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esh-IPST造口专用补片在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ynaMesh-IPST造口专用补片在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281例腹壁造瘘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28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开放人工材料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其中151例使用DynaMesh-IPST造口专用补片,设为DynaMesh-IPST补片组;130例使用普通防粘连补片,设为普通补片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疝复发和长期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和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28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开放人工材料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DynaMesh-IPST补片组和普通补片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00 min(60 min,120 min)和100 min(85 min,12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15)mL和(42±36)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 d(13 d,24 d)和20 d(16 d,25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6,t=2.654,Z=2.795,P<0.05)。DynaMesh-IPST补片组术后1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其中2例合并肠漏;普通补片组术后3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其中7例合并肠漏,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4,P<0.05);术后肠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34,P>0.05)。54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中,4例经手术清除补片及感染灶后痊愈,50例经换药、局部清创引流后痊愈。(2)随访情况:281例患者中,279例获得随访,其中DynaMesh-IPST补片组149例,普通补片组130例。随访时间为32个月(20~44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疝复发(DynaMesh-IPST补片组4例、普通补片组6例),其中行再次手术修补6例(4例为"钥匙孔疝"复发、1例为造瘘口处腹壁薄弱补片向外膨出、1例为肠漏清除补片后造瘘口旁疝复发),其余4例予以腹带固定,定期复查。两组患者疝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P>0.05)。27例患者发生肠梗阻,其中DynaMesh-IPST补片组14例、普通补片组13例,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05)。10例患者发生造瘘口狭窄,其中DynaMesh-IPST补片组6例,普通补片组4例,均经局部造瘘口重塑后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05)。19例患者发生造瘘口脱垂,其中DynaMesh-IPST补片组4例(伴疝复发1例),普通补片组15例(伴疝复发2例),经局部造瘘口重塑后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6,P<0.05)。

结论

采用DynaMesh-IPST造口专用补片行腹壁造瘘口旁疝修补术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手术顺序依次为: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及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
近年来,我国疝与腹壁外科快速发展。腹股沟疝、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已普及,腹腔镜甚至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疝修补术也正迅速推广。由于国内各地区经济和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不规范诊断与治疗仍存在。疝与腹壁外科注册登记系统和质量控制标准亟待建立。全世界疝与腹壁外科基础研究仍较薄弱,目前国际上已有少数病因学、遗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报道,疝的具体病因、遗传方式值得深入探讨。疝与腹壁外科进步离不开修补材料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SIS)补片和聚丙烯补片应用于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行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9例患者中,22例采用SIS补片行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设为SIS组;37例采用聚丙烯补片行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设为PP组。术者依据患者疝环情况等选择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
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7例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左季肋区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入路借鉴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左髂区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入路借鉴腹腔镜左半结肠手术,右季肋区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入路可借鉴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右髂区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入路借鉴腹腔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可见于全身主静脉,最常见于下肢。血栓形成后,若其发生脱落,还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PE和DVT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两者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本文汇集国内疝与腹壁外科领域5位专家,结合各自中心临床经验,从不同角度探讨腹壁疝手术患者围术期DVT的预防和治疗。刘子文教授介绍腹壁疝手术患者围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中。男性患者精索为重要生殖器官,为防止影响其生育能力,术中应将精索去腹膜化避免损伤。在女性患者中,腹股沟管内走行的并非精索而是子宫圆韧带,其由腹膜内逐渐伸展到腹膜外,经过腹膜时与腹膜结合紧密,术中将子宫圆韧带与腹膜完整剥离以达到"去腹膜化"的难度较大,因此,术中如何处理子宫圆韧带仍存在较大争议。国内外对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子宫圆韧带的处理方式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股疝的多排螺旋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斜疝、直疝和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观察指标:(1)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斜疝、直疝和股疝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2)多排螺旋CT检查示腹股沟区解剖情况。(3)多排螺旋CT检查示疝囊
目的探讨经腹股沟切口路径放置补片疝修补术治疗急诊股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48例急诊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中,29例行疝修补术中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设为研究组;19例行疝修补术中采用缝合修补,设为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经腹股沟切口路径行疝修补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
疝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需手术治疗的疾病。近年来,我国每年腹股沟疝年新发患者数量为(300~400)万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年手术量>150万例。但疝病总体治疗效果尚不尽如人意,术后感染、慢性疼痛、疝复发等并发症困扰临床医师和患者。如何提高疝与腹壁外科诊断与治疗水平,如何实现临床病例数据积累并用于评估、监测、规范医疗行为,如何实现多中心临床数据共享,中国疝病注册登记随访系统可能为上述方面提供有效助力,尤其
如何有效修复重建巨大腹壁切口疝,降低术后复发率,一直是困扰疝与腹壁外科医师的难题。基于补片加强修补术的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不仅在解剖上,还能在功能上实现对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有效修复重建,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缝合和补片桥接修补术。规范施行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对改善巨大腹壁切口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