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问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69
  关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许多教师认为非常简单,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没有这么简单,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环境中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显著促进作用。
  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基本做法就是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或者有疑点的问题都要问一问,可以问教师,也可以问同学,使之养成敢问、会问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生活原型,给学生的提问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意识让学生发问,让学生在提问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使之增强提问的信心。
  例如,教学“20以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我这样激发学生提问:“今天我上班时带了16元钱,从家里到学校,打出租车花了9元钱,坐公交车花了2元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情境学生非常熟悉,于是他们很快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学生问:“老师的钱够不够?”有的问:“老师坐车一共花了多少钱?”还有的问:“老师坐完出租车后还剩下多少钱?”学生之所以能很快提出这些问题,源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使之找到了生活的原型。
  二、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感受到一个宽松且自由的氛围,他们的学习态度才会积极向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时的紧张心理自然也就消失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当他们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这样,学生以后才会更加踊跃地提问题,也会为得到奖励而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奖励,我每周都会评出最佳提问小能手,并把奖励记入个人学习档案。这种奖励不单单是一种表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了荣誉。通过这种引导,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在质疑与提问中提高了自己,在思考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克与千克”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砝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在学生观察后,我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和重量有关的问题或者疑问吗?”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发散型的,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所以学生没有了心理压力,感受到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于是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向上一端的砝码是轻的吗?能看出重的比轻的重多少吗?能分别看出这两个砝码有多重吗?重量单位用克表示好还是用千克表示好?……”其中很多问题超出了教师的预想,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三、在教学中把问题进行筛选与整合
  课堂教学中,有教师提出问题的时间,也有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时间,两个时间的任务分工对象是不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提问阶段,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提出问题,而应把主动权放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巧妙引导学生提问。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杂乱无章的,让其他学生听完以后无从下手,也不知道提问了什么。此时,教师就要对这些问题进整合与筛选。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时,我给出学生除了一道题:“老师的包里开始有14颗巧克力,我自己吃了2颗,然后给了安迪3颗,又给了杰克4颗。根据这些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分给了别人几颗?”“自己吃的与分给别人的一共几颗?”“老师吃掉两颗后还有几颗?“老师给小红后还剩下几颗?”……我表扬了他们的出色表现,并让他们看一看哪些问题可以用加法计算,哪些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转为把这些问题进行整合,让学生分清楚哪些用加法来解决,哪些用减法来解决。分清楚以后,学生对如何合理使用计算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分类。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为课堂教学的模式,根據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实践研究,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的潜力。
  (责编 吴美玲)
其他文献
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之前,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知识并不陌生,且已掌握了怎样用语言来表述可能性的大小,但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及怎样灵活运用分数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揭示出难点所裹挟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应依托直观实物,借助实践与反思等手段,揭示知识的本质,凸显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成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依托实物;定义;实践;反思;本质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85  一般而言,数学教学中的
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严谨、准确、清晰、精练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独立性和深刻性,
[摘 要]数字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计算能力是数学教育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自课改以来,对于计算教学的定位屡次修订,日臻完善,但仍出现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情况,同时多样算法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少困扰。  [关键词]计算;小学;有效;知识;起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92-01  
[摘 要]开放的数学课堂是一个理性的课堂。一方面,它始终以知识的探究为纽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索和主动探究;另一方面,它以学生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尽情发挥思维能力,阐述更多的见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囿于书本的框架,而在一个充满自由和灵性的空间中进行探究。  [关键词]创境 兴趣 依托 探索 实践 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数学日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自我评价、师生的交流互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入手,谈如何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  [关键词]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57  数学日记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强化小学数学教
审计署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2013年预算行情况审计时发现的诸多问题均是预算体制机制陷所致。本文从审计视角对当前人民银行体制机缺陷及风险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外央行经
(2)在操作后进行空间想象 在操作的过程中儿童已积累了一些空间感觉,但是当学生从具象物体转换到静态的图形时往往有一定的思维断层现象,这就要教师在学生操作后,多注意从静态图中
[摘 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之一。数学教师需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具,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和内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具;算理;数形结合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数学思考是指人们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多与他人交流、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思考;情境;引导;交流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