫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温度、反应气氛对脱硫性能的影响.低于300 oC,还原反应基本不发生;在4
研究处于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的繁育系统、传粉过程及生殖成功状况,可为评估物种的受胁迫程度及制订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法,
阐述了旋流管内流体运动的规律,分析了马铃薯淀粉旋流分离的内在机理及特点.通过单级试验,具体分析了旋流管的压降、底流直径和进料浓度对处理量、底流分率和淀粉分离效率的
酚氧化酶在昆虫的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野桑蚕酚氧化酶原基因,获得了其cDNA序列.该序列长2 134 bp,含有一个2 08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
在17-(3-吡唑基)和17-(5-异唑基)雄甾-4,16-二烯-3-酮的吡唑基的5-位和异唑基的3-位引入取代基, 设计并合成了11个17-(取代的吡唑基、异唑基)雄烯衍生物, 化合
2005年和2006年的3~5月对内蒙古白银库伦自然保护区6种不同生境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67种,隶属于9目23科.其中繁殖鸟类57种(留鸟和夏候鸟),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有
[研究目的]克隆玉米分支酶基因SBEⅡb并构建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ASBEⅡb.[研究方法]从糯玉米(Waxy corn)新鲜胚乳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克隆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SBE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