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有关“快乐数学”的探索正热火展开。“快乐数学”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双方积极性的调动,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师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充分体验数学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为使“快乐数学”在教学课堂中得到更好的运用,笔者谈谈在实践中如何对低年级教学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的途径:
一、激趣导入,奠定快乐基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快乐教学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好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要使他们学好数学,首先要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精心设计学习内容,细心安排活动方式,让数学课堂变得快乐、充满生机与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让他们在学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小时、分、秒、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通过这种方式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另外用实物演示导入,也能相得益彰,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首先用实物演示,把8支彩笔平均给4个学生,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分,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再让学生用学具小棒分一分,边分边说说平均分的方法。在饶有兴趣的直观操作中体会除法的含义,既学得轻松快乐,又能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挖掘素材,体验快乐过程
低年级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因此,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所以,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对教学进行设计:1.创设动态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如教材中有许多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止的图示通过图文闪烁、变色、动画及平移、对折和旋转等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几何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折叠拼摆,在计算问题中的速算比赛,在概念中的猜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教学形式。3.运用新奇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完法,贵在得法。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奥妙的乐趣。例如用幻灯片的抽、拉、折、叠、旋转等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规律,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有趣,利用微机把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处理,学生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在教学中变幻教法,出奇制胜,就能发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三、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 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可尝试设计学生喜欢的“ 拼搭图形”、“ 摸礼物”、“ 动物运动会”游戏,学生自由编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宽松又富有竞争的活动环境中给学生以情感上和知识上的满足。将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到游戏活动之中,并说明游戏规则、设置奖励机制,这样可把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巩固提高的过程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寓学习于活动中,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注意到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应用题时,我始终注意有哪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以及进发出创造力等等。有时在教学中特意安排一些游戏,可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诸如空间、时间和人物之间的许多关系的概念,甚至让小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巩固有关数量关系。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抓住这一特点,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激活。如在教学中设计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小竞赛、动手操作、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走近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1.游戏活动,角色表演,让学生全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完1、2、4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对背口诀已经感觉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因此,我设计轮流让几个学生扮演青蛙,戴着头饰从座位上依次跳出来表演,全班同学边看表演边编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扑嗵扑嗵跳下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记住了口诀,学会了知识。游戏的形式还有很多:如送信、找朋友、即兴表演等。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法的熏陶。2.增强竞争意识,把竞赛性游戏引入课堂。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实践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其客服困难的毅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组织竞赛活动,并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例如教学“8加几”后,可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抽数字卡片,另一人算出8加上这个数的得数,一分钟后换角色再来,比比谁一分钟内算的题最多。开展这样的竞赛游戏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到练习中,及时有效地巩固了算理算法。
总之,“快乐”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主旋律,要创造一个“快乐课堂”、营造一个“快乐学习”的氛围,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教学中,我们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才能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
一、激趣导入,奠定快乐基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快乐教学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好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要使他们学好数学,首先要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精心设计学习内容,细心安排活动方式,让数学课堂变得快乐、充满生机与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让他们在学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小时、分、秒、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通过这种方式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另外用实物演示导入,也能相得益彰,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首先用实物演示,把8支彩笔平均给4个学生,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分,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再让学生用学具小棒分一分,边分边说说平均分的方法。在饶有兴趣的直观操作中体会除法的含义,既学得轻松快乐,又能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挖掘素材,体验快乐过程
低年级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因此,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所以,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对教学进行设计:1.创设动态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如教材中有许多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止的图示通过图文闪烁、变色、动画及平移、对折和旋转等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几何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折叠拼摆,在计算问题中的速算比赛,在概念中的猜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教学形式。3.运用新奇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完法,贵在得法。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奥妙的乐趣。例如用幻灯片的抽、拉、折、叠、旋转等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规律,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有趣,利用微机把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处理,学生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在教学中变幻教法,出奇制胜,就能发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三、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 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可尝试设计学生喜欢的“ 拼搭图形”、“ 摸礼物”、“ 动物运动会”游戏,学生自由编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宽松又富有竞争的活动环境中给学生以情感上和知识上的满足。将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到游戏活动之中,并说明游戏规则、设置奖励机制,这样可把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巩固提高的过程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寓学习于活动中,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注意到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应用题时,我始终注意有哪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以及进发出创造力等等。有时在教学中特意安排一些游戏,可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诸如空间、时间和人物之间的许多关系的概念,甚至让小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巩固有关数量关系。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我们就抓住这一特点,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激活。如在教学中设计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小竞赛、动手操作、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走近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1.游戏活动,角色表演,让学生全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完1、2、4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对背口诀已经感觉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因此,我设计轮流让几个学生扮演青蛙,戴着头饰从座位上依次跳出来表演,全班同学边看表演边编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扑嗵扑嗵跳下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记住了口诀,学会了知识。游戏的形式还有很多:如送信、找朋友、即兴表演等。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法的熏陶。2.增强竞争意识,把竞赛性游戏引入课堂。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实践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其客服困难的毅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组织竞赛活动,并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例如教学“8加几”后,可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抽数字卡片,另一人算出8加上这个数的得数,一分钟后换角色再来,比比谁一分钟内算的题最多。开展这样的竞赛游戏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到练习中,及时有效地巩固了算理算法。
总之,“快乐”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主旋律,要创造一个“快乐课堂”、营造一个“快乐学习”的氛围,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教学中,我们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才能有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