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新课程的全新理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的初中数学教材一直都处于变化之中,可谓是“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翻开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或登陆一些教育网站,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极力提倡在教学中研究“新课标”,课改的浪潮再次波涛汹涌。数学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数学教育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有幸第一时间实践数学新课程教材,感到既荣幸又有压力,虽然在此之前也看过不少有关新课标的介绍,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对数学新课程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以下是我对新课程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新课程强调生活体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新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富有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如函数的奇偶性的引言是这样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许多对称现象:美丽的蝴蝶,盛开的花朵,六角形的雪花晶体,建筑物和它在水中的倒影……”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认识背景,也就是有意识地要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一看就懂、兴致就来,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数学新教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因此,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在数学新课程中,除了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之外,更要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地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如在《一次函数》这一章后增加了分段函数,体现了中学分类思想的重要性,通过此案例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且通过数学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要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这一强大工具发现自然界的奥妙。把数学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而且在实际运用中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二、新课程主张自主活动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程教材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并按照“以學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如讲授《中心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仿例向全班同学介绍常见的几何图形,再迁移到语文当中的汉字和英文中的字母,然后引导他们从其中体会出中心对称图形的含义。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改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器,而应是获取知识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广泛参与的机会,充分地探索与思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发挥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实践中去,并充分地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动态的活动,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直观的支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最清晰、最深刻、最难忘的理解。
  
  三、新课程注重双边互动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边的,而不是单向的。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能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新课程期待理念转变
  
  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否转变,而教师教育理念能否转变,主要在于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经常自问:“学生是不是有学习的积极性,愿意去学?”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教师的“教”要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要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必要时间、空间和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数学的情感,要有把素质教育与数学学科教育融为一体的能力,充分展示新的教育理念的特点。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良好数学习惯的培养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学习的帮助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要发挥新课程和新课标在数学教改中的作用,教师必须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切实在思想上、行动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整齐划一,统一教材、统一教参、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案,这样使数学教师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了死胡同,使无数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数学教学的莫大悲哀。数学新课程由“专制”走向了民主,由“统一”走向了多样,数学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不再是知识的特定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成为相互作用的主体,要把教师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学生对教师的爱;再把学生对教师的爱转化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
其他文献
我知道“泗”这个字,是因为安徽泗县.rn从芜湖过长江到泗县,由南向北,垂直路程三百公里.小孩子的空间感很奇怪,小的时候听到泗县这个词,总觉得遥远.大多数遥远会有神秘感,泗
期刊
期刊
摘 要: 均值定理中右式是常数时为左式的最小值,常用“均分”的方法,左式是常数时为右式的最大值,常用“调节系数”方法。化变量为定值需一定的技巧。  关键词: 巧解 最大值 最小值 正数和 正数积    数学中的“均值定理”又称“重要不等式”,可见其在不等式章节中的重要性。公式为x+x+…+x≥n,其意为正数x,x,…,x的算术平均值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值。又可认为:当左式是常数时为右式的最大值,当
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数学一线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数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把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当中呢?结合数学学科教学,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不能光凭课本,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
该文论述了盘形悬式钢化玻璃绝缘子(以下简称:玻璃绝束子)引进生产线制造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及消化引进技术和国产化的情况。并由此得出结论:国产玻璃绝缘子引进工
摘 要: 传统的高职教材,落后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本文就高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组织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浅述。  关键词: 高职数学 研究性学习 内涵 教学现状 组织实施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导下,从某些数学问题及其它学科或实践生活中
会议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教师
引用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大量文献资料,论述了在瓷坯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钛组分以分散形式存在时是有益的。认为TiO2能显著降低烧结温度,大约增加0.4℅(wt)TiO2,烧结温度能降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