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问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69
关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许多教师认为非常简单,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没有这么简单,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环境中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显著促进作用。
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基本做法就是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或者有疑点的问题都要问一问,可以问教师,也可以问同学,使之养成敢问、会问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生活原型,给学生的提问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意识让学生发问,让学生在提问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使之增强提问的信心。
例如,教学“20以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这样激发学生提问:“今天我上班时带了16元钱,从家里到学校,打出租车花了9元钱,坐公交车花了2元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情境学生非常熟悉,于是他们很快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学生问:“老师的钱够不够?”有的问:“老师坐车一共花了多少钱?”还有的问:“老师坐完出租车后还剩下多少钱?”学生之所以能很快提出这些问题,源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之找到了生活的原型。
二、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感受到一个宽松且自由的氛围,他们的学习态度才会积极向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时的紧张心理自然也就消失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当他们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这样,学生以后才会更加踊跃地提问题,也会为得到奖励而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奖励,我每周都会评出最佳提问小能手,并把奖励记入个人学习档案。这种奖励不单单是一种表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了荣誉。通过这种引导,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在质疑与提问中提高了自己,在思考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克与千克”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在学生观察后,我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和重量有关的问题或者疑问吗?”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发散型的,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所以学生没有了心理压力,感受到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于是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向上一端的砝码是轻的吗?能看出重的比轻的重多少吗?能分别看出这两个砝码有多重吗?重量单位用克表示好还是用千克表示好?……”其中很多问题超出了教师的预想,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在教学中把问题进行筛选与整合
课堂教学中,有教师提出问题的时间,也有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时间,两个时间的任务分工对象是不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提问阶段,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提出问题,而应把主动权放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巧妙引导学生提问。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杂乱无章的,让其他学生听完以后无从下手,也不知道提问了什么。此时,教师就要对这些问题进整合与筛选。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时,我给出学生除了一道题:“老师的包里开始有14颗巧克力,我自己吃了2颗,然后给了安迪3颗,又给了杰克4颗。根据这些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分给了别人几颗?”“自己吃的与分给别人的一共几颗?”“老师吃掉两颗后还有几颗?“老师给小红后还剩下几颗?”……我表扬了他们的出色表现,并让他们看一看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计算,哪些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转为把这些问题进行整合,让学生分清楚哪些用加法来解决,哪些用减法来解决。分清楚以后,学生对如何合理使用计算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分类。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为课堂教学的模式,根據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实践研究,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的潜力。
(责编 吴美玲)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69
关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许多教师认为非常简单,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没有这么简单,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环境中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显著促进作用。
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基本做法就是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或者有疑点的问题都要问一问,可以问教师,也可以问同学,使之养成敢问、会问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生活原型,给学生的提问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意识让学生发问,让学生在提问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使之增强提问的信心。
例如,教学“20以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这样激发学生提问:“今天我上班时带了16元钱,从家里到学校,打出租车花了9元钱,坐公交车花了2元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情境学生非常熟悉,于是他们很快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学生问:“老师的钱够不够?”有的问:“老师坐车一共花了多少钱?”还有的问:“老师坐完出租车后还剩下多少钱?”学生之所以能很快提出这些问题,源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之找到了生活的原型。
二、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感受到一个宽松且自由的氛围,他们的学习态度才会积极向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时的紧张心理自然也就消失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当他们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这样,学生以后才会更加踊跃地提问题,也会为得到奖励而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奖励,我每周都会评出最佳提问小能手,并把奖励记入个人学习档案。这种奖励不单单是一种表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了荣誉。通过这种引导,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在质疑与提问中提高了自己,在思考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克与千克”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在学生观察后,我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和重量有关的问题或者疑问吗?”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发散型的,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所以学生没有了心理压力,感受到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于是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向上一端的砝码是轻的吗?能看出重的比轻的重多少吗?能分别看出这两个砝码有多重吗?重量单位用克表示好还是用千克表示好?……”其中很多问题超出了教师的预想,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在教学中把问题进行筛选与整合
课堂教学中,有教师提出问题的时间,也有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时间,两个时间的任务分工对象是不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提问阶段,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提出问题,而应把主动权放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巧妙引导学生提问。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杂乱无章的,让其他学生听完以后无从下手,也不知道提问了什么。此时,教师就要对这些问题进整合与筛选。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时,我给出学生除了一道题:“老师的包里开始有14颗巧克力,我自己吃了2颗,然后给了安迪3颗,又给了杰克4颗。根据这些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分给了别人几颗?”“自己吃的与分给别人的一共几颗?”“老师吃掉两颗后还有几颗?“老师给小红后还剩下几颗?”……我表扬了他们的出色表现,并让他们看一看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计算,哪些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转为把这些问题进行整合,让学生分清楚哪些用加法来解决,哪些用减法来解决。分清楚以后,学生对如何合理使用计算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分类。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为课堂教学的模式,根據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实践研究,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的潜力。
(责编 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