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计时264天
风和日丽,秋阳漫漫,如果没有六校联考的话,今天该是个多么完美的日子。
数学答得一塌糊涂,一下子对自己又好没信心了。文学常识也很丢人。“婉约派”的掌门人填了“苏轼”不说,还把与之齐名的“辛弃疾”当成了王维。晴野知道后笑喷了,他说你穿越小说看多了吧,两个朝代的人也敢放在一块。
从考场回到教室是下午五点。夕阳均匀地涂抹视线,在桌面落下光斑和阴影。后面几个男生探讨着三国杀,一副浴血英雄的样子,让我恍若先知般地听到千军万马的厮杀。空气有点燥热,同桌拿着历史书对答案。翻开草稿纸,我发现背面有字: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如果真是这样简单的幸福,我也不会停留,宁肯用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体会道路中的纷杂滋味。
然而高考就像沉在心底的一块石头,惴惴的,弄得人心惶惶。宛如前面有一扇异界之门,为我们立下时间的判决。任何人都是抵不过时间的。用晴野的话说,高考就是大限将至。
行色匆匆,只想早点回家看书,丝毫不觉有负秋光。
倒计时239天
自从决定报考中戏并且执拗地不愿上任何培训班之后,我就雪上加霜地令自己陷入文化课之外的又一重迷茫。每日除了恶补文学常识,还一脸黑线地读了几本大部头的书,像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还有莎士比亚的“四悲四喜”……课下读,有时课上也读,一边惊异于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一边害怕最终枉费了此番的努力。我终于理解了,其实艺术生比普通考生还要辛苦,文化课上的些许优惠,是要以专业课的丰盛作为代偿。
政治老师站在讲台上布阵讲道,话题慢慢变得有趣,脸上的表情也由严肃变得怡然自得了。
“写作业可以偷点懒,但是政治不能!你们最后学习就要这样,一周复习政治,一天复习历史,半天复习地理……”
“你别抬杠,别和马克思抬杠,抬杠你也找不到他……”
“于丹就特别喜欢周杰伦。其实她不是喜欢周杰伦,她是喜欢方文山。其实她也不是喜欢方文山,她是喜欢中国文化……”
不过我们不敢笑得太放肆,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学校的训导主任。
八点半放学。回家的路上碰见陌筝,背着一个大画夹刚从画室出来。
我问她打算考北服还是央美,她说还没决定呢。又问我想考哪,我说中戏吧。她问了我几个问题,像是专业考什么,去年报考了多少人,合格证的发放比例,我全答不上来,她说你这样还想考上中戏?你得去上专业辅导课,否则没戏。
到家就上网查中戏招生的相关内容。过于庞杂,分辨不出哪个是有价值的,头脑空空的没有半点重点。
突然想起在某本书里读到的一句诗:“我是那上京应考而不读书的书生,来洛阳是为求看你的倒影。”
多希望这个人就是我啊。
倒计时210天
流感来了,大动干戈。早上到校,我们先被叫到医务室测体温,确认不发烧后才允许回班上课。
学校宣布暂停晚自修。大家如沐春风,像是被赏了免死铁券一般振臂欢呼。随后就争先恐后地倒下了,一走就是大半个班,迅速登上了年级缺课人数的巅峰。等到教室里只剩下13个人的时候,先前那种“巴不得天天出点事”的心理已经被恐慌取代了。又不时听到“某中学停课封校”“谁谁被隔离”“注射甲流疫苗也会死人”……这样的传闻,便更加坐卧不安了。
下午,学校又宣布期中考试延期,我对同桌说:“神啊,连同高考一并取消了吧……”
倒计时187天
填完志愿(有的省份考前填志愿——小编注),所有人都心平气和了,好像登上了诺亚方舟,2012来了也不怕了。
班主任反复强调说:“你们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但现在开始拼一下也还来得及。”既是无为的鼓励,又喻示着我们谁也逃不过高考这一劫,让人不自觉地就生出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责任感。既然知道在劫难逃,便至少该努力一些,不给将来埋下这样那样懊悔的借口。
于是12年的学海生涯,在最后一刻突然变得清晰和盛壮了,对比的理想和梦想就像是手头的小贴士,随便附在某张试卷上,同标准答案一起成为合情合理的一部分。
我们终将是要远游的人。
放学的时候看见消失很久的轻介站在学校门口等我。
我激动地跑过去,一把揪住他,“你是死的还是活的?”
他迅速晒出招牌笑容, “才几个月不见,别搞得像几十年似的。”
“我是来督促你学习的。”他怕我不相信,又跟着强调一句,“真正的朋友现在应该关心你的学习了。”
然而“学习”这话题到底是不禁谈的,说着说着就扯远了。他问我的《如烟》是不是把他写成了一个情场浪子,我说那倒没有,充其量是个反一号。
临离开的时候,我们在路口买了糖瓜儿,吃得嘴里黏黏的。
夜里收到元瞳的短信:“莫名的,我感觉忧虑。困了忧虑,饿了忧虑。有事做忧虑,闲下来忧虑。想到未来忧虑,想起过去还是忧虑。”
我只有笑笑,想不出什么话安慰她。
倒计时118天
一连多日都是阴天。初开的花淹没在浓浓的雾气里,显得有点神秘的样子。
学校的课程变得千篇一律。隔三岔五发下来的试卷,在心里织成厚厚的茧。
午饭后通常背书,有时也跑办公室,像以往我眼里的好学生一样问些问题。老师解答没几句准会说“这题我明明在课上讲过嘛”“早点儿干嘛去了”“现在想起学习可是太晚了”之类的话,我的信心就减了几分,佯装聆听并持续一副惭愧的表情。我的确觉得,优秀有时候是件挺累人的事。
到了高三,学生被非常明确地分类:学习好的,学习一般的,学习差的,或者更具体点,上一本,二本还是高职。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有没有在努力,比起分数,这些事一点都不重要。
老师有时会在班里明说:“今年三本扩招,花点钱选个像样的学校吧。”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很泄气,内心的虚弱感愈发显山露水。
我问同桌,你想考什么?
她说,当然是二本。
我又问,考不上怎么办?
她从乱七八糟的书里抬起头,说,考不上也要考上。
坚定得令人想哭。
倒计时51天
日子过得飞快,总是来不及数,也不敢数。整个4月就是一场车轮战,停不下来。
下午举行成人礼。不得不说,学校制作的幻灯片很煽情,众多个18岁被淹没在啜泣和掌声里。元瞳哭的时候我还取笑她感情太丰富,可轮到自己读妈妈的信时,也没出息地眼泪汪汪了。
妈妈说:“或许你的一生都很平淡,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盲目,惘然于内心的途径该通往何处。但一定不要没有梦想,不要甘于平庸!梦想拥有巨大的能量,它会使你感觉到自身的愉悦和健康,使你在孤立的处境中,赢得更多的信任和融合。要快乐。要勇敢。要有爱。做自己喜欢的事,善待自己喜欢的人。”
倒计时39天
拍毕业照。全年级的学生统一等在操场上,怕是近期最轰轰烈烈的场景了。
天空蓝蓝,太阳白花花的,晒到心里去了。风也大,吹得头上乱乱的,不得不用手去压。
集体合影之后,大家自由拍照,到处是恶俗的“剪刀手”,一堆人笑个痛快,看不出一丝悲情。
平日关系一般的,也借机主动过来说,“拍张合影好吧”,然后故作亲密地搭住对方的肩膀。
“能拍张合影吗?”以问句开端的,多半是对暗恋的人,语气怯怯的,一经许可,便心情雀跃地手握成拳。
共同度过的一段日子就这样被凝固在照片里了。像之前之后的很多个日子一样。没有谁有力量使它延续,无论快乐还是悲伤,都不能。
若干年过去后,这些人里的大多数会互不相识,甚至连名字都记不起来了。
生命只会越来越孤独。相识的陌生人越来越多,记得的旧朋友越来越少。
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That’s all。或许有一天我们才会懂得,相见是何等的幸事。
倒计时2天
最后一天到校。领了准考证。我是××中学34考场04号座位。
清理储物箱。装了两袋子书。一袋子教材,一袋子小说,拎在手里像是高三的遗物。下楼时碰见地理老师,她说你真不嫌沉,还不就地处理了,我说我念旧,舍不得。
出校门的时候看了一眼顶楼的钟,滴答声中,时间也成了旧的东西。
夜色深浓,从窗口能够看到一棵巨大的树木,有极其轻微的倏倏的风声。
如此清静的夜,多像时光深处的一场拾荒之旅。
手机时而震动,我没有应,一由它静默。浓郁的夏日潮汐,在星星和河流的薄雾中延伸到远方,愈来愈隐秘,愈来愈缭乱。
终于要毕业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想起来是那样痛苦,又那样快乐。
张牧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大一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走走停停》《夏日终年》《看不见的风在吹》《如烟》等多部作品,高中时曾在本刊开设专栏。本文系作者回忆高三生活而作,以此献给每个正在进入高考倒计时的学弟学妹。
风和日丽,秋阳漫漫,如果没有六校联考的话,今天该是个多么完美的日子。
数学答得一塌糊涂,一下子对自己又好没信心了。文学常识也很丢人。“婉约派”的掌门人填了“苏轼”不说,还把与之齐名的“辛弃疾”当成了王维。晴野知道后笑喷了,他说你穿越小说看多了吧,两个朝代的人也敢放在一块。
从考场回到教室是下午五点。夕阳均匀地涂抹视线,在桌面落下光斑和阴影。后面几个男生探讨着三国杀,一副浴血英雄的样子,让我恍若先知般地听到千军万马的厮杀。空气有点燥热,同桌拿着历史书对答案。翻开草稿纸,我发现背面有字: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如果真是这样简单的幸福,我也不会停留,宁肯用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体会道路中的纷杂滋味。
然而高考就像沉在心底的一块石头,惴惴的,弄得人心惶惶。宛如前面有一扇异界之门,为我们立下时间的判决。任何人都是抵不过时间的。用晴野的话说,高考就是大限将至。
行色匆匆,只想早点回家看书,丝毫不觉有负秋光。
倒计时239天
自从决定报考中戏并且执拗地不愿上任何培训班之后,我就雪上加霜地令自己陷入文化课之外的又一重迷茫。每日除了恶补文学常识,还一脸黑线地读了几本大部头的书,像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还有莎士比亚的“四悲四喜”……课下读,有时课上也读,一边惊异于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一边害怕最终枉费了此番的努力。我终于理解了,其实艺术生比普通考生还要辛苦,文化课上的些许优惠,是要以专业课的丰盛作为代偿。
政治老师站在讲台上布阵讲道,话题慢慢变得有趣,脸上的表情也由严肃变得怡然自得了。
“写作业可以偷点懒,但是政治不能!你们最后学习就要这样,一周复习政治,一天复习历史,半天复习地理……”
“你别抬杠,别和马克思抬杠,抬杠你也找不到他……”
“于丹就特别喜欢周杰伦。其实她不是喜欢周杰伦,她是喜欢方文山。其实她也不是喜欢方文山,她是喜欢中国文化……”
不过我们不敢笑得太放肆,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学校的训导主任。
八点半放学。回家的路上碰见陌筝,背着一个大画夹刚从画室出来。
我问她打算考北服还是央美,她说还没决定呢。又问我想考哪,我说中戏吧。她问了我几个问题,像是专业考什么,去年报考了多少人,合格证的发放比例,我全答不上来,她说你这样还想考上中戏?你得去上专业辅导课,否则没戏。
到家就上网查中戏招生的相关内容。过于庞杂,分辨不出哪个是有价值的,头脑空空的没有半点重点。
突然想起在某本书里读到的一句诗:“我是那上京应考而不读书的书生,来洛阳是为求看你的倒影。”
多希望这个人就是我啊。
倒计时210天
流感来了,大动干戈。早上到校,我们先被叫到医务室测体温,确认不发烧后才允许回班上课。
学校宣布暂停晚自修。大家如沐春风,像是被赏了免死铁券一般振臂欢呼。随后就争先恐后地倒下了,一走就是大半个班,迅速登上了年级缺课人数的巅峰。等到教室里只剩下13个人的时候,先前那种“巴不得天天出点事”的心理已经被恐慌取代了。又不时听到“某中学停课封校”“谁谁被隔离”“注射甲流疫苗也会死人”……这样的传闻,便更加坐卧不安了。
下午,学校又宣布期中考试延期,我对同桌说:“神啊,连同高考一并取消了吧……”
倒计时187天
填完志愿(有的省份考前填志愿——小编注),所有人都心平气和了,好像登上了诺亚方舟,2012来了也不怕了。
班主任反复强调说:“你们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但现在开始拼一下也还来得及。”既是无为的鼓励,又喻示着我们谁也逃不过高考这一劫,让人不自觉地就生出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责任感。既然知道在劫难逃,便至少该努力一些,不给将来埋下这样那样懊悔的借口。
于是12年的学海生涯,在最后一刻突然变得清晰和盛壮了,对比的理想和梦想就像是手头的小贴士,随便附在某张试卷上,同标准答案一起成为合情合理的一部分。
我们终将是要远游的人。
放学的时候看见消失很久的轻介站在学校门口等我。
我激动地跑过去,一把揪住他,“你是死的还是活的?”
他迅速晒出招牌笑容, “才几个月不见,别搞得像几十年似的。”
“我是来督促你学习的。”他怕我不相信,又跟着强调一句,“真正的朋友现在应该关心你的学习了。”
然而“学习”这话题到底是不禁谈的,说着说着就扯远了。他问我的《如烟》是不是把他写成了一个情场浪子,我说那倒没有,充其量是个反一号。
临离开的时候,我们在路口买了糖瓜儿,吃得嘴里黏黏的。
夜里收到元瞳的短信:“莫名的,我感觉忧虑。困了忧虑,饿了忧虑。有事做忧虑,闲下来忧虑。想到未来忧虑,想起过去还是忧虑。”
我只有笑笑,想不出什么话安慰她。
倒计时118天
一连多日都是阴天。初开的花淹没在浓浓的雾气里,显得有点神秘的样子。
学校的课程变得千篇一律。隔三岔五发下来的试卷,在心里织成厚厚的茧。
午饭后通常背书,有时也跑办公室,像以往我眼里的好学生一样问些问题。老师解答没几句准会说“这题我明明在课上讲过嘛”“早点儿干嘛去了”“现在想起学习可是太晚了”之类的话,我的信心就减了几分,佯装聆听并持续一副惭愧的表情。我的确觉得,优秀有时候是件挺累人的事。
到了高三,学生被非常明确地分类:学习好的,学习一般的,学习差的,或者更具体点,上一本,二本还是高职。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有没有在努力,比起分数,这些事一点都不重要。
老师有时会在班里明说:“今年三本扩招,花点钱选个像样的学校吧。”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很泄气,内心的虚弱感愈发显山露水。
我问同桌,你想考什么?
她说,当然是二本。
我又问,考不上怎么办?
她从乱七八糟的书里抬起头,说,考不上也要考上。
坚定得令人想哭。
倒计时51天
日子过得飞快,总是来不及数,也不敢数。整个4月就是一场车轮战,停不下来。
下午举行成人礼。不得不说,学校制作的幻灯片很煽情,众多个18岁被淹没在啜泣和掌声里。元瞳哭的时候我还取笑她感情太丰富,可轮到自己读妈妈的信时,也没出息地眼泪汪汪了。
妈妈说:“或许你的一生都很平淡,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盲目,惘然于内心的途径该通往何处。但一定不要没有梦想,不要甘于平庸!梦想拥有巨大的能量,它会使你感觉到自身的愉悦和健康,使你在孤立的处境中,赢得更多的信任和融合。要快乐。要勇敢。要有爱。做自己喜欢的事,善待自己喜欢的人。”
倒计时39天
拍毕业照。全年级的学生统一等在操场上,怕是近期最轰轰烈烈的场景了。
天空蓝蓝,太阳白花花的,晒到心里去了。风也大,吹得头上乱乱的,不得不用手去压。
集体合影之后,大家自由拍照,到处是恶俗的“剪刀手”,一堆人笑个痛快,看不出一丝悲情。
平日关系一般的,也借机主动过来说,“拍张合影好吧”,然后故作亲密地搭住对方的肩膀。
“能拍张合影吗?”以问句开端的,多半是对暗恋的人,语气怯怯的,一经许可,便心情雀跃地手握成拳。
共同度过的一段日子就这样被凝固在照片里了。像之前之后的很多个日子一样。没有谁有力量使它延续,无论快乐还是悲伤,都不能。
若干年过去后,这些人里的大多数会互不相识,甚至连名字都记不起来了。
生命只会越来越孤独。相识的陌生人越来越多,记得的旧朋友越来越少。
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That’s all。或许有一天我们才会懂得,相见是何等的幸事。
倒计时2天
最后一天到校。领了准考证。我是××中学34考场04号座位。
清理储物箱。装了两袋子书。一袋子教材,一袋子小说,拎在手里像是高三的遗物。下楼时碰见地理老师,她说你真不嫌沉,还不就地处理了,我说我念旧,舍不得。
出校门的时候看了一眼顶楼的钟,滴答声中,时间也成了旧的东西。
夜色深浓,从窗口能够看到一棵巨大的树木,有极其轻微的倏倏的风声。
如此清静的夜,多像时光深处的一场拾荒之旅。
手机时而震动,我没有应,一由它静默。浓郁的夏日潮汐,在星星和河流的薄雾中延伸到远方,愈来愈隐秘,愈来愈缭乱。
终于要毕业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想起来是那样痛苦,又那样快乐。
张牧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大一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走走停停》《夏日终年》《看不见的风在吹》《如烟》等多部作品,高中时曾在本刊开设专栏。本文系作者回忆高三生活而作,以此献给每个正在进入高考倒计时的学弟学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