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设置“大河套经济区”是您长久以来的想法。您所指的“大河套经济区”的范围是什么,有何特点?
姜月忠(以下简称姜): 河套地区指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上游地区,阴山以南、黄土高原和长城以北、贺兰山山地和腾格里沙漠以东、黄河晋陕峡谷北段以西的广大地域,大河套经济区是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广义上的河套地区,除了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宁夏的河套地区外,还包括山西和甘肃的簧河流域地区,大约60万平方公里、近亿人口。
大河套区域特点明显。一是区位战略优势明显,地处中西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北开南联的战略地位,二是是我国粮食、能源兼备的国家战略物资集聚区,这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重化工基地,资源开艘潜力巨大。三是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四是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记者:国家级河套经济区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省际联合。对于这种联合开发方式的战略构想是什么?
姜:我们这里主要是指广义的河套经济区,就是利用河套这个响亮的地域品牌对于蒙晋陕甘宁联手共同建立的国家级经济区的高度概括和冠名。按照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的相似性,跳出行政辖区的局限,在这里建设跨省区的综合性经济区。
蒙晋陕甘宁联手建立国家级河套经济区,也应是五省区共同利益和奋斗目标,应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争取成为中国国家区域战略的重大规划。这一大经济区战略举措可以成为启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格局。国家级河套经济区规划的重点促进是黄河中上游的中西部各省区分工协作,以能源资源开发为重点,实现能源、农业、生态环境等可持续的综合发展。
记者:建立国家级河套经济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以黄河流域的共性为纽带,以类似的产业结构为基础构建的“大河套”在国家整体战略上有什么意义?在可行性上有什么产业基础?
姜: 当前,放眼中国经济,已呈现区域性发展的态势,相继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等,这些著名的经济区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生产要素,有力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有进一步的扩大。重要原因在于中国西部缺乏一个与东部区域相抗衡的较大的经济区和区域规划。
“河套经济区”是以黄河为纽带,以黄河中上游地区为地理范围,以能源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综合经济区。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蒙晋陕甘宁五省联合打造中国大河套经济区,不仅有利于促进五省区共同旋展,防止地区之间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而且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这将成为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有效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中西部合作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格局,而且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改善中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影响。这一举措无疑具有战略性意义。
近年来,蒙晋陕甘宁各地快速发展,尤其是能源原材料产业形成不同规模的基地,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产业同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区域性生态经济问题。这些问题凸显了各省区地方利益与大河套区域整体利益相协调的重要性。黄河中上游地区区域利益代表者缺位,具体说就是缺乏一个名副其实的综合经济区规划,这是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要打破行政壁垒和画地为牢现象,就要有一个代表区域利益的组织来进行各地区利益的协调,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蒙晋陕甘宁五省区联手,打造新型煤化工基地、增强生态保障能力、节约水资源等是“十二五”期间的共同任务。打破行政区划局限,统一谋划和整合河套经济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城乡综合发展。因此站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蒙晋陕甘宁五省联合打造跨省区范围的国家级大河套经济区是十分必要的,是国家势在必行的战略举措,可以对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合作注入强大动力。统一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国家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尤其是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增强国家生态保障能力,加强中西部的生态屏障建设。有效促进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应对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缩短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同时,通过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呼包鄂银榆区域发展规划》、《蒙陕甘宁“金三角”能源综合开发指导意见》等国家战略规划的成功实践,国家先后在蒙晋陕甘宁区域实施了多个区域发展规划战略。在密集的区域政策出台的推动下,国家河套经济区这种普惠制的统一区域规划政策将矫正各自为政的不均衡区域格局,实现经济区内的综合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大河套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具有现实可行的重要条件,一是多年来国家和地方财政经济发展为这一规划实施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二是近年来五省区之间的不断加强的合作实践为规划实施建立了经验条件,三是国家许多规划的地区发展实践为本规划实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条件和管理制度经验,四是近年来五省区的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巨大区域影响品牌为本规划实施带来了良好
的社会舆论环境。
记者:构建国家级河套经济区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姜:河套经济区规划的目标是蒙晋陕甘宁联手建立国家级的综合经济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了把这一利国利民的重大战略构想变成决策现实,我们特提出如下若干建议:
(一)国家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建立河套经济区的重大意义,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明确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经济区,列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区域规划的战略部署。蒙晋陕甘宁联手打造大河套经济区应该作为五省区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实行战略性合作上达成共识,作为战略目标共同努力,争取国家支持。
(二)蒙晋陕甘宁联手建立五省(区)政府干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域高层联系和协商。同时做好建立河套经济区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多省区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加强平台建设,组织建设,舆论宣传等,开展高层发展论坛和理论研讨。
(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五省(区)政府参与,共同开展河套经济区的功能区划和区域规划工作,规划应处理好能源开发与生态恢复、环境保护的关系,各省区的分工协作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企业与群众的利益分配关系,明确河套经济区的名称、范围和发展重点,共同合作的基本目标、思路和措施。
(四)国家尽快制定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和运行机制。切实解决黄河水资源供求的矛盾和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消除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
(五)建议国家在蒙西、陕北、宁东和山西建立国家级绿色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国家农业商品粮基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资源型经济转型地区等等,并且把他们统一纳入河套经济区总体规划之中。在技术、人才、投资、信贷、财政、税收、环保、土地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
责任编辑:张莉莉
姜月忠(以下简称姜): 河套地区指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上游地区,阴山以南、黄土高原和长城以北、贺兰山山地和腾格里沙漠以东、黄河晋陕峡谷北段以西的广大地域,大河套经济区是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广义上的河套地区,除了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宁夏的河套地区外,还包括山西和甘肃的簧河流域地区,大约60万平方公里、近亿人口。
大河套区域特点明显。一是区位战略优势明显,地处中西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北开南联的战略地位,二是是我国粮食、能源兼备的国家战略物资集聚区,这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重化工基地,资源开艘潜力巨大。三是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四是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记者:国家级河套经济区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省际联合。对于这种联合开发方式的战略构想是什么?
姜:我们这里主要是指广义的河套经济区,就是利用河套这个响亮的地域品牌对于蒙晋陕甘宁联手共同建立的国家级经济区的高度概括和冠名。按照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的相似性,跳出行政辖区的局限,在这里建设跨省区的综合性经济区。
蒙晋陕甘宁联手建立国家级河套经济区,也应是五省区共同利益和奋斗目标,应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争取成为中国国家区域战略的重大规划。这一大经济区战略举措可以成为启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格局。国家级河套经济区规划的重点促进是黄河中上游的中西部各省区分工协作,以能源资源开发为重点,实现能源、农业、生态环境等可持续的综合发展。
记者:建立国家级河套经济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以黄河流域的共性为纽带,以类似的产业结构为基础构建的“大河套”在国家整体战略上有什么意义?在可行性上有什么产业基础?
姜: 当前,放眼中国经济,已呈现区域性发展的态势,相继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等,这些著名的经济区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生产要素,有力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有进一步的扩大。重要原因在于中国西部缺乏一个与东部区域相抗衡的较大的经济区和区域规划。
“河套经济区”是以黄河为纽带,以黄河中上游地区为地理范围,以能源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综合经济区。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蒙晋陕甘宁五省联合打造中国大河套经济区,不仅有利于促进五省区共同旋展,防止地区之间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而且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这将成为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有效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中西部合作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格局,而且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改善中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影响。这一举措无疑具有战略性意义。
近年来,蒙晋陕甘宁各地快速发展,尤其是能源原材料产业形成不同规模的基地,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产业同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区域性生态经济问题。这些问题凸显了各省区地方利益与大河套区域整体利益相协调的重要性。黄河中上游地区区域利益代表者缺位,具体说就是缺乏一个名副其实的综合经济区规划,这是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要打破行政壁垒和画地为牢现象,就要有一个代表区域利益的组织来进行各地区利益的协调,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蒙晋陕甘宁五省区联手,打造新型煤化工基地、增强生态保障能力、节约水资源等是“十二五”期间的共同任务。打破行政区划局限,统一谋划和整合河套经济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城乡综合发展。因此站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蒙晋陕甘宁五省联合打造跨省区范围的国家级大河套经济区是十分必要的,是国家势在必行的战略举措,可以对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合作注入强大动力。统一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国家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尤其是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增强国家生态保障能力,加强中西部的生态屏障建设。有效促进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应对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缩短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同时,通过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呼包鄂银榆区域发展规划》、《蒙陕甘宁“金三角”能源综合开发指导意见》等国家战略规划的成功实践,国家先后在蒙晋陕甘宁区域实施了多个区域发展规划战略。在密集的区域政策出台的推动下,国家河套经济区这种普惠制的统一区域规划政策将矫正各自为政的不均衡区域格局,实现经济区内的综合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大河套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具有现实可行的重要条件,一是多年来国家和地方财政经济发展为这一规划实施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二是近年来五省区之间的不断加强的合作实践为规划实施建立了经验条件,三是国家许多规划的地区发展实践为本规划实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条件和管理制度经验,四是近年来五省区的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巨大区域影响品牌为本规划实施带来了良好
的社会舆论环境。
记者:构建国家级河套经济区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姜:河套经济区规划的目标是蒙晋陕甘宁联手建立国家级的综合经济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了把这一利国利民的重大战略构想变成决策现实,我们特提出如下若干建议:
(一)国家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建立河套经济区的重大意义,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明确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经济区,列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区域规划的战略部署。蒙晋陕甘宁联手打造大河套经济区应该作为五省区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实行战略性合作上达成共识,作为战略目标共同努力,争取国家支持。
(二)蒙晋陕甘宁联手建立五省(区)政府干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域高层联系和协商。同时做好建立河套经济区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多省区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加强平台建设,组织建设,舆论宣传等,开展高层发展论坛和理论研讨。
(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五省(区)政府参与,共同开展河套经济区的功能区划和区域规划工作,规划应处理好能源开发与生态恢复、环境保护的关系,各省区的分工协作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企业与群众的利益分配关系,明确河套经济区的名称、范围和发展重点,共同合作的基本目标、思路和措施。
(四)国家尽快制定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和运行机制。切实解决黄河水资源供求的矛盾和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消除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
(五)建议国家在蒙西、陕北、宁东和山西建立国家级绿色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国家农业商品粮基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资源型经济转型地区等等,并且把他们统一纳入河套经济区总体规划之中。在技术、人才、投资、信贷、财政、税收、环保、土地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