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条重要理念,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只有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课堂才呈现动态变化、充满灵动;才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品格得以张扬。但我们不能为了生成而生成,否则将走入生成的误区。
案例:一位小学教师执教《立定跳远、接力跑》,当准备活动结束后,该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立定跳远,大部分学生都高兴地练着,此时,有一位叫刘家建的学生由于自己立定跳远成绩不好,于是故意不排队练习,还用地上的石头扔向其他学生。面对这一事件,该教师就改变了教学内容,让班上其他同学与刘家建比试100米(原因是刘家建100米成绩较好)。输了的同学不服,提出与刘家建比试投篮。于是乎,课堂上出现了“我要与你比呼拉圈”、“我要与你比劈叉”、“我要与你比长跑”……异常热闹。这时,该教师让学生自己支配,自由讨论,分组练习,把最好的体育项目展示出来。(该案例选自《体坛报》第845期)
从案例中的教后反思来看,教者对这样的生成甚感满意,认为“这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师教学机智的一堂好课”。
这里,我对教者为实践新课程所作出的努力表示钦佩。但我感到困惑的是,在上课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真的可以随意改变教学目标和内容吗?难道不这样做,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生成会使预设的教学目标受到影响,但从体育课程整体目标来看,这样的生成及处理所达到的效果却十分有利于课程整体目标的实现。因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才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此理论粗看好像成立,但仔细分析,在实践操作中却很难执行。现在我们假设可以更改目标和内容,那我们的体育课就不需要备课了,改成借题发挥课更合适,因为我们可以在上山羊分腿课时,当有学生提出学习山羊分腿腾越没意思,而想去打篮球比赛时,我们就让他们去打篮球比赛;我们也可以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当有学生说运球没有趣味,而想去打比赛和踢足球时,我们就让他们去打篮球比赛和踢足球,这样做能行吗?由此可见,课堂的生成不能脱离目标而随意进行,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生成,如果没有这一“目标制约性”,那么动态生成很容易导致盲目生成。
其实,在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时,针对该同学不练习而用石头扔同学这件事,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提醒、批评等方式进行处理,或者通过游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兴趣,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标,也能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很可惜,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改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一次脱离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
如今,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和推广,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众多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动态生成。但在动态生成过程中,我们切记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进行,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点评:要生成还是要规则?这样的一节立定跳远课,可以随学生的意愿动态生成,因而“活跃”;也可以因老师的精心备课而按时完成课前目标,因而“完美”。究竟孰对孰错?一线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笔者认为,预设和生成要相辅相成,预设是必须的,生成也是允许的,在预设范围内的生成可以适当地采取。
案例:一位小学教师执教《立定跳远、接力跑》,当准备活动结束后,该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立定跳远,大部分学生都高兴地练着,此时,有一位叫刘家建的学生由于自己立定跳远成绩不好,于是故意不排队练习,还用地上的石头扔向其他学生。面对这一事件,该教师就改变了教学内容,让班上其他同学与刘家建比试100米(原因是刘家建100米成绩较好)。输了的同学不服,提出与刘家建比试投篮。于是乎,课堂上出现了“我要与你比呼拉圈”、“我要与你比劈叉”、“我要与你比长跑”……异常热闹。这时,该教师让学生自己支配,自由讨论,分组练习,把最好的体育项目展示出来。(该案例选自《体坛报》第845期)
从案例中的教后反思来看,教者对这样的生成甚感满意,认为“这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师教学机智的一堂好课”。
这里,我对教者为实践新课程所作出的努力表示钦佩。但我感到困惑的是,在上课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真的可以随意改变教学目标和内容吗?难道不这样做,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生成会使预设的教学目标受到影响,但从体育课程整体目标来看,这样的生成及处理所达到的效果却十分有利于课程整体目标的实现。因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才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此理论粗看好像成立,但仔细分析,在实践操作中却很难执行。现在我们假设可以更改目标和内容,那我们的体育课就不需要备课了,改成借题发挥课更合适,因为我们可以在上山羊分腿课时,当有学生提出学习山羊分腿腾越没意思,而想去打篮球比赛时,我们就让他们去打篮球比赛;我们也可以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当有学生说运球没有趣味,而想去打比赛和踢足球时,我们就让他们去打篮球比赛和踢足球,这样做能行吗?由此可见,课堂的生成不能脱离目标而随意进行,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生成,如果没有这一“目标制约性”,那么动态生成很容易导致盲目生成。
其实,在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时,针对该同学不练习而用石头扔同学这件事,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提醒、批评等方式进行处理,或者通过游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兴趣,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标,也能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很可惜,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改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一次脱离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
如今,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和推广,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众多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动态生成。但在动态生成过程中,我们切记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进行,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点评:要生成还是要规则?这样的一节立定跳远课,可以随学生的意愿动态生成,因而“活跃”;也可以因老师的精心备课而按时完成课前目标,因而“完美”。究竟孰对孰错?一线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笔者认为,预设和生成要相辅相成,预设是必须的,生成也是允许的,在预设范围内的生成可以适当地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