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感悟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li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的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如果说有什么最不可思议和不可或缺的,恐怕就不多了,比如“空气”和“水”。
  因为“空气”无色、无味、无形、无状,我们无从把握感受,所以很难去说它;“水”则不同,它随时随处可见、可感、可用,所以颇值得好好观察、体会与感悟。“水”就如同父母,它不仅给人以形体、营养,还给人以思想、感情、精神和灵魂。作为人生的孤独者,通过“水”,我获得了安全感、快乐、力量与美感。
  当手捧水时,好像什么都没有,尤其当它顺着指缝流失之时,这种感受尤其强烈。但水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几乎渗进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一细胞,甚至它就是我们自身,也是细胞本身。比如,没有食物但只要有水,人还可存活一段时间,若无水则生命很快就会结束;我们吃的食品、水果、蔬菜等都含有大量水分;哪怕生活中不求解渴的酒、醋、酱油等也都离不开水。将“水”说成人类的生命线和血脉一点也不过分。更有意味的是,每个人都生活在“水”中,但却对它理解甚少,甚至于常忽略其存在。关于这一点,“水”颇似人之血液:它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沉默与静穆是其本色。所以,“有”与“无”在“水”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当失去它时,方感其可贵;当拥有了它,往往又将其淡忘。可是,作为“水”本身,它却一如既往,无言无怨。
  水以柔软著称,却无坚不摧。老子有言:“柔弱能胜刚强。”即是此理。最典型的是水滴石穿,以滴水之功积年累月可洞穿硬石。用钢钎在巨石上打洞,必借水的滋润。于是,我开始认识到柔弱的伟力,人生观和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如慈母,比严父柔弱,但对子女的影响却是永恒的,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变弱,更不会消亡。又如羽毛,它是轻而又轻的事物,但“积羽”可以“沉舟”。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采取温情和平、慈爱柔弱的态度往往非常重要。一个人若能做到此点,就几近于道。所以,我喜爱温和的陽光、款款的春风、绵绵的细雨、纯粹的婴孩、平淡的心境以及会心的微笑。
  自幼年开始,我就注意母亲以水和面,本是一盘散粉,转眼间却变成完整、结实、光润的面团。后来,又注意父亲用水将泥土、石灰和在一起,将许多分离之物黏在一起。其实,完整世界主要是靠水结合的,它是物与物间不可缺乏的“纽带”与“桥梁”。可以设想:没有水,这个世界就是一盘散沙。
  另一方面,水又是分解万物的“融化剂”,因为它的存在,世界才有了个体与清洁。像大陆因为河流而被切割开来,于是大峡谷产生了,不同的大陆与国家得以独立。还有衣服、器皿、汽车、房间甚至身上和脸上的污浊,只有水才能将它们洗涤干净。
  有时,我悠悠地冥想:水可真是奇物,它既统一又分裂,有时黏结而有时分离。人恐怕也应该从中受启发:他是否该像水一样有黏合力,又必须保持自己的孤独寂寞。这既是指外在的,更是指内心的。不知道中国古训“不即不离”是否内含了这一原理。
  水甘居下位,一条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因为大海是它的希望所在,也是它的目的地和最后归宿。所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大海是低的,一直处于下位,否则河流怎能向它流去?面对水,我总钦佩它“甘处下位”的品格,于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就有了强大的支撑:不争先,不争利,更不争锋。与此相关的是,水的一生只求一个目标,即“平静”,所以一条河流的长途跋涉,一挂瀑布的痛苦轰鸣,一潭池水甚至大海的汹涌澎湃,都是因为不平。然而,当一平如镜时,水是多么安详仁慈,犹如母亲温暖仁慈的怀抱。当水平如镜,它方能照出万物的容颜,显出宁静致远的内心。由此,我想到人应达到的高度是:不是在喧嚣中眩晕迷失,而是在宁静中澄明一片。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水是圣洁的,它天然地具有高贵纯美的本质,所以洁白的天鹅爱在水中嬉戏;另一方面,水没有洁癖,善于“同流合污”。当用净水洗涤,甚至用它洗涮粪便,水从无厌恶之情,仍平心静气地去做。可见,水并不是一味洁净,有时它是靠清除污秽显示圣洁,即使自己面目全非也不顾惜。在人世间,更多的人往往以“洁身自好”为座右铭,对污浊丑恶深恶痛绝。殊不知,当与污浊格格不入时,实际上自己也就丧失了洁净、神圣与尊严。所以,对一个人来说,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污浊,并能以清洁之身洗涤之,才是得道者。苏东坡有言:“眼前见天底下无一个不好人。”所以,洁身自好者定是曲高和寡者,他们的境界、品位和意义远不如那些“和光同尘”的得道者。
  水没有固定的形体,它随物赋形,顺乎天道。一只碗使水变成碗形,一个坑洼让水变为坑洼状,一条窄道和一个峡谷令水成为河流,严寒的屋檐给了水一个个长长的冰柱……表面看来,水好像不能自主,甚至没有原则,从而形成了顺从的性格。以人类的道德观审视,我们对水总会取批判态度,其实这是不理解水性所致。就是说,正因为水有这样的“圆通”、“顺从”与“屈辱”,它才具有适应一切的可能。这也是老庄所说“受辱是福”的道理。车辆之所以能快速滚动,还不是因为它有“圆”轮?因之,“圆通”不仅有政治、伦理层面的意义,更具有哲学的启迪。当然,水并非任意随人随物摆布,它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一旦外力无视其本性,水就会表现出另一特性,即率性而为和我行我素的“自由”精神。当让一盆水落地,它就会随意涌流;当江河束缚过分,它就会冲决堤坝;当大雨自高天飘落,它就会洒满大地的每个角落。因之,水又是自由的,在本质上并不完全受制于人和物。水一面显示其温柔驯顺,另一面却豪放粗犷,几乎无力能与之匹敌。
  在《红楼梦》中作者有这样的话:“男人是泥土做的,女儿是水做的。”这是讲水的圣洁,也是说水的灵气。从水与土为伍、与污浊同处来看,水又是世俗的,甚至于甘处下位;但从根本上说,水却是圣洁灵性的。当其宁静清纯时自不必说,即使当污浊沉淀,水还是显示了自己的清洁面貌。
  更多时候水则令人羡慕不已。比如,水结冰而有“冰心”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光辉闪烁,灵光耀目;在特殊的条件下,水还会变成雾气升入天空,像长了翅膀,有如得道成仙;还有,在高天的水汽还会凝结成雪,又向大地降下一片片洁白。不管怎么说,水神秘莫测,它像孙悟空一样富于变化:一会儿人间,一会儿天上;一会儿为雨,一会儿成雪;一会儿为水,一会儿结冰;一会儿为云,一会儿变雾。有时候,看到南方水乡的草木滋荣,或金黄、或碧绿、或粉红、或洁白,我就在心中暗想:这一定是“水”这个魔术师的艺术品,否则如何在混浊的泥土中能生长出这样的容颜?
  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陆地仅占五分之一,而水则占五分之四的地域。如果诗意地讲,陆地是边框,那么水面就是镜子。有了这面镜子,云彩、飞鸟、高山可以映照自己;而人类更可鉴别身心,这包括容貌、德行、品性、感情、思想和智慧。因为归根结底,生命是水给的,水中包有天地之道心。
其他文献
这些年,不止是乡下的人,还有鸟以及树都在撤离村庄。  很多的事物一旦离开,就无法复原,无法返归。比如鸟,如今在乡下想谛听一声鸟鸣,比寻找一颗金子都难。还有树,尤其是那些郁郁葱葱的大树,或成为一张张洁白无瑕的纸,或成为异乡的风景点缀,再也无法回到当初,只剩下小小的子孙伫立在故土之上,和日益嚣张的灌木丛争天斗地。  在当年背离故土的人群里,我也是毅然决然的一个。背负沉重的乡土和梦想,在有鸟鸣清脆的晨曦
相遇时,那人回眸一笑。一次不经意的触碰,一次难忘的对视,几句简单的对白,都是爱情的起源。茫茫人海,和谁相遇,都是偶然。遇見一个人,然后夜夜想起,心情总是激动的,那便是爱情的弦被拨动了。思念缓缓流淌,最后汇聚成河,淹没心田。
破除错觉的方法,是去经历。  认为青春是快乐的,这是一种错觉,是那些失去了青春的人的一种错觉。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他们脑子里充斥了被灌输的不切實际的想法,每次与现实接触时,都会碰得头破血流。似乎,他们是某种阴谋的牺牲者:那些他们读过的精挑细选的书,那些长辈们谈起的因遗忘而蒙上玫瑰色薄雾的往事,都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不真实的生活。  他们必须自己发现,所有他们读到的、听到的东西,都是谎言、谎言、
晶 达  生于大兴安岭南麓,有50%达斡尔血统的纯达斡尔族,喜欢传统的民间的旧事物,也喜欢科幻的洋气的新世界,将此现象视为某种分裂症,自认为是生存在时代夹缝中的“怪胎”。以风为文、马为梦、酒为歌的姑娘,请不要用泛称“美女”称呼她,如果不想叫她的名字,可以给她取任意可爱的昵称。  年是个怪物,对我来说,越来越是。我已两年没有回我的家乡——莫力达瓦过年了。这两个年,一次是在成都迎接了它,一次在北京对它
丢垃圾,“别给中国人丢脸”  初到德国卡塞尔留学时,有老留学生递给我两页纸,郑重其事地交代:“这是德国生活的第一课——扔垃圾。千万别不及格,给中国人丢脸。”  我接过一看,《垃圾分类宝典》:  (1)生物垃圾(棕桶,厨余垃圾/花草树叶;可降解制肥,免费回收)  (2)旧纸(旧纸箱,报纸杂志复印纸/纸箱;可回收造纸,免费回收)  (3)旧玻璃(分棕色、绿色和无色三种玻璃回收箱,玻璃瓶倒干净去瓶盖,再
—— // 01  大四快结束那年的初夏,他和其他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忙得焦头烂额,四处投简历。可悲的是,他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奖项或值得炫耀的东西能写在简历上。  他开始后悔这四年下来虚度青春,终于承认泡网吧与厮混的下场是一无所有。  寝室里其他三个人都拿到了复试通知,尽管工作很一般,但好歹有了着落。而他没有收到任何面试的通知,连最坏的着落都没有。  那段日子他突然失眠,闭上眼睛耳朵就变得异常敏
至今仍記得《飛屋环球记》里的那个片段:当遮掩气球的帐篷掀开时,色彩斑斓的气球全部腾飞起来,将卡尔的屋子平地拔起并一起飞向空中……就此,一场属于他的旅行开始了。每每看到有气球飞过屋顶,我便想何时也能如卡尔一般,乘着气球与你各地流浪?
东珠  1979年生于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五人班村。2012年末开始写作,作品依次见于《青年文学》《美文》《作家》《中国作家》《花城》等,部分作品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转载。2013年,长篇系列散文《女子宿舍》由《美文》(上半月刊)连载。2014年,长篇野花系列散文由《作家》杂志连载。2016年,长篇系列散文《石头记》从《作家》杂志6月号开始跨年连载。相信万物有灵。现居东北。散文《胡枝子
舔名人知道什么是好东西,远在一千公里外他就能闻到。他不辞辛劳来到他要舔的名字的附近。坐汽车或乘飞机,这如今都方便得很,这份劳苦不算大。但应该指出,假如有必要,他也会付出更大的气力。他的欲望形成于看报时,报上不登载的,他不觉得好吃。要是一个名字经常上报甚至上标题,他的欲望就变得不可抗拒,于是他赶快启程上路。如果他自有足够的路费,那就没事了,可如果他没有,他就问人借并用他伟大计划带来的荣耀来偿付。只要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写作的,至今刚好有二十个年头。  二十年前,我的发丝乌泽油亮,喜欢咯咯笑个不停,看到零食时两眼放光,看着可爱的小动物爱上前跟它们说上几句俏皮话。  那时的我可以彻夜不睡地写上一万字,第二天照样精力充沛地工作。我爱到田野和山间散步,爱随手掬上一捧河水喝上一气,爱摆个姿势拍照。  二十年前的我还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没有出版一本书,对生活满怀憧憬。但那时的我是多么青春啊。  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