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及其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120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大学生和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不仅关系个体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将来。当代青年大学生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想理论教育、榜样引领和学习、生活、学术科技、社会等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社会责任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
  高校团学工作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阵地,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助手。现阶段团学工作在文化艺术、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校各院系结合专业特色孕育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深入分析取得这些成绩背后的原因,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团学组织的广泛宣传发动和学生骨干的带头引领等;从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大学生参与者有积极的人生追求、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等。热衷于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是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责任担当的体现。
  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概念及范畴
  社会责任感涵盖两方面的内容,即自我责任感和对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1]。基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如果自身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都满足不了,那么为他人、社会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做贡献,承担相应责任的意愿也就无力实现了。所以,自我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和保障。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来说比较高,当然其社会责任感的内容相比会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内容。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包括对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责任感,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身心健康;完善人格修养,提高道德情操。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主要包括尊长爱幼、诚实守信、乐于奉献、见义勇为、敢于争先、服务社会等。对国家和民族责任感方面主要包括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坚决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国家民族遇到危难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等等[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密切联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受一定的价值观支配的,价值观成就社会责任感。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党中央大力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责任要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指南和理论源泉,它贯穿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在多元化背景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代大学生应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担负的时代使命,努力增强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实践、制度保障等培养大学生的社會责任感。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做到理论上的自觉
  媒体和社会曾一度感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从我们亲身的实践感知,这或许是以偏概全。其实我们每个青年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都存在其不一样的闪光点,他们无论是众人眼中所谓的“佼佼者”还是“不上进分子”,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规划,只不过因为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特征和兴趣爱好等的不同,导致思想结构的层次性、思想变化的阶段性不同,关键是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挖掘,如何让其认识到社会责任感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倡导个人在保证自身充分发展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社会进步做贡献,为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提供了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征,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导航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根本在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觉。高校要充分发挥“两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言行,强化自身和社会责任意识,把社会需要、时代需求内化为个人成才的目标,逐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2.加强社会实践,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投身社会的桥梁。高校团学组织一直以来开展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等就是良好的实践平台。每年都会涌现一批优秀的团队和先进个人,优秀实践成果也数不胜数,每年都有很多感人故事发生。社会实践既唤醒激发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又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   3.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大正能量
  高校团学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学骨干力量的发挥。团学骨干对学生工作的满腔热情、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以及他们顽强拼搏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学,他们是大学生身边的榜样。这些榜样当然还包括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学生社团成员、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文化艺术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等。许多学生榜样坚定不移地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自己的成长成才梦联系起来,心中有理想,脚下有行动,他们是有形的正能量,他们可亲、可敬、可学。我们要注重发现、培养、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要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榜样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学生榜样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4.优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育人功能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和契机。网络有利于开阔大学生们的视野,接受更新更丰富的资源,也为思想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但网络新媒体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对自我意识差、自控能力相对薄弱的大学生也容易形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引导成为我们的重要责任。2016年5月14~15日,笔者有幸参加在郑州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学生网络文明促进会联盟年会,88所联盟成员高校共同发出了《清朗网络青年担当》倡议,号召广大青年学生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做有理想、有追求的用网青年,做有担当、有作为的护网青年,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净网青年。联盟年会以“传播网络文明、弘扬网络正气、培育网络风尚、清朗网络空间”为宗旨,是高校网络宣传类学生社团组织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工作。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能够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的平台,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平台。结合网络开展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日益成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5.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力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利用课堂教学、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等育人功能,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塑造性格和意志品质的第一场所,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庭的教育不容忽视。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做孩子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伴随着每个人成长过程的始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社会乃至每一个公众的共同责任,所有的社會组织和个人都要从关注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身体力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活动机制的推进须注重长效机制管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从制度层面着手,积极开发和利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载体和平台,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渗透到具体的社会实践项目中,帮助大学生自觉学习,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强化、内化,才能肩负起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张丹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9-60.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3.
其他文献
摘 要:2017年初,以《见字如面》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迅速蹿红,社会各界纷纷点赞,称赞其为“综艺清流”。文章将从节目的形式、内容、模式等方面进行解读,分析文化综艺类节目的特点,进而总结文化综艺类节目的特征,以及存在的短板。  关键词:见字如面;文化综艺类节目;制播分离  2017年,文化综艺类节目《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迅速霸屏,成了现象级“网红”,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是作者在五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对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文章主要是围绕该书“学术自由”一章进行分析,对布鲁贝克教授在学术自由问题上的观点谈谈笔者的一些感想。  关键词:学术自由;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  一、布鲁贝克学术自由觀探讨的主要问题  布鲁克在第三章“学术自由”中论述极其丰富,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他人的观点,
期刊
摘 要:在信息化、网络化急速发展的时代,党建模式亟待更新以适应和加快党建信息化的进程,从而为党群关系的重塑打牢基础。在微博、微信这类新媒体服务于党建工作的同时,移动客户端(App)以其特有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优势,吸引党务工作者在开发、创新、探索中将其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新平台,以App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党建内容的实践。文章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党建App的应用情况,并列述App在党建工作中的优势,希望借此为
期刊
摘 要:文章从研究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出发,提出该工作中出現的问题:贷款审核过于简单;贷后管理不到位。进而提出一系列有效整改措施,以期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一、本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  我国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省等五省市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到2009
期刊
摘 要: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以后,创客培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文章对清华大学i.Center众创空间和海尔集团“员工创客化”等创客孵化经验进行分析,吸收高校大学生创客培育的经验和智慧,借鉴参考其创新的工作思路和经验成果,形成可示范推广的工作动力系统和实践模式,对构建创客培育体系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客;培育体系;经验启示;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绍兴拥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唐代开始就有文武人事3000多人,所以绍兴又被称为“名人之都”。绍兴不仅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和西方名城威尼斯一样,河道贯穿整个绍兴城市。文章主要阐述绍兴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和意大利威尼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哪些发展战略可以相互借鉴。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5-20  一、文化旅游产
期刊
摘 要: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创业文化基础还比较薄弱。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国外的文化思想也随之而来。但当我们已经掌握先进技术,却发现接受国外的思想文化是较为困难的,文化堕距就此产生。因此,我们可以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去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针对家庭、学校及社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
期刊
摘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回归教育本源,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贯穿于管理的每个细节中,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其经验与成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4-23  “以学生为中心”的
期刊
摘 要:新课标的提出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語文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学好语文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打好语文基础,学生才能够走得更远,才可以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为了让语文教学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达到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文章着重介绍了阅读、感悟、创新的语文教学新境界,以期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境界;阅读;感悟;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学习模式也在发生深刻改变。其中,微信等公共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和学习资源,在众多学科中潜力无限。文章主要就微信公共平台的优势和移动学习的特點,基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公共英语“开放英语2”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模式构建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微信公共平台;优势;移动学习;特点;电大公共英语“开放英语2”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