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打学生灵魂的那些提问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作为一种常规的课堂教学手段,因其富有启发性,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经常运用该教学手段。不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些低效、无效的提问,难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学生开启思维之门的起点,是诱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那么,怎样问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呢?
  一、课堂提问的方式应当是灵活多变的
  1.悬念的方式
  应用此方式,能使学生的思维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内容时,通过课件展示以前罗布泊的繁华景象,并呈现出现在罗布泊的荒漠般的景象,由此形成强烈对比,为什么罗布泊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学生本来就具有好奇心,带着这样的悬念去看书,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悬念心理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知识对象上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诱导的方式
  应用此方式,所提的问题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层层深入,并能产生灵活运用的效果。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时,通过诱导的方式来提问:假如现在你是导游,让你介绍故宫博物院,你会怎么介绍?学生必然会说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接着提问:课文《故宫博物院》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介绍的?可见,利用诱导方式进行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探求知识之间的前因后果和必然联系,因势利导,水到渠成,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3.比较的方式
  运用此方式,可以使一些知识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方便有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列夫·托尔斯泰》中,通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绘(托翁其貌不扬),对比托尔斯泰伟大的文学成就、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提问:作者为何要如此煞有介事地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借用比较方式的提问,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变换学生的思维角度,通过比较,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有新的发现,对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4.辨析的方式
  运用此方式,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所提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让学生思维处在模棱两可的状态,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的一篇课文《敬畏自然》,该文章主要内容是讲现代人过度开发自然,不懂得敬畏自然,因而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受这篇文章的影响,学生自然会觉得人类过度开发自然是不对的。在此时,呈现出著名学者何祚庥的这一席话:“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哪种观点更正确?这两种好像截然不同的观点,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困惑。通过这样辨析方式的提问,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此之外,还有讨论、假设、反问、设置情境、故弄玄虚等多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多,不古板,学生更易于接受,课堂气氛活跃,就容易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是紧扣教材和学生的,“对症下问”
  1.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应当是我们发问的出发点,提问不能漫无边际,毫无重点。提问应该设计和穿插在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上,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思考价值。课堂提问切忌过杂,过杂、过于琐碎的课堂提问,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向知识的细枝末节,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甚至会造成课堂教学程序的紊乱。因此,提问必须紧扣文章的重、难点,不能丢了西瓜,抓了芝麻。提问,必须在知识的重、难点上多做文章。
  2.把握教材的难易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难度过大,学生的思维不知从何开始,使他们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容易泄气,造成“冷场”;难度过小,平铺直叙的提问,学生感到缺乏挑战性、枯燥无味,不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步步推进,稳扎稳打地进行提问,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应把握好分寸,让学生的思维处在“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状态。因此,提问应根据教学规律,循序渐进,难度较大的题目要变化角度,化难为易;简单易懂的题目要增设条件,人为设置思维障碍。
  3.善于给教材补充新内容
  语文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则,才能保证其生命力和说服力,答案要点多元化是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教师的提问设计应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立足课本但不能受课本的限制。在讲授有关社会热点的问题时,仅仅拘泥于书本,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及时应用新闻媒体上的人物举例、说明、发问就能够增强学生的吸引力。通过提问,适时补充教材,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我们的社会和生活,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打破学生只读书本、思维狭隘的局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细心琢磨,精心设计
  吃透教材要求教师做到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能够深入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吃透教材,把握学生实际,课堂提问才能得心应手。精心设计要求教师制订详细的教案,课堂提问不能随随便便,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准提问的知识落脚点,选好提问的巧妙方式。可见,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为有利。我们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灵活掌握课堂提问的各种技巧,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原则和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好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初級中学)
其他文献
知青年代,我下放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我下乡的第一年,冬天来临时,我的房间里冰冷的,找不出一块取暖的木炭。  过了几天,我跟着老乡去25公里外的大山里挑炭。第一次进山挑炭,我显得有些兴奋,不晓得怎么分配体力,挑着80来斤的木炭,一路急匆匆地往前赶,还没到回程的三分之一,脚就开始抬不动了,每走一步,好像灌了铅似的沉重,慢慢地我落在了其他人的后面。  冬季日短又是山路,我走走停停,心里只有一個愿望,再
所谓“三人同行”教研,即相同年级(学科)或相邻年级(学科)至少三人组成一个教研组,一改传统的主体教研、专题教研、课后教研单一模式,将教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使教研更加完整、规范、科学,具体方法如下:  一、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  为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我校在“三人同行”教研模式中的备课环节,大体面向以下目标进行:  1.“同教研组”的老师共同研究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把
“亦师亦生,教学合一”是我校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主要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校中不仅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在我们学校,不仅仅学习需要自主,班级的管理也需要让学生自己完成。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班级有一些比较差的学生,那这些学生能上台竞选就是一个奇迹,以后的工作他们能坚持吗?这就是我最大的困惑。为什么不给学生一个机会呢?  一、信任学生,为他们铺平生命
摘 要: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将直接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等方式,理解、掌握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探究;主体作用;课堂活动    近年来,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许
不知道从何时起,微信成了下班后工作上的另外一种延续。  只要你一打开微信,那“叮叮叮”的提示音就不绝于耳,仿佛是一道催命符,刺耳,让人要炸裂。  因为这个声音的出现意味着你泡好的桶面,备好的奶茶,打开的连续剧,就要被可怜地晾弃到一边,又是一场浴血奋战即将来临。  所以才会有网友发自肺腑地吐槽:“自从有了通讯工具,就成了24小时上班!”。这一句话,瞬间就戳中了职场人苦涩的痛点。“非典型”日常:24小
摘 要:读,永远是语文的主要学习工具,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怎样读?什么时候读?读出怎样的效果?需要老师不失时机地正确引导,不能因为读而读,只做形式上朗读。正确的朗读,能挖掘字、词运用的独到之处,能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文字的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能让学生体会通过文字不同的组合形成的典型人物和优美画面。   关键词:语文;朗读;能力;引领;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思想
春节7天假期够不够?某位全国人大代表曾建议可适当延长至10天,即腊月二十六、二十七至正月初八左右。《建议》认为每年临近除夕前的那几天,心已经处于过年状态,工作效率并不高。关于春节假期,你怎么看呢?  @颜宴:哪怕延长至15天,临放假那两天还是没有心思工作啊。这是一种放假综合征。这跟放假多少天并没有啥关系。当然,多放假我还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  @你会遇见阳光灿烂的我:并不是因为无心工作的原因,在异
摘要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比解答问题本身更重要。”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重要地位,而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因此,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初中科学 创新思维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石。著名科学家爱
小学语文是整个语文教育大厦的基石,在整个母语教育中的作用非比寻常。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必须以创新教学机制为突破口,努力营造氛围,构建平台,用好资源,以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学得更快乐  所谓营造氛围,就是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
摘 要:升学压力之下,学生普遍偏重中考科目,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物教学要想突出“重围”并有所表现,必须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课堂教学  生物学科不是中考科目,课时相对较少,更因学生对语数英等中考科目学科的偏重,减少了对生物学的关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学如何突出“重围”?我认为,唯有增加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