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战”到企业竞争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遇到了外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我觉得,从近代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以后,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欲求国家之富强,应当像西方国家那样重视商业。要“持商为国本”,同外国进行“商战”。郑观应是个既有丰富工商经营实践经验,又作过深度理论思考的企业家,他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郑观应认为传统的农本观念无助于国家强盛,要在商业竞争的新世界中自立,唯有树立以商务为本的新观念。他所说的商务,主要是指对外贸易。他主张官商同心,对外“商战”。这种理念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本位意识,是当时商界对于逼迫中国主权沦丧、利权外泄的国际局势的直接反应。
  中国要同列强开展“商战”,可是用传统产品怎么同新式工业产品抗衡呢?于是激发出新兴企业家引进技术、设立新式工业的热情。
  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形成了一股投资设厂的热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势头更显强劲。一批企业家积极鼓吹实业救国,投身于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之中。这一时期,实业救国取代了原先的“商战”,成为国人的一个热门话题。辛亥革命前,《东方杂志》就载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孙中山也指出:“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著名企业家张謇主张以棉铁为中心来振兴实业。当时国内市场被进口商品和外资企业所占,这是对民族企业生存的最大威胁。在历次反帝爱国斗争中,各地民众都以抵制洋货为手段,用以削减外商的利益。1905年,为了抗议美国的排华法案,爆发了抵制美货的运动,“各地相戒,不用美货”。美国进口的棉布、面粉等商品销量大减。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企业界和工人、学生一起,发动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抵货运动固然可以给外商一定的打击,但终究只是一种消极的排拒方式,很难获得长期的效果。孙中山在其“民生主义”的演讲中曾经指出:“洋布便宜过土布,无论国民怎么样提倡爱国,也不能够永久不穿洋布穿土布。如果一定要国民永久不穿洋布来穿土布,那便是和个人的经济原则相反,那便是行不通。”所以许多企业家就把提倡国货的内容充实到抵货运动中去,这样,抵货运动就发展成了国货运动。荣宗敬说:“宜以提倡为抵制,国货能推行有利,外货自抵制于无形。”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当年的国货运动实际上具有践行进口替代战略的重大作用。1921年,在五四运动中成立的上海对日外交市民大会改组为上海市民提倡国货会,其宗旨是“提倡国货,振兴实业,改进工艺,推广贸易”,从1921到1933年该组织共举办各地国货展览会34次。从抵货进而提倡国货,大大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25年的五卅惨案曾促成30余家国货工厂组建上海国货团,1927年成立的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也乘国货运动之势,提出过许多奖励国货,改革税制,维护民族工业权益的主张。
  企业用商战的理念去开拓,可以激发企业家的使命感和奋斗精神,乘抵货运动和国货运动之势也有助于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但是企业的真正竞争力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实力。中国的民族企业家在实践中渐渐认识到市场竞争不是单纯的产品竞销,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实力较量,于是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竞争观便逐渐成了主流意识。扩大企业投资、加强企业管理、改进技术、改善经营、开拓市场空间等等都是民族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一些企业家意识到采用垂直扩张的方式可以拓展经营范围,可以减少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成本与风险,于是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如刘鸿生的企业活动从煤炭商业起家,继而渐次扩展到码头业、水泥业、煤球业、煤矿业,甚至经营火柴厂、毛纺厂等。刘鸿生把原来同各种商业对手进行的交易转变成了自己同自己进行的交易。刘鸿生奉信的经营理念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体现出在市场环境险恶,市场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家的风险意识。
  粗略说来,近代中国企业家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以国家主权为本位的”商战”,到以民族市场为本位的国货运动,再到以企业实力为本位的企业竞争。显现出逐步褪去民族主义的感性色彩,逐步强化经济理性色彩的进程。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当今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制胜,应当善于运用理性的民族主义,同时把真功夫下在做大做强企业竞争力上。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商人好儒学,凡有所建树者,辄以儒商自诩。  旧时中国商号常供奉关帝神龛,既奉关帝为武财神,保佑发财;又崇尚关羽所代表的“义”,以义制利,更显公正、仁义。  及至近代“礼崩乐坏”之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西方学说流播中土,对传统的经济秩序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人”观念和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功利主义”概念,渐
合作社在近现代史上是个老而弥新的名词。  在当前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就业问题严峻、国企改革面临新的任务、三农问题寻找新的突破口之际,我又想起了合作社。  合作社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思潮而兴起的社会实验,是社会主义运动催生的经济制度。世界各国,凡有“左翼”就有合作社的身影,它是劳动神圣思想的产物,它是抵御贫富两极分化的武器。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经致力于合作社的实验,希冀以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拥
浏阳市雄丰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2007年成立,位于浏阳河上游大围山脉下的官渡地区,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合作社在历经近十载的积累与发展,如
研究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特别是经济史,常常纠结于“发展还是不发展”的命题。发展的原因和动力、不发展的困局和成因,因观点的不同,都可以罗列出许多资料。  我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中国经济史实际状况的,要数伊懋可(Mark Elven)教授。他曾长期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任教,后来转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20年前我去牛津大学作访问学者,恰逢他也从澳洲来牛津访问,我们有过深入的学术性交流。伊教授
【正】12月TDI市场报告一、市场行情简述本月国内TDI市场走势呈现止跌回调,且月末大幅拉涨呈现。年末最后一月,TDI市场上下半月市场走势完成呈现方向走势,其中共同点是因下游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往往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是非判断,这就是社会文化心理,它是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国情的重要内涵。如果某种政治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社会文化心理,往往就是符合了国情,就会推动社会发展。  民富国强向来是中国人的普遍愿望。可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日益陷入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窘迫困境。面临这种“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求变革、求发展,救国家、救民族,就成为中国民众一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日本大学高纲博文教授的《近代上海日侨社会史》。在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中日关系十分困难的情势下,一位研究上海史的日本专家以自己积累20年的资料来梳理近代上海的日侨社会状况,进而剖析中日关系史的内涵,为今天促进两国的国民交流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上海是鸦片战争后开埠的“条约口岸”,逐步形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各国侨民和“冒险家”纷至沓来,在上海这个五方杂处的大社会中,形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场追梦之旅。  中国人在外御强敌、内克积弊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一路追梦而来。  俗话说:“梦是心中想。”每个人都有梦。可以说,现实中缺少什么,就会梦想什么。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可以傲视全球的辉煌。然而,进入近代以来,不仅辉煌不再,而且陷入了积贫积弱,民族危亡,战乱不断的境地。相比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显然是落伍了。于是,盼繁荣富强,盼公平正义,盼和平统一,盼
为实地验证高山冷凉地区露地甘蓝优化施肥方案的实际效应,在绥阳县宽阔镇实施了露地甘蓝优化施肥与习惯施肥同田大区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区甘蓝植株生长态势更好,增
在我国,有5个职业有自己的节日,分别是教师、护士、科技工作者、医师和记者。其中,最为社会关注的当属教师节。在2017年教师节前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第十三届北京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