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金发卡斯帕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上海码头。
  卡斯帕跟着父亲走下轮船,眼前这个陌生的地方让他有些紧张。父亲牵起他的手,告诉他这里是他们一家即将居住的地方:“你会喜欢上海的。”
  一连好几个星期过去,卡斯帕始终提不起精神。父亲在一个中国富商家里当英语教师,母亲开了一家小小的面包房,卡斯帕只好一个人玩。他不敢走出租住的阁楼,因为总有一群中国孩子欺负他。
  一个雨天,卡斯帕帮母亲寄信,又一次被堵在巷口。他们看中了卡斯帕身上那件红色雨衣,不容分说就要抢走。卡斯帕一声不吭,死死抓住雨衣的一角不放手。
  身单力薄的卡斯帕哪里是一群孩子的对手?他湛蓝的眼睛里噙满眼泪,但强大的自尊不允许他哭出来。就在雨衣马上要脱手的一刹那,一个中国男孩从背后猛地帮他一拽,雨衣又回到卡斯帕手里。
  那群孩子中有人高叫:“是陈阿毛,快跑!”一群人顿时逃得无影无踪。那个男孩追赶了几步,回来告诉卡斯帕:“以后他们再欺负你,你就在巷子里喊我。这帮小赤佬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卡斯帕终于觉得上海不是那么讨厌了。他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叫陈阿毛。
  唐山路690弄的居民发现陈家那个最淘气的阿毛身边多了一个小朋友,还是个外国小孩。一个讲上海话,一个说外国话,两人经常在一起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半年后,卡斯帕大致能听懂上海话了,也会笑眯眯地对那些照顾他家面包生意的邻居阿姨们说:“侬好!”
  陈阿毛觉得这个小毛头的一切都透着新奇。问他为什么受了欺负不反抗,卡斯帕说:“爸爸教导过我,一个人要永远保持良好的风度。”陈阿毛听不太懂,挥挥拳头:“要是有人敢惹我,我就狠狠地揍他!”卡斯帕摇摇头:“不可以。如果没有修养,会被人瞧不起的。”
  陈阿毛才不信,这是上海,只有穷人才会被人看不起。卡斯帕还是摇头:“我们在奥地利时,有大花园,但是德国人把我们犹太人赶出自己的家,没收了我们的房子。他们有了很多钱,可是他们没有高贵的心。”
  陈阿毛的心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他第一次为自己往日的行径感到羞耻。从杂货店偷糖吃,戲弄算命的瞎子,这些野孩子的本事本来想教给卡斯帕,好一起去胡闹,可不知怎的,他为自己这些念头脸上发烧。
  卡斯帕从教会学校回来,常常带着一本书去找陈阿毛。陈阿毛卖报之余,也会到卡斯帕家去玩。卡斯帕的父亲总是哼着歌儿,帮卡斯帕的母亲干活。陈阿毛的父亲很少有不醉醺醺的时候,而且一喝醉,就拿老婆孩子出气。陈阿毛打心眼里喜欢这家人,乐观又温馨。
  学校要考试了,卡斯帕忙着复习功课,好些天没见到陈阿毛。一考完,他就直奔陈阿毛家。爬上逼仄的阁楼,卡斯帕看见陈阿毛躺在床上,脸色灰青。卡斯帕走过去握着他的手,他的手烫得吓人。卡斯帕蓦地想起全家被关在集中营时,姐姐也有过这样的脸色,姐姐没有逃过一劫。
  卡斯帕哭了,他不想失去最要好的朋友。他还想和陈阿毛一起去逛城隍庙,过农历新年时让陈阿毛带他放鞭炮……
  卡斯帕告诉父亲陈家发生的一切,父亲沉默了。他们在上海举目无亲,生活也仅仅是保证不饿肚子而已。卡斯帕的母亲取下手上的戒指,这是她曾经显赫的家庭最后的证明。她微笑着把戒指放在丈夫手里,说能换回一条性命,它就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陈家姆妈半夜被敲门声惊起,门外站着的是弄堂里那个和蔼的外国男人,以及一个背着药箱的医生。陈阿毛身上出现了青色的斑块,医生说再拖一夜就没希望了。
  卡斯帕始终没有告诉陈阿毛发生了什么,他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
  1943年,上海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卡斯帕的父亲被解雇,母亲的面包店也关门了。更可怕的是,有风声传来,说日本人要在上海建隔离区,把犹太人赶到那里,不准在外面居住。父亲的身形一天天消瘦,家里永远静悄悄的,只有傍晚陈阿毛送当天的报纸时,卡斯帕才能说上几句话。
  卡斯帕一家被带走时,整条巷子的居民都远远地目送他们。陈阿毛被姆妈死死抱住,日本兵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着惨白的光。卡斯帕抱着一个小小的包裹,紧跟在父亲身后。父亲脸上有一道伤,头发也乱了,脚步有些踉跄。
  比隔离更可怕的是饥馑,上海不再是“东方的巴黎”,整个城市的胃发出空洞的轰鸣。陈阿毛很想念卡斯帕,不知道他的小兄弟能不能吃饱,会不会受欺负。
  陈阿毛当上了电车售票员。第一个月的薪水交给姆妈时,他嗫嚅着说想拿出一点钱去看看卡斯帕一家。姆妈犹豫了一下,把一半薪水塞给他,说:“多带点钱,他们在那里日子不比咱们容易。”
  卡斯帕看到陈阿毛时,一下子高兴起来。他长高了,可是更加瘦弱,像根竹竿。卡斯帕望望大门口的日本兵,悄悄告诉陈阿毛,没什么可怕的,就是得病的人很多,有死掉的,还有就是经常吃不饱。陈阿毛让卡斯帕待在原地不要动,他拔腿就往外跑,他知道卡斯帕现在最需要什么了。
  陈阿毛跑遍了兆丰路,才在一个角落找到卖包子的小摊子。他把身上的钱全掏出来,买了一大兜包子。卡斯帕闻到面粉和肉的香味,这种味道给他带来莫大的快乐,他说要赶紧拿回去给父母吃。陈阿毛看见卡斯帕的金发在阳光下闪耀,他挥手和自己的外国兄弟告别。等他再去找卡斯帕时,卡斯帕一家没了消息。
  1945年冬天,陈阿毛在电车上认出当年那位帮他治病的医生。医生问他,那位外国朋友一家是否还在上海,他们抵押在他那里的戒指,他一直想还给他们。陈阿毛听到这个被隐藏许久的故事,心底被混杂着感激与思念的情绪浸泡,眼睛里噙满泪水。
  200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80岁高龄的陈阿毛看到报纸上一位犹太女士说,上海救了她,这里是她的故乡。夕阳的余晖中,他又想起那个叫卡斯帕的犹太男孩。
  这年冬天,陈阿毛踏上了前往奥地利的旅程。他去了卡斯帕提起过的美泉宫,看到了蓝色的月亮湖。维也纳克恩顿大街上,一名少女在拉小提琴。琴弦里流淌出的旋律,让他回想起卡斯帕家反复播放的唱片。
  陈阿毛站了许久。那个金发蓝眼的犹太少年,仿佛再次出现在他眼前。
  (摘自《女报•时尚》2011年第5期图/陈国龙)
其他文献
2009年,戴蒙韦弗11岁了。他是南佛罗里达州一所小学校园电视台的记者。别看校电视台很小,他却颇有大记者风范,在11岁生日之前,就已经采访过“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里和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等名人。不过,戴蒙韦弗的最大心愿是采访现任总统奥巴马。  周围人都笑话他,认为戴蒙韦弗绝对没有机会,爸爸也苦口婆心地对他说:“孩子,总统有很多事情要做,就算是接受采访,也要看对象。你只是校电视台的记者,离真正的
期刊
我无法忘记1990年夏天那次到加州的情景,那时我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选择。当时,年仅28岁的我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只要再坚持几年,就可以得到终身教授的职位。这意味着终身的安稳,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计算机系中做研究。但是,苹果公司希望我放弃这一切。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说的话。他举着一杯透亮的自酿葡萄酒对我发出邀约:“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
期刊
人之大脑,等闲看,圆咕隆咚的,因形而名“脑瓜子”;若把它当做人体之头,则莫测高深,敬称“脑海”。就这么个东西,当耳目鼻唇舌捕捉到的信息,打它这儿一过,方真正显出人品之高下。  《西游记》里,须菩提祖师发现猴哥是个可造之材。一天上课时,猴哥“这般不学,那般不学”,他在猴哥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一班同学炸开了锅,都怨猴哥闯祸:“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
期刊
1991年,大四第二学期,我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对外部实习。我们班39个学生,有三分之一都在央视各部门实习,谁不想留下来?实习期快结束时,央视开始面向对口院校正式招收播音员——只收各校考试成绩排前五名的学生,最后定下来可以参加面试的学生,全北京一共十男十女。  学校把我的名字报上去了,但我压根儿就没抱希望。只看分数当然不在话下,可就我那长相,在我们班男生里排前十都勉强,做点儿幕后工作还行,当播音员,
期刊
女人和女人相处,总是有点儿困难。姚晨和舒淇的友情,刚开始也是这样。  冯小刚说,舒淇嘴巴大得很性感,姚晨咧咧嘴问:“有我大吗?”舒淇口味清淡,不是寿司就是斋菜,姚晨不爱,她大口吃肉无比嗜辣。舒淇说话软糯娇嗔,叫冯小刚“小刚”,叫葛优“优优”。姚晨麻到不行,一边安抚胳膊上的鸡皮疙瘩,一边想:女人嗲到这个程度,恐怕无人能比了吧!  姚晨仗着自己比舒淇年轻好几岁,企图用这个打击她。舒淇淡定回应:“我年轻
期刊
我以前喜欢冬天,看鲜花败去,杨柳无色,总觉得于光秃秃中可洞悉世界本质,灰蒙蒙的色彩倒也有种坚强味道。今冬我却怕了寒冷,中午落入房间的阳光也少了往年的力量,远处锅炉房偶尔传来的铁器碰撞声远没了以前的空灵感觉。  这是空虚的一年,我让自己停止了工作,整整一年没有拍一寸画格。事实上,我突然失去了倾诉的对象,变得无力拍电影,生活变得茫然,少年时有过的颓废感又袭上心头。而此刻,作秀多于做事,拍片也不过是给媒
期刊
小时候怕父母。小孩们一起玩时互相帮着瞭望,看见谁的父亲正往家走就提醒这孩子赶紧撤。我最怕正玩得高興,身后传来爸爸的吼声:“王朔!”那吼声真能让人全身血液凝固。  爸爸是搞情报出身的,神出鬼没,我们在哪儿玩他都能找到,冷不丁现身大吼一声。上初中时,有一次旷课和几个姑娘去王府井东风市场“湘蜀餐厅”吃饭,忽然听到厅堂内有人怒吼一声“王朔”,我几乎昏过去,缓过神来才发现是一个端盘子的喊另一个端盘子的“王师
期刊
西维基尼亚州石灰石丘陵地带地下深处有个叫“魔鬼夹”的通道。  这条狭窄的通道两头衔接彭恩穴和诺曼穴,地面起伏不平,长度只相当于三个人的身高。但令人望而却步的是它的高度(只有18到25厘米),以及像巫医的手术刀般戳向你的一道道刀刃状岩石。它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一天下午,我和探洞老伙伴李依皮尔森决定试闯魔鬼夹。和我们一起的还有向导麦尔斯德雷克,以及他的探洞会三名新手。  麦尔斯曾经爬过魔鬼夹,那是
期刊
80年代后期,学生的思想自由奔放,怎样极端的都不算珍禽异兽。  我的朋友老鬼同志是另一个极端。第一次碰到这个兄弟时,他正表决心,要求自己四年以内做到不说中国话,不穿中国衣,不吃中国饭,不谈中国姑娘……我吓了一大跳,后来才明白这小子倒不是不爱国,而是要求自己为将来出国做好充分的精神物质准备。  这厮条件太好,北京的,没户口問题,英语又好得一塌糊涂,膀大腰圆敢闯敢干,毕业分配最好的一个单位就是他的,而
期刊
二姐一心为弟弟着想,每次带冬生放羊,都为他娶新媳妇儿。  跟二姐一块儿放羊的有四五个小女孩,有的放一只羊,有的放两只羊。羊和人加起来,是一支不小的队伍。二姐是这支队伍的头儿,谁都得听她指挥。  羊在吃草,二姐她们也低着头在草丛里找吃的。有一种花的花苞,看上去像个小绿球,剥去外面的绿衣,鹅黄的花蛋蛋儿就露出来了,她们管它叫“蛋黄”。还有一种花的花苞是细长的,呈乳白色,吃起来绵甜绵甜,她们管它叫“面筋
期刊